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证

  • 守方、更方、调方与权变发微
    规律,同时厘定了主证、兼证、变证以及夹杂证四个层次,嘱咐后世医者临证时当以主证为先,主次分明,纲举而目张,症随机转,他证自除;但除抓主证外,其他证亦不可忽视,须谨慎待之[12]。初诊之后,患者服药到复诊期间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故医者临证时须细察精详,根据证候来调整治疗计划,权衡处方加减。3.1.1 据主证加减 主证是患者疾病各阶段占据主导地位并能决定全局发展的证候,毋庸置疑主证也是患者最为关注、最想解决的症状群,故无论初诊复诊、无论新病久病,主证都是医者处

    环球中医药 2023年9期2023-11-18

  •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推拿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准,1)气虚证。主证:气短,乏力,神疲,脉虚;次证:自汗,懒言,舌淡。主证2 项加次证1 项即可诊断。2)血瘀证。主证:刺痛、痛有定处,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和瘀点,脉涩或沉弦;次证:肌肤甲错,肢体麻木,狂躁,善忘,手术史。主证2 项加次证1 项即可诊断。1.2.3 胃肠功能紊乱诊断 参照《消化系统常见病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8]标准:1)餐后饱胀不适;2)早饱感;3)中上部腹痛;4)中上腹部烧灼感,且未见可解释上述症状的器

    西部中医药 2023年9期2023-09-20

  • 小儿消积止咳颗粒治疗小儿痰热咳嗽兼食积证的疗效观察
    及积分标准。中医主证分级标准根据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分为4级:正常为0级,计为0分;白天偶尔咳嗽、少痰为Ⅰ级,计为2分;白天间断咳嗽、有黄痰为Ⅱ级,计为4分;夜间咳嗽、有大量黄痰为Ⅲ级,计为6分。中医次证分级标准根据患者唇色、排便次数、口臭症状分为4级:正常为0级,计为0分;唇红、日排便1次偏硬且口臭为Ⅰ级,计为1分;面赤唇红、2日排便1次偏硬且口臭为Ⅱ级,计为2分;3日排便1次、大便硬结且明显口臭为Ⅲ级,计为3分。根据舌象、脉象或指纹及肺部体征分级:以正常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年1期2023-04-06

  • 刘英锋论“六经提纲”活用之法*
    提纲旨在提示一经主证之辨证要领,并非包揽所有,但临床实际面对纷繁多样的病情,如何使用才能发挥好提纲的指导性作用?刘英锋教授认为,应在正确认定六经生理实质与各经病证常变的基础上,首先准确理解条文本义,进而采取以常衡变的思维,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并拓展提纲在六经辨证中的指导与启迪作用。1 从六经生理实质看病证分类常变基于姚荷生先生“六经乃是以阴阳气化为核心,以营卫气血津液精神为功用载体,以脏腑经络体窍为结构支撑的六大生理体系”学术认识,不难理解各经在不同病因作用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4期2022-12-29

  • 小儿推拿联合敷脐治疗脾虚夹积型便秘的疗效分析
    结合临床拟定:①主证:a.大便干结或先干后稀;b.排便困难;c.排便间隔时间延长。②次证:a.纳食差,或易反复积食;b.性情急躁或烦躁易哭;c.面色萎黄不华,目下或鼻周发青;d.腹胀、腹满或腹痛;e.夜寐不安;f.舌淡红,苔厚腻;g.脉弦或滑,或指纹紫滞。以上证侯中主证符合2 项及以上,且次证符合3 项及以上者。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儿童功能性便秘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小儿便秘乳食内积证的诊断标准;②非肠易激综合征;③患儿年龄在2~6 岁,性别不限;④患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4期2022-08-30

  • 督脉灸联合缩泉丸治疗肾阳虚型尿频的临床效果观察
    4]中相关标准:主证:(1)小便频数;(2)小便清长;(3)腰背酸痛;(4)耳鸣;(5)或见下肢水肿。次证:(1)余沥不尽;(2)形寒肢冷;(3)神疲乏力;(4)动则气喘;(5)舌质淡,苔薄白;(6)脉沉迟细弱。具备主证、次证各2 项即可确诊。纳入研究患者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尿常规、尿培养、尿涂片检查均正常,年龄≥18 周岁,性别不限;排除尿路感染、前列腺炎、膀胱炎、器质性尿路梗阻,半月内服用抗生素或其他影响治疗效果药物,合并严重原发性心、脑、肝、肾、造血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6期2021-04-21

  • 竹叶石膏汤方证与临床*
    用经方,必须抓住主证,因为主证是纲,纲举目张,抓住主证,对兼证、变证、挟杂证等,自然地也就迎刃而解了。关于主证,刘老指出:“主证是指决定全局而占主导地位的证候而言”[18]。举例而言,栀子豉汤证的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憹、胸中窒、心中结痛是主证,半夏泻心汤证的心下痞、呕而肠鸣是主证,芍药甘草汤证的脚挛急即是主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为何抓主证而使用经方,多能获效呢?这是因为,主证能反映疾病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病机辨析同时亦潜在于主证辨析之中,

    中医学报 2021年2期2021-04-17

  • 辨析温经汤主证是下利还是下血以及其临床应用心得
    。原文描述温经汤主证为“下利数十日不止”,当属“久利”范畴[2]。但因该条文中有“妇人”“半产”“病属带下”“瘀血在小腹不去”等,故有医家认为条文中主证不应为“下利”,而当为“下血”,这样因机证治一脉贯穿,以“瘀血致病”顺畅解释全文。如吴谦、程云来、陈修园等皆认为应为“前阴下血”[3],《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载为“病下血数十日不止”,后世一些《金匮要略》著作则将“下利”直译为“下血”,或“作下血解”[4],《金匮要略》七版统编教材也认同为“前阴下血”[5]

    环球中医药 2021年6期2021-01-06

  • 1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和临床特点分析*
    下。1.3.1 主证 阴虚火旺证(消渴病早期):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量频多,心烦自汗,多食易饥,舌质红少津,苔黄,脉数;气阴两虚证(消渴病中期):口渴欲饮,倦怠乏力,精神萎软,多食便溏或食少消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阴阳两虚证(消渴病后期):尿多频数,混浊如脂膏,甚则饮一溲一,面色黧黑,形体消瘦,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酸膝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弱。1.3.2 兼证 瘀血证:胸闷刺痛,肢体麻木或疼痛,疼痛不移,肌肤甲错,健忘心悸,心烦失眠,或中风偏瘫,语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1-01-05

  • 男性更年期用汤粥调
    的食疗方。肾阴虚主证:形体消瘦,面红颧赤,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遗精早泄,口干便燥,夜尿溲黄;舌红少苔,脉象细数。食疗方:麦地乌鸡汤。生地20克,山药30克,麦冬15克,乌鸡半只;将鸡洗净切块,与上药放入大炖盅中,隔水炖熟后调味,分两次食用。腎阳虚主证: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畏寒嗜卧,腰酸腿软,性欲减退,阳痿早泄,阴冷囊缩,尿频遗尿,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象沉迟。食疗方:枸杞核桃腰花汤。猪腰一对,切划细花,与枸杞子15克

    养生阅刊 2020年10期2020-11-06

  • 大黄蛰虫丸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探究
    且色黄味臭等中医主证及神疲乏力、低热、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小便发黄等中医次证,其年龄均>48 岁,均在门诊接受治疗,且其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排除对左氧氟沙星或大黄蛰虫丸过敏、对服药的依从性差、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病历资料缺失的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OBG 组(n=49)与REG 组(n=49)。OBG 组患者的年龄为20 ~53 岁,平均年龄为(40.85±10.37)岁;其平均病程为(5.48±2.26)年。REG 组患者的年龄为22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9期2020-07-09

  • 奶山羊泄泻的中兽医疗法
    寒泻2.1.1 主证发病较急,泻粪稀薄如水,便中有饲料残渣,色淡、臭味较小;肠鸣如雷,腹痛绵绵,耳鼻俱冷,尿少;精神不振,头低耳耷,食欲减少或废绝,反刍无力或不反刍;兼有外感风寒者常伴有咳嗽、流涕;口色青白或青黄,口内滑利,脉象沉迟。2.1.2 治则温中散寒,利水止泻。2.1.3 方药猪苓8 g,茯苓10 g,泽泻12 g,白术10 g,桂枝6 g,干姜10 g,茴香8 g(按50 kg体重奶山羊用量,下同);水泻严重者,加诃子、乌梅、天仙子各5 g。共为

    中国乳业 2020年7期2020-01-15

  • 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气时行民病证治探析❋
    1 辰戌之岁民病主证、治则及方药1.1 民病主证特点及治则陈无择指出:“辰戌之岁,太阳司天,太阴在泉,气化运行先天”[1]241。即辰戌之岁,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寒临太虚,阳气不令。辰戌之岁,寒湿相遘,故民病“身热头痛,呕吐气郁,中满瞀闷,少气足痿,注下赤白,肌腠疮疡,发为痈疽”[1]241之证。依据辰戌之岁民病的主证特点,提出“用甘温以平水,酸苦以补火,抑其运气,扶其不胜”[1]71的治则并创制静顺汤。1.2 静顺汤药物组成与分析静顺汤药物组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6期2020-01-13

  •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DN)患者的中医主证证型:Ⅲ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脾肾气虚证,Ⅳ期患者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证和脾肾气虚证,Ⅴ期患者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证。(2)DN Ⅲ~Ⅴ期患者的中医标证均主要表现为湿证和瘀证。(3)DN患者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清蛋白(ALB)、尿蛋白与中医主证证型具有相关性,其中BUN、Scr、CysC、尿蛋白定量排序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eGFR、ALB排序为

    中国全科医学 2020年1期2020-01-10

  •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举隅
    ,使用经方首先抓主证,据“有是证,用是方”,先抓主证而后立方,根据病情,灵活加减化裁,疗效显著。关键词:经方;脾胃病;主证中图分类號:R2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9)12-0120-03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9.12.02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xamples of Medical Cases of Classical Prescriptio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9年12期2019-12-30

  • 中药汤剂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观察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证积分变化、治疗前后72 h 结肠传输标志物排出情况及治疗效果。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SPSS 22.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证积分变化(±s,分)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证积分变化(±s,分)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50 10.23±2.18 2.08±0.37对照组 5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0期2019-09-24

  • 加味温胆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叶酸治疗H 型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证及证候总评分变化。主证:眩晕、胸闷、头痛、头如裹、呕吐痰涎,按无、轻、中、重分4 个等级分别记0、2、4、6 分;次证:心悸、失眠、口淡、食少,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按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量化,按无、轻、中、重分4 个等级分别记0、1、2、3 分。(5)观察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5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正常,实验室指标正常或明显改善,DBP 下降≥10mmHg并达正常范围(60~80 mm Hg),或DBP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7期2019-08-14

  • 调治慢性胆囊炎,重在疏肝利胆
    以调治。肝郁气滞主证:肝郁气滞,胆腑失疏,不通则痛。胆胃失和则患者以胁痛胃脘痛为主,伴有善怒叹息、恶心嗳气,舌苔薄白或黄,脉弦细或紧。治疗:疏肝解郁,活血调胃。肝胆湿热主证:湿热蕴聚肝胆,郁而化火,灼伤津液则口苦咽干、嗳腐纳呆、便秘尿赤;湿热郁久必挟淤,故患者胁痛拒按,舌质红,苔黃腻脉弦滑数。治疗:清利肝胆湿热,调和中焦脾胃。脾肾两虚主证:慢性胆囊炎反复不愈,病久多有脾肾俱虚证候,加之平时严格忌口,终年以素食为主,故证见面色无华、右胁隐痛缠绵、喜按喜温、食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年5期2019-05-26

  • 气虚证诊断标准及其量化标准的研究概述❋
    符合典型表现者;主证4个并见主舌、主脉者;主证4个或见症1个,并见本证任何舌脉者;主证3个,或见症不少于2个,并见本证任何舌脉者。随后在1995 年卫生部制定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其中关于气虚证的诊断标准为呼吸气短,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纳谷少馨,舌淡胖或有齿痕,脉细虚无力(弱、软、濡),并将气虚证分为轻、中、重三度,其疗效评价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种,首次界定了气虚的疗效判定标准。除此之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2年颁布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12期2019-02-12

  • 王庆国教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验案一则
    中西病证结合,抓主证辨病机 王教授临床诊疗注重中西汇参,病证结合。对有器质性疾病患者力求明确西医疾病诊断,并参考相关检查指标,认为有助于充分认识疾病的整体进展规律,判断患者所处的病程阶段,指导治疗方向和对比前后疗效[1]。该病在早期无明显症状,不易被发现,往往病程较长,患者因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才就诊。主要治疗手段是控制心律失常和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本病例患有扩张型心肌病多年,病情逐渐加重,出现气短,水肿,氨基酸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4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2期2019-01-13

  • 中药分型治疗幼畜泄泻
    伤食型1.1 主证:腹胀嗳气,腹痛肠鸣,伴有痛感,食欲废绝,泻如败卵,酸腐臭秽,泻后痛减;舌质淡红或尖边红,苔厚腻或黄垢,治以消食导滞。1.2 方用:焦三仙20g、半夏15g、莱菔子10g、熟大黄5g、枳实10g、陈皮10g、砂仁10g。如舌质红或尖边红、苔黄垢者为食积者化热之象,方中大黄生用后下。2 外热型2.1 主证:鼻寒流涕,微有寒热,腹满纳呆,肠鸣泄泻,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治以解表和中。2.2 方用:郁金25g、诃子15g、黄芩10g、大黄1

    中兽医学杂志 2019年9期2019-01-07

  • 《伤寒论》“方证辨证”思想探讨
    为“临床上重视抓主证,有是证则用是药,无是证则去是药”。综上所述,“方证辨证”思想在漫长的中医历史中早有根基,在《伤寒论》研究中亦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历代名家均从不同角度对这一思想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和阐述。诚然,各家论述皆不全面,各有偏颇,亦少有对“方证辨证”思想直接、具体、全面的阐述,多在论述之中透露。虽然如此,但仍在思想中向后世传递着“方证辨证”思想的火种。现代之后学有以为“方证辨证”思想源自日本者,实在错误。亦有认为“方证辨证”思想自胡希恕、黄煌等医家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1期2019-01-04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调治
    。1.气血虚损。主证为膝肿痛、肢无力、面色不华、头昏、心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宜补气血、温经脉、散风湿,方选大防风汤。2.温热蕴结。主证为膝肿痛、局部关节有热感、面色黄有油垢、小便色黄、大便先干后溏、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滑数。治宜清热渗湿、疏利关节,方选加味二妙散。3.寒湿阻滞。主证为两膝肿大、疼痛剧烈、走路艰难、形寒肢冷、面色白或青紫暗、苔白滑、脉沉紧或沉迟。治宜散寒温经、除湿活血,方选乌头汤。4.热毒内攻。主证为膝肿痛、膝关节红肿剧痛、势如虎

    老友 2018年11期2018-11-22

  • 敷脐散治疗小儿风寒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主证积分变化。评分标准:主证(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分、2分、4分、6分,次证(腹痛、呕吐、发热、饮食、精神、小便、脱水)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分、1分、2分、3分。(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6],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95%;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70%~94%;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30%~69%;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5期2018-06-22

  • “更年期”真的熬过去就好了吗?
    :1、肾阴虚损型主证: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大便秘结,尿少色黄,月经紊乱,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沉细弱。治疗:滋肾育阴。2、肾阳虚损型主证:小便较多,月经紊乱,带下较多,腰膝酸冷,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疗:温肾扶陽。3、肝肾阴虚型主证:头晕耳鸣,烦躁易怒,情志忧郁,耳鸣失聪,健忘多梦,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滋养肝肾。4、脾肾阳虚型主证:精神萎靡,气短懒言,形寒肢冷,五更泄泻,小便清长,胃纳欠佳,面

    问健康画报 2018年2期2018-03-12

  • 基于“不确定性思维”下的《金匮要略》主证分层分析*
    代医家所重视。识主证是辨证的核心。刘渡舟教授认为[1]临床辨证时,应先抓主证。然而要想准确、迅速、有效地识别主证则并非易事,大量不确定性的因素充斥其中,让人捉摸不透。其次,欲明主证的含义,有必要先对证的概念进行历史考察,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消除古今差异。将主证划分层次不仅有助于对原文的分析,同时对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亦大有裨益。1 “不确定性思维”的哲学意蕴“不确定性思维”属于研究世界本质的哲学范畴,与自然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早期由于牛顿创造的经典力

    天津中医药 2018年11期2018-01-23

  • 欧阳坤根主任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介绍
    四诊合参、善辩主证1.1 症状与主证对于患者症状,例如胀满、疼痛等,欧阳主任强调应对加重诱因和发病进行详细询问,在诱因中可对主证进行分析,若患者在外受寒邪或者进食寒凉时加重,则为寒证,反复发作患者为虚寒证,主证是在劳累后引起的虚证,见寒象则为阳虚。1.2 主证与发作时间欧阳主任临证对疾病的发作时间进行仔细地询问,主要是因为天地四时不断的变化,而自然界的阴阳之气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其与主证发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患者主证发作时间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8年28期2018-01-12

  • 真实世界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折的中医证候与节气分析*
    。入院与出院患者主证均为气滞血瘀证,分别占总人数的60.53%、53.08%;立夏和雨水两个节气入院患者最多,分别占总人数的5.26%、5.24%。结论: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折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患者病证以气滞血瘀证居多,立夏、雨水入院患者居多。为临床骨折治疗时应中医辨证论治,顺应疾病本身特点及节气变化,辨证用药的特点提供理论基础。鹿瓜多肽注射液骨折患者中医证候发病节气鹿瓜多肽注射液是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ck)的骨骼和葫芦科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年3期2017-06-21

  • 痛经的按摩治疗
    施治。气滞血瘀型主证月经期前,或行经当时,小腹疼痛剧烈,部分伴发肿胀感,拒按;月经量过少,行而不畅,经血颜色紫黯,多夹杂血块,胸胁处及乳房出现不同程度胀痛,舌象正常,或紫色斑点,脉沉弦。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助肝气疏泄。选穴肝俞、三交俞、血海、三阴交、太冲、天枢。寒湿凝滞型主证月经期前,及行经当时,小腹疼痛,冷感喜暖,月经量过少,夹杂血块,白带量多,舌紫质黯,诊脉呈沉紧脉,或可见沉迟脉。治则温经通络,散寒理气,活血化瘀。选穴脾俞、肾俞、命门、腰阳关、八髎

    保健文汇 2017年6期2017-02-01

  • 犊牛泄泻的辨证施治
    脾虚泄泻(1)主证: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毛焦肷吊,体质渐瘦,经常便稀,呈灰黑色,唇舌色淡,舌面无苔。(2)病例:本乡北山根村王xx家一头两月龄牛于2016年4月20日来就诊。主诉;拉稀20多d,转治数处,时好时坏,疗效甚微。临床检查:精神怠倦,毛焦体瘦,口淡舌软,肚腹虚胀,排出带有泡沫、黏液的稀粪,粪中稍带有暗红色血液。(3)治疗:以健脾治泻为治则,方用知柏芩连汤加减:黄檗30g、黄连15g、陈皮15g、焦山楂30g、神曲20g、泽泻15g车前子20g、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7期2017-01-16

  •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浅谈
    湿,痹阻经络证。主证: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淡,苔白,脉弦紧或沉紧。乌头汤加减:麻黄、芍药、生甘草。②外感寒湿,郁而化热证。主证:关节疼痛,肿胀,触之灼热,晨僵明显,怕冷恶湿,舌质红,苔薄白兼黄,脉濡数。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桂枝、白芍、知母。③湿热痹阻,湿重于热证。主证:关节肿胀,积液以下肢膝,踝关节为重,伴疼痛,灼热,周身困乏无力,下肢沉重酸胀,舌体胖,边见齿印,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三妙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7期2017-01-15

  • 健胃消食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88.3%;中医主证疗效愈显率46.8%,总有效率91.0%;钡条胃排空疗效愈显率45.9%,总有效率52.5%。结论:健胃消食片治疗脾胃虚弱所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功能性消化不良;健胃消食片;临床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之一,30%人群在一生中均出现过消化不良的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为30%~50%[1],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从中医理论角度分析,功能性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8期2016-11-11

  • 中医辨证治疗抑郁症的体会
    。1、肝郁脾虚 主证: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唉声叹气,两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分析:本证因情志不遂,肝郁抑脾所致,情志所伤,肝失条达,脾虚气结,思虑太过,情绪不稳,悲观厌世,唉声叹气;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故两胁胀痛,肝郁乘脾犯胃,则出现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肝郁脾虚之象。以多愁善虑廉见善太息,胸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为辨证要点。方药: 柴胡舒肝散加减。2、气滞血淤 主证:情绪抑郁,自杀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年11期2016-03-07

  • 产后漏乳的中医治疗
    ,故而乳汁自溢。主证:乳头未经乳儿吸吮,乳汁自然流出,或随化随出,乳房柔软不胀,乳汁清稀,精神疲乏,气短乏力,纳谷不香,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薄白,脉细弱。治拟补益中气,佐以固摄。方选补中益气丸加减。常用药为党参、白术、黄芪、当归、升麻、柴胡、芡实、五味子。偏于气阴不足者可加麦冬、乌梅、炙甘草。偏于阳气不足者加川续断、肉桂、干姜。肝胃郁热型产后情怀不畅,精神抑郁,或素体精神忧郁,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热伤乳络,可迫乳外出。主证:产后漏乳,质地黏稠,色黄白相间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11期2016-02-02

  • 11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聚类分析2.3 主证的一般分布 痰浊证多见于50岁~69岁人群中,肝肾阴虚证在70岁以上年龄组较为突出;血瘀证发病随年龄增高而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40岁~49岁仅有8例患者纳入调查,可见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的不可逆转危险因素之一;各主证在男女性别分布上大致相同(P>0.05)。详见表2、表3。表2 各年龄段主证分布情况 例(%)表3 性别间主证分布 例(%)2.4 主证的颈动脉超声指标 单双侧病变发生率方面,肝肾阴虚证、血瘀证以双侧病变较为多见(P<0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3期2015-06-13

  • 王道全治疗小儿感冒经验
    2.1 风寒感冒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喷嚏,流清涕,咳嗽,痰清稀,苔薄白,脉浮紧,指纹红。治法:疏风散寒,发汗解表。处方:开天门,运太阳,推坎宫,揉耳后高骨,揉二扇门,揉外劳,推三关,推天柱骨,揉风池,揉风府,揉迎香,黄蜂入洞,凤凰展翅。方义:开天门、运太阳、推坎宫、揉耳后高骨、揉二扇门、推三关、揉外劳、推天柱骨、揉风池、揉风府以发汗解表,疏风散寒;凤凰展翅为十三大手法,与以上穴位配合,加强散风寒之作用;黄蜂入洞、揉迎香以散寒开通鼻窍,善治鼻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9期2015-04-04

  • “循序渐进”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辨证思维训练中的应用
    教学的核心重点,主证、兼证、变证是中医内科辨证思维训练的核心内容。通过循序渐进案例教学,教授学生准确辨识主证、兼证、变证,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掌握化繁为简的辨证思维。循序渐进案例教学法;辨证思维;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在中医内科教学中,临床辨证的思维训练是核心重点和难点。传统的中医内科学授课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实行填鸭式教学,以传输大量理论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临床辨证的思

    大众科技 2015年2期2015-03-31

  • 主证识病机疗宠疾
    415000)抓主证识病机疗宠疾徐文明(湖南省常德市宠济堂动物诊疗中心湖南常德415000)最能反映病机的证才能称为主证,抓主证反映了辩证论治的最高水平,因此,能否抓好主证,就成了临证的一个关键问题。笔者近年从事宠物中兽医诊疗时研读《伤寒论》,采用《伤寒论》中的六经辩证法治疗宠物疾病时,只要能抓出主证,识得病机,就能合理选用治疗方法,疗效快而且确切,特通过病案来介绍如何抓主证而识病机,针对病机而治疗。1 病例一1.1 基本情况杂交犬,25日龄,从半个月前一

    中国动物保健 2015年9期2015-02-05

  • 正心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察标准:观察患者主证[4](胸闷、心悸、气短、胸痛、倦怠乏力、自汗)以及血脂变化等。1.4 判断标准[5]:主证主要包括胸闷、心悸、气短、胸痛、倦怠乏力、自汗。主证积分:由医务人员向患者提问,患者能清晰说出症状且较显著的记为3分,不太显著记为2分,无症状记0分。1.5 统计学方法: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6期2014-11-17

  • 中兽医对奶牛产褥热的分型论治
    褥期内凡以发热为主证,并伴其他症状者都称产褥热[1]。中兽医认为发热之故,非止一端,其病因有:第一,由于正虚则外邪易侵,邪气内郁,外邪与败血相搏而致高热;第二,阳明燥气与瘀血相蒸之候,瘀血内阻,气机不畅,水津不升所致口渴、发热;第三,败血内瘀伤及荣卫,血在腠理,荣卫不和,故发热恶寒;第四,出血过多,阴血不足则为血虚发热。劳倦亡血、外感邪毒、脉络受阻、营卫失调均可致发热,故临床上需结合病因病机进行分型证治[2]。1 分型论治产后多虚多瘀,中兽医按照辨证论治的

    中国兽医杂志 2014年2期2014-01-27

  • 从主病主证角度探析君药
    均为“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但在具体制方原理部分却不见主病、主证之论述,使很多初学者不知在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如何判断主病、主证,进而对兼病和兼证的判断也失去参照,从而造成对方剂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的理解不够深刻,影响方剂的学习和运用。笔者试从主病、主证的角度,对方剂中君药的概念进行进一步探析。1 君药源流最早提出君臣佐使概念的是《素问·至真要大论》[1]中:“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

    中医药信息 2014年5期2014-01-24

  • 蒙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78 例疗效观察
    标准如下[2]。主证: 发热、面色微黄或苍白、乏力、齿鼻衄血、皮肤紫斑。次证: 头痛、头晕、心慌、气短、口干、口苦、倦怠疲乏、食少纳差、腹胀便溏。具备以上2 个以上主证及1 ~3 个次证,结合血象及骨髓象即可确诊。3 辨证分型诊断及治疗3.1 毒热型主证: 发热、面色微黄、齿鼻衄血。次证: 口干、头痛、头晕乏力、心慌、气短。舌质红、苔略黄。脉细数。方药: 伊和汤,成人3 ~5g,早饭前冲服。红花十三味丸,成人1 ~2 丸午口服。寒水石二十一味,成人1 丸晚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年9期2014-01-23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同时将本病分为主证: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兼证:瘀血内结证、水湿内阻证。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主证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兼证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兼证分布与主证的关系、主证与并发症的关系。2 结 果2.1 主证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见表1。由表1可见,A级29例,以肝郁脾虚证(65.5%)为主,肝胆湿热证34.5%,未出现脾肾阳虚证

    河北中医 2013年3期2013-11-14

  • 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护理体会
    ]。表寒发热:⑴主证及治则:主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楚,鼻塞涕清,咽痒咳嗽,咳声重浊,咯痰清稀,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浅红。治以辛温解表为主。⑵施护特点:①服用辛温解表药要武火快煎并趁热服下,服下后避风休息,多喝热粥、温水或饮生姜红糖茶,以助发汗祛邪,但发汗不可太过,以遍身微有汗出为宜,汗出后及时更换衣物,防止再次受凉。另外,室内外空气要新鲜而温暖,衣被要适宜,若恶寒较重可加重保暖措施,而不宜用冰袋、冰帽冷敷降温。②热水浴与药浴:以50℃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1期2013-08-15

  • 浅谈《伤寒杂病论》中麻黄的临床用法
    实,皆可用麻黄。主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方剂选用麻黄汤。方解:麻黄苦辛温,为肺经专药,有解表散寒、宣肺平喘之功,为全方之首。桂枝佐麻黄发汗,杏仁佐麻黄平喘,炙甘草调和诸药,使其宣散而不伤正。临床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感冒等。2 解表清热《伤寒论》63条提到“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用麻杏石甘汤”。病机为:风热袭表(或风寒郁而化热),邪热犯肺。主证:高热寒战,胸痛咳嗽,鼻煽气喘,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脉象滑数。方剂选用麻杏石甘汤。方解:麻黄解表宣肺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22期2013-03-18

  • 刘玉洁运用经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证经验
    。”刘师抓住本条主证“胸满烦惊”,认为肝郁日久,邪陷于内则胸满,相火上炎扰心则见烦躁,病久心阳受损则见心悸,故根据其主证用药,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大黄治疗心阳虚损、肝郁气滞型缓慢性心律失常。证见:心悸,胸闷,气短,心烦急躁,周身乏力,遇情志不遂则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方中柴胡、黄芩、半夏、党参为小柴胡汤之意以和解少阳枢机,疏肝解郁,扶正祛邪,四药合用则心悸、胸闷、心烦、乏力诸症即解;茯苓助太阳气化进而扶助心阳,安神定悸;龙骨、牡蛎镇心安神定

    江苏中医药 2013年1期2013-02-19

  • 跟师医案心得
    。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作用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刘世平主任医师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将君臣佐使应用于取穴法则中,即君穴为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穴位;臣穴指辅助君穴治疗主证的穴位;佐穴指配合君臣治疗兼证的穴位;使穴为调和之穴位,使之阴阳平衡。结合上述医案中患者周身瘙痒,《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痒者,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2期2013-01-23

  • 生猪热证论治
    证候,为表热证。主证:患畜身热,微恶风寒,体温升高,气足喘粗,鼻流清液,咽喉肿痛,口色红,苔红黄,脉数有力,见于疾病初起。热邪不解而化热入气血,为里热证。主证:高热不退,体温升高,口渴喜饮,食欲废绝,烦躁不安,抽搐,便血,口色赤红,苔黄,脉数,见于疾病中后期。外感多属实热证。内伤热证是由脏腑功能失调、劳役过度和内伤造成,多发生于体质虚弱,阴血不足和瘀血化热,常见有阴虚热证、气虚热证和血瘀热证。阴虚热证,主证:低热不退,耳鼻微热,患畜烦躁不安,粪便干小,尿少

    中兽医学杂志 2013年1期2013-01-23

  • 辨证论治配合食疗治疗胃癌探析
    1 脾胃虚寒型 主证为胃脘胀隐痛,喜按喜温,或暮食朝吐,朝食暮吐,时呕清水,面色白无华,肢凉神疲,或便溏浮肿,舌质胖淡、舌苔白滑,脉沉缓。治则:温中散寒,健脾和胃。方药:红参、白术、茯苓、荜拔、婆罗子、陈皮、半夏各10g,高良姜、甘草各6g,生黄芪、薏苡仁各30g,水煎服,1d1剂,早晚各服100mL,连服21剂为1个疗程。配以食疗方:陈皮红枣饮:橘子皮1块,红枣3枚。红枣去核与橘皮共煎水即成。1d1次,连服10d。具有行气健脾,降逆止呕的作用。1.2 肝

    陕西中医 2012年1期2012-04-13

  • 中医内科教学中主证、兼证、变证相结合探析疾病本质
    中医内科教学中主证、兼证、变证相结合探析疾病本质张蕴慧(山东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济南 250014)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身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证体现了疾病的主要矛盾,主证作为疾病的主要矛盾而存在,兼证则是与主证相伴而生的疾病的次要矛盾,变证则是主证在失治误治后,出现的病理转归。所以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只有把握好三者的相互关系,把三者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执简驭繁、驾驭病情。主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1期2012-01-28

  • 中医整体内伤病证候之结构框架及完整之证候诊断标准的设计(草案)
    虚证1.气虚证:主证:1神疲乏力;2少气懒言;3畏风自汗;4舌淡白或瘦削具齿痕;5脉虚无力(弱,软,濡等);6面色晄白;7语声低微。诊断标准:以上具备三项2.血虚证:主证:1.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2体位转变时昏眩;3唇舌或指甲淡白;4脉沉细。诊断标准:以上具备三项(本证与气虚证同时存在为气血虚)。3.阴虚证:主证:1.五心烦热;2口干咽燥;3舌鲜红少苔或无苔;4脉沉细数。次证:1面颧红赤;2便结,尿短赤;3盗汗。诊断标准:主证三项,次证一项。或舌鲜红无苔一

    黑龙江中医药 2012年3期2012-01-24

  • 慢性移植肾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移植肾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CAN患者中医主证与CKD分期的相关性 见表1。肺肾气虚证CKD分期以Ⅱ~Ⅲ期为主;气阴两虚证及肝肾阴虚证CKD分期以Ⅲ~Ⅳ期为主,气阴两虚证及肝肾阴虚证各有74.1%及81%的患者为CKDⅢ~Ⅳ期;脾肾阳虚证82.1%的患者为Ⅳ~Ⅴ期。表1 CAN患者不同中医主证的CKD分期情况(n)2.3 CAN患者不同中医主证的SCr及eGFR水平见表2。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及脾肾阳虚证SCr显著高于肺肾气虚证 (P<0.01),eGFR水平显著低于肺肾气虚证(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12期2012-01-23

  • 中药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分析
    淤血,痹阻脉络型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使用化痰通络汤加减。方中半夏、茯苓、白术健脾化湿;胆南星清化痰热;天麻平肝熄风;香附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助脾运以化湿;又配以丹参、毛冬青活血化瘀;大黄通腑泄热凉血,以防腑实。2.2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使用星蒌承气汤加减。方中生大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18期2010-08-15

  • 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之主证研究*
    准(含中医证型及主证标准)一般分为国家、教科书、行业和地方标准 4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手册》[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5]国家标准及省属地方标准中尚未记载本病中医证型之主证。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仅将本病分为肝郁痰凝和冲任失调两个证型,且每型中主证内容遗漏较多,不能全面反应主证临床表现。近年来普通高等院校使用的《中医外科学》[7,8]、《针灸学》[9,10]和《针灸治疗学》[11,12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9期2010-04-13

  • 陈瑞春临床应用经方的经验
    明辨病机,紧扣主证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内经》有“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说。《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八纲辨证为目,揭示了中医认识疾病的辨证思维方法。然经方的临床运用,关键在于辨识病机。一般来说,临床上有什么样的证候,就必然反映出相应的病机,病机与证候是统一的,故临证应求因审证,明辨病机。先生认为肾炎阳虚水泛而浮肿,心脏性(包括肺心、风心)阳虚水上凌心水肿,以及不明原因的水肿,只要病机是“阳虚水邪泛滥”,皆可以真武汤主之。上述不同病证,以一方“异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年2期2010-04-12

  • 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辨证施食
    1.肝气郁结型:主证:乳房肿块初起胀痛,引及两胸胁作胀,情绪抑郁或急躁,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苔薄白或薄黄,舌质稍暗,脉弦滑。饮食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之品为主。忌辛辣刺激之品。可用枸杞陈皮李子茶:枸杞子100g,陈皮30g,李子4枚。加水煎汤代茶饮;青橘叶皮核汤:青橘叶、青橘皮、青橘核各25g,用黄酒与水各半同煎,每日2次温服。2.冲任失调型:主证:乳内肿块质地硬韧、粘连,表面不光滑,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口干,腰酸膝软,兼有月经不调,苔少或有裂纹,舌质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7期2010-02-10

  • 张琼林教授治疗胃下垂经验(二)
    气虚,清阳下陷 主证:食纳渐少、形体日瘦、心慌气短、昏昏欲脱,或失眠多汗、心烦抑郁、心(胃)下动怵。面色萎黄或苍淡,舌偏小、苔薄或正常,脉多沉细微而带数(100次以内/分)。血压常低(80/60~100/60毫米汞柱)。治疗应以补中益气、养荣提陷为主。方用加味补中益气汤: 炙黄芪、葛根各30克,白术15克,当归12克,大红参、陈皮各10克,炙甘草5克,升麻、柴胡各8克,炙黄精20克。加减:多汗加煅牡蛎30克(先下),山萸肉15克;失眠加茯神30克,柏子仁1

    家庭医药 2009年2期2009-03-14

  • 张琼林教授治疗胃下垂经验
    肠胃,清气不升 主证:进食少、消瘦、头昏、欲呕,站立时症状加剧,平卧时缓解;动则脘中有水荡漾声,收腹吸气则肠中漉漉而鸣,舌偏大或正常,脉细濡。主要以温阳化饮、运脾举陷的方法治疗,方药选用苓桂升陷汤加味:炙甘草5克,升麻、柴胡各8克,桂枝、附片、干姜各10克,白芥子12克,生半夏15克,苍白术20克,茯苓30克。用法:常规煎2遍,取药汁12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每日3次,2天服完。 加减:吐酸者加煅瓦楞40克(先煎),吴茱萸5克;便泄者加赤石脂20克,

    家庭医药 2009年1期2009-02-05

  •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选方
    虚弱,卫表不固【主证】 上半身时时汗出甚多,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易于感冒,舌苔薄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固表止汗。【方药】玉屏风散加味。黄芪2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浮小麦30克,糯稻根20克,生牡蛎30克,太子参15克,茯苓10克,生甘草6克。【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阴阳失调,营卫不和【主证】上半身出汗,尤以头面部、颈部出汗为多,进食或劳累时大汗,阵阵畏热汗出,下肢畏寒欠温,下半身无汗或少汗。舌嫩红,少苔,脉缓。【治法】调阴阳

    糖尿病新世界 2006年2期2006-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