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浮躁生活中的清醒
——读《大生活》有感

2010-05-25 06:26_高
河南电力 2010年5期
关键词:弃儿稀饭运气

_高 卉

前一段因断断续续地看了电视剧《大生活》,感觉很有意思,就买回了同名的书来看。原来,英年早逝的作家乔瑜出版这本长篇小说已好几年了,直到最近他的书才被人们关注,不由感叹书之浩瀚如烟海。

《大生活》展现给我们的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城市平民的喜怒哀乐。主人公柳东当过小汽修厂工人,卖过皮鞋,卖过水果,后来成了扫大街的环卫工人。他身边自然也聚集着一些和他相似命运的人,他们是环卫局清洁队开洒水车的王鹏举,无业游民却四处冒充大老板的金东民,守公共厕所的老苏,曾用铁钉子下酒的丁爷……他们都信奉一条准则:生活嘛,就是生下来,活下去。他们身处逆境,却时时处处帮助那些比他们更弱小更不幸的人,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自已过得只比鬼火亮一点,却假装太阳去照别人。”

人生百态、酸甜苦辣在《大生活》貌似平实的语言中得到了体现。作家很善于运用丰富而生动的成都地方语言,那些风趣幽默的话往往令人忍俊不禁,可是,故事本身却并不是喜剧。在浮躁而功利的社会里,这是一部让人笑过后留有思考的书。

作为这个群体的代表人物柳东,生活对他似乎特别残酷:曾有过一个贫穷但幸福的小家庭,然而漂亮妻子李圆圆为了能过上波澜壮阔的大生活而红杏出墙;曾有过一个收入不算高但稳定的工作,却在市场竞争中因小厂垮台而失业;他屡次受骗,备受打击,好运似乎从未降临过他头上……虽然生活过得很窘迫,但他依然心地善良。收养弃儿,照顾老人,替人还债,所谓“自己的稀饭还烫着,却到处帮别人吹稀饭”,让人看了既心酸又感动。

“心冷似铁,才能应付生活。”柳东这样教育捡来的孩子——鱼儿,可是,真正心冷似铁的人,会收养弃儿吗?在奔波的生活中,柳东顾此失彼地照料着自己的坛坛罐罐时,还总想着怎么去搀旁人一把。在生活的重压下你会奇怪他怎么还能笑得出来,他会说:“你回头去看看,比我跑得慢的人多的是呢,反正,我又不是那最后一个!”

这本用川话写出来的生活小说,全景式地展现了四川人的生活。些许方言真的是土得掉渣,但这才是真正地道的麻辣“风味大餐”:它让吃的人感觉到了晦涩,因为夹杂了四川方言;它让吃的人感觉到爽口,因为有着泼辣独特的味道;它会让吃的人有些伤感,因为你会品味到酸楚……乔瑜为读者奉献的这本佳作,带着对生活精辟而深刻的理解,以犀利而幽默的语言,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浓缩着作家对生活的感悟,也带给了读者对现实浮躁生活中的剖析与清醒。

读《大生活》,令人深思。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难免会遇到种种挫折、困难和打击,但只要自己能坚强、乐观地面对,想尽办法来解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你更艰辛更不易的人存在。

“大生活”,在我看来,是很多个平凡小人物会聚起来的“大生活”。作家王朔在本书序言中说:“我们大多数人过着浮躁的生活,来去匆匆,一路风尘。有本事的人,如果再有些运气,就被称为‘成功人士’,过波涛汹涌,呼风唤雨的所谓‘大生活’;有本事却没有运气的人,过牢骚满腹,阴暗潮湿的‘小生活’……”事实上,不论是大生活还是小生活,人,总得生活下去。

猜你喜欢
弃儿稀饭运气
运气
龙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稀饭凉了
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的空间解读
福利机构大龄孤儿安置问题的探讨
一碗甜稀饭
如何重现原著风格—对《弃儿》的翻译评论
埋在碗底的爱
一碗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