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节目设计与制作的核心

2010-05-29 08:27
中国记者 2010年2期
关键词:新闻频道疑点焦点

□ 郑 军

(作者是福建广播影视集团高级编辑)

眼下,全国范围内广播和电视纷纷创办新闻频道,但不少新闻频道沉溺于每日新闻的堆积和罗列。从理论上弄清楚新闻频道节目设计与制作核心,让新闻频道在重大事件发生时成为人们的首选,需要勇气和新思维。

“抓什么”和“抓住以后怎么办”

破解广播电视新闻频道节目设计与制作的核心内涵,应建立在研究受众心理和遵循新闻规律的基础上。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抓选题,也就是“抓什么”;二是抓住选题后如何进行多角度和有深度的报道,也就是“抓住以后怎么办”。由此,新闻频道每日新闻报道的设计与制作,就会有以下侧重点:

1. 善于捕捉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新闻焦点选题,进行重点关注。

抓选题要注意三个指标:一是有新闻价值的大事不能漏。二是每周应争取有一个可供作一周内追踪的主焦点事件,比如2009年6月第一周关注法航客机坠毁、第二周关注腾中重工并购悍马、第三周关注伊朗选举风波、第四周关注上海莲花河畔景苑楼盘倒楼事件和高考满分作文等。这些主焦点每周虽有所侧重,但可根据具体情况延续到下周或隔周跟踪报道。三是保证主焦点选题具有充足的报道时间量,保证选题被多角度报道的设计质量和采访数量。

2. 有了选题后,要紧急策划出该选题的演进方案,特别是策划出围绕该选题的一个个子选题。

单从技术层面来看,有这样几点规律值得留心:①除了追求原创选题外,学会从别人的初期报道和后续报道中寻找还没有被别人发现的、有价值或更重要的线索和角度;②可以将一些文字报道的情节,根据广播电视的特点寻找当事人采访描述,还原当时的具体情况,进一步阐述被采访人的观点;③从背景或历史材料中挖掘事件的人文幕后;④善于运用记者现场直击、连线有关记者或当事人、专家分析、受众短信或互联网参与交流等报道手段,分步交叉进行;⑤根据受众想进一步知道的疑点而不断提出新的报道选题或角度;⑥对比式事例或数据的特别运用。

3. 既要重视对重大焦点事件的跟踪策划,更要重视平日里出现的似乎还不是焦点的新闻,注意挖掘那些不经意就会消失但却有着重要新闻价值的事件或现象。

比如2009年6月21日国务院宣布已从5月1日起提高烟草税,这在众多新闻中只是一条必播的新闻而已,但是,有心人却注意到它对庞大烟民群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心理冲击,这其中必有它的新闻吸引效应和报道价值,于是开始了有策划的采访报道:①消息宣布后市场对下半年烟品涨价预期的情况,各烟店的价格情况,烟草专卖局的回应。②烟民反应。③分别采访高档烟和低档烟的烟民,特别是对市场有指标作用的“中华烟”予以关注。④专家称烟草税率仍有上调空间、提高烟税并非控烟良药。⑤市民对此的反应和看法。⑥回顾与背景:2009年3月工信部部长还称暂时不会上调烟草税;香港2009年2月宣布增加烟草税50% 后出现抢购香烟热潮等。

4. 热点选题的报道一定要做完、做深、做透。

对这一点予以特别强调是因为报道虎头蛇尾、中途突然消失等现象比比皆是。一个焦点新闻的报道没有做完,原因不外乎是:①别人的报道已告一段落,自己的报道处于“弹药”告罄的状况。②本身没有做好策划或策划不下去,于是草草收场,心想受众也许并不在意。③临时有其他选题出现和开报,于是“捡起了这个,放下了那个”。④编播人员将选题做完的意识淡薄。可见,将热点选题报道做完,是一个值得特别提醒的事情。

追踪与解析形成新闻频道节目制作的两大支点

1. 追踪。

人们对想要了解事件的关注是持续性的,这是天性或本能。折射到新闻报道上,就体现在对事件的追踪与求证上。2009年6月初法航空客空难事件发生后,一些新闻频道除了关注事件进展外,还策划采访了“老飞行员谈A337空客机型”“为什么黑匣子一定要在30天之内争取找到”等等。实际上,一些新闻报道专家认为,这个追踪还可以更进一步,比如策划成三部分:失事原因(“专家为什么认定失事客机可能在空中已解体”)、救援进展(“打捞法航失事客机黑匣子为什么这么困难”)、国内乘客(老师哭忆当年学生)等。

我们往往把追踪报道简单地当成连续报道,但连续报道并不是追踪报道的全义:连续报道往往顺着事件的不断进展而播报就可以了,而追踪报道却需要着意的设计与策划。“追”是挖掘事件背后的真相、揭开谜底,是剖析事件的政治内情、经济价值、文化意蕴、科技背景和理论思维;“踪”是展现事件的源头、内里与归结,披露事件的价值和人文辩白,从而引起受众对报道这个事件媒体的最终关注。所以,追踪报道不是流水帐,不是跟着感觉走。追踪报道的难度在于,当踪迹出现时你要能准确判断,当踪迹四处显露时你会有独特视角,当踪迹似乎消弭时你仍然可以挖掘出相应有价值和有必要的报道亮点。

另外,讲追踪应讲求全天焦点选题和线索编排的相对集中,这有几层含义:一是主焦点可贯穿全天,如果有追踪需要还可以延长数日。二是每天次焦点安排在3-4个为宜,多了焦点得不到充分报道,受众注意力也分散了。三是在焦点选题集中的情况下编播人员力量也要相对集中。四是为方便追踪,新闻频道节目全天流程设计要淡化各时段之间、各栏目之间的内容定位与形式风格,形成一种适应突发新闻插播和焦点新闻追踪的播出机制、通道和“出口”,形成全天新闻生产的高效流水作业。五是注意张弛结合,不因选题相对集中而搞得收听收视的人紧张兮兮。

追踪过程也是一个讲故事的过程。聪明的节目编排设计者不是蒙头使劲报道新闻,而是使巧劲儿,把追踪、解析过程化作一个生动故事再现的过程。

2. 解析。

新闻求获的过程不仅是需要获知,还需要分析、讨论、剖解和求证。同时,新闻自身要素就包含有背景说明和悬念求解的需求。但我们往往又会犯另外的错误,就是逮着什么新闻都试图拿来分析一番,结果很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可能在分析时生搬硬套,云山雾罩,不明就里。这两种现象都要防止。

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要筛选出可以进行解析的新闻事件或现象。比如对一场火灾的报道,首先要看它的特点和疑点是什么,不够突出的只能放进一般性的新闻播报,毫无解析的必要;特点多多和疑点重重的才有资格入列。二是要设计策划出解析该新闻的方案,而该过程往往伴随着节目的编排。

我们可以再看2009 年6月初对法航空难事件的报道。实际上,各媒体最后比拼的已不是事件的单纯进展,而是对空难多个疑点的追踪解析。因为飞机失事后好几天里不见残骸踪迹,人们已经开始传出种种奇谈。显而易见,这场空难疑点重重,有价值可挖。

于是,有战略眼光者设计挖掘出和相继排列出部分有价值的选题,作为节目采编播新的线索:①6月9日:为何无法第一时间核实到全部遇难中国公民情况;②6月9日:洋流因素怎样给黑匣子打捞带来困难;③6月9日:下一步的焦点是考虑罹难者的赔偿问题;④6月15日:航速测量仪是否是这次失事的祸首引发争论;⑤6月15日:专家称失事客机可能遭遇电磁脉冲炸弹;⑥6月15日:巴西航空专家如何判定法航客机急坠解体。

设计者在跟踪中不断提出疑问,然后予以解读、分析和求证,形成了不断推进和深入的报道进程。解析的过程不要简单地将之看成仅是专家的解读或评论,也包含在记者自己的选题设计和挖掘、有价值悬念的设置,以及对受众心理欲求的感应与回应上。

解析的过程更是对事件悬念或疑点的揭示、追寻和求证过程,这往往是解析的难点。找出悬念或疑点可能并不难,但找出有价值、值得追踪与解析的悬念或疑点就不容易。悬念或疑点可以是本来就有的,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设计悬念或疑点的目的是为了自问自答,也是为了制造气氛,吸引人们更大的关注,后者可能更重要。在揭示、追寻和求证事件悬念或疑点的过程中,形成和完成了对事件的解析过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解析中的媒体评论不要将自己简单地置于事件的审视者或现象的道德至高者位置,评论者本身应是一位剖开表面看内里的工匠,引导受众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揭开面纱露出真相,这才是评论者的任务。

在节目编排时对解析环节可作灵活安排:既有节目进行中即时的焦点解析穿插,又有专设的焦点解析专栏;既有对一个事件或现象三言两语的及时点评,更有对一个主焦点的深度透视。

猜你喜欢
新闻频道疑点焦点
焦点
从设计规划到室内装修全程把控 英国天空新闻频道北京站直播间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浅谈省级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发展困境与突破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中的难点与疑点
巧用方法 突破疑点
焦点
解析西藏古建筑具备防雷措施说法疑点
央视新闻频道与电视新闻影响力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