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管理心理学》的教学方式

2010-02-17 21:50于宗周
职教论坛 2010年2期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心理学情景

□于 爽 于宗周

浅谈高职院校《管理心理学》的教学方式

□于 爽 于宗周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应用性强、综合性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强调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教师介入课程学习诸环节,指导学生作好学习计划、展开自学、小组讨论,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实施个别辅导。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置原则和教学过程加以探讨和尝试。

管理心理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

管理心理学课程讲述的内容和每个人工作生活关系密切,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应用于管理实践、与管理学结合的产物。它涉及的方面广泛、实用性强、综合性强。其中所讲述的管理方法常用被企业的领导者用于有效地管理其下属员工,也用于指导被管理者如何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职员。对于在学校学习的高职生,学习这门课程即有助于了解自己又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却没有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以前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总是处于主动的地位,而学生永远是被动的去接受。教学时是“一言堂”,主要使用课堂讲授知识的教学方法,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记、抄、背。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处于被动。这种填鸭式的学习方法,必然会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自觉性,让他们习惯于麻木的去接受,不能主动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又考虑到这门课是专业理论性课程,应该适合用任务驱动这种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产生出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学以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要讲述内容溶于每个任务之中,学生主动思考,找出问题,教师引导,最后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辅助的作用。学生真正能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从而改变了填鸭式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个很显著的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置原则:(1)任务是从学生需要出发,把要学习的知识逐步联系起来;(2)布置任务要谨记遵守循序渐进这一原则,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巩固已学过的内容,又能思考新知识,最终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完成所有设计的任务,也就实现了整体的教学目标,学生收获了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一切教学都是从贴近学生、了解学生、适合学生的角度出发。具体的讲授内容要以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和规律为主线,侧重于从企业经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收集运用我国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管理心理案例,并把广告心理学、顾客心理学等有关内容及改革趋势溶进教学中去,使课程内容贴近工作实际,有利于学生模仿和应用。还应针对学生渴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心理卫生与健康等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而增加一些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以学习知觉与管理这部分内容中人际知觉的偏见与归因理论中对首因效应的学习为例,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步:

1.给出基于任务的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设计任务,并给学生基于任务的情景。比如,在讲到人际知觉的偏见与归因中的首因效应时,引入这样的情景:拿一些贴有陌生人照片的资料卡给学生们看,然后请一些学生根据照片与卡片的记录推测这些陌生人工作能力的高低。对于这个情景,同学们会很好奇,会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实践中来推测。

2.明确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结果发现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评定相貌好的陌生人工作能力较高。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在给出的情景下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就是学习人际知觉的偏见与归因中的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要求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根据学生情况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回想生活中曾出现过的类似情景,学生一旦从心理上被动学习的定位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精神就大大增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激发起来,学会如何解决随着环境变化产生的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勇于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许多学生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大大提高,逐渐养成了平时多积累、多观察、多思考,带着问题听课的习惯,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由于高职生认为管理学类、心理学类课程学习难度大不能坚持主动学习,求知上进心弱,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兴趣易于转移。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让他们进入教师设计好的那些学习情景,把他们的思想活动集中在那些情景中,老师可以增加一些与情景相关的视频资料,学生比较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情景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在练习中加深理解。由于与人初次接触,一定也会注意到对方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出的性格特征,而性格特征表现出来的先后顺序会影响首因效应。我们把同样的六种性格特征以不同的顺序排列,并分别假设属于A和B两人,即A的性格特征:精明的、勤勉的、冲动的、善辩的、倔强的、嫉妒的;B的性格特征:嫉妒的、倔强的、善辩的、冲动的、勤勉的、精明的。然后让同样的学生凭主观感觉评定对两人的印象如何。结果发现,虽然A、B两人的性格特征内容相同,只是呈现性格特征的排列顺序不同,但学生多数对A留下的是正面印象。

通过练习同学们理解了,相貌因素和性格因素对首因效应的形成会发生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才能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呢?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曾经列出550个描绘人品的形容词,让大学生指出其中所喜欢的品质,结果表明,“待人真诚”在交往中最受人们喜欢。待人真诚可表现在许多方面,而讲真话、实事求是是最为重要的。真诚有时也体现在信用守时方面。真诚还体现在承诺方面。由于首次交往中,双方都十分敏感,稍有不注意就可能给对方留下不良印象,给继续交往带来不利。言行举止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也是一个人素质、修养水平的具体体现。在与人初次接触时,如果希望让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应尽量把自己的优点呈现出来。

4.教学效果的评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有的学生会有懒惰情绪,对学习采用“等、靠、要”的方法,作为一名教师就应对症下药,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以鼓励为主,就像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的那样--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而有的学生学习自主性强,各项任务完成的都很出色,教师就应该给他们足够的展示空间,促使学生间可以讨论交流。通过教师引导讨论使学生对任务的认识水平再提高一个档次,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以学习个体心理与管理这部分内容为例,把对于教学效果的评测进行量化。这样可以清楚的看到,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效果的评测的贯彻实施过程。

任务及课时分配:(学习情境1)知觉与管理,(学习情境2)态度与管理,(学习情境3)激励与管理,各4学时,其中实训2学时,理论2学时。

考核方式:课程以“技能点+知识点”为考核内容,采用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每一组的成绩,进而确定每位学生的成绩。考核采用百分制,小组自评占20%,小组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50%。

评价内容:小组自评(小组成员出勤情况;学习的态度;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对任务的理解。成绩比例为20%); 小组互评(小组成员出勤情况;小组内部的合作;对任务的理解与效果分析;创新与思考。成绩比例为30%);教师评价(小组的出勤及完成任务态度;小组成员的合作与配合;对任务中存在的问题的理解及事前准备情况;任务的完整性和效果;任务产生的成果的规范性、创新性。成绩比例为50%)。

考核标准:态度(出勤情况,诚实认真10分);团队合作(小组人员结构,合作默契、融洽10分);技能操作(对任务的理解和准备,操作要点的掌握,操作效果60分);报告(按撰写格式要求完成,步骤清晰、内容完整,专业术语、用词准确,文字通顺、结构合理20分)。

要求:技能考核采用的是百分制,技能考核综合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档。

引出新的任务:通过对基于任务给出的情景进行分析,学生已经完成了此次学习的任务,但是由于在整个过程中基本是以自学为主,所以对任务总结提高认识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同学们都了解人际知觉的偏见和归因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就要避免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全面的看待问题,尤其在看待别人的时候,不要受到偏见的影响而造成社会知觉的歪曲,对别人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归因判断,并由此导致不良的人际关系。

如何促进人际交往关系?在交往中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相似模式,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另一种是互补模式,即选择与自己有不同特征的人进行交往。由此来引出对下一个任务的思考。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了主动教育,充分的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快。只靠学校教授的那一点点是不够的,只有通过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提高创新的能力,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俗话说“授人一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享用不尽”。这就是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目的所在。

[1]徐畅.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心理状况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5(17).

[2]吴太胜.学习动力缺失:高职院校学业困难学生学习心理[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

[3]王垒.组织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7.

于爽(1976-),女,河北廊坊人,管理学硕士,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于宗周(1936-),男,河北廊坊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G712

B

1001-7518(2010)02-0036-02

责任编辑 颜小兵

猜你喜欢
管理心理学心理学情景
情景交际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初探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