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木桶理论

2010-02-16 22:28梁增红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装水酒桶木桶

■ 梁增红

有位奥地利医生叫奥斯布鲁格,他父亲是个卖酒的,为了判明高大的酒桶里还有多少酒,这位父亲经常用手在桶外敲敲,然后判定酒桶里还有多少酒,是满桶还是空桶。父亲的这一做法启发了他,他便由此推论,人的胸腔腹腔不也像只桶吗?既然父亲能敲敲酒桶知道酒的多少,那么,医生敲敲病人的胸腔腹腔并细细地听,不就可以由声音判定他的病情吗?于是细细钻研,认真总结,终于发明了著名的诊病方法——叩诊。

尽管很平常,但是敲木桶也敲出学问来,有人便予以引申。

比如,想知道一个人的水平究竟如何吗?像观察木桶似的研究他吧,这将有助于找到他最短的“那块木板”!像敲敲桶似的敲敲他吧,你会由此发现他的水平境界究竟如何?正所谓“满桶不响,半桶晃荡”。这“响”与“晃荡”,就是对一个人的评价。

如此看来,这个世界处处有哲学。

不知什么时候,木桶理论被应用到教育上了。即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而是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只有桶壁上所有的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反之,只要有一块不够高,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这个理论对教育界人士很有启发。人们常常大声疾呼要补差,不让一个学生落后,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大概也是明白这其中的奥妙。

我要说的是,木桶理论在今天看来也有些不合时宜。首先,木桶理论的大前提是为了装水或者酒或者其他饮料,似乎人的价值就都是一样。其实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其次,这里还隐含了这样的潜台词,那就是每个学生都是一样高,倘若有一个学生出类拔萃,其他学生是否也要与他齐头并进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成长也不是同一个目标和方向,应该如同树枝一样朝着各个不同角度伸展。因为人天生就是各具个性才能的鲜活的个体,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也许有的人就不适合做木桶上的一块壁板,但并不否认他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或许他还可以做凳脚,还可以做桌面,还可以做支架……为什么非得让鱼儿学飞翔,鸟儿学游泳呢?

砸掉那个统一装水的木桶,让学生自由发展吧。别再让这种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束缚学生的手脚,扼杀学生的天性了。既然不能充当这个木板,那么我们就创造条件让他去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吧。因为,让每一个生命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最重要的。

(选自韩军主编《教育有悟》,福建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装水酒桶木桶
水杯
小莲蓬
木桶兄弟
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木桶和篮子
木桶兄弟
蚕宝宝的钱等
埃德加·爱伦·坡的《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车夫、酒桶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