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脉浅议

2010-04-03 06:57马小丽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细数脉象伤寒论

屈 静,支 楠,马小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 100730)

数脉浅议

屈 静,支 楠,马小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 100730)

数脉;热证;虚寒 ;表寒 ;寒证;虚证

数脉是临床常见脉象,其主病可以为热证、寒证、实证、虚证,需注意辨识。目前,对于虚寒证的脉数,已经引起了一些医家的注意,但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应进行更多深入的临床观察和研究,让广大医者逐步认识和接受这一观点。

1 数脉的概念

数脉,为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相当于90次/min以上)。《医学入门》曰:“数,太过也,以呼吸息数取之。”《诊家枢要》亦有言:“数,太过也,一息六至,过平脉两至也。”《脉理求真》曰:“数则呼吸定息,每见五至六至,应指甚速。”临床一般以脉来一息五至以上、七至以下为数脉。正如《中医诊断学》载:“脉来急促,一息五六至(每90次/min以上)”为数脉之脉象。

《中医诊断学》说:“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年龄渐长则脉象渐和缓。”“惟有儿童作吉看”,说明对于幼儿,数脉即为常脉。对于成人,因脉象受体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也会出现生理性的数脉,比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暴食饮酒、剧烈运动及妊娠等均可出现数脉,所以临床上见到数脉应排除生理性的数脉后再作病脉看待。

2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数脉病证

2.1 热证见数脉 外感风热之邪,或表邪未尽者可见浮数脉。其余有“数、滑数、弦数、紧数、洪数”,此类脉反映邪热内蕴的里实证,如实热内积的腹满、呕吐、下利,胃热消谷善饥的消渴[1],湿热遏阻的黄疸,热毒内聚的肠痈、肺痈等。不胜枚举。

2.2 表寒见数脉 太阳伤寒证脉浮而紧数,第52条“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寒邪郁滞肌表,表气不开,气机不畅,正邪交争剧烈,脉见浮紧而数。

2.3 虚寒见数脉 《伤寒论》第120条和122条,仲景论述了脾胃虚寒而见数脉的病症及其发病机理,“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及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伤寒论》第 285条曰:“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脉见沉细数,精神不振,应从“气不足便是寒”,气虚、阳虚的角度辨证。

2.4 寒饮见数脉 《金匮要略》载:“脉弦数,有寒饮,冬夏难治。”《伤寒论》第72条:“发汗已,脉弦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弦数是寒饮于内的直接见脉,而非饮郁、水湿郁结化热才见数脉,临证需明确。

3 数脉主病浅析

3.1 主实证、热证 数脉反映了机体阳盛阴衰的病机状态[2]。《脉经》:“数者 ,腑也 ,数即有热 。”《活人书》曰:“气血热则脉数 ,数则有热 。”《医学入门》 :“数亦热极脉也,主心烦发狂,数而有力则为热”。数脉主热证是众所周知的理论。概阳气亢盛,阴气自然偏衰,气血热盛,则脉流速疾、脉率快。脏腑热盛可以为心、肺、胃、肝胆热盛。心火炽盛,心主血脉,直接引起气血流通加速。肺热,多兼为痰热内盛,肺主气司呼吸,气流疾快,可表现为滑数。胃热、肝胆内热均可表现为数脉。

3.2 主虚证、寒证 虚证可以是阴虚有热。阴虚者脉细而数,亦可属于“数脉主热”范围,临床颇为常见。血虚、气虚、阳虚也可出现数脉。血分不足,血失濡养,血虚轻者可出现细数、沉细数,血虚重者脉见数大而虚,《四诊正法》:“数大而虚,则为精血消竭之脉”。

气虚、阳虚数脉,临床不可忽略。《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曰:“世俗医者,遇数脉之证,大抵责之阴虚血涸,不知元气虚极莫支者,脉可至极数。”气虚阳虚时,脉多见数而无力、涩数或浮大虚数,如 《景岳全书◦脉神章》言:“滑数洪数者多热,涩数细数者多寒,数脉有阴有阳。”元气极虚则脉见极数、散大无根。故虚损患者,可出现数脉,气虚甚一分,脉便数一分,绝不可见脉数就以热证论治。如 《景岳全书◦脉神章》曰:“凡患虚损者,脉无不数,数脉之病,唯损最多,愈虚则愈数,愈数则愈危,岂数皆热病乎。若以虚数作热数,则万无不败者矣。”薛慎庵亦云:“人知数为热。不知沉细中见数为寒甚”。《诊宗三路》中云:“虚劳多有数脉,但以数大软弱者为阳虚……”。故临床见脉沉数、细数、沉滑数、数而无力者,需结合四诊合参,综合而定,以明辨证属寒热虚实。

:

[1]沈敏南.试析《伤寒论》之数脉类[J].吉林中医药,1987,7(3):44.

[2]郭治安.《温病条辨》数脉浅析[J].吉林中医药,1989,9(2):38.

R241.4

A

1007-4813(2010)01-0004-02

屈 静(1981-),女,博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临床。

2009-11-18)

猜你喜欢
细数脉象伤寒论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基于时间序列和时序卷积网络的脉象信号识别研究
《伤寒论》实为115方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细数读书人的优势
瞬时波强技术对人迎、寸口脉象研究的意义探讨
从汤饼到暮年,细数最美年华
细数日本留学打工应该注意的那些事儿
GB1589-2016正式发布实施,细数其中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