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30例

2010-07-05 11:05广州开发区医院中医科广州510730
陕西中医 2010年2期
关键词:经颅供血基底

刘 俐 广州开发区医院中医科(广州 510730)

笔者于 2006年 1月至 2008年 12月,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30例,并结合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测作临床观察,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共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30例,男 11例,女 19例,年龄 43~68岁,平均 60.6岁±4.8岁,病程 3d~3.5年。病种:动脉粥样硬化 20例,颈椎病 9例,高血压 5例,血脂异常 17例,糖尿病 4例。对照组男 8例,女 20例,年龄 45~69岁,平均 61.4± 5.2岁,病程 2d~5年。 病种:脑动脉硬化 17例,颈椎病 8例,高血压 6例,血脂异常 14例,糖尿病 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 1986年全国二届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凡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在 40~70岁之间,经颅多普勒(TCD)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降低,供血不足,均纳入病例。排除标准:脑肿瘤、脑出血及脑梗塞、耳源性眩晕、或高血压未控制者。

治疗方法 两组病因治疗(控制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相同。对照组给西比灵胶囊口服,日 1次,为10m。 4周为 1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以自拟平眩汤辨证加味,基本方为:黄芪、葛根各 20g,赤芍 15g,天麻、当归、川芎各 10g,水蛭 3g,全蝎 5g,枸杞 15g,泽泻 10g,生龙骨25g。如属肝阳偏旺、肝阳上亢者加钩藤、菊花、牛膝;如属于火旺者,加黄芩、栀子;若夹痰兼见头重、胸闷、多痰加半夏、竹茹,以上多见于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及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发作期患者。若偏于肝肾亏虚,上方加熟地、山萸肉、龟版、黄精、首乌;若阴虚内热偏重,加知母、黄柏。以上多见于年龄较大,体质较虚,病程较长,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缓解期。

临床眩晕症状按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观察治疗前后的程度。正常:无临床症状;轻度:自觉头晕目眩,但无自身或景物旋转感,不影响活动;重度:自觉头晕并有明显旋转感,不影响活动;重度:自觉头晕并有明显自身旋转感,不能站立,影响生活,不能工作,甚至伴短暂猝倒。②TCD检测 记录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平均速度指标的变化。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的标准,结合经颅多普勒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变来判断疗效。显效:眩晕等症状消失,TCD检查血流速度等在正常范围内;有效:症状减轻,脑血流速度等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反加重,脑血流速度等无改变。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程度和 TCD测定平均血流速度比较见表1、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程度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 TCD测定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治疗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

讨 论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常为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发生硬化、血粘稠度增高,血流缓慢,血液成高凝状态,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痉挛或闭塞,进而使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血液循环障碍,是中老年常见病。因此,该类患者多伴有高血压、颈椎病、血脂增高、血液流变异常等。本组病例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查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减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于中医“眩晕”范畴。历代医家对于眩晕的论述颇多,概括为以气血、阴阳虚为本,以风、火、痰、瘀为标,为虚实错杂症。本证之虚以肝肾为主,涉及于脾;其实以风火为主,而痰、瘀既是疾病发展的病理产物,又是直接导致眩晕的原因,且痰瘀贯穿疾病的始终。基于上述原理,笔者在临床中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不拘于一证一病,而是将多种疾病与证侯统一,体现整体观。急性发作期多以平肝潜阳,熄风化痰化瘀通络之法为主;缓解期则以补益肝肾化瘀活血通脉为主,并结合现代医学治疗本病的关键是要调节椎基底动脉供血,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组织供氧,改善和恢复脑组织的功能为原则。因而在选方上将活血化瘀药贯穿始终。如方中所选用的黄芪、天麻、钩藤、赤芍、丹参、川芎、当归、水蛭、全蝎,现代药理研究证实[1],黄芪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抗氧化等作用;天麻有降低心脑、外周血管阻力和扩张小动脉及微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等作用;赤芍、当归、川芎、丹参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有效改善脑循环,抗血栓抗凝血及抗氧化作用;钩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水蛭能抗血栓、抗凝、促纤溶,降低血粘度;全蝎,搜风通络,能通络止痛,解除血管痉挛;葛根[2]含黄酮类、香豆类,其中葛根素对脑血管扩张作用比冠状血管明显,有改善脑循环作用,能使高血压病人异常脑血流图正常化。临床观察中,笔者在辨证基础上,结合辨病,把伴有高血压等,多以平肝潜阳为主,佐以滋水涵木;如伴有糖尿病,多以滋补肝肾为主;如伴血脂增高,血液流变异常则偏重于化痰祛瘀通脉[3,4,5]。本观察说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可消除或减轻患者症状,并有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作用。

参考资料

[1] 王淳生 ,邓文龙,薛春生.中药药理与应用 [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2,163,137,836,982,1146.

[2] 杨清秀,石磊.眩晕宁方治疗眩晕52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J],2005,28(3):17.

[3] 荣培红,余洪刚.活血化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性眩晕 68例 [J].陕西中医,2008,29(2):166.

[4] 宋 洁.益气活血化痰汤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52例 [J].陕西中医,2009,30(6):675.

[5] 薛爱国.灯盏药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80例[J].陕西医学杂志社.2003,32(8):738.

猜你喜欢
经颅供血基底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辣语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