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

2010-04-13 06:08上,李谊,孙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10期
关键词:睫状巩膜缝线

李 上,李 谊,孙 丰

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的植入为视力恢复及保证视觉质量提供了可能,但对于后囊膜缺如的无晶状体眼,直接将人工晶状体植入风险是很大的,且效果极不理想,人工晶体稍不小心就会掉入玻璃体内。为此,笔者应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治疗此类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06~2009-02在笔者所在医院实施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 45 例(46 眼);男 30 例(31 眼),女 15 例(15 眼);年龄

4~67岁,平均37岁。白内障术后1~20年,平均3.5年。术前矫正视力0.1~0.2者10眼。

1.2 术前检查与准备 常规查视力,验光,眼压,眼位,眼底,B超,视觉电生理,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SRKⅡ公式),角膜内皮计数检查,排除严重的玻璃体和视网膜疾病。

1.3 手术方法 术眼表面麻醉,11点位行长6.5 mm的巩膜隧道切口,2点位行角膜侧切口,3点位和9点位分别剪开球结膜,行2.5 mm×2.5 mm的三角形巩膜瓣,巩膜隧道切口内做角膜内切口,注入粘弹剂,分离虹膜,整复瞳孔,必要时辅以前部玻璃体切除,10-0聚丙烯长针线自3点位巩膜瓣下睫状沟位进针,经后房自9点位睫状沟位巩膜瓣下穿出,经巩膜隧道切口钩出缝线,剪断,两断端分别缝合固定于PMMA材料的人工晶状体的上下襻,植入人工晶状体,收紧缝线,调整位置后自身打结固定于巩膜瓣下,10-0尼龙线缝合巩膜隧道切口、巩膜瓣和结膜瓣。

1.4 术后观察项目 视力,验光,眼压,角膜,前房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眼底,缝线及线结。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0.1~者 6眼,0.2~0.5者 22眼,0.6~0.8者 22眼,术后视力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36眼。

2.2 并发症 一过性高眼压6例,术后2~5d恢复正常。前房反应:轻度房水闪辉16例,渗出反应12例,积血3例,均于6d内消失。人工晶状体位置均正常。角膜水肿10例,6d内消退。

2.3 长期随访结果 随访1个月至1年,未发现人工晶状体移位、挟持,缝线暴露,眼内炎,低眼压,继发性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关键在于:较完整地切除前部玻璃体;正确选择好晶体固定线的穿入及穿出部位;避免虹膜脱出所引起的色素脱落;理顺好晶体固定线,避免在前房相互缠绕;计算人工晶体度数时,应适当增加度数。总之,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是目前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最佳补救措施,是目前较为完善的术式[1-3]。

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的人工晶状体固定方法,对于一些后囊膜缺如的无晶状体眼,鉴于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优先选用此术式。通过临床实践,笔者认为:该术式难度较大,且术后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呈正相关,故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对于年龄大,体质差,合并全身疾病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1者,不是该术式的良好适应证;睫状沟固定缝线选在3点位及9点位,操作方便;充分利用粘弹剂,分离粘连的虹膜及扩大手术空间,使手术更安全,损伤更小;对于玻璃体嵌顿或溢出的病例,辅以前部玻璃体切除是确保人工晶状体正位的因素之一,并可避免术后瞳孔移位和变形;采用光学区直径为6.5 mm,全长为13 mm的PMMA材料的人工晶状体,光学区更大,全长更长,有利于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本组资料随访1个月至1年,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且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1]姚 克.复杂病例白内障手术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56-162.

[2]方 静,刘国军,王海伶.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观察[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1):7.

[3]邹玉平,林振德,冯 波,等.小切口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0):633-635.

猜你喜欢
睫状巩膜缝线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在青光眼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判断预后中的应用
睫状视网膜动脉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中心视力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ICL植入术后人工晶体调位1例
缝线抗议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