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2009-12-30 03:42吴梅芳
中州学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

吴梅芳

摘 要:由于历史条件、形势任务的不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体现出来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依据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般功能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提出的新要求,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加强并主要担负领导发展、规划导向、服务群众、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宣传教育、促进和谐、示范引导和吸纳培育输送社会精英等八项功能。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主义新农村;功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D26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6—0028—04

建设新农村是党提出的新的历史阶段性任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与以往党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要求相比,这次新农村建设拓展了新的领域,内涵也更加丰富,涉及许多具体思路、措施的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从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出发,重新审视自身功能的侧重点,切实承担起领导建设新农村这一历史性任务。依据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般功能以及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提出的新要求,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加强并主要担负以下八项功能。

一、领导发展功能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农村党组织能结合本地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承担起领导发展的功能。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领导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即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领导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地经济发展规划,调整完善本地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组织生产服务和集体资源开发,逐步壮大农村经济,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为建设新农村奠定物质基础。二是领导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农村社会民主进程。即把党委(支部)对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与支持农民自治和严格依法执政结合起来,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促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构建民主和谐新农村提供政治保障。三是领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即在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情况下,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引导农民群众树立适应建设新农村需要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加强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主体支撑。四是领导与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即要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农村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风貌,实现党群关系融洽,邻里友好和睦,社会安定有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规划导向功能

中央明确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规划做好了,建设新农村的各项工作才能有章可循。科学制定新农村规划,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把握正确的原则和方向,发挥好规划导向功能。一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字的目标要求,因地制宜,制定一个全面科学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具体来说,要突出抓好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抓好村容村貌规划,扎实抓好农民培训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坚持把发展生产和提高农民素质放在突出位置,防止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二要按照“五项原则”规划新农村建设,即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农村基本经营体制,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让农民得实惠;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防止出现本末倒置,盲目攀比,替民包办,强求一律,“克隆”城市现象。

三、服务群众功能

新农村建设的20字目标的核心内容是努力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本质在于为民富民,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加强化服务功能,做到“三个应”:一应以“关怀农民、服务农民”为核心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所有的功能性活动之中;二应充分利用党组织的各种资源,切实构建“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服务格局;三应用农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接受不接受来检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具体来说,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包括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开展工作服务和村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两个主要方面。从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开展工作服务来看,包括为他们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提供人才队伍,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对本乡、本村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还包括争取动员群众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从为村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方面来看,包括支持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给农民及时提供各方面信息,支持村民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发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的经济活动,支持村民开展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活动,帮助农村老弱病残者解决生活困难,帮助农村群众抗击各种自然灾害,帮助农村群众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城市边缘人”等问题,帮助群众维持自己的合法权益,抵御坑农害农贱农等各种不法侵害,调解各种民间纠纷,公平公正地处理民间矛盾和农民家庭矛盾,帮助群众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

四、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功能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不仅是主体,更是最终受益者。因此,作为农民群众利益集中表达者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应强化利益表达功能,倾听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深入群众,掌握新农村建设的最新动向和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及时、准确、完整地向党中央和上级党政领导反映情况,让中央和上级了解各地新农村建设的真实情况,以便作出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决策,使党的决策符合农民群众的实际利益,为农民群众所接受和拥护,并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当然,农村基层党组织不能仅简单地充当传达农民意见和要求的工具,还应作为一种力量,使农民的要求成为对权力机关的压力。要做到这一点,农村基层党组织就必须把农民的意见和要求加以综合,变成党的政策主张,利用这种主张对政府运作施加影响,将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利益需求体现在国家政策之中。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功能的实现还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成为“整合的工具”,既要有效整合农民的力量,还要有效整合社会其他各方面的力量。首先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并且能够有效地整合,凝聚成强大的合力。其次要动员社会其他各方面的力量。积极促动各级党委和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建设新农村作为一件大事,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新农村建设,引导党的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加大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五、宣传教育功能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党的政策传递中有特殊作用,能够直接向身边的群众解释、宣传,是党的政策的输出终点。为了使新农村建设得到最大程度的支持,为了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刻理解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政府措施等,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开展大量而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围绕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宣传教育功能主要包括: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和科学内涵,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现在做起,解决好遥不可及、高高挂起的思想问题,防止出现“等”的倾向;宣传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及其长期性和艰巨性,教育党员干部、群众尊重科学,解决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的思想问题,防止出现“急”的倾向;教育群众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解决好等、靠、要的思想问题,防止出现“靠”的倾向;教育党员干部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易受益的事情做起,解决好无处下手的思想问题,防止出现“冒”的倾向。

六、促进和谐功能

围绕构建和谐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促进和谐功能主要表现在协调农村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和解决农村社会矛盾两个方面。

以职业为标准,目前农民大致可分为从事农业、兼业和非农业三类。由于受职业特征的影响,从事不同职业的农民在其家庭经济、人际关系、思想认识、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也不同。据调查显示,不同职业的农民对新农村建设五个方面最关心的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事农业的农民最关心的是生产发展,比例达到48.6%;而非农业、兼业农民则最关心生活宽裕,比例分别为41.9%和41.4%,从事兼业和非农业的农民最关心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的比例也比从事农业的农民高很多。①不仅如此,不同职业的农民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需求也存在差异。从事农业的农民急需政府在农产品销售和基本生活保障上给予帮助,兼业农民急需政府帮助解决就业问题,非农业农民急需政府帮助解决养老问题。

需求的多元化势必使农民与农民之间、农民与群体之间以及各群体之间在共同利益的旗帜下存在各自的利益要求,难免发生碰撞与磨擦。农村基层党组织应积极协调新农村建设中各方面利益关系,尊重各利益主体地位,尽力保障各利益主体的各项权益得到合理的满足。建设和谐新农村,除了要协调好农村各方面利益关系外,就当前来说,最为重要的任务是控制和调解农村社会矛盾。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社会矛盾问题凸显:政治层面,农村基层干群矛盾局部激化,乡村干部腐败犯罪蔓延,村级直选中的群体冲突;经济层面,征地补偿带来的村民群体上访,行政指令性规模经营带来的利益冲突;社会管理层面,工作方法简单,不尊重农民意愿招致的不满。如果这些矛盾过于冲突,会波及整个农村的社会秩序,阻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利用其在群众中的威信,对群众进行说服教育,使矛盾得到解决或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从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

七、示范引导功能

新农村建设涉及范围广、任务重,难以齐头并进,而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这就需要抓点带面,示范引导。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导功能主要是通过党组织的示范引导和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导来实现的。

一是党组织典型示范引导。党组织通过在乡村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让示范点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提供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示范。示范工程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形成规模效应,尤其在落后村庄开展示范工作,效果好,群众认同度高。但示范工作在点上求突破的同时,注重面上打基础,防止“搞好一个点,荒了一大片”。

二是农村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先行一步,走在前列,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在生产发展方面,农村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做到致富能力高于群众,技术水平强于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快于群众,努力成为生产发展的带头者。在生活宽裕方面,农村党员干部要努力成为生活宽裕的体现者,积极开辟增收渠道;要努力成为生活宽裕的带动者,在帮富上做示范。在乡风文明方面,农村党员干部应当发挥表率作用,做落后思想的更新者,不正之风的抵制者,陈规陋习的破除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社会公德的先行者,社会矛盾的调解者。在村容整洁方面,农村基层干部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头当好新农村规划的参谋,带头维护规划,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要带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主动搞好村庄环境卫生。在管理民主方面,农村党员干部要当好政策的执行人,认真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要当好民主管理的参与人,增强民主意识,认真行使民主权利;要当好群众的联系人,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所思、所忧、所需;要当好管理民主的监督人,监督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保障村民依法行使参政权。

八、吸纳、培育和输送社会精英功能

农村党员和干部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建设新农村目标任务的实现,要靠他们团结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但近年来,农村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面临新困境。一方面,在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由偏远农村流向全国各地。人口流动既带动了信息流动,自发消解了传统乡村的封闭状态,也带来了人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配置。但在当前农村人口流动中有一种值得警惕的倾向,即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有文化的劳动力大量地流向城市,这一人口变动趋势,客观上可能会降低现有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同时,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吸收新鲜血液也带来了困难。有的村党员缺乏了,村级干部更缺乏。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建设进程中运作的相对低效,以及其自身建设中面临着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减弱的问题、党组织对党员干部凝聚力下降的问题,势必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优秀青年的吸引力下降。一些地方的农村,青年人要求入党的数量和质量都呈下降趋势。两相结合,农村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面临着老龄化以及断层的挑战,发展农村党员、培养农村干部的选择空间缩小,这势必影响新农村建设。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特别强化吸纳培育和输送社会精英功能。当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吸纳培育和输送社会精英功能,首先要防止“流失”,保持存量,同时,还有一个“增量”的问题,即拓宽吸纳、培育社会精英的渠道,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创新。要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发现人才、吸纳人才、培养人才,避免农村基层党员“近亲繁殖”,把各种社会精英团结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周围,最大限度地吸纳到党的队伍中,然后积极向有关组织和部门举荐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领导发展、规划导向、服务群众、宣传教育、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促进和谐、示范引导、吸纳培育和输送社会精英功能是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功能,但不是全部功能。其中,领导发展和规划导向功能是领导核心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表现。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宣传教育和吸纳培育输送社会精英功能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长期具有的但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特别强化的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表现出来的侧重点与以往有所不同。服务群众功能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强化的且在新农村建设中仍要强化的功能。规划导向、促进和谐和示范引导功能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适应新农村建设新要求而新生的功能。

注释

①参见叶敬忠:《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223页。

责任编辑:思 齐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策演进及完善建议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京津冀功能定位暨河北布局
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党的群众路线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定位与作用空间
我国水域将按功能定位分类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