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系统化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探讨

2010-02-17 21:50郭蕊欣
职教论坛 2010年2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院校

□郭蕊欣

关于构建系统化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探讨

□郭蕊欣

实施素质教育是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素质教育旨在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建新型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真正意义上达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目的。高职院校应明确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特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用型“银领”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素质教育;内涵;现状;体系建设

一、高职素质教育的内涵

实施素质教育是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生产经营一线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开展素质教育的状况,既关系到社会一线的生产经营,也关系到高职生的就业和发展。开展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素质教育,是每一所高职院校必须担负起来的重要职责。

根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可以将素质分解为理想信念和民主法制素养、伦理道德素养、文明习惯养成、心理健康、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独立思考和获取新知识能力、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美感体验、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能力、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竞争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20个要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其概括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素质、专业及能力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

二、高职素质教育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但是现行的高职教育实践并没有真正地重视素质教育,明显地偏离了素质教育的目标,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职业素质教育落后于职业技能教育。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较普遍地存在着重客观知识、轻内在品质,重技术效率、轻技术理论,重技能掌握、轻素质培养等偏颇,认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素质。

二是综合素质教育缺乏职业针对性。不同职业群对从业者的职业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和侧重,若仅从专业技能素质的单一角度去培养高职学生,则不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三是对就业和创业素质培养环节重视不够。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素质直接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连,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培养高级应用型和工艺型人才。完整的高职教育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并成功推向就业市场或自主创业。

素质教育理念上的偏差,导致高职教育尽管从专业角度能满足学生的愿望,但却忽视了社会、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能完全地把社会、行业、企业的人才要求转化为教学中的具体目标,从而造成人才培养的供需脱节,教育与人才市场的需求错位。因此,改革素质教育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通常指的是在一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对培养过程采用的标准构造样式。高职院校应明确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特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用型“银领”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在当前强调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强调能力为本的观念下,如何加强并革新素质教育,是正确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此方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实施:

首先,要解决高职院校对素质教育的认识问题,真正地认识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突出地位,必须将素质教育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灵魂来抓,必须将素质教育贯穿到高职教育的全过程,还应当把实施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其次,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成立专门的素质教育工作机构,以行政首长担纲的形式突出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为避免素质教育工作机构的存在流于形式,应设立常设部门负责协调工作、利用资源,以实质性地开展素质教育工作。

第三,要将素质教育与高等职业院校的能力教育和知识教育统一起来。素质教育和能力、知识教育是相互包含和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从根本上不存在矛盾。只是在时间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存在教学内容侧重点的问题。在教育过程中要将素质教育的内容融汇到专业知识和能力教育中去,将素质教育与能力教育和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也要创新,特别是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抓住青年学生的兴奋点,抓住社会的热点问题和人们关注的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还要在提高人的个性发展等方面不断创新。

(二)优化校园人文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提高学生素质,不能完全依赖于课堂教育来完成,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也会起到细雨润物的作用。

校园的人文环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硬件条件之一。环境优美、秩序优良、行为文明、精神高尚的校园,对于学生情操的陶冶、人文素质的提高起着积极作用。充满自由、平等和博爱,充满开放、宽容和尊重,充满求真、竞争和批判的校园风气和精神,可以使学生一进校门就能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也起着重要作用。比如组织内容新颖、形式活跃的人文科学讲座、文学艺术讲座;开展诚信教育、礼仪规范教育、公共关系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组织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团体文化周”等各种活动,都可以于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把学生融入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之中。

(三)构建高职素质教育目标内容

1.思想品德系列。以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为蓝本,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制定目标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表现、学习态度、道德品质等项目。

2.文化修养系列。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科技、伦理、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的学习,对文化素质有一个基础性的了解和把握,实现文化修养的教化功能。

3.职业技能系列。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包含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人文素质、专业技能及资格认证等。

4.身心健康系列。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作过如下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三个方面。

(四)构建高职素质教育实施途径体系

1.素质教育融入政治理论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难中之难。通过花大力气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青年头脑的“三进”工作,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兢兢业业的献身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素质教育要有效地内化到职业技能教育的知识体系之中,有效地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我们不但要以榜样引导学生在伦理课中进行正面说教,而且要注意专业课教学中的素质养成,当学生有不当行为时及时严肃指出,通过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真正培养出“慎独”的道德境界。

3.素质教育融入师资培训中。要提高学生素质,必须要有一批自身素质好的教师带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要能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能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优良的思想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影响学生。因此,在师资培训中,必须加强教师的素质培养。

4.素质教育融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中。高职教育应把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和目标,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和各类学科竞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攀登科学高峰的斗志,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奠定基础。

5.素质教育融入对学生的管理中。对高职学生进行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高职院校要把学生的素质教育贯彻在管理活动中,同时加大校园公德和行为规范的宣传力度,提高领导者的觉悟和管理水平,杜绝一切不文明的行为在校园出现。

6.素质教育融入各项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各项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可忽视。高职院校应正确引导学生建立各种有益于提高他们自身素质的各项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并于同时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条件。

7.素质教育融入高职学生自身观念的转变中。针对高职学生普遍对自身定位不准这一现象,高职院校应及时地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认清现实,展望前程,重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树立自信、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努力学习。

(五)构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以各级素质教育工作机构会同相应的系(专业)学生工作领导主管、政治辅导员等为主体建立素质教育考核评价组织机构;根据素质教育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价考核标准;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以学年为周期单独进行。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1999-06-13.

[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国务院国发[2002]16号,2002-08-24.

[3]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04]12号,2004-09-14.

[4]闵建杰,谷潋.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5]周济.高职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4-02-29.

[6]陈慧.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探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8).

[7]徐华芬,邱永渠.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应落到实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8]张振英,赵章彬,贾桂玲,柴少宗,罗毅.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指标体系及培养模式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7(20).

责任编辑 夏焕堂

郭蕊欣(1973-),女,河北宁晋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口腔医疗、修复教学及临床。

G710

A

1001-7518(2010)02-0011-02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院校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