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温胆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叶酸治疗H 型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8-14 07:53杨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7期
关键词:主证温胆汤苯磺酸

杨艳

(北京市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100036)

H 型高血压是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10 μmol/L],是导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治疗H 型高血压的药物较为单一,临床上常选用传统降压药联合叶酸片治疗H 型高血压[1]。苯磺酸氨氯地平是高血压病的首选用药,与叶酸片联合使用,可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也降低Hcy 水平,但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仍有待提高[2]。随着中医对H 型高血压的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中医认为,H 型高血压属“头痛、眩晕”范畴,与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有关。中医辨治H 型高血压有独特优势,可多靶点、多层次控制血压,有利于临床症状改善。本研究应用加味温胆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叶酸片治疗H 型高血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6 月~2018 年6 月我院收治的H 型高血压患者94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 例和观察组48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22 例;年龄45~63 岁,平均年龄(53.97±5.49)岁。观察组男25 例,女23 例;年龄43~64 岁,平均年龄(53.58±5.1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3]中原发性高血压1 级的诊断标准,且Hcy≥10 μmol/L;(2)中医辨证属痰湿壅盛证;(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4]:(1)继发性高血压者;(2)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者;(3)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4)精神疾病患者;(5)治疗前6 个月内服用过叶酸、维生素B12及相关复方制剂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叶酸片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国药准字H10950224)5 mg/次,1 次/d;叶酸片(国药准字H20067437)0.8 mg/次,1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温胆汤治疗:清半夏10 g,茯苓15,枳实15 g,陈皮15 g,竹茹10 g,生甘草6 g,生姜15 g,炒白术10 g,天麻10 g,水煎服,200 ml/剂,1 剂/d,2 次/d。两组均进行健康教育,并连续治疗6 周。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临床疗效。(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包括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于早上8:00~10:00 使用汞柱血压计测量安静状态下血压(以右上臂血压为准)3 次,取平均值并记录。(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cy 水平。抽取患者空腹前臂静脉血5 ml,经抗凝处理后离心留取血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cy 水平。(4)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主证及证候总评分变化。主证:眩晕、胸闷、头痛、头如裹、呕吐痰涎,按无、轻、中、重分4 个等级分别记0、2、4、6 分;次证:心悸、失眠、口淡、食少,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按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量化,按无、轻、中、重分4 个等级分别记0、1、2、3 分。(5)观察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正常,实验室指标正常或明显改善,DBP 下降≥10mmHg并达正常范围(60~80 mm Hg),或DBP 未降至正常范围但下降≥20mmHg,中医证候评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DBP 下降<10 mm Hg 但已达正常范围,或SBP 下降30 mm Hg 以上,中医证候评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血压及实验室指标无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减少<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Hcy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压、Hcy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Hcy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Hcy 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Hcy 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SBP(mm Hg) DBP(mm Hg) Hcy(μmol/L)对照组46治疗前147.84±8.3986.51±8.1518.34±4.14治疗后136.52±8.28*80.23±6.77*14.27±2.56*观察组48治疗前148.53±7.8287.28±8.2818.47±4.06治疗后129.54±7.42*#77.68±6.24*#12.29±2.12*#

2.3 两组中医主证及证候总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主证及证候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主证及证候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主证及证候总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中医主证及证候总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眩晕 胸闷 头主痛证 头如裹 呕吐痰涎 证候总评分对照组46治疗前4.07±1.243.64±1.483.24±1.094.45±1.514.35±1.2728.52±3.73治疗后2.21±1.34*2.89±1.32*2.16±1.21*2.44±1.43*2.76±1.08*18.96±3.43*观察组48治疗前4.16±1.333.61±1.553.31±1.154.51±1.414.43±1.5629.21±3.69治疗后1.84±1.28*#1.67±1.11*#1.51±1.19*#2.08±1.29*#1.63±0.78*#13.38±2.61*#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治疗耐受性均较好。

3 讨论

H 型高血压是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浓度Hcy 容易引发氧化应激反应,损伤血管内皮,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治疗H 型高血压,除降低患者血压外,控制Hcy 水平亦十分重要[5]。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属于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其维持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小,是首选降压药。Hcy 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叶酸是蛋氨酸代谢循环非常重要的一种辅酶,当机体缺乏叶酸时,会引起Hcy 在体内的蓄积,适量补充叶酸可以降低血Hcy 水平[6]。

中医学认为,H 型高血压属“头痛、眩晕”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大多与脾虚失运,聚湿生痰,痰湿中阻,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导致眩晕头痛发作有关。因此治疗上宜补虚泻实,《丹溪心法》指出以“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本研究选用加味温胆汤,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为君,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为臣,二者相伍,既能化痰祛湿,又能畅利中焦脾胃;臣以枳实、陈皮理气化痰,可安胃气,消胀满;因“脾为生痰之源”,佐以茯苓、白术健脾祛湿,湿去则痰消,且有宁心安神之效;生姜温胃散寒止呕;天麻熄风定眩,使以甘草,协调诸药。诸药配伍,以祛湿、化痰、定眩为主,佐以理气和胃、健脾安神,标本兼顾。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中医主证及证候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加味温胆汤可有效降压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升。现代研究表明[7],高Hcy 多与痰浊密切相关,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可致使Hcy 水平升高。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Hcy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加味温胆汤中半夏、竹茹配伍可消痰浊,具有镇咳、祛痰、抗氧化作用;茯苓、陈皮、炒白术、枳实等可有效改善患者脾胃功能,减少体内浊痰,从而降低Hcy 水平。另外,本研究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加味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H 型高血压安全性较高。综上所述,加味温胆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叶酸片治疗H 型高血压的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主证温胆汤苯磺酸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经典名方温胆汤的研究进展
The Mechanism of Regulating Leptin Resistance in Obesity and the In fluence of Adjusting Methylation of OB-R,POMC Gene Promoter of Wendan Decoction (温胆汤)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举隅
基于数据挖掘的温胆汤类方用药规律
基于“不确定性思维”下的《金匮要略》主证分层分析*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温胆汤干预肥胖及相关疾病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