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

2009-12-30 03:42徐光春
中州学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社科院社会科学哲学

编者按:2009年10月15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建院30周年庆祝大会在郑州隆重召开。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徐光春同志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建院3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发挥的作用、作出的贡献,并就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开创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提出了四方面要求:一要把握方向更坚定;二要服务大局更到位;三要创新创造更主动;四要队伍建设更有力。徐光春同志的讲话,是对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广大干部职工和全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对进一步搞好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更好地发挥地方社会科学院的功能作用,对进一步繁荣发展地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刊特予刊登,以飨读者。

中图分类号:C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6—0001—03

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迎来30岁生日的时候,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并召开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层论坛和中南地区社科院院长联席会议,这是省社科院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件大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同志专门为我们三十年院庆题了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给我们提出了建设坚强阵地、学术高地和社会主义新智库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我省社会科学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在此,我代表河南省委、省政府,对省社科院建院3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省社科院全体干部职工和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河南社科事业发展的中国社科院、兄弟省社科院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出席本次庆祝活动和全国社科院院长高层论坛、中南地区社科院院长联席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热忱的欢迎!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古老厚重而又生机勃发,斑斓多姿而又日新月异,是一片悠久的厚土、居中的要土、丰饶的沃土、壮美的秀土、发展的热土。伴随着新中国60年举世瞩目的辉煌历程,中原大地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奋斗篇章,成功实现了由经济落后省份向全国重要经济大省、由温饱不足省份向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由传统农业省份向新兴工业大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全国有影响文化大省的四大历史性转变。特别是近年来,河南紧紧围绕崛起谋发展,围绕跨越做文章,走出了一条在不牺牲、不削弱农业的前提下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经济跨越再造了一个富强河南,文化跨越重塑了一个文化河南,形象提升让近亿河南人挺直了腰杆。全省生产总值去年达到

1.8万亿元,居全国第五位,今年前三季度增长9.3%、全年可破10%,有望跻身“2万亿俱乐部”;粮食生产战胜去冬今春50年一遇特大旱情等自然灾害再夺丰收,达到1078亿斤,连续四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六年创历史新高、连续十年居全国之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去年达7300多亿元、实现利润2179亿元,居全国第五位和第四位;文化产业增加值四年翻了两番多,去年旅游总收入接近160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9%,由假日火爆走向全年恒热。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凝结着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河南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度重视省社科院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给予支持,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长足进展。省社科院自1979年成立以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紧扣着时代前进的脉搏,伴随着河南发展的脚步,契合着中原崛起的节拍,在理论创新、学科发展、决策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大力、出大作、出大家,作出了重要贡献,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30年来,省社科院事业茁壮成长,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发展为今天拥有200多人的多学科、多功能、信息化、开放型的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最高研究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特色、有影响的优势学科;工作硕果累累,在我省一系列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大量重大课题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进入了决策、推动了工作、促进了发展,有力地发挥了省委、省政府“思想库”的作用;精品争奇斗妍,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时有建树,优秀科研成果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0多项,形成了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国内外有较大反响的学术专著和重要论文;人才枝繁叶茂,造就了一批全省学术界的领军人物和在全国社科界有影响的知名学者,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的科研队伍。可以说,社科院建院以来的30年,是艰苦创业、锐意进取的30年,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30年,是服务大局、奉献社会的30年。省委、省政府对省社科院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对这支队伍是充分信任的。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命神圣,推进两大跨越、加快中原崛起任务繁重,这些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省社科院作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责任重大而光荣。省社科院和全省社科工作者必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出更多的成果、推更多的名家、作更多的贡献,努力开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

一要把握方向更坚定,成为理论研究的强大阵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要求、方向所在和重要保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研究和宣传运用,当好科学精神的倡导者、科学理论的宣传者和先进思想的传播者,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贡献智慧和力量。要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对精神实质要深刻领会、融会贯通,进一步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内在联系,研究科学发展观与改革开放、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更全面、更准确、更系统。要深入阐释科学发展观,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变化,结合改革开放的新实践,深入解读其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入阐释其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使其更通俗、更生动、更贴近群众、更有指导意义。要深入宣传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理论武装作用,经常撰写高质量高水平、有见解有新意、深入浅出的理论文章,经常深入基层和群众作辅导作报告,推动科学发展观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千家万户,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要服务大局更到位,成为中原崛起的有力智库。中原崛起的宏大事业,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任务,也搭建了广阔舞台。省社科院和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要以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为己任,以应用研究为主攻方向,更加有力地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为加快中原崛起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围绕两大跨越积极建言献策,紧跟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加强对两大跨越的跟踪研究,进一步探讨两大跨越的实现指标、工作路径、政策体系和推进机制等,尤其要深入研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城乡统筹、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实施旅游立省战略等重大课题,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各地各部门提供理论指导。要围绕发展规划搞好咨询论证,积极主动参与省市战略性、全局性重大发展规划和项目的研究论证,特别是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即将启动之际,要及早动手、超前谋划,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开展大规模调研和前期研究,为我省制定出一个体现时代特色、符合中央要求、切合河南实际、反映人民意愿的宏伟蓝图贡献力量。要围绕热点难点加强对策研究,积极探讨中危机时期、后危机时期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和应对之策,进一步深入研究完善推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发展开放型经济等问题,为加快中原崛起开辟更为宽广的道路。

三要创新创造更主动,成为学术繁荣的锦绣花园。创新是时代的主题,是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生命线和必由之路。思想者都是先行者、拓荒者、创造者。省社科院和社科工作者要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责、以创新为本,让学术研究不断闪耀创新创造的火花。要抓住创新重点,顺应“学科革命”的新趋势,积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学科体系;用新视野观察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形成见解独到、阐述有理、指导有力的学术思想;积极把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运用到社科研究中,既注重定性分析又注重定量分析,求新、求实、求有效,不断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质量。要拓宽创新渠道,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企业、高校、兄弟省市社科院所开展形式多样的联系合作,在植根实践中汲取养分,在优势互补中增强实力;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汲取国外前沿理论研究的精华,不断增强社科研究的前瞻性和时代性。要营造创新环境,坚持“双百”方针,提倡学术民主,建设创新文化,完善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态”、研究“生态”和创新“生态”。

四要队伍建设更有力,成为人才辈出的培养基地。当今时代呼唤人才,当今时代造就人才。要进一步强化育人才、出大家的意识,积极推进人才兴院战略,不断加大吸纳、培养、使用、储备人才的力度,努力形成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要培养好人才,不断创新培养方式、丰富培养载体,加强对思想素质好、研究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的培养,为人才创造尽可能多的便利条件和发展空间。要引进好人才,大力实施引才引智工程,探索建立柔性引进机制,积极引进拔尖人才、紧缺人才以及后备人才,不断完善人才队伍结构、提高科研实力。要使用好人才,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任用机制、科学合理的成果评价机制、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和配置高效的资源投入机制,形成正确的工作导向、用人导向和科研导向,充分激发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志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要摆上重要位置,把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常关注过问工作,经常提出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注意把优秀成果运用于决策中和工作上;要倾力关心支持,不断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投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单位领导班子建设,为优秀人才的成长进步创造更好条件,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多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要创造良好环境,遵循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改进领导方式,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又充分鼓励学术探讨,营造全社会支持厚爱社会科学事业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朋友们,30年的辉煌成就已被世人所公认、为历史所记载;30年的历史节点既是发展的里程碑又是前进的新起点。回望成就激励壮行,展望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优良传统,锐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局面,为加快中原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浩 淼

猜你喜欢
社科院社会科学哲学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纲到省社科院调研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陕西省社科院为离休干部过百岁生日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2016年西藏社科院16项院级课题结构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