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0-02-17 21:50王凤芹
职教论坛 2010年2期
关键词:思政考核院校

□王凤芹

浅议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王凤芹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在学校、教材、教师、学生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问题就需要重塑高职教育目标,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完善考试方式。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问题;对策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阵地。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在学校、教材、教师、学生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从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对策,就此求教于诸位同仁。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启动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改革以来,各高职校都按新课程设置着手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探索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显著改善。但毋庸讳言,大部分高职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遇到一些难以克服的难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教育存在重专业课、轻思政课的倾向

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院校领导突出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重视专业课建设,忽视思政课建设,甚至有些领导把思政课看作“虚”的政治任务,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不能予以保证,使思政课处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有些专业课教师提出要削减思政课学时,为专业课让路;大部分学生不重视思政课,认为它对将来找工作没有明显益处,没有可预见的实惠,学不学无所谓。以上理解上的偏差自然增大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难度,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制约着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思政课教材重视普适性,忽视特殊性,内容不符合高职学生的需求

根据05思政课改革方案,各高职院校使用的是全国高校统一教材,理论性强,知识系统,内容丰富。而高职院校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对理论的要求不像本科院校那样系统全面。因此,重视普适性的思政课教材因其理论性、系统性过强,内容庞杂、抽象,趣味性较差,不能适应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的需要,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实际和专业实际严重脱节。

(三)思政课教师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正在实践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专业课改革如火如荼。置身于这种环境中,思政课教师也意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但对改革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高职教育教学新理论学习理解不够到位,大部分教师沿袭应试教育模式,局限于课堂“灌输”形式,教学理念有待提高,教学方法亟待改进。虽然有的教师也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大多停留在文字搬家层面上,课件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四)思政课的教学环境有限,实践教学薄弱

近几年由于高职扩大招生,学生人数急增。为完成教学任务,节约教学成本,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采取大班形式上课。数百学生集中上课,不仅难以控制课堂纪律,致使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交头接耳的现象屡禁不止;而且阻碍了师生间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思政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拘泥于理论教学,局限于教材,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有的高职院校有实践教学计划,但缺乏规范的教学模式,缺少系统的指导监督;部分高职院校实践基地建设起步较晚,甚至有的根本没有正式挂牌的社会实践基地,致使实践教学要么停留教学计划阶段,要么采取演讲、辩论、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

(五)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素质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理论素质和学习积极性相去甚远。他们个性张扬,思维活跃,爱好广泛,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思想和行为存在较大反差。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思政课教师搞好教学的难度非同一般,提高教学效果的压力可想而知。

(六)思政教学和思政工作脱节,教学与管理有待加强

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的思政工作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在工作内容、方式方法方面也有很多相似或互补之处。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思政课教师不参与学生管理部门组织的学生活动,学生管理部门也不了解思政课的教学情况。显然,这种状况不利于思政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七)考核方法相对单一,不能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考核方法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检验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着手进行考试改革:不再采用单一的期末考试方式,把学生的校内平时表现纳入成绩考核中。但多数院校的改革不彻底,缺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不能真实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思想水平。学生在校期间只要没有明显的违纪行为,期末临时突击一般都能顺利过关。这种重知识轻能力、重卷面轻行为的考核方法使学生不愿积极参加各种校外实践活动,不利于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改革。

二、提高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对策

2008年10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把高校思政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要达此要求,必须进行全方面的改革。

(一)重塑高职教育目标,实现做事与做人相结合

高职院校领导必须树立成才与成人并重的教育理念:既要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让其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会做事的技能,以适应将来就业的需要;也要重视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让其具备过硬的思想素质,洞察做人的道理,以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革新教学理念,实现思政课教学与高职教育特点相结合

高职思政课教学要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突显高职教育特点,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本着立意要高、起点要实的原则,把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将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相结合,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并结合实践探索引领学生就业的新思路、新途径。

(三)创新教学内容,实现系统教学和专题教学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进行系统教学,整体把握教材的逻辑框架,把教材所体现的基本精神和理论观点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又要搞好专题教学,凸现“问题意识”,把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与思想疑点相结合,开拓学生视野,解除思想困惑,明辨是非曲直,为将来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四)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和学生实际相结合

根据高职学生现状,思政课教师要让思政课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必须实行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解析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鼓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点拨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真正把课堂讲授和学生主动参与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环节。

(五)改进教学手段,实现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技术的高效结合

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对多媒体制作技术的学习,提高课件的设计、制作水平,尽可能地在课件中运用网络、视频、音像、图片、漫画、动画等手段,让学生听、说、想、看并用,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理论教学的吸引力。课堂教学之外,还要构建思政课网站,利用网络特有的适时传输性、共享性等特点,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搭建方便实用的平台。

(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实现思政课教学和思政工作相结合

高职院校领导应本着全院思想政治工作一盘棋的思想,构建学院大思政教育教学机制,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思政课教学部门要与团委、宣传部门、信息部门、心理咨询部门及各系的学生管理部门等密切配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有共享。思政课教师要参与到日常的管理和活动当中,从日常管理中了解学生思想动向,从实践活动中拓展理论教学的思路,以提高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七)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必须突出实践性,不仅课堂教学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还应在教学计划中削减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强化实践教学的力度。要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开辟实践教学基地,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或带着课堂教学遇到的问题深入实践做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材料。

(八)完善考核方式,实现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适应思政课教学形式多样化的需要,思政课的考核方式也应多样化,采取理论与实践、平时与期末、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办法。在理论考核上,命题形式要灵活,主客观试题比例要适当,内容要突出重点、覆盖全面;在实践考核上,既要考核学生的平时表现,也要考核其参与的校内外实践,从而引导学生既注重理论的掌握,更关心知识的运用;既重视期末复习考试,也关注平时习惯养成,最终使其终身受益。

总之,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因素存在多种,提高其教育教学效果的途径自然多样。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目标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教学管理与考核方式等改革的全面配套进行,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及与学生相关的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1]蒙运芳.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1).

[2]苑申成.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种辨证关系[OL].http://www.5151doc.com/2008-09-28.

[3]赵玉兰.对增强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11).

[4]陈辉.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效性[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责任编辑 颜小兵

本文系聊城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学院资助教学改革项目(2009LZY16)“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王凤芹(1965-),女,山东东阿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G712

A

1001-7518(2010)02-0038-03

猜你喜欢
思政考核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内部考核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