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素设计

2010-02-08 08:54广州市南武中学510220李英南
地理教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

广州市南武中学(510220) 李英南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文化运动,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是科学的基础,而且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这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因此,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知识传授的状况,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的平台。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主要的教学行为之一,教师如何做好课堂的科学设计,使教学达到“有效”的目标,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而预先对教学所进行的决策活动。加涅在其1988年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中将教学设计做了这样的界定:“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有效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研究体系,由多种要素组成。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教师通过一定的组织规划将这些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地理教学设计是地理教学理念的载体又是教学实践的依据,是连接地理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地理教学设计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落实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途径,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习得地理技能和培养地理素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需要有效的教学理念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技术路线

在科学研究领域,为达到一定的研究目的,往往需要明确研究的技术路线图。从而使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明确,研究有章可循。基于有效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设计也可以提出其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即实现有效教学。首先,对课堂的现状开展调研,了解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要素的有机组合及优化设计。主要设计手段包括: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适当的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课堂氛围)。进而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测评的主要指标包括学生的具体进步和学生的发展两个方面,如果测评的结果不能达到良好,则需要对采取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反思,重新进行设计的调整,直到测评达到良好为止,即实现有效教学。在技术路线中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四大要素。

图1 达到有效教学的技术路线图

二、课堂教学要素设计的理念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以“三维”为本

《课程标准》的目标设计思路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要求,即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多元地、立体地、全方位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三方面的目标的有机结合。即不仅重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还应注意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学目标设计围绕地理课程标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终身有用知识”两种模块进行设计。

“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指那些与学生生活及学生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只有当学生能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地理问题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才能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学“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时,我做如下设计,“如果你家计划投资房地产,你是建议父母购买远离工厂的房子还是接近工厂的房子呢?”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深化为“你是建议购买工厂上风向还是下风向的房子呢?”让学生对与自己身边有紧密联系的当前热点问题,以及身边的一些地理现象进行解释和积极讨论,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人地关系所产生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终身有用的知识”是指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哪些地理知识属于终身有用知识?《标准》中概括为:反映全球变化趋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如在我国“河流分布”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非常关心的我国2010年西南地区出现的严重旱情进行讨论:为什么在以往水资源充沛的地区却出现了如此严重的旱情呢?它与地质、地理、人类活动有哪些关系呢?从而启发学生深刻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二)教学模式的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

围绕教学目标,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科学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教学的实效性。

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理设计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包括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提问设计、拓展延伸、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自信,使创设的地理教学情景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

建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课堂模式的选择要因学生而异。不同类型的学生身心发展都有其独特性,个人生活经历也有所不同。因此,地理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地理教学才能显示它的有效性。《地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回答问题,如:我在地理时差的教学中,指定几名学生假设分别处在不同经度的国家,当给出北京时间后,每个学生要计算自己所在时区的当地时间,每个学生的答案都不相同,只有自己对时差概念进行认真理解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2.搭建学生合作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做到人人参与,多向交流,以活动促学习。操作时可以把同学分组,合作进行。“等高线图的判读及应用”是高中地理高考的重要考点,也是历届学生学习中感觉最难学的一部分。我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并进行组间的展览、互评、探究、完善。通过这种方式加深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这种难度不大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间的合作与交谈,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以学生发展为本,促成课堂高效。

3.拓展学生活动交流的舞台。如针对当前热点的资源与环境等热点问题的演讲、辩论等,或者结合地理专业知识介绍同学野外考察、社会实践、旅游访问等。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实用灵活为本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可以通过科学研究中的优化组合设计使各种教学方法达到互补,从而发挥各自在实现教育目标方面的特殊作用。教学方法的设计可从如下方面进行:

1.针对实际情况,教法设计要考虑方法的灵活性。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首先教学目标不同,能力要求的层级就不同,教学方法就应有所区别。如在认知领域的目标中,了解层次的,可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理解层次的,则可选用分层质疑法、探究法或图文转换法等。其次,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差异。如在对一些学生日常很难接触到的地理知识及“黄赤交角”、“行星”、“大气层”等较抽象的知识模块学习时,需要借助一些模型、影像资料进行讲解、分析。而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关于城市中工厂位置的选取问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地的调查,书写调查报告来阐明他们的观点,然后小组间和教师加以评判,总结;通过教师引导,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的认识。再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教学方法也要进行调整,即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来进行教法的选择。

2.发挥教师特长,教学设计可提倡方法的独特性。教师要运用好教学方法,要对自己的特点有明确的认识,扬长避短地运用教学方法。地理课有很多生动活泼的内容,一些概念的讲解,离不开一些图形、图像的绘制,如“天球”、“洋流”、“气团”等概念的解析,往往对教师地绘图本领有一定的要求。对于有这方面天赋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一展其风采,让手中的粉笔潇洒地绘制出各种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让课堂更加生动。相反如果在这方面没有优势,在学生面前显露自己的画工就不可取。可以借助挂图,模型等教具,达到预期的授课效果。再如,有的教师粉笔字写得不好,可发挥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优势,并利用电脑、投影仪来代替板书,同样可以收到高效的效果。教师还要善于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从而发挥教师的特色,提高教学实效。

3.尊重学生主体,教学设计要追求学生参与的全程性。有专家指出:“考察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 教学中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努力,不争取学生主动参与,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课堂高效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这样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

(四)教学环境的设计以和谐融洽为本

课堂气氛和谐,往往促成学习高效。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地理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发表个人见解,努力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教师应认真研究,设计合理的引趣教学切入点。实施引趣教学法的目的是使地理教学变得更加灵活,更加生动和谐,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如根据授课内容,转述或编造一些简短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然后及时引入课程。

在学习“山岳的形成”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投影几幅精美图片,请同学们来看喜马拉雅山、庐山、富士山的图片。让他们联想到山的巍峨、挺拔,懂得在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分布着很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山脉,它们构成了陆地的骨架。同时引导学生想象,“当你出去旅游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山是不是常常让你感受到一种高大、坚实的美。你有没有想到:这些不同形态的山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个巧妙的设问,一句熟悉的谚语,甚至恰到好处地引用的一句古诗、一个典故、一句流行歌词、一点儿生物学知识,都能促进课堂的融洽。

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要努力做好各种互动方式有效地运行,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绝对权威,应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对话中体现尊重、宽容与理解。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