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办学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本土化的教学实践

2010-02-17 14:16王丽娟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办学实训

王丽娟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0016)

合作办学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本土化的教学实践

王丽娟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0016)

结合中澳合作办学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合作办学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合作课程本土化的教学应对措施。

高职;会计专业;合作办学;课程本土化

经北京市教委批准,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自2006年起与澳大利亚北墨尔本职业技术及继续教育学院(Northern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AFE, 简 称NMIT)开展合作办学项目,开始招收会计专业学生。中澳两国的会计体系在总体趋同的情况下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加上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就业去向多样化,在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采取适当的教学应对措施,对澳方课程进行本土化改造成为合作办学成功的关键。

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

按照学院与澳方签署的合作协议,会计专业共开设13门澳方课程,包括:沟 通 (Communications)、 职 业 实 践(Professional Practice)、 计 算 机(Computers)、会计记账(Bookkeeping to Financial Reports)、预算(Budgeting)、财务 会 计 报 告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成本会计(Cost Accounting)、管 理 会 计 (Accounting fordecision makers)、管理学(Management)、市场营销(Marketing)、经济学(Economics)、统计学(Statistics)、 国 际 商 务 (International Business)。这13门课程可分为三组:单项能力培养课程,包括沟通、职业实践和计算机;核心专业课程,包括会计记账、预算、财务会计报告、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专业拓展课程,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经济学、统计学和国际商务。

合作办学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不高 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开始接触澳方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一部分由澳方教师直接讲授;另一部分由中方教师授课,但选用澳方提供的教材。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都不高,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因此,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普遍不高。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计专业要学习这么多的外语课程,开始怀疑三年下来会学到什么,毕业时能否有出路。对所学专业缺乏认同感,自然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会计、法律等相关知识准备不足 合作办学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澳方规定了13门课程,中方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部分专业课程。但由于总课时有限,总体教学计划中澳方课程占了绝对比重,这就造成了学生的会计及相关知识准备不足。学生在学习澳方的专业课时既有外语的障碍,也有专业知识的障碍,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不但影响了学习热情,也影响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组织工学结合的课堂教学活动难度较大 我国职业教育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革,从教育理念到课程开发与设计,始终强调工学结合,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课堂教学。然而,对合作办学的澳方课程进行这样的课程改革难度很大。学生对全英文的讲义理解起来很困难,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给学生介绍专业词汇,讲解专业术语,剩下的时间就只能给学生演示例题,让学生进行模仿。这仍然是传统的授课方式。

学生能力培养缺乏针对性 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主要是赴澳留学、国内专升本和国内就业三种。不同的学生对今后的规划不同,对课程的要求也就不同。打算赴澳留学的学生希望多开设澳方课程,教师尽量用英语授课;而准备就业的学生则认为,开设太多的澳方课程对他们就业帮助不大。面对学生不同的就业去向,学生的能力培养相对缺乏针对性。

合作课程本土化的教学应对措施

(一)抓好专业入学教育,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学院非常重视新生的专业入学教育,向学生详细地介绍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课程、合作办学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就业前景等问题,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喜欢上本专业。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院还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活动方案为:第一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了解一家食品店、花店、报刊亭等初创时所需资金、主要收入来源、主要费用项目、经营获利情况等;第二步,根据调查结果做出被调查单位一个月的账务处理,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并装订成册;第三步,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第四步,根据账簿记录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为此,学院还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调查的资料真实合理,接近实际(占30%);凭证填制规范、完整,装订整齐(占40%);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无重大差错(占30%)。按照标准计算出每个小组的得分,组内成员的得分则根据组长上交的分工和职责履行情况来定。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了会计知识,而且增加了对社会的了解,锻炼了沟通协调能力,对专业的认同感也增强了。

(二)适时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

加大基础会计课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复式记账原理,面对大量复杂的经济业务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2006、2007级学生基础会计课时仅为40,教师只能介绍基本概念、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会计科目及账户的分类、简单的会计核算流程;经济业务的核算讲解一部分,大部分留给学生课后完成;至于会计报表的编制、复杂业务的核算根本无暇顾及。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直接影响了后续课程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反馈,学院修订了教学计划,从2008级开始,基础会计课增加到72课时,课程名称也改为“基础会计与实务”。这样,教师就可以讲解得深入些,也能抽出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练习,并增加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等实操环节。同时,初步引入专业词汇,也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将大量会计、法律课程列入选修课 以往开设的选修课程比较少,学生选课的出发点主要是通过考核的难易程度。现在学院调整了教学计划,利用选修课补充了三组课程:中方会计课程包括金融实务、初级会计师实务、中级会计师实务、会计报表分析、理财规划和银行会计;法律类课程有税法、经济法;加强计算机专项能力的课程包括会计电算化、EXCEL财务应用。这样的调整不但可以促进澳方专业课的学习,对于打算国内专升本或就业的学生来说,也弥补了欠缺的专业知识。

(三)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

澳方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多样性,而且都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目标。学院教师借鉴了澳方教师的经验,经过多次教学实践,逐渐把传统的授课方式与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结合起来。通常在一门课程开设初期需要向学生介绍的基础知识、专业词汇较多,以教师讲授为主;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初步理解,采取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例如,在《市场营销》课程“促销策略”章节中,采取了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播放录像、角色扮演、分组讨论、阅读教材和案例、小组展示、问题探究、教师讲评等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积极开展会计专业实训 学院十分重视专业实训,已将十几家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办学会计专业的学生平时学习的大部分是澳方的专业课,接触的是澳方的凭证、账簿、报表,他们亟需了解国内会计资料的格式和填列方法,以便适应不同的就业环境,会计师事务所实训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为了让实训不流于形式,学院加强了对学生实训成绩的考核,改变以往实习鉴定加总结定成绩的方法,加强对实训的过程控制。学校负责实训的指导教师定期与事务所的实习指导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实训期间的表现。要求学生写实习日志,记录主要工作内容。学生实训后要召开实训总结会,每个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学院还要开展会计技能大赛,通过学生在技能大赛上的表现,间接了解他们的实训效果。这种多角度的实训成绩考核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实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鼓励学生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前加试一门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成绩合格后就可以获得国内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学院鼓励学生在校期间提前考取。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提前拿证书,进而提前考取初级会计师职称;另一方面可以督促自己学习会计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取得证书后还可以折算一门选修课学分,可以说一举三得。除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学生还可以考取用友财务软件证书、企业办税人员资格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公务员资格证书等。这些证书对于打算国内就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分量很重的筹码。

加强英语能力训练 为了加强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训练,学院采取了以下措施:开设由澳方教师讲授的商务英语课程,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用英语完成作业并展示;定期组织“英语角”活动,尽可能邀请澳方教师参加,对学生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考取BEC商务英语证书,并开设相应的考证辅导班。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学生普遍反映英语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加深对英文教材的理解,促进澳方专业课程的学习。扫除语言障碍也使得学生赴澳留学的计划具备了可行性。

合作办学会计专业澳方课程本土化改造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通过讲授中澳合作办学课程,不但提高了英语水平,具备了开展双语教学的能力,而且在借鉴澳方教师课堂设计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实践、总结,提高了驾驭课堂的能力。其次,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参加课程教学改革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再次,学生既学习了会计专业知识,又具备了较高的英语水平,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认可度。此外,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学院引进了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了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随着办学的进一步发展,学院还将面临新的问题,但我们坚信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准则趋同化的大环境下,合作办学会计专业一定会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的学生一定会在国际和国内就业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

[1]王丽娟.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J].职业教育研究, 2008,(12).

[2]钟金明.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探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5).

[3]阳金萍.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证体系初探[J].煤炭高等教育,2004,(3).

[4]邵瑞庆.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王丽娟(1975—),女,内蒙古海拉尔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务、教育教学改革。

(本文责任编辑:洪雁)

G717

A

1672-5727(2010)04-0088-02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办学实训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