读史随笔:想到文人挂剑

2009-12-28 05:14罗克岩
创作评谭 2009年6期
关键词:杀人屈原文人

罗克岩

中国古典诗词的大家,很多写过与剑有关的篇章,而且大多写得豪情万丈气贯长虹。屈原、李白、杜甫、陆游……连陶渊明这么一个公认平淡的人,也有被朱熹称作“露出本相”的《咏荆轲》,一首诗用了两个“剑”字,被鲁迅读出了“金刚怒目”的豪气。读这类诗词,时不时就会被作者从这柄杀人器物中驱策出来的峥嵘,逼出许多血脉贲张的心事。

大概很多画师比如明末陈洪绶(陈老莲),也有被这些闪着剑光的诗词鼓动得啸噪不安的经历,当他为屈原绘像时,就为夫子悬了一柄剑。这幅被清人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称作“盖三百年无此笔墨”的版画《屈子行吟图》,愁眉锁眼忧郁寂苦憔悴的面容,头顶高冠,脖子以下被一袭长衫罩得只隐约见到些许鞋尖,腰间一柄剑真是抢眼,比划起来与屈子齐肩,四尺是绰绰有余。这就是屈原的经典写照了。后来者或让屈原转身或把头仰起来或从长衫里伸出手,甚至把他请到光秃秃的山顶尖尖危崖上,瘦骨嶙峋的手把一盏饮器,脚下乱云飞渡,腰里的那剑总有。而且古往今来的画师们,大多乐意帮忙为诗人词家挂上,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无不有那么一柄。

让文人腰间悬剑倒不是始自陈洪绶,当今许多出版物上孔子笑容可掬地在讲学,就是“画圣”唐吴道子的杰作,至圣先师腰间也有一把剑。孔子并没有气宇轩昂地咏诗赋剑呀,画圣找个两尺来长的东西插在他腰里干什么?

周纬《中国兵器史稿》认为周代有“玉具剑”,除剑刃之外的首、格、鼻、茎、鞘,均可“用玉饰之”,又嵌金错银雕鸟兽龙凤花纹,“亦周代优美艺术之一”,并推测可能是文人服饰“或殉葬之明器,非剑之正宗也”。原来是饰物,不是准备杀人。中国哲学史自孔子以降,文学史自屈原之后,上述人物在某一史域内,都是要用一定数量页码专论的,两千年间数起来不超过五十位,任何一位都是一座绝顶高峰。不分季节手里摇一把扇子,都让人觉得装模作样。犹如财主戴牛眼般大戒指,弄一柄剑中的玩物,长年累月挂在腰里,招摇了吧?难道如这般真大师也俗不可耐?

或者是宝剑,实在爱不释手,一时不见如失魂。但史称宝剑并不多,十口,七铜三铁。七把铜剑:干将、莫邪、巨阙、纯钧、湛卢、胜邪、鱼肠。三把铁剑:龙渊、泰阿、工布。它们历来被当作神器,或深藏于地下,或隐匿于民间,一旦出世恐怕宰相也不敢玩赏,只能交于帝王之手。何况即使官家不谋,也自有歹人算计,一介文人哪里守得住。

那就是画师的一件道具,如画兰、竹、菊、松,托物寄情,寓意人物的某种精神气概。剑在中国人精神中,自古迄今,确实都有很不凡的象征。屈原爱国忧民,李白大济沧海,杜甫致君尧舜,陆游王师北定,孔子治国平天下,老子这位道家祖师腰间也有一柄,很让我吃惊。他不是倡导无为而治国吗,也亮出杀人的家什?大概因为老子之道被后人视为“君人南面之术”帝王手段,五千妙语《道德经》被看作是阴柔权变之术,就与天下社稷百姓苍生有点联系了。老子这把剑比孔子的还要短,尺把长,已近于匕首。

虽然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之类的说法,要说天下,最关情的应该还是皇帝,而在皇帝们画像上我却没有找到这件器物。秦始皇灭六国,刘邦、朱元璋乱世争霸,康熙以军事慑服全球,这些用剑创造辉煌的帝王莫不如此。清朝皇帝们画像,除了衣冠就是脖子上挂一串珠子,不知情的还以为是佛门居士。

把诗写得气势磅礴的,也有不提“剑”字,项籍《垓下歌》、刘邦《大风歌》。这两人算不上文人更未被当作诗人,但曹操、王安石也不,岳飞的那首《满江红》也无剑影。而他们恰恰是终生与国事相伴,是治国平天下真正的践履者,甚至可以说曹、岳脑子里,时刻转着就是怎么杀人。曹氏一门父子三诗人,曹操、曹丕不让“剑”入诗,三曹中唯一被钟嵘《诗品》列于上品,以诗名世,独于国事无能的曹植,有“抚剑而雷音”、“利剑不在掌”、“拔剑捎罗网”、“宝剑直千金”等不少句子。不过我读的不是全集是选本,难免有漏。既被选,而且众多选本都是如此,那就是选家觉得该选。

剑之所以是个东西,无论有多么神奇多么大气的象征,说穿了是因为它可以杀人。“一将功成万骨枯”,乱世立国更要杀人盈野。立国之后继续杀的也不在少数,早被骂得索然无味的秦始皇活埋儒生;西汉刚刚建立刘邦立即动手诛杀异姓王;明朝开国刚刚十几年,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开始杀功臣、官吏,从洪武十三年杀到洪武二十三年,又从他的安徽老乡“文臣从龙第一人”李善长头上继续用剑。朱元璋杀臣子,用告密罗织转相攀染的手段,串成上万人乃至数万人大狱,直砍得天下官荒。

靠剑或如剑的手段立功立名的诗人不咏剑,用剑或如剑的手段鞭笞天下的不挂剑。杀人动机是不能挂在嘴上当歌唱的,刺出去的剑,要用仁义道德黎民百姓国家社稷为由头,他们心中最透亮不过。这等人才真正胸中有剑,连梦都是做在剑气里。以前读《三国演义》曹操杀吕伯奢后,竟在陈宫面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也觉得真是个豺狼心肠。现在我想,老曹最多就是挟天子令诸侯的魏王,至死也未代汉自立,可见是个多么内敛的男人,会这样自道内心杀气吗?应该痛责“我负天下人也”之类呀,人们认的就是口是,而不问心非。曹操三下《求贤令》表明用人不拘“德行”,“唯才是举”,但前提还是“今天下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是国家利益的需要。生逢风云际会的乱世,说不出几句漂亮话,任凭曹公再怎么奸雄,也奸雄不到全书第四回。

诗人词家每每为剑一歌,真是能让剑“光射牛斗之墟”。咀嚼得多了,隐约之中就能窥见虚张声势的做作。一旦把剑咏出霹雷之声,此人必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中国文学史中会得凌绝顶的诗人词家,都有一段从狂热求功名,到仕途失意后伴随愤恨的“归去来”的生命历程,好像没有谁一生走在康庄大道上。仕途失意时他们就为剑颂诗,为荆轲赋新词,就向往自己有那么一柄所向披靡的神剑。我所感兴趣的是,他们想为谁所向披靡。己耶?国耶?

原本想做振翅九天的大鹏,成了草间麻雀之后,也是各有各的表现:李白登上造反者的贼船;辛弃疾怀抱两个美妾;陶渊明浸淫杯中;就是圣人孔子也差点做了反贼的幕僚。实在是参不醒鲲鹏梦,真想有一柄随心所欲的利器,让八合惊悚天地低昂。钱钟书先生说:“放翁爱国诗中功名之念,胜于君国之思。”龚自珍议论陶渊明《咏荆轲》道:“想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他们敢下定论,我犹豫难决。

真给文人这柄剑,他们知道掷向谁?敢掷向谁?

本刊所发表的部分美术、摄影和书法作品,因为作者地址不详,烦请作者见到本刊后与编辑部联系,以便奉上薄酬。

《创作评谭》编辑部

猜你喜欢
杀人屈原文人
可怕的杀人风
屈原之死
屈原送米
可怕的杀人风
曾子杀人
杀人的泳池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
屈原的身份
改善生态 平衡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