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2010-02-17 21:50葛力力
职教论坛 2010年2期
关键词:教育体制专升本职校

□葛力力

体制: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葛力力

我们迈入了2010年。回首2009年,“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这个沉重的话题,一直令人感到压抑。

2009年4月22日,时任教育部长的周济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他说:“社会上有些人不把职业教育当作正规教育,存在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于同日公布的《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也指出:“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的问题仍很突出”。随后,在《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及社会上展开了关于“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的讨论。

其实,温家宝总理早在2003年的《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呼吁:“要彻底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但是,直到今天,鄙薄职业教育的问题仍很突出。这严重妨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人们关于“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的产生原因有各种解释,而笔者以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2009年5月在山西调研时说的一段话,能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她说:“我们应该设计一套职业教育体制,使设计者的子女也愿意在其中接受教育,而接受了职业教育之后能够体面地在社会上发展。我们不能设计一套职业教育体系只是为了让农民的孩子去接受教育,而设计者的子女不屑一顾……”。 (《现代教育报》2009-9-9)

严副委员长的这番话实际上揭示了“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我国现行职业教育的体制设计有严重缺陷。

首先,在招生制度环节,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招生时,总是将职业学校招生批次排在最后。一些地方甚至歧视性地强行分流学业不理想的学生进中职。如2009年2月,福建省惠安县教育局强行“保送”数百名初中尚未读完的学生上中职;(《京华时报》2009-4-15)又如每年中考前夕,武汉一些初中都会进行“初三分流”,即老师在初三最后一个学期,给那些成绩特别差的学生及其家长做工作,希望他们在中考之外另谋出路。(《楚天金报》2009-4-8)这就使得社会上认为职业学校是另类学校,只能录取学业差、素质低的学生。

其次,现有的教育层级制度设计对职业教育特别吝啬。现有职业教育最高学历定位于大专,而且缺乏中高职衔接和高等教育中的职普沟通的顺畅渠道。中职升高职、高职专升本的比例都很小,控制在5%之内。这就让人感到,就读职业学校是一次选择定终身。而郭志强的《高职生专升本调查》中显示:高职在校生对专升本有很大的需求,占到64%。(《教育与职业》2009-9上)一项对学生家长调查的情况显示:那些不愿意让孩子读职业学校的家长中有47.5%的认为,上了职校等于断送了孩子进入高等学校深造的机会。(《中国教育报》2009-4-2:2)

再加上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偏少,职业学校在整体办学条件上较同层次的普通学校要差,职业教育的质量不高,以及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不力、现行劳动人事制度将学历作为选才标准等因素,这些实际上对职校生的就业与发展都造成了障碍。

联系严副委员长的话,笔者认为,设计一个面向人人、适合人人的公平的职业教育体制是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而好的职业教育体制至少应该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该体制是公平的,以至于体制设计者的子女也愿意在其中接受教育,而不像目前这样,只是为了让农民或城市弱势群体的子女去接受教育;二是能使职校毕业者能在社会上体面地发展,而不像目前这样,让人觉得读职校低人一头、没有前途。

当然,要设计出一个好的职业教育体制是个系统工程,也不仅仅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但笔者以为,既然全国上下对“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有彻底转变的共识,余下的就应是以改革的思维,群策群力,尽快设计出一套公平的,合国情、顺民意的职教体制,为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开辟坦途。这也是笔者新年伊始的一大心愿。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责任编辑 夏焕堂

猜你喜欢
教育体制专升本职校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立足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朝鲜族教师教育体制发展问题研究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配合学校做好职校生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