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和胃口服液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肝胃气滞证 60例

2010-07-05 11:05陈雯婷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中医医院内科中宁755100
陕西中医 2010年9期
关键词:主证枳壳胃液

李 学 陈雯婷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中医医院内科(中宁 755100)

胆汁反流是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溃疡病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近几年来国外研究[1]还发现胆汁酸和胃溃疡、残胃癌、Barret’s食道和食管腺癌密切相关。胆汁反流性胃炎和症状有持续性上腹烧灼性疼痛、恶心、经常呕吐胆汁(特别是清晨),并且体重明显下降。笔者通过长期临床观察,认为本病肝胃气滞证最为常见,运用单兆伟教授名方制剂理气和胃口服液,对 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 2006年 6月至 2007年 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中医院内科门诊及住院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 60例,用随机区组法(由 SPSS11.5for Windows产生)分为西药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男性 16例,女组 14例;年龄 18~65岁;病程 2月~20年,一般情况均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2]:具有反复发作上腹部隐痛,或胃手术后数日至十余年间出现腹部或胸骨后疼痛,或伴呕吐,胆汁性呕吐,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贫血等,胃镜下幽门口可见反流,胃液呈黄色或黄绿色。胃大部切除术可见黄绿色反流液从吻合口冒出。

中医肝胃气滞证辨证标准[2]:主证:胃脘胀痛,两肋胀闷;遇情志不遂则加重;嗳气或气则舒;易怒、善太息。次证:胸闷食少;泛吐清水;舌苔薄白;脉弦。具备主证:兼具主证中其它 1项加次证 2项,即可诊断。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和胃理气口服液(柴胡、白芍、枳壳、川楝子、檀香、佛手、甘草等 ),8周为 1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对照组口服吗丁啉 10mg,3次 /d,连服 8周,铝碳酸镁片(国药准字号 H10960262)500mg,3次 /d,餐后 1h服用,连服 8周。 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

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积分改变;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实验室观察项目:电子胃镜,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检查 1次,由专人负责。电子胃镜型号为 M ATRIS M H150。胃液胆汁酸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检查 1次,离心后-20℃冰箱保存,统一由本院检验科生化室测定。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2]临床痊愈:主证与次证全部消失;显效:主证与次证均有明显改善,但个别主证轻度改善,次证全部消失;有效:主、次证均有改善,或主证未改善,但次证全部消失;无效:主、次证均无改善。

胃镜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痊愈:胃粘膜红润,黏膜光滑,胃液清,幽门口无黄绿色反流液冒出;有效:胃粘膜局部轻度充血或水肿,粘膜光滑或略有粗糙,结节隆起较治疗前减少 50%以上,胃液色清或呈淡黄色,较治疗前黄绿色潴留液有明显减轻,幽门口少量黄绿色反流液冒出;无效:粘膜充血水肿或苍白,或见有粗糙隆起,胃潴留液呈黄绿色或幽门口有黄绿色反流液冒出,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

统计学方法 根据临床观察资料特点采用 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 P值,用统计软件SPPS11.5 for Windows处理。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见下表。

表1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1。

治疗组(30)对照组(30)症 状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胃 脘 痛 2.67±1.29 1.33±1.16▲ 2.40±1.17 1.40±1.12▲腹 胀 3.20±1.28 2.00±0.67△ 2.67±1.24 1.80±0.48▲嗳气泛酸 2.80±1.01 2.07±0.52▲ 1.87±0.75 1.60±0.72恶心呕吐 0.47±0.50 0.13±0.23▲ 0.40±0.51 0.17±0.28▲纳呆少食 1.17±0.44 0.63±0.63▲ 1.27±0.44 0.63±0.46▲体重减轻 0.90±0.60 0.10±0.20▲ 0.93±0.25 0.30±0.44▲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

表3 胃镜疗效评定情况

表4 20例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液胆液胆汁酸浓度的改变情况(±s)

表4 20例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液胆液胆汁酸浓度的改变情况(±s)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

治疗组 20例 治疗前 治疗后胆汁酸浓度(u mol/L) 365.5±221.6 195.95±81.34

讨 论 理气和胃口服液以柴胡、白芍、枳壳、川楝子、檀香、佛手、甘草等等组方制剂。本方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胆经,功能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现代药理发现柴胡对小鼠胃肠推进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一种酸性多糖部分 BR-2可明显抑制 HCL或乙醇所致小鼠胃粘膜损伤,柴胡及其有效成分柴胡皂甙有抗炎作用;枳壳、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有破气消痰,散结消痞,行气之效,其性主降,能通气、理气、起到止痛、消积、利肠胃的作用,现代药理证实枳壳能使胃肠平滑肌兴奋,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而有力,并能使胆囊收缩,奥狄氏括约肌张力增加,有较强的抗过敏活性;川楝子、佛手、陈皮均为理气之品,现代研究证明佛手醇提取物对肠道平滑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乙醇胆碱引起的十二指肠痉挛有明显的解痉作用;白芍,苦、酸、甘、微寒,归肝、脾经、有平肝止痛之功;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缓急止痛之功;白芍与甘草合用,缓急止痛,并又酸甘化阴,制理气药的辛香刚燥之性,以防耗气伤阴,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白芍能调节免疫,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痉挛,芍药甙对于因紧张刺激引起的大鼠消化道溃疡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白芍为理血之品,可改善胃粘膜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胃炎的消退;甘草能增强胃的粘液合成,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酸度及胃蛋白酶的活性,保护胃粘膜,减轻胆汁的损害,促进炎症,溃疡愈合。从现代临床药理学来看,白芍、柴胡有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佛手有中枢抑制作用。故诸药合用,起到镇静止痛之良效。综上所述,以上诸药合用相辅相成,既能降低胃液胆汁酸浓度,增强胃粘膜防御功能,又有镇静、镇痛作用。柴胡为君药,透邪升阳以疏郁;枳壳、白芍为臣药,枳壳下气破结,与柴胡合而升降调气,白芍益阴养血,与柴胡合而疏肝理脾,使得疏肝理气而不伤阴;檀香、佛手、为佐药、加强理气止痛之效;甘草为使药,一方面与白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一方面甘温益气健脾,调和诸药。该方配伍精当,用药轻灵巧妙,实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肝胃气滞之良方。

[1] M IW AK SAHATSH,SEGSW AM.胃十二指肠反流contents诱导 esophageal carcinomain的大鼠研究 [J].癌症,1996,67:269-274.

[2] 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实用中医消化病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722-2723.

[3] 牛晓玲,孙志广 ,陆 茵.浅谈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辨治思路 [J].四川中医,2009,27(9):34-35.

[4] 雷 莉,姜志茹 ,龚 均.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与十二指肠胃反流[J].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2):1094-1096.

[5] 李 晴.中药配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25例[J].陕西中医,2009,30(11):1483-1484.

猜你喜欢
主证枳壳胃液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举隅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清江枳壳高产栽培技术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枳壳快速切割器
枳壳快速切割器
瘤胃液在牛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循序渐进”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辨证思维训练中的应用
三种检测方法在胃液隐血试验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