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辨证论治与经方验方成药的关系

2010-04-13 04:54李晓阳王静谊西安市中医医院男科西安710001
陕西中医 2010年9期
关键词:阳明胃成药特效药

李晓阳 王静谊 西安市中医医院男科 (西安 710001)

姚树锦主任医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姚氏“消胀理气汤”便来自于伤寒经方“厚朴生姜半夏人参汤”的发挥而成验方,本文就姚师对此方的运用来探讨中医辨证论治与经方、验方、成药的关系。

伤寒原文太阳病中篇第 66曰“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1],其“发汗后”已示人寓“攻后正虚”之意,所以用健脾温运,宽中除满为法,行气消满与健脾温运之品合于一方,用于虚中之滞,对脾虚痞满效佳。然姚师临床发现原方消胀理气之力略嫌单薄,伤寒误汗过汗者尚可,对各种杂病所致虚滞胀满重者则力有未逮。姚师遂师其虚滞之病机,酌加行气止痛、温中降逆之沉香,行气导滞利水之大腹皮,消食降气除胀之莱菔子以增广其用,常应用于各种胃炎、肝炎、肾炎等杂症之中焦枢机不利者,无论其气滞、食积、水停者均有效验。食积重者常加生山楂、砂仁、鸡内金增强消导之能;大便秘结者则伍当归、瓜蒌仁、肉苁蓉等润肠通便;腹胀满痛泻则配痛泻要方;胃气不降而见呃逆者则加四逆散及苏子;胃中嘈杂者则酌配左金丸;若兼见气阴不足甚者可配生脉散为朋,表虚不固可合玉屏风为友,气虚湿停则可以四君子汤加黄芪、生薏仁联用。

分析姚老师治疗此类疾病见效的机理,首先在于运用辨证论治的基本大法,抓住了中焦为人身气机枢纽,脾升胃降则周身气机通利,升降和调的主要生理特点;其次掌握了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不降则百病丛生的根本病机;再则,姚师能根据基本病机之外的兼夹病情,酌加合适的有针对性的药物来进行对症处理。应用后根本病机得以根治,兼夹病情也同时扫除。根本病机的改善祛除了兼夹证的来路,兼夹证的扫清给根本病机的解除提供了条件。用现代医学观点来说,同时做到了对因治疗、对症处理,所以疗效显著。其中针对根本病机的改变就是辨证论治,也就是对因治疗;而根据兼夹特点的选药也就是对症处理。由此我对中医辨证论治与经方、验方、成药及特效药等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辨证论治是中医最基本的治疗原则,立法时既要照顾到导致疾病的病因本身的特点,也须兼顾患者体质因素导致的从化变数;同时应根据不同的病程阶段来寻找此时的主要病机。但是必须主要到,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必然存在一个基本的核心,也就是基本矛盾、共同矛盾、核心矛盾的所在。那么,对于同一类疾病,则必然有此共同的病机所在,这也就是中医经方、成药、验方或特效药物的立论基础。

就上例“痞证”的共同病机来说,“因虚致痞”便是通过辨证论治所找出的共同病机,因此“健脾温中,宽中除满”便是基本的治法。厚朴苦辛温燥,正符合行气宽中燥湿除满的需要而为君药,生姜、半夏辛温能散能温能燥能降,人参、甘草益气健脾补中。数药配伍攻补兼施,完全切合病机需要。而姚师为切合病机变化,随证加减的莱菔子、沉香、大腹皮之类,正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根据兼夹病情需要所加对症的药物。由于加用此类药物之后的经方屡用屡效,逐渐成个人验方。

又例如伤寒阳明病提纲证“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2]一句,通过简明扼要的十个字,表明了阳明病的共同病机就在于“胃家实”。不论是阳明经证的里热炽盛,还是阳明腑实证的痞满燥实坚诸证,贯穿始终的就是“胃家实”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表现而已。所以,阳明病基本病机就在于“胃家实”,其基本治则就在于祛邪,基本治法就在于阳明经证的清泄实热、阳明腑证通利积滞而已。这也就是辨证论治在此所起的基本作用。但就具体治疗之时,在清泄通利的治法指导下,应具体斟酌使用何方何药。以阳明胃热津气两伤的阶段为例。此时,阳明胃热炽盛,无形燥热弥漫表里,充斥内外,如同盛暑之时,炎日当空,一片燥烈热火之象,津气迅速耗竭。如此之时,如能有清凉滋润之品兼清兼润兼解,则燥热顿消,此类药物,非辛寒苦寒质润之品莫属。查之本草,石膏辛寒质重,味辛能清,性寒能清,知母苦寒质润,二者配伍,自是佳偶,兼以津气不足,酌予粳米甘草合用。四药共成胃热津气两伤的经典名方。其中的石膏、知母便是清阳明经胃热的特效药,而白虎汤便是常见清阳明胃热津气两伤证型的经典方。凡辨证兼阳明胃热者便可加石膏知母,凡属阳明胃热津气两伤证型则必选白虎汤。也就是说此时的选方选药,原本就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纯的经验总结,成为一种经典的模式和标准的方案。

如此看来,经方就是典型辨证的典型用药方案模板。而经验方实际便是常见某疾病的共性病机经过辨证论治总结出的标准用药方案。所谓单方特效药,实际就是单纯病机情况下,经辨证论治思想指导而首选的,性味归经等与治疗需要相吻合的特效药物。其中辨证论治是贯穿各种方案的基础,所有有效的药物方案背后都必然有合理的辨证论治作为支撑;而经方实际是常见典型病机模型的示范方案;成药是经方的进一步方便应用的剂型手段;而单方验方更是辨证论治高度概括基础上对药性准确掌握的发挥应用,也是临床复杂病机情况下加减用药的根据。只有掌握了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在深入研究经方模型的基础上,提炼出其辨证的精华技巧和对药物特性的准确认识,活学活用经方,才能提高疗效。

[1] 姜建国.伤寒论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4.

[2] 姜建国.伤寒论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75.

猜你喜欢
阳明胃成药特效药
我国首款新冠特效药背后的慈善力量
没有“白发一洗黑”的特效药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Qi-acupuncture Therapy of TCM on Portal Hypertension
口中异味治疗之管见
糖尿病特效药
特效药
一学就会的养颜按摩法
HPLC法测定蒙成药肉蔻五味丸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薄层色谱法检查藏成药二十五味儿茶丸中乌头碱限量
针刺治愈足底清冷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