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课堂教学目标中融入医德教育目标的思考

2010-02-13 18:34尚醒立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医德解剖学医学生

尚醒立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陕西 宝鸡 721013)

1 解剖学课堂目标中融入医德教育目标的必要性

1.1 融入医德教育目标是新医学模式对解剖学教师的客观要求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的义务论扩展为公益论,对生命的看法也由单纯的生命神圣论转向生命神圣与生命质量、生命价值相统一的理论。医学不仅要为病人服务,而且要为正常人,特别是为妇女、儿童、老人提供保健服务;医生不仅要为单个病人负责,而且要为整个社会负责;医疗机构不仅要在技术方面,而且还要在社会和道德方面体现医学和医务人员的作用。[1]当医学模式已经发展为“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我们的解剖学教学也必须与之相适应。在新医学模式的感召下,解剖学应该与时俱进,在解剖学课堂目标中融入医德教育目标便显得十分必要。

1.2 融入医德教育目标是新形势对解剖学教师的现实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科学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由于某些原因,许多医务工作者的医疗道德却没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某些医务工作者缺乏“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职业意识淡漠,职业责任心不强。凡此种种,已成为目前医疗行风受到强烈质疑的重要原因之一。[2]面对这样的医疗形势,作为培养医务工作者的教师,解剖学教师应该义无反顾地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

现在的医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父母溺爱娇惯,怕脏、怕累、怕苦的现象较为普遍。他们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作风散漫,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文明礼貌和行为习惯较差,心理承受力低,团结协作意识匮乏。加之正值青春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确立,具有极大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面对这样的医学生,解剖学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对其进行道德 -医德教育。

1.3 融入医德教育目标是解剖学自身特性对解剖学教师的必然要求

解剖学是医学专业课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选修课。[3]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解剖学无疑是每个医学生都要长时间接触的科目。因此,在解剖教学中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渗透,常常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一门重要的选修课,解剖学无疑是每个医学生都要面对的学科,因此在解剖教学中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渗透,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解剖学课堂目标中融入医德教育目标的具体实施途径

2.1 注意教师形象,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古语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学高身正的教师,其教师形象,人格魅力均可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而在医学院校,解剖学教师无疑是医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老师之一。因此,解剖学教师也就十分自然地成为最能直接影响医学生的人。这里,解剖学教师在思想上一定要十分清楚,自己的思想品德、价值取向、言谈举止等等,都会自然地成为一部鲜活的教材呈现在医学生的面前,对他们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好的解剖学教师应该注意做到,理论课上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验课上着装标准,爱惜尸体、标本及模型,示教规范、熟练。总之,解剖学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注重自身的素质,提高个人修养,言行举止之间为学生做出表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德教育目标的顺利实施,使医德教育目标落在实处。

2.2 在解剖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融入医德教育目标

在解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即结合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巧妙地进行医德渗透,融医德教育的理念性于解剖学知识教育的科学性之中,使医德教育摆脱说教的束缚,以期收到良好的医德教育效果。

2.2.1 在解剖学实验实践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知识目标及技能目标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医德渗透。

比如从第一堂解剖学实验实践课起,即开始从形式上、思想上及习惯上对学生进行“尊重尸体,爱护标本”的相关的医德伦理学教育。我们的做法是:当第一次面对尸体时全体起立,向尸体默哀三分钟,然后在这种肃穆的氛围下师生开始进行有关“尊重尸体,爱护标本”的讨论。在解剖学实验课的始终,我们应常常巡回指导,随时随地纠正学生的不尊重尸体、不爱护标本的言行,使学生养成尊重尸体爱护标本的良好习惯。

2.2.2 在解剖学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知识目标及技能目标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医德渗透。

比如结合课堂内容从进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人类的诞生是经过亿万年漫长的生物进化才逐渐地得以实现的,教学生热爱生命——热爱人的生命——热爱每一个人的生命。医学工作者的任务不仅仅是诊治疾病,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和爱护患病的人,要尊重人的生命、维护人的尊严;[4]从单纯生物学的角度指出,人的生命都是一样的,不管贫穷还是富有,不管高贵还是卑贱,生命面前人人平等。继而引申出医生应该平等地救治任何需要救治的病人的医德基本原则;从科学的观点出发,盛赞献血、骨髓捐献及死后的器官捐献,教学生奉献爱心,奉献社会。因为奉献精神的教育是一切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自然也是医德教育的基础;最后,经常地根据教学内容,讲述一些具有高尚医德的模范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5]对医德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学习,对于医学生道德观及其良好医德的形成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如讲到血液时,讲述白求恩以生命拯救生命的事迹;讲到呼吸系统时,讲述钟南山院士的事迹及其“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讲到肝脏和胆囊时,列举裘法祖院士的事迹及其“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的医德名言等等。

2.2.3 在解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自始至终地利用解剖学实验操作的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敬业教育及良好工作作风的培养。

大理学家朱熹把敬业解释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如果这样,便会自然而然地促使我们产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忘我投入、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良好的工作态度。医学生作为一名未来的“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更应该具备这种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因为这种敬业精神及良好的工作态度,不仅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也是现代医德伦理对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更是杜绝一切医疗事故的法宝。[6]

3 融入医德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解剖学教师应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修养,加强医德理论的学习,注意有关医德典型案例的搜集,做医德教育的有心人,只有这样,解剖学教师的医德教育目标才能确保实现。

第二,一次课中医德教育目标的融入不宜过多,以免喧宾夺主,影响解剖学专业课的正常教学任务的落实。

第三,在具体实施医德教育目标时,切记避免空泛的说教,要有感而发,最好要有一些真实的案例。以使学生从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起到实际的教育效果。

第四,在具体实施医德教育目标时,应注意启发引导,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机会和过程,以便使他们在思考中有效地接受医德教育。

第五,在具体实施医德教育目标时,还可以配合解剖学考试考核,进行适当的考分奖惩,以期达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如对于助人为乐,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爱惜尸体标本及公物的学生可适当加分,反之可适当扣分。

[1] 丘祥兴,孙福川.医学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14.

[2] 张麦秀.浅议病理教学过程中的医德渗透[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1):78.

[3] 罗秀成,王志荣.人体解剖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9:1-2.

[4] 王亚峰.医学伦理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6):47.

[5]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 [M]//列宁.列宁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3.

[6] 肖锦城,杨巧兰.医疗纠纷的成因分析与基本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6):337-338.

猜你喜欢
医德解剖学医学生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