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淆词辨析中的构组原则及其实施方案①——以韩语背景学习者汉语易混淆词为例

2010-01-11 09:38申旼京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义位同组韩语

付 娜,[韩 ]申旼京

(1.2.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

易混淆词辨析中的构组原则及其实施方案①
——以韩语背景学习者汉语易混淆词为例

付 娜1,[韩 ]申旼京2

(1.2.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

对外汉语教学;词语辨析;易混淆词;构组

在L2学习者的汉语表达中,有些词语间的混淆关系很复杂,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切分、构组,以方便辨析。本文提出构组应遵循四个原则:1)在同一义位上混淆的词语宜同组;2)在同一用法上混淆的词语宜同组;3)在不同义位和用法上混淆的词语不宜同组;4)为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可适当并组。根据这些构组原则,本文还针对多种复杂而典型的混淆情况提出可供参考的构组方案。

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指的是 “站在中介语的立场、着眼于目的语理解和使用中的词语混淆现象并根据混淆的普遍程度归纳出来的词语类聚” (张博,2007)。有些词语间的混淆关系很复杂。例如,陈姗珊 (2010)考察发现韩国学习者使用命时名词时形成了 7对易混淆词,其混淆关系如图 1②所示:

图1:命时名词间的混淆

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及易混淆词辨析词典编写中,是将这些词置于一组辨析,还是两两一对进行辨析?目前通行的近义词辨析词典没有提出明确的构组原则,学界也未对此进行过专题讨论。从构组策略看,有的词典倾向于将多个易混淆词并合辨析,有的则倾向于分解为两两一对分别辨析。但不论并合辨析还是分解辨析,都会面临一些问题:并合辨析有时很难说清多个词语之间的异同,且由于信息量过大,不便于学习者把握;分解辨析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重复过多,也不便于学习者全面了解交相混淆的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异。为解决这些难题,本研究基于对韩语背景学习者汉语词语混淆情况的考察,提出辨析易混淆词时构组的原则和可供参考的构组方案。

1.构组原则

易混淆词辨析中的构组应以学习者的实际混淆情况为依据。“词语的异同可以体现在词义系统、相关义位、句法功能、搭配关系及语境限制等诸多方面,而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相关词的混淆通常却只集中于某些特定方面或某一点上”(张博,2008)。造成学习者词语混淆的诸多因素可大致分为语义和用法两类①在易混淆词中,“语义”和“用法”两个因素大部分情况下无法截然分开。学习者在词语的句法功能和搭配关系上发生了偏误,可以说混淆的是词语的“用法”;同时也可以说混淆的是词语的“语义”。。根据对韩语背景学习者大量易混淆词的调查分析和辨析尝试,我们认为,易混淆词应根据造成其混淆的语义和用法的异同来构组,具体需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1 在同一义位上混淆的词语宜同组

(1)我一看这华西村的【房间】,就觉得他们的生活水平。③目标词加【 】的语例取自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目标词加下划线的中介语语例取自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ver1.1)”,下文不详列出处。文中所举易混淆词在上述两个语料库中大多有较高数量的混淆误例,混淆误例数量较少的词语,我们在韩语背景学习者中进行了调查,并经北京语言大学几位韩国籍博士研究生评判和确认。

(2)有一天我跟我的同屋两个人都不出去所以要一起吃午饭但我们俩都在自己的房子不出去不做饭,我认为也许她做菜。

“房子← →房间”在 “房间”、“房子”两个义位上发生混淆。但若双向混淆的词语意义相同,它们则在一个义位上发生混淆。如 “家←→家庭”,“家①在易混淆词中,“语义”和“用法”两个因素大部分情况下无法截然分开。学习者在词语的句法功能和搭配关系上发生了偏误,可以说混淆的是词语的“用法”;同时也可以说混淆的是词语的“语义”。”即 “家庭;人家”,两词在同一义位“家庭”上发生混淆:

(3)有的家没有发生代沟问题,有的家代沟的问题很严重

(4)当时,我们不能聊天,因为我们的对话是差不多吵架,已经不是母女之间的聊天了我觉得这不只是我家庭的情况,可能很多家庭由那样的问题闹盾矛。

多个词语在同一义位上发生混淆,说明学习者在这个意义上对这些词语无法分辨,这些词语宜同组辨析。在两个义位上混淆的双向易混淆词,当然不必分构两组,至于应按哪个义位构组,则需综合考察相关的易混淆词。如“激动→感动”、“感激→感动”、“感人← →感动”:

(5)在那样的情况下,您尽量帮助我,所以我激动了 (感动)

(6)虽然不懂歌词的意思,但歌的节奏给我们韩国人一份感激之情。(感动)

(7)可是它不是不好的,有的歌非常好听,歌词也感动。 (感人 )

(8)中国的歌手王菲的歌词里有很多爱情歌词,我听的时候很感人了 (感动)

图2:与 “感动”有关的混淆

1.2 在同一用法上混淆的词语宜同组

有些易混淆词是由于学习者分辨不清其用法产生的。如 “更→都”:

(9)我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比世界上任何宝石更重要……

(10)你也知道我不像姐姐那么让人觉得亲切的人嘛,可是我对您的爱情比任何人更深。

学习者分不清对比一个事物和除它之外的任何其他事物当用 “更”还是 “都”。在同一用法上混淆的词语也宜同组。如“降低←→减少”、“减轻← →减少”、“减少→缩小”:

(11)因为作农作物的时候不用化肥和农药,污染也会大大降低。 (减少 )

(12)现代人没有时间去运动,偏爱吃速时食品,这种因素把人的免疫力减少,提高发病率的真正原因。(降低)

(13)我很想减少你的负担。(减轻)

(14)从国家政府的立场来看,政府也可以减轻因吸烟导致的病的治疗费。(减少)

(15)这样才能有两代人之间有共同话提,互相真正了解以后减少两代人之间的代沟。(缩小)

图3:与 “减少”有关的混淆

这四个致使动词在其致事的语义类型上发生了混淆:“降低”的致事常为可用高低衡量的数值、比率、重量、物的性能或人的机能等类词,“减轻”的致事常为人们不期望的负担、压力、重量等类词,“缩小”的致事常为距离、体积、范围等类词,“减少”则指从整体中减去一部分。四词宜同组辨析。

1.3 在不同义位和用法上混淆的词语不宜同组

若多个词语的混淆发生在不同义位和用法上,则不宜同组。如“关心→兴趣”、“关怀→关心”:

(16)现在韩国不少的年青人对流行歌曲有着很大的关心。 (兴趣 )

(17)我对中国的现在经济,政治有关心,可是不知道怎么学。(兴趣)

(18)哥哥经常关怀我的吃饭学习,你们可以放心。 (关心 )

(19)然后,父母应该关怀子女,也应该重视子女的意见,…… (关心)

1.4 为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可适当并组

有些词语间混淆关系错综重叠,如 “表示← →表现”、“表达← →表现”、“表示 ← →表达”:

(20)实际上这些问题是可以表示某国家的素质。(表现)

(21)虽然我们跟父亲之间发生矛盾不少,有时候我们对父亲很直接地表现反抗,但是我们早就知道父亲对我们的滋爱。(表示)

(22)每个人说自己的想法,这是理想的现代社会。重要的是如何接受对方的意见,怎么表现自己的主张。(表达)

(23)一言以蔽之,这篇故事象征地【表达】中国人民的大方的气质。(表现)

(24)我在这儿说的封建思想的意思,准确地说,【表达】儒教的思想。(表示)

(25)最难过的问题是上课的时候不能给老师【表示】我的意思。(表达)

图4:双三角易混淆词群

“表示”、“表现”、“表达”三词两两相混,形成双三角易混淆词群。对学习者而言,这三词是分辨不清的一群,并组辨析比分构几组辨析更切合学习者实际的混淆情况,也可避免分组辨析造成的重复。多个易混淆词组是否需要合并,应根据词语辨析的重复程度决定。有些词语在不同的易混淆词组中的辨析项目不同,辨析的重复程度不高,不宜合并。如“存→保存”、“保留①→保存”、“保存→保护”:

(26)社会、世界会改变,但父母对我的爱存到永远,直到万代。(保存)

(27)过去还没有发发明农药的时候,人们不知道怎么保存食品,因为食品很快就烂了。所以想到用农药保留很长时间。因此得到了产量就会大大提高。(保存)

(28)所以应该重视保存坏景,那么世界上很多人肯定挨饿。(保护)

根据上述原则,四词可构组为 “存—保存—保留”与 “保存—保护”。 “保存—存—保留”组中,“保存”、“存”的辨析项目一是它们对搭配词单∕双音节的韵律要求,二是受事的语义类型:“保存”可同 “实力”、“爱”等抽象名词搭配,“存”只同具体名词搭配;“保存”、“保留”的辨析内容是:“保存”强调物品长时间存有而不发生变化,“保留①”强调没有被去除,不强调本身是否有变化。“保存—保护”组中,两词的辨析内容是它们虽都有 “使不受损害”的意思,但“保护”还隐含抵御外来侵害的意思,“保存”没有此意。虽然两组易混淆词中都有 “保存”,但辨析的重复程度不高,不宜并组。

2.易混淆词群的复杂情况及其构组

辨析易混淆词时如何按照上述原则构组?此节将展现多种复杂而典型的混淆情况并提出可供参考的构组方案。

2.1 三角式易混淆词群及其构组

上举“表现—表达—表示”是两两相混的双三角易混淆词群,另有单三角易混淆词群。如学习者当用名词性的 “爱护”和 “爱”时常误用 “爱情”,当用 “爱护”时常误用 “爱”:

(29)爸爸、妈妈给我的那么大的爱情和关心,我永远不会忘记的。(爱护)

(30)不过我长大来北京读书以后,好象有了很大的变化,便是我会写给父母一封爱情特别丰满的信,有可能是离开父母的怀抱以后感觉他们的爱情的缘故吧。(爱)

(31)这个广告是对于【爱】海洋的内容。(爱护)

图5:单三角易混淆词群

“爱情→爱护”、“爱情→爱”均是在二价名词降级主语和降级宾语 (袁毓林,1992)的语义类型上发生混淆,宜同组。“爱→爱护”在与受事的搭配上发生混淆。该词群可构组为“爱情—爱护—爱”和 “爱—爱护”。

表1:“爱情、爱护、爱”降级主、宾语的语义类型

2.2 四角式易混淆词群及其构组

2.2.1 两两相混的四角式易混淆词群及其构组

四个词语两两之间有混淆关系,形成两两相混的四角式易混淆词群,如图 6和例 (32)~ (37)所示。依据学习者实际的混淆情况及为免重复,这样的词群宜同组辨析。

图6:两两相混的四角式易混淆词群

(32)无论学什么,我认为都有个个的特点。(各自)

(33)外滩的周围的大楼不是我们会常常看见的,【个个】大楼有不同国家建筑样式,让我觉得一转眼逛了很多国家 (各个)

(34)现代人们都赶时间各各都很忙,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对话越来越难。(个个)

(35)我想产生代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父母跟子女之间生活的年代是不同的,所以各各经过的经验也不一样,当然父母和子女的想法不一样。(各自)

(36)吐鲁番的 “沙治疗法”也很有名,从【各各】地方来患者。(各个)

(37)原来哈累和撒累自己有了【各个】的爱人。(各自)

2.2.2 非两两相混的四角式易混淆词群及其构组

有些发生混淆的四个词语并非两两相混。非两两相混的四角式易混淆词群不宜同组辨析,而应予以切分。如图 7和例 (38)~ (45)所示:

图7:非两两相混的四角式易混淆词群

(38)我愿意为父亲当一个有用的人,所以我决心了我继续学习。(做 /成为)

(39)如果从我来起做这样的事情的话,我的社会会当有文明的国家。(成为)

(40)青少年们很容易在上学的路上或者在街上随时都能看到在抽烟的人,他们以为能随便吸烟就能全面做成年人。(成为)

(41)他推荐上了研究生,现在在汉城大学【成为】教授。 (当 /做)

(42)他看见了再不能【成为】人间的他的妻子,就赶紧拿双手堵着嘴,很后悔了,可是这才太晚了。(做)

(43)另一方面是想家时,它能当成我的好朋友,拥包我。(当)

(44)例如我愿意我的孩子当成有明的歌手。(成为)

(45)有些人们把流行歌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有些人特别喜欢流行歌曲 (当成)

“当”、“做”、“成为”均可表示担任某职位、从事某职业。“当”的宾语一般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职位或职业,而 “做”和 “成为”的宾语无此限制。“成为”除了表示担任某职位或职业外,还可指事物或状态的变化, “当”、“做”无此用法。另外,“当”、“做”均为持续性动词,“成为”是非持续性动词。“当→做”、“当← →成为”、“做← →成为”,宜同组,从宾语语义类型和动作的持续性两个项目上予以辨析。

“当成→当”在能否表动作的实现上发生混淆:动补结构的 “当成”可表动作的实现,“当”只表动作。“当成←→成为”在能否用于未发生的事和能否用于“把”字句中发生混淆,“当成”只用于已发生的事,“成为”可用于已发生的事也可用于未发生的事;“把”字句要求动词具有处置性,“成为”没有处置性,不能用于“把”字句, “当成”有处置性,可用于“把”字句。综上,该词群可构组为 “当—做—成为”、“当成—当”、“当成—成为”。

2.3 误用方向和词际关系极其复杂的易混淆词群及其构组

误用方向和词际关系极其复杂的易混淆词群构组时可将混淆关系简明、易于确定构组的词语从词群中先分离出来,再分析余下各词间的混淆关系。如与“见”相关的混淆:

图8:与 “见”相关的混淆

(46)方云上大学从此以后他们之间,【见】的机会少了点儿. (见面)

(47)所以学生们都不想【见面】校长。(见)

(48)有一天在学校见了一个跟我同岁的男朋友了…… (见到)

(49)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见面那样的人,这样的人跟别人一起生活实在太难 (见到)

(50)新郎第一次真正见面新娘时说:“哎呀 ,我的天 !”。 (见 /见到 )

(51)如果我高三的时候见别的老师选译别的专业,那现在不能在这儿考试。(遇见 /遇到)

(52)对我来说,见面这样一个人,他使我走人生的道路。这不是最影响大的人吗?(遇见/遇到)

(53)初中时见到那位老师对我的成长很幸运 。 (遇见 /遇到 )

(54)我们首先不应该畏困难,不要言憎挫折,应该主动地克服挫折并且跟这些挫折和自己斗战过程中反省着 “我为什么见到了挫折呢 ?” (遇到 )

(55)只要坐座机三至西小时,就到达汉城可以遇见家人。(见到)

(56)一到北京学习,我就遇见了很多困苦的事情。(遇到)

(57)还有,这事后,我遭到某一种坏事就想起妈妈对我说的话。(遇到)

(58)全世界的无数的人都吸烟。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容易碰到吸烟者。(遇到)

“碰到→遇到”、“遭到→遇到”在同一义位“遇到”上发生混淆,应同组。余下的 6个词语两两间有混淆关系,形成了 10对易混淆词。“见←→见面”在能否带宾语上发生混淆;“见→见到”在能否表动作的实现上发生混淆:“见”只表动作, “见到”可表动作的实现;“见面→见到”在能否带宾语和能否表动作的实现上发生混淆。这三对易混淆词宜同组,在能否带宾语和能否表动作的实现两个项目上进行辨析。“遇见→遇到”在与某些受事的搭配上发生混淆:和 “遇见”相比,“遇到”更倾向于和抽象名词 “困难、麻烦、危险”等搭配。两词与其他易混淆词在不同用法上发生混淆,宜单独成组。“见面→遇见∕遇到”、“见→遇见∕遇到”、“见到←→遇见∕遇到”三对易混淆词,前一词均表示 “看见、见到”,后一词均为 “遇见∕遇到”,宜同组辨析。“见—见面—见到”和“遇见—遇到”已另组辨析,该组辨析时只需指明“见面、见、见到”三词和 “遇见、遇到”两词的异同。综上,这个词群可构组为“遇到—碰到—遭到”, “见面—见—见到 ”,“遇见—遇到”,“见面、见、见到—遇见、遇到”。

2.4 多义词的混淆及其构组

2.4.1 一个多义词在不同义位上与不同词语的混淆及其构组

有些多义词在不同义位上和不同词语有混淆关系。如 “再 ①a←→又 ”、 “再 ①b→更 ”、“再①e←→才”是 “再”的不同意义分别和不同词语发生的混淆:

(59)然后,他们关系再好了。(又)

(60)他觉得他们夫妻【又】吵架如果【又】吵钱的问题架的话,他想给他们钱。(再)

(61)自由产业革命起了过后,自然就受到大大的污染,所以避免再坏的状况,使用化肥和农药是不合理的。(更)

(62)有的时候,发现陌生字,就查词典查了半天再认识到我已经知道的字 (才)

(63)父母應該好好地改他們自己的態度才教他們的孩子。(再)

三对易混淆词不宜同组辨析。但为顾及“再”不同意义间的关联,易混淆词辨析词典可用“参见”的形式指引学习者查阅相关条目。

2.4.2 两个多义词间多个义位的交错混淆及其构组

有时两个多义词的多个义位交错相混。如“旧”和“老”分别在以下几个意义上交错发生混淆:旧①过去的;过时的 (跟 “新”相对);③曾经有过的;以前的。老①年岁大 (跟“少、幼”)相对;⑤很久以前就存在的 (跟 “新”相对);⑥形 陈旧 (跟 “新”相对)。

(64)虽然有很多新的朋友,可是还不如【旧】朋友好,只是感觉不一样 (旧③→老⑤)

(65)我想代沟是正常的,不过新世代和旧世代之间应努力互相理解。(旧①→老①)

(66)孩子想父母一代人的想法太旧了,就不听话。(旧①→老⑥)

“旧”、“老”两词一组涉及的义位和辨析项目已很多,辨析难度也不小,其他词语即便与“旧”、“老”在同一义位或用法上发生混淆,也不宜再与它们同组。

3.余论

按照上述原则得出的构组方案在辨析中的效果如何?我们将上文例举的易混淆词群作为样本,分别编写成 3种辨析款式,一是本文构组方案的辨析,二是多个词语同组辨析,三是两两一对辨析,在韩语背景学习者中进行调查,请被调查者说明他们认为哪种方案比较好。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与并合辨析相比,本文构组方案 “很清楚”;与分解辨析相比,若编写成词典,本文构组方案“容易找”相关词语。来自学习者的调查支持本文提出的构组原则。

不过,受母语词汇知识、教育背景、生活经历等的影响,不同语别∕国别学习者词语混淆的具体情况不同。如上文所举的“爱情→爱”就是韩语背景学习者的特异性混淆。“爱情”的韩语对译词“”有两个义位:“男女相爱的感情”和“对人或事物所具有的深厚感情”。学习者将 “”的 “深厚的感情”义误推到“爱情”上,导致两词混淆。又如,受闽方言、客家方言的影响,印尼学生常混淆 “晓→懂”、“惊→怕”,造出 “今天的课我未晓”、“莫惊,我们会帮忙你”这样的句子。 (萧频、张妍,2005)因此,易混淆词研究应针对单一语别∕国别学习者的词语混淆情况,应 “基于中介语词语混用的现实进行词语辨析”(张博,2007)。本文所举的各种混淆情况均是韩语背景学习者常发生的,但本文据此提出的构组原则及其实施方案,应当不仅适用于韩语背景学习者易混淆词辨析时的构组,也大体适用于其他语言背景学习者易混淆词辨析中的构组。不过,我们相信本文提出的构组原则未必能适用于更为复杂的词语混淆现象的辨析,也未必适用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唯愿本文能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对构组问题和复杂的词语混淆现象的讨论。

陈姗珊 2010 《母语为韩语、蒙古语、英语的汉语学习者易混淆表时名词对比研究》,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萧 频 张 妍 2005 《印尼学生汉语单音节动词语义偏误的主要类型及原因》,《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 4期。

袁毓林 1992 《现代汉语名词的配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第 3期。

张 博 2007 《同义词、近义词、易混淆词:从汉语到中介语的视角转移》,《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张 博 2008 《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及其研究方法》,《语言教学与研究》第 6期。

Grouping Principles and Its Operating Scheme in Discri mination of Confusable Words:Taking the Confusable Chinese Words of Korean Chinese

Learners as an Example FU Na1,[KR]SH IN Min-kyung2
(1.2.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

TCSL;word discrimination;confusable words;grouping

In Chinese expressions ofL2 learners,a set of confusable wordsmay have complex internal relationship and should be divided into s mall groups for easier discrimination.The grouping of confusable words should follow four principles:a)words that are confused on the same sememe should be classified in one group;b)words confused by the same usage should be sorted in one group;c)words that are confused neither on the same sememe nor by the same usage shouldn't be divided in one group;d)some groups can be merged to avoid repetition.According to these principles,this article also puts for ward grouping scheme to some intricate and typical confusable words.

H195;H136

A

1674-8174(2010)04-0056-07

2010-07-16

付娜 (1983-),女,山东菏泽人,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词汇及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申旼京 (1979-),女,韩国庆南马山人,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及韩汉词汇对比。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词语混淆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研究”(2009JJD7400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①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导师张博教授悉心指导,谨致谢忱。

【责任编辑 蔡 丽】

猜你喜欢
义位同组韩语
汉语义位历时衍生次序判定方法综观
中级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汉语义位“宽”“窄”历史演变比较研究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新知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积极性——以《综合韩语》课程为例
浅析英汉词语搭配研究现状
韩语专业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探讨
义位函数理论的共时与历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