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推拿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56例

2010-04-25 11:12张万昌宁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中医院针推科中卫755100
陕西中医 2010年9期
关键词:根型颈椎病颈椎

张万昌 马 奇 宁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中医院针推科(中卫 755100)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在各型颈椎病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多见。主要表现为颈肩臂疼痛、麻木、颈部活动功能障碍。近年来,由于电脑的普及,使颈椎病的发病率增多,而且年轻化。我们在 2005~ 2008年中采用牵引、推拿、穴位注射三联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56例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门诊治疗患者神经根型颈椎病244例,按就诊顺序,患者同意治疗方法,随机分为牵引、推拿、穴位注射为主 156例为治疗组;牵引为主 8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中,男 88例,女 68例;平均年龄43.7± 7.8岁;平均病程 20.2± 4.2d。对照组中 ,男 46例,女 42例;平均年龄 42.5± 6.2岁;平均病程 19.8±4.5d。 病变部位,治疗组 C4 30例,C5 26例,C6 16例,C7 10例,多个节段 70例,对照组 C4 17例,C5 14例,C6 10例,C7 6例,多个节段 39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背疼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咳时诱发,夜间痛;颈棘突旁压痛,叩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上肢肌力减退;X线检查,可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等,颈椎 CT检查还可见一个或多个椎间盘突出,项韧带钙化等;除外其它疾病。

治疗方法 治疗组颈椎牵引,采用电脑电控颈椎牵引,坐位枕颌牵引,牵引力 5~ 10Kg,时间 20min;牵引力的角度为颈椎前曲 15~ 25℃;1d1次,连牵 2周。

推拿手法:分三步:检查手法、理筋手法,旋转手法。①检查手法:病人坐于长方凳上,放松颈肩部肌肉。检查者站在病人后方,一手托扶病人下颌,另一手拇指指腹沿 3条线,即颈正中线 (项韧带),左右颈旁线 (颈正中线旁开 4cm侧小关节突位置),自上而下轻轻平按,沿正中线平按检查各棘突的位置和软组织情况。其次,将拇指向离棘突约 4cm处向前触诊,触摸一侧的关节突是否平坦,关节囊等软组织有无肿胀,肥厚,条索样组织及压痛等病理改变,确定出病变的位置。②理筋手法:以拇指和患部组织纤维呈垂直方向作揉,按及弹拨治疗,主要包括棘突及周围软组织,两侧后关节囊,后颈部肌肉以及肩胛内上缘肩胛提肌附着部等部位。直至病变组织复平,患部压痛减轻或消失为止,时间约 5min。用滚法放松颈部、肩部、上肢肌肉、力量连绵不断,用力由轻到重,由重到轻,反复 5遍。沿膀胱经、督脉在颈部走行的方向,用双手拇指指腹进行揉搓,并按揉肩井、风池、肩、肩、天鼎、曲池、合谷等穴,反复 5遍,可放松肌肉,松解组织粘连,为下一步旋转手法作准备。③扳法:以右旋为例,用右前臂置于患者颌下,左手托住枕部。依据触诊检查手法及 X线所见,确定颈椎病变位置。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将颈椎置于不同位置。在此位置向上牵引,牵引力为 6~10Kg,时间 30秒(可使病变椎间隙充分张开)。保持牵引力,使患者的头部转向右侧,旋转至极限角度(约80℃),达到固定感,同时迅速准确的作同向用力旋转,操作成功可以听到一声或多声弹响。隔日治疗 1次,7次 1疗程。

穴位注射:①取穴和药物:阿是穴:取患侧颈椎 4、5、6、7棘突间旁开 2~ 4cm处寻找压痛点。每次选 1~2穴,用复方当归注射液 2mL,维生素 B120.5mg为 1次注射量。②操作与疗程:令患者取坐位,头稍前倾 10~ 20℃,寻找穴位,然后标定穴位,常规消毒,用齿科 5号针,垂直刺入,深度 1~2cm,待针感传导至枕、肩、背、臂时,再稍后退 2mm,回吸无血液,再缓推入药液1.5~2mL,隔日 1次,7d为 1疗程。

疗效标准 评分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以量化,满分 20分。根据颈肩臂疼痛;上肢麻木;颈椎侧弯,颈部活动受限,活动诱发;颈部压痛,椎间孔挤压实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颈肩上肢肌力下降等症状体征轻重程度分 4级(无、轻、中、重),无者记 4分,轻者记 3分,中等者记 2分,重者记 1分。治愈:治疗后达到 20分;显效:治疗后总分比原来提高 6~10分;好转:治疗后总分比原来提高 1~ 5分;无效:治疗后总分比原来降低或不变。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i2检验。

治疗结果 2组患者经 1个疗程治疗后,其颈椎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但 2组间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一年后随访疗效,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愈率上升幅度 35.9%,对照组治愈率上升幅度 11.4%,说明牵引、推拿、穴位注射三联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优于牵引的对照组,详见表1、表 2。

表1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56 10.33± 7.30 18.25± 1.26△▲对照组 88 11.45± 3.13 16.28± 1.54△

表2 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比较例(%)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如椎间盘退变,后方小关节骨质增生,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和小关节松动与移位,均可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牵拉与压迫,可导致脊神经根和周围组织反应性水肿,根管狭窄及根袖粘连,产生颈肩背及上肢如疼痛,麻木及肌力的改变[2],常因外伤受寒,颈部过度活动,坐卧姿不良等诱因反复发作。因此,颈椎病是一个复杂的局部病理改变,包括周围软组织,颈椎骨质结构与神经的病理改变。

颈椎牵引能拉宽椎间隙,纠正颈椎列线不正[3],牵引还能够解除肌肉痉挛,有利于已外突的组织复位或改变对神经根的压迫[4]。颈椎病复杂的病理改变要求治疗措施能综合起作用,不仅能恢复或改善局部解剖结构,解除神经压迫,还必须能够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炎症等,因此综合疗法是最佳选择。本研究采用牵引、手推拿复位、穴位注射等手段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牵引 P<0.05。推拿手法能缓解颈部肌肉痉挛,调整颈椎关节扭曲,松动,错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5]。而用复方当归注射液,可活血化瘀,舒筋通络。VitB12具有良好的营养神经功能,局部阿是穴注射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更能发挥优良的作用。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标准 [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 王德利,李曙明,杨敏杰,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解剖学基础及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05,26(2):113-115.

[3] 周士枋,范振华.实用康复医学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644.

[4] 顾千里,潘子毅.枕颌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3,11(1):44-46.

[5] 叶税彬,罗小兵.牵引、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J].颈腰痛杂志 ,2005,26(2):113-115.

猜你喜欢
根型颈椎病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