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期输液患者血管的护理干预

2010-02-17 20:46张亚力王如欣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山莨菪碱针头静脉炎

张亚力,王如欣

(1.河北省保定市传染病医院,河北保定 071000;2.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河北保定 071000)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技术之一,但由于输液可致血管机械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等,尤其对长期输液的患者,更易出现血管的红、肿、痛、液体外渗,血管失去弹性、变硬,甚至阻塞不通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治疗上的困难,这些问题亟需引起临床护理人员的关注。就多年临床经验,对保定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长期、反复输液的肝炎、肝硬化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对其血管进行了全程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患者的认可。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9年1~6月,保定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42~63岁,其连续静脉输液天数均在1个月以上,其中最长的为68 d。半年内2次住院的6例,3次住院的2例。护理人员经过培训后,对其血管进行全程(从合理选择血管开始,采取正确方法和合理措施至如何正确拔针、按压等)的护理。除4例诉血管有疼痛感,且感觉弹性较差外,其余患者均无明显不适主诉,血管弹性依然较好,无疼痛感,或原有静脉炎状况得以稳定。

2 护理

2.1 正确选择血管

对需要进行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慢性病患者,正确合理使用血管是保护血管的第一步,应该先远端后近端,尽量选择较粗、直、弹性较好,且血运丰富易固定的血管,以确保输液全程的成功率。对于需要卧床或活动不便者,尽量选择上肢,因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形成血栓,且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多3倍[1]。儿童可选择头皮、足背、大隐静脉。

2.2 合理使用穿刺针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5号、7号头皮针或留置针,如果是老年人、血管较细者或儿童,可选用5号针穿刺,既可减少机械性损伤,又可提高穿刺成功率。临床上使用4号针穿刺的成功率较低,其管腔细,极易堵塞针腔导致穿刺失败。现在留置针技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该技术可作为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首选,留置针可以减少穿刺次数,只要注重护理,留置5~7 d是完全可行的[2]。而且软管漂浮在血管中,减少了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伤,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2.3 不断提高穿刺技术

静脉炎的发生与操作技术有关,如操作者进针角度小,进针时阻力大造成血管损伤。实验证明,35°~40°进针,具有穿刺后回血快、一针成功率高和损伤程度轻的优点[3]。有时技术不过关,在寻找血管中反复穿刺,会使同一位置血管严重受损,发生局部渗液及静脉炎。如需再穿刺,要更换针头,以免针头不锋利,加重对血管的损伤。要保证一针穿刺成功率,就需护理人员苦练基本功,尤其刚毕业的护理人员,更需加紧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穿刺成功后还要注意针头的固定,以避免针头脱落或穿透血管。

2.4 操作技巧

如果使用留置针,还需掌握留置针的穿刺技术、送管技巧和封管方法。①穿刺方法:正确选择血管,常规消毒后,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然后缓慢进针,以免过快刺破血管后壁,见回血后,再沿血管平行推进0.5~1.0 cm,使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以免推进过长,针芯穿透及损伤血管。而后,先送管再松止血带,可提高穿刺成功率[2]。透明敷贴固定针头(也便于观察局部皮肤、血管的情况),自我粘缠绷带包裹加固。②送管技巧:送管方式易采用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该方法避免了针芯触及血管壁,外套管又有针芯支撑,可顺利通过皮肤,成功率较高;置入外套管后再退针芯法相当于针头在血管中潜行,一旦针芯触及血管壁,易造成穿刺失败[4]。③封管方法:封管是留置针成功的关键,封管时应连续、不间断,边推注封管液边卡紧卡子,至推不动为止,退出注射器,这样可避免负压封管。封管液选用3~5 ml肝素盐水溶液(浓度50.0~62.5 U/ml),用肝素溶液封管对于出、凝血机制正常的人是安全的。不适宜用肝素者可用生理盐水10 ml封管,有学者报道,用生理盐水10 ml或肝素溶液,封管成功率为100%、99%[2]。

2.5 根据不同药物的要求,正确合理给药

我院临床收治的肝炎患者使用氯化钾、氨基酸类、喹诺酮类、甘露醇等药物较多,这类药物对血管均有刺激性,甚至可致静脉炎,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后再给药,按使用说明,严格控制滴速(使用输液泵)和浓度。甘露醇属于必须快滴的液体,最好静滴35℃甘露醇,对血管的损伤较轻[5]。抗生素的应用:液体中抗生素制剂的药物微粒是引起局部组织炎性改变与坏死的主要原因,且浓度越高,微粒越多[6],所以必须严格按要求的浓度使用。

2.6 扩血管药物在静脉输液中的合理应用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药物对局部的刺激。除此之外,山莨菪碱有较强的解痉和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且对高渗液、阳离子溶液及血管收缩药引起的医原性静脉炎效果很好[5]。在穿刺部位涂抹2%山莨菪碱,完成穿刺后,再把浸湿2%山莨菪碱的纱布,敷于穿刺部位上方,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至输液完毕(输液过程保持纱布湿润)。2%山莨菪碱扩张局部浅表血管的作用,显效率高达80%以上[5]。

2.7 拔针后的血管保护

对血管的保护不能只重视穿刺的成功,要延续到输液的全过程,直至拔针后。揭胶布时一只手先固定针柄,另一只手先揭周围的胶布,最后揭固定针柄的胶布,采用新拔针法,即先拔出针头,再立即用带盖布的胶布条按压,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因而减轻甚至去除了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3]。按压时用示指和中指依血管的走向,分别按压皮肤和血管进针点,至少应按压血管3 min,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瘀血的发生。

2.8 加强责任心,随时巡视病房

护理人员不能只重视穿刺、换液和拔液,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巡视液路不要只看有无回血,要认真倾听主诉,看穿刺部位有无红、痛及渗液,必要时,两侧肢体可作比较对照,确保液路通畅,加强对血管的保护意识。

总之,成功的静脉穿刺是治疗的前提,而保护血管则为成功穿刺提供了可能。临床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实际操作中,要重视各个细微环节,把护理工作做得更精细,更人性化,除了对患者的常规护理外,还要重视对血管的护理,尤其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更不能只顾眼前的便利,还要想到“下一次”静脉治疗的情况,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为患者的远期治疗和护理提供保障。

[1]张友华.静脉套管针引起静脉血栓1例报告[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41.

[2]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19-220.

[3]王宗芳.三角式固定血管快速静脉穿刺输液法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18.

[4]郭德芬,赵柱莲.3种置入静脉留置针的结果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9):480-481.

[5]辛燕飞,王丽萍,辛秀俊,等.山莨菪碱减轻甘露醇对外周静脉损伤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17(10):731.

[6]何以君,谈菊花.经头皮静脉注射抗生素致局部组织炎性改变84例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4,10(9):16-17.

猜你喜欢
山莨菪碱针头静脉炎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山莨菪碱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肺心病42例
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