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多问”激活创新思维

2010-02-08 08:54安徽省当涂薛镇初中243111何修斌
地理教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环流大气运动

安徽省当涂薛镇初中(243111) 何修斌

“一图多问”是指教师不断地挖掘、提炼教材,以教学简图的形式,突破问题“瓶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活动过程。使充满智慧的课堂成为启迪思维,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品质的平台,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敲门砖”,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教育效果。

一、以图导“学”,点燃思维的火花

在人教版必修I知识要点梳理时,我在黑板上绘了一幅简图(如图所示),旨在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进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说:这幅简图看似单一,其实内涵却丰富,大家若能灵活应用此图,那么必修I的内容就能化繁为简,我们的学习就能举重若轻,因为它融入了教材许多精彩的章节。说完,同学们眼前一亮,不由自主的将目光聚焦在黑板上,这幅简图就象一块巨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着大家,原本谈笑风生的课堂渐渐平静下来。有的同学脸上仿佛流露出将信将疑的神情,有几位平时上课开小差的同学也能聚精会神。以图导“学”为探究活动的展开埋下了伏笔,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注入了“催化剂”。

二、以图设“问”,培养思维的创新

“同学们请认真思考,见仁见智,看这幅图可以表示哪些内容?”我的开场白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个个情趣盎然。“此图可以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那么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气温、气压情况怎样?”在情景交融的氛围中拉开了师生互动的序幕。“此图也可以表示海陆风或山谷风示意图”。“那么(3)表示的是海风还是陆风?(4)表示的含义是什么?”我乘机提出问题。看见大家陷入沉思中,有的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我知道他们的思维遇到“关卡”,有意留给他们自由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延迟判断。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心中想说又说不出,迫切需要教师指点迷津时,教师才启发学生,让他们在茅塞顿开的感悟中提炼创新思维,经过我的循循善诱后,大家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在一阵唏嘘声后课堂又恢复了平静,大家仿佛又进入宁静的发思,可此时我分明感到有点冷场,于是就故意岔开话题说道:“同学们在炎热的暑假是否愿意到乡下爷爷家度过?”我的暗示马上得到了大家的心领神会,他们争先恐后地说道:“此图还可以表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那么(3)处植树造林作用是什么?”我为大家能体察到我的弦外之音而窃喜,课堂探究再掀高潮。连平时略显腼腆的学生也积极发言,“此图还可以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我脸上露出了欣喜的微笑,鼓励了她今天的不俗表现,接着我趁热打铁问道:“那么(3)处是什么风带?甲、乙两处的气候特征是什么?大家完全陶醉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之中,整个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弛有度,跌宕起伏的运作状态,使他们学习的信心倍增,他们敢想、敢问、敢质疑、敢争论。“简图”仿佛是老师手中的充满着魔力的“指挥棒”,将灵动的课堂演奏成一首动人的乐章,又宛如是一根魅力无穷的“红丝线”将字字玑珠串联。使课堂探究活动紧紧围绕着教学简图展开,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教师始终能做到有放有收,游刃有余,错落有致。再通过暗示,让大家进行比较、综合、反思后,我发现已水到渠成,就启发大家接着思考:这些地理现象相同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有着什么样的规律?

大家又回归到教材中,积极讨论,认真钻研,各抒己见,形成结论:它们都是大气运动的表现形式,其能量来源都是靠太阳辐射,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通过以上的师生、生生互动,我们不难看出:以图设“问”其宗旨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探究多种答案,这种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主导因素,同时又通过比较与思索,找出其相同的本质特征,通过“求同”培养概括能力。

三、以图激“活”,锻炼思维的变通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维广度与灵活性。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敏捷多变,不受定势影响,是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例如在以上简图中我打破受大气运动局限的影响,跳出思维的“围墙”,绕过思维的“暗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首先进行组内合作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将探究的成果呈现,请同学们分享、评判。引导学生从大气运动对其他地理事物运动影响入手,启发学生此图还可以代表海陆间水循环,进而探讨甲、乙何处是陆地?何处是海洋?人类活动可以影响(1)(2)(3)(4)中哪个环节?再进一步从大气运动对洋流成因的影响落脚,解析此图又可表示是太平洋某海域的大洋环流,再问(4)是何种洋流?丙表示的渔场名称?这样将大气运动、水循环运动、洋流运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中概括出整体性。在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过程中,求新求异的创新思维也应运而生。

当然“求同”与“求异”是相辅相成的,是辩证的统一,“求同”是“求异”的基础,没有“同”就没有“异”。同时“求异”也离不开共同规律的,因为“求异”并不是“标新立异”,是有规律可循,它们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双翼。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图文并茂,统筹兼顾,要巧用“一图多问”,“一图多变”,来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环流大气运动
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
宏伟大气,气势与细腻兼备 Vivid Audio Giya G3 S2
热盐环流方程全局弱解的存在性
不正经运动范
谜底大揭秘
大气古朴挥洒自如
大气、水之后,土十条来了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两相坐标系下MMC环流抑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