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中医药基础》教学的合理选择与方法创新

2010-02-17 14:16姚丽梅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中成药基础知识功效

刘 瑶 姚丽梅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0)

高职《中医药基础》教学的合理选择与方法创新

刘 瑶 姚丽梅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0)

《中医药基础》课程对丰富高职院校中药制药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就业范围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两个方面,阐述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药制药专业《中医药基础》课程从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过渡到“学做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体现高职教育实践性、实用性强的特色的具体实践。

高职;中医药基础;中药制药专业;合理选择;方法创新

《中医药基础》是高职院校中药类专业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高职中药制药专业而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药行业高级技术人才必备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介绍中药商品和“问病荐药”的职业技能,对丰富学生知识面、扩大就业范围起着重要作用。我院中药制药专业本课程教学时数为70学时,教学内容包括中医学基础知识、中药学基础知识、方剂与中成药基础知识。目前,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使本课程的教学面临较大的困难,因此,革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中药制药专业学生学习中医学基础知识,主要目的是了解中药的性能、理解中医处方,更好地与医生、患者(顾客)沟通,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因此,教学内容必须与专业培养目标密切吻合,以 “实用、够用”为原则。

(一)中医学基础知识教学内容选择应切合实际,重点突出

在教学中,我们将中医学基础知识的讲授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选择中医简史、阴阳五行学说的概念及临床应用作为简介内容。二是选择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气血津液的概念、来源及相互关系,病因中的六淫,基本病机中的邪正盛衰、阴阳失调,诊法中问诊和望诊,辨证中的八纲辨证作为讲授重点。这些内容在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的生产、销售岗位工作中常有涉及,而其中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六淫邪气、阴阳失调等相关知识是重中之重。三是考虑到整个诊法和辨证的内容深而繁杂,可供学习能力较强、学习兴趣较高的学生自学,教师课后给予一定的指导。

(二)中药学基础知识部分突出中成药原料品种,结合本地特色

毫无疑问,总论中的四气五味、中药的配伍以及用药禁忌是重点内容。讲解各论时,根据中药制药专业的岗位需求,我们应将常用中成药的原料药作为重点品种详细介绍。另外,可以根据地域特点,选择或补充讲授本地区的药材或本地常用中药的来源、功效与应用。例如,我们在讲授金钱草时,补充讲解广东金钱草;在讲解陈皮时,补充化橘红、佛手等广东本地药材。

(三)中成药知识部分强调基本概念、常用品种与地方多用品种的讲解相结合

中成药知识对本专业相对而言更为重要。要讲清方剂与中成药的概念,中成药的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非处方药的概念、特点以及使用注意事项,中成药的配伍应用。各论中,可以补充讲解当前全国购销量较大的中成药品种和本地区习惯用的中成药品种,如在广东地区,我们把胃肠型感冒用药、暑病用药以及热咳、燥咳用药等作为重点介绍,并补充一些在广东地区使用较多的成药,如午时茶颗粒、广东凉茶颗粒、龟苓膏、罗浮山百草油等等。教学内容应围绕常用成药的主治和应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问病荐药”的技能。

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

(一)采用形象教学法,逐步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方式

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而其思维形式和学生所习惯的思维形式不一致,造成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困难。解决途径:其一,引导学生理解中西医理论的巨大差异。中医多是通过表现于外的征象,推测人体种种功能与组成,这种思维是形象的想象,结果是模糊的、经验的,而西医理论则是从宏观和微观上探究机体生理机能和病理状态。其二,要尽量把复杂抽象的中医理论形象化、生活化。例如,通过解答人的体温为什么能保持相对恒定的疑问,来阐明阴阳相互制约而最终达到平衡的理论;从疾病多在夜晚加重,而白天减轻的生活经历的角度,自然引出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的内容;讲解五行学说,让学生想象一片树林出现火灾(木生火),大火熄灭后残留下黑色土灰(火生土),过了亿万年,土壤下出现金矿(土生金),把金矿热锻熔成液体(金生水),水又能滋养树木(水生木)。通过形象教学法,既能激发学生对中医理论的学习兴趣,又能逐步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

(二)采用分类、归纳、直观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中药的兴趣

中药学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因记忆中药功效和应用困难而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因此,教学中应综合运用诸多教学手段和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促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在教学中常采用以下五种教学方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分类比较教学法 将功用相近的药物编为一对或一组,比较功用之异同点。如,有的教材中并未将止血药分类,教学时最好先将其分为凉血止血药、活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四类,进行分类比较。然后,同类药物间再进行相互比较。这样,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药物功效的大方向,增强记忆。

趣味教学法 例如,在课堂上教学生背人参的功效,用手从下到上指自己的身体,指指小腹(下焦),说“大补元气”(元气在下焦);指指上腹(中焦),说“补脾”(脾在中焦);指指胸(上焦),说“益肺”(肺在上焦);指指嘴,说“生津”(生津止渴);指拍头顶,说“安神益智”(安神益智与头脑相关)。学生做两三遍就能牢牢记住人参的功效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印象深刻,终身难忘。

联想教学法 通过联系生活中常使用的成药,加深学生对中药的理解和记忆。如以金银花为原料药的常用药“银翘解毒片”、“维C银翘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这些药适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自然联想到主药金银花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功效。

总结归纳教学法 总结药物的药性特点和独特功效,如羌活,善于治疗太阳穴头痛和上半身寒湿痹痛;地榆,善治血热妄行引起的下焦出血(便血、痔血、尿血),又是治疗烧烫伤的良药。又如,总结“美誉”药物——“呕家圣药”生姜、“疮家圣药”连翘、“伤科要药”三七、“回阳救逆第一品药”附子等等;归纳具有相同功效的药物,比如火麻仁、郁李仁、桃仁、苦杏仁、紫苏子都含有较多脂肪油,均能润肠通便;而酸枣仁、薏苡仁等无大量油脂的种子就没有润肠作用。课后布置学生自行归纳具有安胎功效的药物,具有清肝明目功效的药物,既能平肝潜阳、又能熄风止痉的药物等等。实践证明,此法能较好地巩固教学效果。

直观教学法 组织学生参观中药标本馆,接触到药材实体比通过图片了解药材的性状要好得多。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教学生鉴定药材的真伪优劣,而是通过感性认知加深理性认知。例如,辛夷、蒲黄、车前子为什么要包煎?当学生亲自看到药材性状后,理解的原理就远远强过死记课本知识。又如,功效相近的红花与西红花,不少学生容易混为一谈,通过性状观察,了解到二者来源不同、性状不同、药用部位不同,就能自然加以区别。当然,对一些性状特点明显、辨认简单的药材,学生可以掌握其鉴别技术,这为后续的中药鉴定技术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问病荐药”的技能

中成药知识是中药制药专业重要的基础知识,同时又可以直接实用于中药购销员、中药调剂员等岗位,对学生学好中药制药专业技能、拓展就业面都有重要意义。过去高职的中成药教学几乎脱离了实践,学校将其定为纯理论课。随着职业教育理念的深化,我院的中成药教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以培养学生“问病荐药”的技能作为教学核心,增设实践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目前有两种形式:其一,设置调查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各零售药店做成药品种的调查,将成药品种根据功效主治分类,分析疗效特点。例如,感冒用药的理论课结束后,布置的任务是调查学院附近各零售药店销售的感冒成药有哪些,销售情况如何,患者购买这类中成药时常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其二,在模拟药店开设中成药实践课,包括三个项目。一是熟悉零售药店的环境布局,学习成药的陈列与管理要求、药品的陈列技巧,要求学生严格按照陈列管理制度将中成药品种按照功效分类的原则陈列在陈列架上;二是每章节理论学习后,安排学生模拟患者与营业员,在模拟药房实践“问病荐药”的过程;三是要求学生浏览各种中成药的说明书,针对顾客对说明书中难以理解的中医药名词术语进行简要的口头解释。例如,桂枝颗粒的功效是调和营卫,解释“营卫不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型的症状,以此考查学生准确解释药品说明书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中药制药专业的《中医药基础》课程的教学应该从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过渡到 “学做结合”的模式。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应体现本地区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主动性,让中医药知识变得实用而生动。

[1]张志明.高职院校中医药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627-3628.

[2]赵瑛.中医思维与中医教学的探索[J].中医教育,2001,20(6):50-52.

[3]王满恩,薛建英.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刘瑶(1980—),女,四川成都人,硕士,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方剂与中成药的组方研究。

G717

A

1672-5727(2010)04-0077-02

猜你喜欢
中成药基础知识功效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清律的基础知识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掌握基础知识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治疗失眠常用中成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