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流通体系与市场异质性

2010-01-31 02:11张德化
中国流通经济 2010年3期
关键词:流通城乡消费

张德化

(安徽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蚌埠 233100)

城乡二元流通体系与市场异质性

张德化

(安徽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蚌埠 233100)

本文从流通视角分析城乡流通体系的二元结构表现与成因,认为城乡二元流通结构导致了农村市场低市场化、低组织化和完全异质的消费市场。在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的前提下,应加强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完善农村商品和要素市场体系;培育农村市场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方式;加大农村流通设施建设;完善流通规制,维护安全、有序的消费环境,逐步消除城乡市场的差异性。

二元经济;流通体系;市场异质性

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Lewis)于1954年在其《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阐述了“两个部门结构发展模型”的概念,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并存着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体系和城市现代工业体系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这两种体系构成了“二元经济结构”,这种二元经济结构也一直是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问题。国内学者虽然关于我国城乡市场的差异研究较多,但从流通角度分析城乡市场差异的观点不多,而市场作为流通的重要载体和活动空间,市场体系的完善和机制健全直接关系流通效率与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搞活农村流通,充分发挥农村市场在扩大内需和建设新农村中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拟从城乡二元流通结构体系入手,分析城乡市场的异质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城乡二元流通体系表现与成因

流通作为“生产和由生产决定的分配同消费之间的媒介要素”,本质是商品价值形态变换过程和商品实体物质运动的统一。[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流通在国民经济中逐渐由末端产业演变为先导产业,整个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化大流通构成了现代的流通体系。[2]一般而言,流通体系指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转移过程中,各种流通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包括作为主体的流通机构、客体的各种商品或服务以及实现商品交换的其他必要条件,具体包括商品宏观调控体系、流通组织体系、流通方式与营销业态体系、商品市场体系和流通法律监管体系等。[3]在我国商品流通体系建设中长期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在农村工作中重生产、轻流通的问题,导致农村流通建设中严重的资金和政策不足,市场体系不全,市场发展迟缓,消费环境恶劣,制约了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与城乡和谐发展。

1.二元商品市场体系结构

二元商品市场主要是指城镇拥有比较发达、功能齐全、完善的日用消费品、工业用品(中间商品、最终产品)、农产品批零市场和劳务及其他要素市场(金融、技术、信息、人力资源等),而农村居民的农用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市场不仅数量较少,且渠道单一,市场渗透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生产、生活需求,金融、技术、信息和土地等要素市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服务十分有限。农村市场多为初级市场、原始市场或者称为原生态市场,整个商品流通没有形成多层次、多元化、成熟的市场体系。

2.二元主体组织化结构

我国农村流通商品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远低于城市。城市人口集中,收入水平高,无论是现实购买力还是潜在的消费需求都高于农村,城市企业商品的销售有较成熟的销售网络、完善的市场体系和零售终端,组织化、规模化程度高。目前我国农村市场实行连锁经营的交易额占农村总交易额的比重不足10%,而城市居民消费中连锁交易比重达70%以上。2003年城市商品市场个数27006个,交易额15447.5亿元,农村商品市场54011个,市场交易额11050亿元,农村市场数是城市的2倍,但交易额却仅为城市的71.5%;[4]农产品市场主体大多是分散、单一、弱小的农户,在其他商业、餐饮业、手工和修理、运输业和服务业中,也是以零散、实力小、素质不高的个体户为主体,与城市借助现代流通技术、成熟稳定的流通渠道的流通网络组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3.二元流通方式结构

流通方式是实现商品价值形态转换和实体运动的方法、形式、机制及关系的总和,包括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和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目前,我国农村典型的流通方式为个体商人、露天市场和偶然的交换,流通业态以小型百货店、便利店为主,连锁店、超市等新型业态比较少,代理制、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尚未普及。2008年连锁百强门店数135278个,其中县以下连锁店近4万多家,只占总数的30%,销售额仅占总数的12.4%,农村配送率仅略高于30%,农村批发市场仅有9.23%实施了电子商务技术。

4.二元流通环境结构

城乡流通环境的二元结构主要表现在流通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流通硬件建设包括道路交通设施、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等,我国交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具有强烈的城市倾向性,2005年来政府改造和升级建设的批发市场近80%位于县及县以上地区,农村流通环境建设财政投入不足,建设滞后,农村人均商业面积仅为城市的1/10,批发市场道路、供水、供电设施陈旧,电子信息、冷藏保鲜设施极不完善,98%以上的交易是传统的现货交易,竞价拍卖、远期合约、期货交易等现代交易无法实现,交易成本较高。在流通软件方面,城市明显好于农村,一方面农村流通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且普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等问题,使农村市场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重灾区。据统计70%以上的假冒、劣质产品生产和消费发生在农村,高达74.8%的农民曾买到过假冒、劣质产品,消费成本高于城镇居民。

二、二元流通体系下的城乡市场异质性

1.城乡市场化程度的异质性

市场化程度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中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国际经验表明,流通水平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资源的配置,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和流通力的提升。洪银兴认为导致城乡市场化程度差异的原因有: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在自给后余下部分进入市场的不多;农业剩余生产要素特别是剩余劳动力流出困难;农用生产要素(维持性的要素)也不需要都从市场取得等。[5]城乡流通水平和流通体系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市场化的差距(见表1)。

表1 我国城乡市场化程度的差异

数据表明,城乡市场化的差异使工农产品的剪刀差没有扭转,农产品价格偏离正常价值,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利益驱动。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没有改变,市场化进程不仅没有缩小城乡差距,相反却放大了城乡经济发展中的不和谐。

2.城乡市场主体的异质性

提供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的城市主体,其组织化程度和集中度较高,在交易中市场的定价能力强,甚至有市场垄断能力,占有超额利益,农民只能成为价格的接受者。在农产品流通市场中,农户分散性和产品同质性程度高,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信息不畅,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大型流通加工企业凭借信息、资金优势,对农产品压级压价,造成农产品市场和工业消费品市场中不平等的产品交换,剥夺了农民的合法收益。

3.城乡消费市场的异质性

(1)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远低于城镇。1978~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0.363,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0.431,后者比前者高近7个百分点;同期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相差高达近万元。城市居民消费支出以发展型消费为主,而广大农村消费支出还处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过渡阶段,城镇消费水平与农村相比有较大的差异。

(2)城乡消费总量和规模差距明显。1978年我国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2.4%,而县及县以下为1053亿元,占77.6%。1995年,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首次超过县及县以下,城乡市场规模相差1.2倍。到2008年,城乡市场规模差距扩大到3.2倍。占全国人口2/3的农村地区的消费仅约为城市(不含县级)消费的1/3。从长期趋势看,城乡市场规模差距呈继续扩大趋势。农村市场规模过小、农村消费不足,将越来越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8]

(3)城乡居民消费行为比较。城市居民在对消费品的认识、了解及购买行为受教育水平、习惯和经济收入及社会环境影响,比农村居民更理性,消费心理日趋成熟,同时也具有个性化和多样性的特征,容易接受新的消费服务方式,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农村,消费者主权化和自我保护意识更明显强于农村消费群体。

(4)消费环境的差异。由于农村流通整体发展水平滞后,其消费环境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别。一是农村市场网点分散,缺乏有利的市场监管,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存在“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二是农村新型零售业态发展缓慢,消费场所单一。安徽省消费者协会2007年“消费和谐”民意调查显示:在农民购买日用品的场所中,小卖部占45.28%,农村集贸市场占24.17%,连锁超市占28.89%;[9]三是消费基础设施差,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道路、供水、冷藏设备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电力供应不足,大件家电产品12%处于闲置状态。落后的市场设施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购买力的实现。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建立与完善农村商品和要素市场体系

不仅要建设好农村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市场,更要建设好农村要素市场,将资金、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合理地配置到农业生产中,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要素制约问题,促进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农村各类商品和资源的基础作用。

2.培育农村市场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民在市场主体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另一方面是农民组织制度的缺失。今后应加快农村中介组织制度建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按照农民自愿原则,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协会及各种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各类农民生产、消费、流通中介组织,提高农业生产、消费、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能力,保障农民权益。

3.积极推进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方式

要不断引入现代流通理念和营销方式,发展一批规模适中、档次较高、采用现代流通方式的商业零售网点;建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业态,以连锁配送为主要形式的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流通的循环圈;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创新流通方式,推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标准化和经营规范化,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品牌农产品;建立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直达快速通道,形成畅通、便捷、低成本的城乡农产品流通网络。

4.提高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应将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给予支持,拓宽投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村流通领域;增加农村道路、电力、通信、饮用水等的建设力度;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建设具有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推进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建立既能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交易服务,又能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信息平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硬件约束问题。

5.完善流通规制,维护安全、公平、有序的消费环境

进一步完善农村流通领域的法律法规,规范流通主体、市场行为、市场调控和市场监管等;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行为,严厉处罚违法经营假冒伪劣有害商品行为;加快农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增强农村市场信用意识,营造市场信用良好环境,形成诚信经营氛围;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营造一个安全、公平、有序的消费环境。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739.

[2]陈文玲,等.现代流通与内外贸一体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9-24.

[3]丁俊发.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面临的形势和任务[J].中国流通经济,2007(2):8-11.

[4]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231.

[5]洪银兴,高春亮.城乡市场的分割和统一[J].经济学家,2006(6):42-48.

[6]习近平.论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测度[J].经济学动态,2001(11):12-18

[7]林鹰漳.农村市场化进程测度与实证分析[J].调研世界,2002(06):26-29.

[8]程国强.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7(4):59-62.

[9]2007年安徽省“消费和谐”农村消费环境调查报告.http://www1.touwoba.com/ diaocha-baogao-265,2008-05-24.

Research on Rural and Urban Dual Circulation System and the Market Heterogeneity between Them

ZHANGDe-hua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Bengbu,Anhui233100,China)

The author think that the rural and urban dual circulation system lead to the low marketized rural market,the low systematized and complete heterogeneous consumption market.On the basis of booming and developing rural economy,We should enhance the rural and urban business network and improve rural market system of commodity and factors of production. We should cultivate more rural market participants and make the farmers to be more organized.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project to encourage retailers to open stores in more townships and villages and develop rural modern circulation.We should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irculation infrastructure,improve circulation regulation and maintain a safe and orderly consumption situation.Only with the help of that will the heterogeneity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market be eliminated.

dual economy;circulation system;market heterogeneity

F724

A

1007-8266(2010)03-0063-03

*本文系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徽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AHSKF07-08D23)和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安徽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培育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08sk4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德化(1973-),男,安徽省泗县人,安徽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流通经济理论、农村经济等。

孙志伟

猜你喜欢
流通城乡消费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40年消费流变
城乡涌动创业潮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新消费ABC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