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2010-02-09 22:53吕会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6期
关键词:血压病人高血压

吕会玲

河南鄢陵县中医院 鄢陵 461200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是与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1]。控制高血压主要不是针对高血压病本身,而是影响高血压的危险行为因素[2]。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危险[3]。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能明显降低靶器官受损的危险性,提高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01~2008-06选择高血压住院患者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22~64岁;Ⅱ期高血压58例,Ⅲ期高血压28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68例,接近正常18例。

1.2干预方法将常规护理宣教内容印成小册子或卡片,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不同文化层次、接受能力等个体情况,充分利用接触病人的机会,如晨、晚间护理时,治疗时或选择下午空闲的时间,灵活运用文字、口头形式等方法对病人分阶段、分层次反复进行讲解、传授,每次内容不要太多,使病人能够接受掌握为宜。

2 干预内容

2.1干预生活方式

2.1.1 饮食习惯:大量研究表明,嗜盐、肥胖、吸烟、大量饮酒、血脂过高等均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3]。因此,应向患者和家属强调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平时以清单素食为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宜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补充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及奶制品,少食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鱼籽、蛋黄等。适当选食一些具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海带、海蜇、芝麻、葵花子等。平时烧菜宜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

维生素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4],故病人应多食含维生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豆芽、芹菜、萝卜等。同时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控制在3~5 g[4],对酱菜、榨菜、咸菜等含钠盐高的食物应少吃。钾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指导患者多食绿色蔬菜和香蕉、苹果、橘子、山楂等含钾较多的水果。增加粗纤维食物摄入,养成每天定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因用力排便可使收缩压上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

2.1.2 戒烟限酒:现已证明,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高血压。因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能刺激心脏和肾上腺释放儿茶酚胺,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酒精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输出量增加及间接引起肾素等其他血管收缩物质的释放,所以要教给病人制定逐步戒烟限酒的计划。

2.1.3 控制体质量: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每日应控制总热量的摄入,男性每日摄入热量宜控制在1100~ 1400 kcal,女性 1000~ 1200 kcal[3]。

2.1.4 休息与活动指导:指导病人根据年龄、生活习惯、心脏功能、血压水平和躯体状态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有氧活动,嘱其在饭后2 h开始运动,并告知患者运动时的注意事项。运动强度因人而异,运动强度指标为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70减去年龄,运动频率一般每周3~5次,30~60 min/次[2],同时注意劳逸结合,循序渐进,运动强度、时间和频度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避免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同时根据人体的生物钟节律要求,必须养成按时睡眠、按时起床、按时就餐的良好习惯,睡觉前1 h避免过度的思维活动。三期高血压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1.5 心理干预:不良情绪是高血压发病的基础之一,可使血压一过性升高而诱发脑出血等,因此应根据病人的性格特点,运用新的医学模式理论,向其讲解心理情绪对高血压的影响,提出改变不良性格的方法,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绪平和、轻松、稳定。指导病人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遇事冷静,激动时应及时调整和控制情绪,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善于向亲人、朋友倾吐、交谈,分散注意力,将压力宣泄,有利于控制血压。鼓励适当参与社会活动,加强自身修养,养成胸怀宽大、性格豁达的良好心理素质,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做到不动怒、不贪欲、不大悲、不大惊、不过喜、不过虑,学会克制自己,紧张时学会放松,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利于维持血压。

2.2用药指导高血压病其病因复杂,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力各不相同,且各种降压药物的性能各异,因此,应纠正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误区,指导其进行个体化用药,讲清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监测,指导患者家属正确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根据药物类型和剂型选择合理的服药时间,树立终生治疗的理念。

高血压二级或以上病人,合并靶器官损害和有并发症的病人,血压持续升高6个月以上,非药物治疗无效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治疗。用药一定在医生指导下,不同类型和特点的高血压患者应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告知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让病人明白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降压药。指导病人正确服用药物: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用降压药物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嘱病人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报告医务人员及时处理。同时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能根据自觉症状随意增减药物,或忘记服药后在下次吃药时补服;不能追求迅速降压,频繁更换药物,使血压大幅度波动。不能擅自突然停药,因突然停药会引起血压反跳等严重撤药反应,冠心病病人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经治疗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后,可以按医嘱逐渐减少剂量。

另外许多降压药物均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常于病人坐起、站起时发生,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服药后需卧床2~3 h,嘱病人变换卧位时动作应慢,站立时间不宜过久,如果出现症状立即平卧,以免突然倒地发生意外。

通过健康促进防治高血压在国际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并取得了许多成果,已经证明通过干预可使患病率、发病率、并发症、相关病死率等指标降低[5]。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发症、预后和规则药物治疗的重要意义等相关知识的认识,知道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起到一定潜在的影响。让患者明白健康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的,疾病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的,使患者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促进患者的健康能力,从而更加广泛的开展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高血压的有效控制,从而防止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开展系列的护理干预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有效途径。

[1]赵光胜.现代高血压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1.

[2]赵雪艳,凌淑慧.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知识和行为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7,11:41-42.

[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3-165.

[4]王兰芝,孙顺成,于玲玲.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6):128-129.

[5]王凯,马洪达,吐达洪.北京市某干预点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和行为变化的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4):229.

猜你喜欢
血压病人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谁是病人
全国高血压日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