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的多义性与习得难度①

2010-01-11 09:38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博雅主观性虚词

吴 颖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

“还是”的多义性与习得难度①

吴 颖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

语法意义;语义背景;主观化;习得难度

以往有关虚词的研究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有些虚词的用法仍难以说明和解释,以致影响到汉语教学。本文立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以 “还是”为例,在现代汉语大型语料调查的基础上,重点考察“还是”的共时表现,探讨其各种语法意义及语义背景。“还是”从表时间范畴的延续义的基本功能到表选择义的连接功能,再到表择定义、添加义和表反预期的情态功能,其语法意义及语义背景都呈现出复杂的趋势,习得难度也随之增加。文章根据对外汉语教材以及对外国学生学习“还是”的情况调查,提出教学建议。

1.引言

虚词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一方面与其意义的复杂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研究与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诸如“还是”这类常用副词不易准确地把握和概括,意义比较空灵复杂,不仅作副词、连词,还在进一步虚化为反预期的标记,主观化程度愈来愈高,外国学生的习得偏误也随之增加。“还是”在初级教材中讲解的多为表延续义的副词和表选择义的连词,但对有些句子中的“还是”意义及用法没有给予解释说明。比如:

(1)公共汽车上人挤得满满的,还是打车吧。(《博雅汉语》 (李晓琪主编,2004)初级起步篇②全套分为初级、准中级、中级和高级。下文简称为“博雅”。【2】P50)

(2)想来想去,还是这家餐厅的饭菜又便宜又好吃。(《博雅》初级起步篇【2】P66)

(3)我捧在手里,忍不住惊讶地说:“咦,这杯子还是热的呢!” (《博雅》初级起步篇【2】课文,P145)

类似以上例句中“还是”的用法,在中高级教材中出现得更多,但无论在词汇表中还是语法项目中都没有设立,这或许就是造成学生出现偏误或回避使用的主要原因。

外国学生学习《桥梁》 (上册) (陈灼主编,1996)的第 12课时会问到 “西北是恒祥商场,大买卖,二姐嫁人时的缎子红被面还是在那儿买的呢。”为什么要用 “还是”?这个 “还是”表示什么意思?

在北大中文论坛上 (2008-10-02),我们发现有学生提出,“那台黑白电视还是我们结婚的时候买的呢!”中的 “还是”是什么意思?还有下面两句中的“还是”该如何解释?

(4)这笔还是我爸爸去美国的时候给我带回来的。

(5)这个花瓶还是清朝的呢。

可见,“还是”表示延续义与选择义时比较容易理解,但“还是”的其他语法意义和用法,连本族人也说不太清楚。

学界对“还是”的研究多是基于本体的,近 10年来主要有:张谊生 (2000)将它定为“评注性副词”;齐沪扬 (2002)进一步认为“还是”可表达语用的强调语气——肯定评价的语气副词,也可在传疑评价中传达疑信交半的带有揣测味的语气;周娟 (2005)将 “还是”分为“类同用法”和 “非类同用法”;彭小川(2009)重点考察了转折句中的 “还是”由于主观性的介入的虚化过程;吴颖、李沛 (2010)基于对大型语料的调查,在“还是”基本义的基础上,归纳出“还是”的各个派生功能。而与语言教学及习得相结合的研究尚不多见。陆俭明 (2007)指出,区分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和汉语的本体研究是极为必要的。这是颇富有启发性的见解。本体的研究再深入也不能直接为语法教学服务,对外汉语教师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本体研究的成果,更应该从教学实践出发,借鉴本体研究中有益的部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从第二语言教学出发,立足 “还是”共时平面的句法表现,在大规模语料调查的基础上,全面统计分析对外汉语教材《博雅》(李晓琪主编,2004)中 “还是”的用法,对 “还是”的意义进行重新分析与梳理,重点研究各种意义的句法表现及语义背景①马真 (2004)指出,在虚词研究中细致深入地分析虚词运用的语义背景,对于把握虚词的语法意义非常重要,如果不了解虚词运用的语义背景,就不能准确把握虚词的用法。,并调查中高级阶段外国学生习得 “还是”的情况,分析 “还是”各项意义的习得难度,依此提出教学建议。

2.“还是”的基本意义及语义背景

现代汉语语料显示,“还是”句法环境与语法意义都颇为复杂。《现代汉语八百词》 (1980)对“还是”的解释是:【副】1.表示行为、动作或状态不变,或不因上文所说的情况而改变;仍旧;仍然。2.表示经过比较、考虑,有所选择,用“还是”引出所选择的一项。【连】用于选择。同 “或者”。1. (是)……,还是……、 (还是)……还是……2.无论 (不论、不管)……还是……,都 (总)……表示不受所说的条件的影响。

《汉语水平考试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2001)将 “还是”定为甲级词汇。通过调查目前通用汉语初级课本和大型语料库,发现“还是”在句中大多为表延续义的副词或表选择义的连词,故此我们暂将这两种意义认作 “还是”的基本义。

2.1 表示延续义的“还是”及语义背景

“还是”的基本功能是用于谓词性成分前,表示人物、事件 (event)或事态 (state of affairs)、主观想法等情况不变,含有客观的延续义。例如:

(6)最让她操心的,还是她自己的亲生儿子小三儿。

(7)他一没让装修,二没让租房,还是住在旧平房里。

“还是”强调的是过去某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客观已然性,相当于副词“还”与判断词 “是”连用,有时可换成 “还”。

(8)多年不见,他还是那么年轻。→多年不见,他还那么年轻。

(9)已经立秋了,但还是那么闷热。→已经立秋了,还那么闷热。

“还是”从最初的表动作、行为的延续发展到表静态的、可能性的延续。“是”在此作为确认和强调的标记,可省略。

2.2 表示选择义的“还是”及语义背景

现代汉语中表示选择义的连词“还是”使用频率非常高,句法位置也相对固定,多用于选择疑问形式 “(是)A还是B”中,这个选择问形式可以单独成句,也可以充当句子成分。

(10)你们喝什么?茶还是果汁儿? (《博雅》初级【1】P123)

(11)当你收到别人送给你的礼物时,是马上拆开,还是等别人走了再拆?(《博雅》准中级【2】P103)

(12)还不知美国的就业者比四年前多了还是少了。(《哈佛经理职业素质》)

(13)是遗传的还是环境造就的,科学家们至今尚无定论。(《博雅》中级【2】P126)

连词“还是”还可作为复句的一个分句,常出现在分句 “不管 (不论、无论)……还是……,都 /也……”中,连接列举成分,强调周遍性。如:

(14)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外地,我都习惯早起。(《博雅》中级【1】P115)

(15)无论是天才还是普通人,没有朋友都会感到孤单和不幸。(《博雅》高级【2】P253)

3.“还是”的择定义、添加义、反预期及语义背景

3.1 表示择定义的“还是”及语义背景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副词 “还是”的第二项解释为:“表示经过比较、考虑,有所选择,用‘还是’引出所选择的一项。”实际上,在比较和考虑的过程中就有言者主观性因素的介入。“主观性” (subjectivity)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 (沈家煊,2001)。“还是”含有说话人的 “认识”(epistemic modality)这一主观情态因素,尽管还有延续义的 “滞留”。语料显示,表择定义的 “还是”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句法环境也较为复杂。

择定义的“还是”多用于动词或小句前,表示经比较后,对动词或小句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事件的认定,表达言者的选择、意愿,含有主观性的评价、建议和认定,常出现在以下的语义背景中。

3.1.1 用于非现实句的未然事件,句末常用语气词 “吧”①明清时用 “罢”,构成 “还是……吧 /罢”,例如:小魏说他汉子真走不的,还是叫他婆婆来罢。 (明《醒世姻缘传》)。你们既然没有什么事情,坐在这里也没有什么趣味,还是早些到我那里去谈谈罢。(清《九尾龟》)。,如:“还是……吧”、“还是…… (比较、为)好 /(为)宜”、“还是……(的)好,最好还是……”等。

(16)公共汽车上人挤得满满的,还是打车吧。(《博雅》初级【2】P50)

(17)我看还是你去吧,你对那里的情况更了解。(《博雅》准中级【1】P108)

(18)每逢上班高峰,路上就堵车,还是坐地铁好。(《博雅 》准中级【2】P64)

(19)利益之交也无可厚非,但双方应该心里明白,最好还是摆到桌面上讲明白,千万不要顶着友谊的名义。(《博雅》高级【2】P255)

3.1.2 用于表示评论或建议的句子里,常与 “我看”、“我说 ”、“我想 ”、“认为”、“觉得”、“看来 ”、“感觉 (到)”、“决定 ”、“考虑”、“看起来”等表达认识类的主观情态词语同现。

(20)他认为还是自己最了解自己。 (《博雅》初级【2】P186)

(21)想来想去,还是这家餐厅的饭菜又便宜又好吃。(《博雅》初级【2】P66)

(22)听他这么一喊,我慌了,考虑还是离开吧,别看他怎么死了。(余华《活着》)

这些句子中,“还是”后面的成分既是显性的对比项,又是选定项;另外,还有隐性的对比项,比如:“每逢上班高峰,路上就堵车,还是坐地铁好”,动词短语 “坐地铁”在 “还是”的后面,表示经过对比之后的主观选择和认定,是显性的,而与 “坐地铁”相对比的被否定的对比项,即 “坐出租车”、“坐公交车”、“开车”等,这些则是隐性的。同样,“想来想去,还是这家餐厅的饭菜又便宜又好吃”中的名词短语“这家餐厅”是显性选定项,“其他餐厅”是隐性的否定项。

3.2 表示添加义的“还是”及语义背景

武果 (2009)对 “还”的主观性有这样的论述:“从表示客观情状重复到表示话语中同一话题下的添加、逻辑关系的重复或递进。‘还’的语义从原来表述客观情状的时间意义转为表述话语逻辑、结构意义。后者比前者更具主观性。”这也同样适用于 “还是”在表递进关系的复句中的主观性表现。“不但 (不光)……而且(甚至)还是 ……”、 “不仅 (仅) ……而且(甚至)还是……”等中,“还是”的添加义与递进关系的逻辑语义的语用环境相融。如:

(23)斯坦认为,华裔不但参与了法律、医药、商业、教育和艺术方面的工作,而且还是餐馆业和服装业的支柱。(《人民日报》1993年3月 1日 )

(24)明清以后,天妃已不仅仅是一位海上保护神,而且还是具有赐财、赐子、赐福、消灾等多种社会职能的综合神。(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三)

有时递进关系是一种潜在、隐性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不仅 (不但、不光)……,而且 (甚至)……”等表递进关系的连词常常是省略和隐含的。例如:

(25)A:你去过徐家汇吗?

B:当然去过,我这衣服还是在东方商厦买的 (呢)。

答话的 B意思是,“我不光去过,而且我这衣服还是在东方商厦买的呢。”再如:

直隶武清李瑞东(即江湖人称之鼻子李)之弟子摩二巴者,清真教人也。游津门,见俊卿(霍元甲字俊卿)曰,吾师慕君久矣,请往一游。俊卿以无暇谢之,三请乃许。俊卿之徒刘正声与摩二巴拟其胜负,各从其师不下乃以物为赌注,摩贫,署券质其居室。俊卿至武清,瑞东大喜,钦洽备至。与俊卿观其徒习技,俊卿赞叹不已。越数日相较,李年花甲,时衣锦袍,俊请宽衣,李笑而不答,格斗良久,李少却,俊进以肘,李后格于炕,乃呼曰止。俊留数日而归。摩与兄共居,患以无赌券,缢死。

(26)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表情还是人内心世界的 “屏幕”。 (《博雅 》高级 【2】P190)

例 (26)的意思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表情不仅是人喜怒哀乐的表现,而且还是人内心世界的 ‘屏幕’”,“还是”具有引出添加说明的语用功能,虽在谓词性成分前,但已不表示延续义,而是用递进来追补信息,表示一种递进关系。与此类推,前文提到的例子“西北是恒祥商场,大买卖,二姐嫁人时的缎子红被面还是在那儿买的呢。 (《桥梁》上)”中的“还是”也是添加义。

3.3 表示反预期的“还是”及语义背景

随着主观性的介入,“还是”的延续义逐渐淡化,甚至脱落。意义由实变虚,表现出更强的主观性——“反预期 (counter-expectation)”,体现说话者的视点和态度。吴福祥(2004)指出:在实际的话语交际中,语言成分的信息地位往往是不相同的。从言谈事件参与者的预期这个角度说 (expectation),话语中语言成分所传达的信息可以分为 “预期信息”、“反预期信息”和 “中性信息”三类。反预期是说话人针对语境里被谈及的某一事物或事态(the states of affairs)提出一种与他自己或受话人的预期、先设不一致或者相反的主张、信念或观点。如果新信息与说话者预期信息相反的,就是“反预期”信息。汉语中一些副词 (如:还、还是、居然、竟然、其实、却、倒等)和连词 (如:但是、可是、不过、然而等)都可看作是反预期的标记。“还是”作为反预期标记,从意义到使用环境都较为复杂,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分析,我们做出以下归纳:

3.3.1 在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中

语料显示,“还是”常用于转折复句的后一分句中,表示与前一分句情况的预期相反。如:

(27)两人尽管吵了一架,可是吵完后还是朋友。(《博雅》准中级【1】P63)

(28)陶渊明从小喜欢读书,不想求官,家里穷得常常揭不开锅,但他还是照样读书做诗,自得其乐。(冯国超《中华上下五千年》)

以上两例的“还是”都是用于转折复句的第二分句中,在这样的语义背景中,“还是”除了有延续义的滞留外,和表转折的连词 “但(是)、可 (是)、不过、然而”相呼应,都是反预期的标记,成为反预期的语法手段,从而表现出语义上的相容性。另外还体现了时间上的顺承连接性,如:“两人尽管吵了一架,可是吵完后还是朋友。”

(29)虽然房租有点贵,但还是决定马上搬家。(《博雅》初级【2】P85)

(30)尽管那个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再三央求,警察还是扣了他的驾驶证。(《博雅》中级【2】P234)

在第一分句 “虽然 (尽管)……”的让步条件下,由 “但是 (可是)却 ……”引出带“还是”的转折小句,表示出现了和预期相反的情况或状态。

3.3.2 在 “还 +‘是 ……的 ’ (呢 )”结构中

在 “是……的”强调结构前用 “还”表示出乎意料。“的”属于传信范畴 (evidential)①“传信”是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提出来的范畴 (第十五章 “传信”),他认为直陈语气表达的是传信范畴。的语气词,“是”在 “是……的”的结构特征表明它已不是动词了,而是单纯的焦点标记,需轻读。对比 “这个孩子是一个人来的”与“这个孩子还是一个人来的”可发现,前者只是一般的陈述句,说明和强调孩子来的方式是“一个人”;而后者用 “还”来表达了言者的主观预设性,即 “孩子应该由大人陪着来”。再如:

(31)小五对崔健的评价还是相当高的。他说崔健该算个世界级的摇滚大师了。 (北大语料库)

(32)看着不起眼儿,这还是金子做的呢。(北大语料库)

4.“还是”的习得难度及教学建议

已有学者注意到语法化和习得过程都是一种认知过程,二者之间具有很大程度的关联性(高顺全,2006)。以上我们通过对 “还是”的基本义及各种虚化义的分析,论证了虚词 “还是”由于主观性的介入,使得词语意义更为虚化、功能更为复杂;另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虚词的使用环境 (即语义背景)也会影响词语的习得难度。以下是对《博雅》中所有 “还是”用法的统计:①初级、准中级、中级和高级各两本,一共 8本,包括所有课文及练习中带有 “还是”的句子。为了便于对比,高等飞翔篇【3】暂不做统计。

表1:《博雅》中 “还是”的分布情况表

选择义 >延续义 >择定义 >反预期 >添加义

上表显示,后 3项意义及用法多出现在中高级阶段教材的课文或练习的句子里,而对于这些意义及用法,课文及注释中并没有任何讲解。

据调查,外国学生学习“还是”的难点不仅在初级阶段,更表现在中高级阶段。我们采用横向规模研究方法,通过问卷测试调查了 70位汉语水平为高级的外国学生习得 “还是”的情况,具体做法是,每个人用“还是”的不同意义造句②但只提示学生“还是”有 5种不同的意义,不告诉他们具体是什么意义。,每种意义造两句,要求每人写出10个带有“还是”不同意义的句子,但最后只得 318个带有 “还是”的有效句子,统计结果分别为 (下页表2):

由此可见,学生对“还是”的各种意义和用法的掌握有差异,从造句数量上看依次为:择定义 >延续义 >选择义 >反预期 >添加义

表2:留学生用“还是”造句的情况统计

以上调查结果虽不能完全证明“还是”各种意义的习得难度,但可以从学习者的使用角度说明“还是”的学习情况。表择定义之所以排在第一位,与其出现的句法环境 (即语义背景)有关,正如前文 3.1所论述的,表择定义的 “还是”经常出现在 “还是……吧”、“还是……比较好”这样的常用口语句式中,这势必使得学生对“还是”这种用法的输出量也加大,不少学生都造了类似这样的句子,如:你还是买吧。/你还是别去了。/我们还是早点去吧。反之,添加义多用于 “不但 (不光)……,而且 (甚至)还是……”、“不仅 (仅) ……,而且 (甚至)还是……”等复句中,这也会影响到学生的主动输出。

根据对北京语言大学 “HSK作文动态语料库”的初步统计,外国学生在初级阶段学习了表延续义和表选择义的甲级词 “还是”之后,到了中高级阶段对于 “还是”添加义和反预期用法普遍掌握得不好,存在着 “化石化”现象,偏误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①根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语料标注及代码说明,{CJ+zy}是状语残缺的标记;{CD}是多词的标记;{CC}和 {CC2}是错词标记;{CJX}是语序错误的标记。:

第一,残缺或多余。残缺的原因大多是回避使用“还是”,这样的句子有的虽然不能算错句,但表达不够准确。如:

(33)*现在随着经济发展、科学发展差不多没有这种情况,但 {CJ+zy还是}有些国家、有些地方 {CD的} {CJ-zxy人}还是 {CQ因}挨饿而死亡。

(34)*人们 {CC2世界上}常常提到吸烟对个人健康以及 {CC2而}我们 {CQ的}社会有不良的影响,但吸烟者的比重还是{CJ-zy很}高。

(35)*我发觉 {CD还是}安乐死是不对的。

第二,“还是”与别的词语混淆。其中有“还”、“还有”、“是”、“只是”等,大部分的偏误出现在 “无论 (不论 /不管)……还是……,都/也……”这样的格式中,将其中的“还是”误用为 “或 (者)”、“又”等,这种类型的偏误占绝大多数。如:

(36)*可是我还是{CC2还 [C]}认为吃“绿色食品”是第一位的。

(37)*所以我看两种生活,还是{CC只要}享受现在自己的生活吧。

(38)*原来 [BQ,]她是一个特别天真浪漫 [B满],还是 {CC还有}自尊心很强的女孩子。

(39)*我觉得假期还是{CC2是}好好休息的好,因为虽然想去玩,但是一去就觉得这么累,这实在没什么意思。

(40)*作为一个班长无论 {CC2即}在学习方面,还是{CC2又}在生活方面,都爱照顾从韩国来的留学生。

第三,“还是”的使用位置不当而造成语序的错误。其原因主要是将副词的“还是”误用为连词,而错用在主语前面。如:

(41)*有时觉得 {CD这个}生活真没意思,因为一直努力,还是{CJX}结果失败。

(42)*到了日本后 {CJ-zhuy我}感到非常满足, [BC、]而且 {CC2还}感受到还是{CJX}我 {CD是}日本人,[BC。]

(43)*可是人还是{CJX}为了获得什么东西应该努力下去。

造成以上偏误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还是”用法复杂,增加了其习得难度;另一方面与教材编写、教学环节中的忽视和脱节也有很大关系。目前各教材大都将 “还是”的延续义和选择义作为语言点讲解与练习,而对于 “还是”的其他意义都不再作为教学内容。对用法复杂的虚词没有系统、连续、分层次的教学,也是导致学生不能全面掌握这个词语的重要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可初步证明 “还是”从表延续和选择的基本义到表择定义、添加义和表反预期,是一个意义变化过程的连续统,也是难度递增的过程,除了意义的复杂性以外,很大程度上与其出现的语义背景有关。从以上调查来看,前 3种意义和用法相对比较容易,教材出现的数量、学习主动产出的数量远远高于后两种,偏误率也低于后两种。因此,建议在教材中分阶段、分等级地将不同的语法意义及其语义背景编排到教学中,通过有效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掌握这个词语的用法。据此,我们将“还是”的句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概括如下:

表3:“还是”的语法意义和语义背景对照表

5.结语

学生习得“还是”出现的偏误,恰好反映了目前教学及教材语言点编写中存在的问题。“还是”的习得难度不仅表现为意义越来越空灵,还表现在它们出现的语义背景也愈加复杂。以英语为例,从对比分析的角度来看,表反预期的“还是”在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词语来表示,如:尽管我们做了努力,试验还是失败了。英语是:After all our efforts,the experiment failed.汉语句子中的“还是”难以在英语中用对应的词表达,这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陆俭明 (2007)指出:“在汉语本体研究中,往往将某个词语或句法格式的意义或用法放在一个平面上来加以描写,而在汉语教学本体研究中,得考虑分层次、分阶段地教给学生,而不能倾盆大雨式地一次教给学生。”先教哪个意义,后教哪个意义,分别安排到哪个教学阶段来教。一些副词随着主观化程度的提高,其句法位置更为灵活,意义也更加空灵,甚至可能虚化为话语或语用标记,而难以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来概括。第二语言的教材中对这类词应如何解释、如何教学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近些年来,本体的虚词研究尽管硕果累累,但是如何将本体研究更好地运用到二语教学中,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以多义虚词 “还是”为例,在此方面做些探索,以期对二语教学有所裨益。

陈 灼 (主编) 1996 《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高顺全 2006 《从语法化的角度看语言点的安排》,《语言教学与研究》第 2期。

高增霞 2002 《副词 “还”的基本义》,《世界汉语教学》第 2期。

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 2001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经济科学出版社。

李晓琪 (主编) 2004 《博雅汉语》,北京大学出版社。

陆俭明 2007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本体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世界汉语教学》第 3期。

吕叔湘 1942 《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 (主编) 1980 《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

马 真 2004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印书馆。

彭小川 2009 《转折句中的 “还是”》,《汉语学习》第 6期。

齐沪扬 2002 《语气词与语气系统》,安徽教育出版社。

沈家煊 2001 《语言的 “主观性”和 “主观化”》,《外语教学与研究》第 4期。

吴福祥 2004 《试说 “X不比 Y·Z”的语用功能》,《中国语文》第 3期。

吴 颖 李 沛 2010《“还是 “的基本义和派生功能》,《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三辑),复旦大学出版社。

武 果 2009 《副词 “还”的主观性用法》,《世界汉语教学》第 3期。

张谊生 2000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

周 娟 2005 《副词 “还是”的非类同用法试析》,《汉语学习》第 5期。

On the Polysemy of Haishi(还是)and Its Difficulty in Learning

WU Ying
(ICCS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234,China)

grammaticalmeaning;semantic context;subjectivity;difficulty in learning

Although the previous studies of functionwords havemade great achievements,we still feel unclear about some usage of them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Hoping to benefit the teaching practice,we conclude from the suvey of the large-scale corpus the different grammaticalmeanings and the semantic contexts ofhaishi(还是 ).The basic function ofhaishi(还是 )has been developed from time continuation to a series of other functions such as the conjunctional function of choosing,the modality expression of choice and unexpectednesswith more complicated grammaticalmeanings and semantic contexts,which increases its learning difficulty.Based on the survey of the acquisition condition of learners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Chinese textbooks,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teaching order of differenthaishi(还是).

H146.3;H195

A

1674-8174(2010)04-0041-08

2010-09-21

吴颖 (1964-),女,安徽安庆人,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对外汉语词汇语法研究。

教育部社科项目 (07JA740011);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 (11ZS128)

①本文曾在第二届中青年学者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 12月,北京大学)小组会上报告,得到陆俭明和郭锐两位先生的指教;《华文教学与研究》的编审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特此一并致谢。不妥之处,由作者负责。

【责任编辑 蔡 丽】

猜你喜欢
博雅主观性虚词
王博雅访谈录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赴博雅之约 促学校发展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