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要避免“选举党”和“革命党”两种倾向

2010-02-15 13:15段若鹏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革命党执政党政权

段若鹏

(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海淀 100091)

党的建设要避免“选举党”和“革命党”两种倾向

段若鹏

(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海淀 100091)

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执政地位,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第一位的任务。坚持党的领导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避免党由执政党滑向“选举党”或退向“革命党”。党既要坚持长期执政,又要强调治国治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执政就是要搞建设谋发展,履行政治承诺,构建和谐社会,代表全体国民的利益,负有绝对责任,顺应民主潮流,推进以法治国,特别是要注重主观党建,探索一条在主观党建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特色执政党建设的道路。

党的建设;选举党;革命党;主观建党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强调“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党的执政地位,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第一位的任务。党的建设的成与败集中体现在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削弱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避免党由执政党滑向“选举党”或退向“革命党”。

一、避免中共由执政党滑向“选举党”

所谓“选举党”就是每隔一段时间,一般 2至 6年,党以有组织的面貌出现,组织声势浩大的选举活动,把本党提出的候选人送进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立法和行政机构。选举过后,就没有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选民的事了,党组织进入休眠状态,党员们各奔东西。直到新的选举来临,党组织和党员才又被激活。党、党组织和党员似乎只是在选举时才存在,他们之所以存在就是为每隔几年把那几个政治精英送进官场。整个社会政治生活持续活跃的人就是那些热衷于官场和热衷于把能给自己带来巨大利益回报的人送进官场的人。这样,一场选举的结束就是下一场选举的开始。选场如战场,选举即选战,选战之惨烈和无所不用其极,惊心动魄;选战之耗费巨额人力物力财力,屡创新高,难以想象。有些势均力敌的选举结束,往往导致整个社会分裂成两大块或多块。

这种高昂代价的政党政治游戏是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玩不起的,恐怕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玩不起,尤其是战火纷飞、恐怖爆炸声此伏彼起的国家更玩不起,硬要玩,必定玩火烧身。

中共是执政党,不仅不反对选举,而且大力推进选举;但执政不等于选举、执政党不等于选举党,执政的外延比选举宽泛得多、内涵比选举丰富得多。中共是中国特色的执政党,搞选举也是搞中国特色的选举,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选举,搞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选举。

中国的政党政治一定不能搞“选举党”那一套,一定要避免“选举党”倾向,绝不能由执政党滑向“选举党”。

(一)中国共产党要在中国长期执政。这应该是中国共产党最郑重的政治交底之一。共产党人从来不屑于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这个底对国人对世人公开透明。党对这个底坚定不移。今年是党执政60年,60年不算短,但相对于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最终目标,党执政才刚刚开始,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鸦片战争以来的 170年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没有共产党还真不行!中共在中国长期执政是既不能怀疑也不能讨论和讨价还价的!

(二)中国共产党要治国治党两手抓两手硬。中国共产党执政 60年,特别是领导改革开放 30年,一条重要经验是治国必治党、治党为治国,一手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手抓党的建设,一手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手抓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两手抓、两手硬,相辅相成、齐头并进。中国共产党不像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在一段时间内,治国较为成功,但治党没跟上或不成功,结果失去执政地位,为他人做嫁衣裳。中国共产党更不像世界另一些执政党,包括曾执政的共产党,治国一团糟,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停滞乃至倒退,治党又是一团糟,贪污腐败成风,人心丧尽,结果被人民无情推翻或抛弃。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国家建设是硬任务,党的建设也是硬任务,双管齐下,完成两个硬任务不含糊。

二、避免中共由执政党退向“革命党”

所谓“革命党”就是仍处于夺取政权的时期尚未执政的党。革命党并没有什么不好,革命就是革反革命的命、革反动派的命,是进步。中国共产党成立 88年,前 28年就是革命党,处于夺取政权的时期,革命很成功,革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命,革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命。问题的要害是:28年后,1949年 10月 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就由革命党转变为或上升为执政党,如果此时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仍自命为革命党,以革命党而自豪,那就匪夷所思了。

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救中国,夺取政权的时期结束了,革命党的身份结束了。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发展中国,执掌政权的时期开始了,执政党的身份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上升为执政党,是党的进步、人民的进步、国家和民族的进步。而事实上的执政党在思想上行动上退回到革命党,看似革命,实则倒退。

党的角色错位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整整 30年,屡经挫折和灾难,经济社会发展大为逊色,错就错在中国共产党仍把自己当作革命党,由此领导一次又一次“革命”运动,直至领导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就不足为奇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伟大正确、之所以成为历史转折,就在于使中国共产党坚决地自觉地恢复为执政党,还中国共产党以本来面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30年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中国的政党政治一定要避免“选举党”倾向,同时一定要避免“革命党”倾向;决不能由执政党滑向“选举党”,同时决不能由执政党退向“革命党”。

(一)执政就是要搞建设谋发展。作为革命党,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领导人民破坏旧世界,即从根本上摧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解放生产力。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领导人民建设新世界,即在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条件下,发展生产力,并且实行改革(不是革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虽然不破坏旧世界就不能建设新世界,但破坏旧世界毕竟不能代替建设新世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第一是建设,第二是建设,第三还是建设。

(二)执政就是要履行政治承诺。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在夺取政权时期,为了鼓动人民动员人民起来造旧中国旧世界的反,是给出了庄严承诺的:将来本党执掌政权,一定使人民共同富裕,过上好日子。当时,中国共产党不执政,不掌握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只能向人民作出承诺而不能同时兑现承诺。政党、政治家、政治领袖要讲诚信,要言必行、行必果,要善于给出承诺、更善于兑现承诺。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就要尽快逐步兑现人民手中的“支票”,而不是让人民继续持有“支票”。人民不会忘记中国共产党给出的承诺,中国共产党也不应该忘记曾经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中国共产党执政前,群众受穷,生产力落后,综合国力弱小。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如果状况依旧或变化不大或变化缓慢,那人民群众“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参军入党支持革命做出巨大牺牲还有什么意义呢?人民群众怎么可能永远拥护中国共产党呢?在兑现承诺方面,改革开放 30年来,中国共产党表现出色,大大弥补了改革开放前 30年的不足。

(三)执政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执政前,社会两极分化、极端对立,一方是剥削、压迫者,另一方是被剥削、被压迫者,阶级矛盾不可调和,阶级斗争你死我活,反动的东西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不打不倒,中国共产党正确运用对抗性矛盾和敌我矛盾,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情况发生根本变化:党执政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改革、发展都离不开稳定,稳定压倒一切。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非对抗性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构建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和谐社会。社会越和谐,生产就越发展,人民就越富裕,国家就越强盛。

(四)执政就是要代表全体国民。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是一个阶级或几个阶级打倒另一个阶级或几个阶级,即一部分人打倒另一部分人。革命只能代表多数人、大多数人、绝大多数人及其利益,少数人、极少数人必须被打倒,其利益必须被剥夺。中共在夺取政权时期就是这样做的:代表和领导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打倒和剥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执政不是一个阶级或几个阶级打倒另一个阶级或几个阶级,即一部分人打倒另一部分人。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在我国有组织的独立存在的反动阶级逐渐消亡了,中国共产党只能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及其利益。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代表国民,只有全部,没有部分,只有代表,没有不代表。

(五)执政就是要负有绝对责任。夺取政权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领导即带领和引导人民,领导不具有强制性,领导者走在队伍的前面,被领导者可以跟随,也可以不跟随,革命党不能强迫人民“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因此,革命党对革命事业的成败、对人民只负有相对责任。夺取政权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管理国家、服务人民则具有强制性,管理者走在队伍的后面,被管理者只能服从,管理者或服务者对建设事业的成败、对被管理者或被服务者负有绝对责任。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不能犯错误,尤其不能犯大的错误、严重错误的。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交学费”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说,都是站不住脚的。

(六)执政就是要顺应民主潮流。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讲民主,执政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更讲民主,但两个时期的民主是有区别的。革命时期,人民有选择,解放战争中,有共产党,有国民党,还有“第三党”,人民选择了中共,占人民主体的工农劳苦大众是自愿选择中共的。人民选择谁,谁就得天下,结果国民党蒋介石“滚到一群海岛上去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了,选择就必须转变为选举。虽然如前所述,要避免中国共产党由执政党滑向“选举党”,但选举毕竟是执政党实行民主政治的最重要最有效最具公信力的形式之一。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选举是时代要求和历史潮流,能够大大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

(七)执政就是要推进以法治国。夺取政权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政策导向,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用革命的政策引导人民推翻旧政权、摧毁旧法统。当时,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只有政策没有法,即使在根据地,也没有条件实行严格意义上的法治。中国共产党执政了,大规模的新中国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泛深入的改革开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仅仅依靠党的直接的政策导向就远远不够了,需要新的导向,这就是以法治国。不是说,中国共产党执政了,党的政策没用了,而是说,要使执政党的政策精神体现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中,让执政党的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

(八)执政就是要注重主观党建。党的建设不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在执政时期,都是必不可少和必须做好的,否则,革命不会成功,建设也不会成功,但两个时期的党的建设所处的外部环境却是截然不同的。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掌握政权,也就不掌握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夺取政权,必须立党为公、革命为民,一切以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转移,任何违背群众的意愿、损害群众的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都会导致严重后果。党的队伍的纯洁有枪林弹雨、白色恐怖、艰苦生活、强大残忍的敌人把关,入党与升官发财无缘,吃苦、受罪不用说,弄不好还得掉脑袋、家破人亡。党的干部的选拔注重经受严峻考验、具有卓越功绩的幸存者。总之,革命时期,党的队伍的纯洁和党的干部的提拔,基本受险恶的外部环境的制约和支配,党的建设可称为客观党建。执政时期,中国共产党掌握政权和一切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情况颠倒过来。入党、当干部无任何风险,还可以按规定享受较高的生活待遇;应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可以立党为私、执政为己;应该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也可以说一套做一套当两面人。日本鬼子回老家了,蒋介石逃到台湾去了,艰苦的生活成为往事,纯洁党的队伍的险恶的外部环境不存在了,而人的思想看不见、摸不着,党的大门不能关闭还得开得更大,这就难免使动机不纯者、不良分子进入党内,也难免因制度不健全,绝对权力使人腐败,好人变坏。党的干部的选拔由于没有了生死存亡的压力,可以靠德才兼优、有政绩、有群众基础、任人唯贤,也可以靠跑官、要官、买官、任人唯亲。总之,执政时期,党的队伍的纯洁和党的干部的选拔,没有了险恶的外部环境把关,党的建设由客观党建转变为主观党建。较之客观党建,主观党建量大复杂,任务长期艰巨,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已经引起全党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不但能把国家建设好,而且能把、必须把党建设好。中国共产党正在探索一条在主观党建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特色执政党建设的道路。

邓小平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告诫:“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2](P375)这句话今天没有过时,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会过时。这句话既管治国又管治党,既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管党的建设,既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要避免“选举党”和“革命党”两种倾向,实际上是小平告诫在党建领域的具体要求。在党建问题上,“中国要警惕右”,防“西化”、“分化”,不就是要避免中国共产党由执政党滑向“选举党”,最终失去执政地位吗?“但主要是防止‘左’”,防僵化、教条,不就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党”倾向比“选举党”倾向严重,要避免中国共产党由执政党退向“革命党”,最终同样失去执政地位吗?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01).

[2]邓小平文选: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Avoidance of Tendency of‘Election Party’and‘Revolution Party’in Party Building

DUAN Ruo-peng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Central Comm ittee,Beijing 100091)

It is the first task of the party building in new situation to adhere unwaveringly to the CPC’s leadership and governance.To adhere to the Party’s leadership and consolidate its governance,it should avoid the tendency of‘election party’or‘revolution party’.The Party needs both adhering to long governance and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the Party by the way of grabbingwith both hands,two both must be hard.The essence of the Party’s governance is to plan China’development,to fulfill itspoliticalpledges,to build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o advance the rule by law.Especially,it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subjectively building party,through which can the road of governing party building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 explored.

party building;election party;revolution party;subjectively building party

D26

A

1674—0351(2010)01—0037—04

2009-12-02

段若鹏(1951— ),男,安徽安庆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郭彦英]

·延安十三年史研究·

猜你喜欢
革命党执政党政权
陕甘宁边区政权治理经验探究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古滇国政权的演进与消亡:一个必然的历史结局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看党的纪律建设
清末革命党对湖北新军策反较为成功的原因
恽代英革命党思想探析
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研究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