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2010-07-31 03:48杜文红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6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考核

杜文红

(运城市军事化矿山救护队,山西 运城 044000)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岗位要求的技能、知识为出发点,按照社会人才市场的要求,以训练职业能力为本的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分析化学实验是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水专业的必修课。物质的监测、分析作为本专业学生就业岗位方向之一,决定了分析化学实验课就应以培养物质分析化验的实际工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作为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时,应从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实验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综合职业技能能力培养,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零距离的要求。本文结合我校当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谈谈对中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基本实验操作过程操作技能不过关

实验内容一般以常规检查项目设定,且所用实验试剂、实验仪器均由教师准备好,实训工作面铺开不广,基本操作也得不到充分训练,造成学生实验时出现所用仪器、试剂不清楚,操作不规范、测定速度较慢、误差较大等现象,且体现不出学生综合技能操作能力。

1.2 激励机制在考核方法上得不到体现

受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观念的影响,实训考核没有得到重视,主要以学生预习、实验操作规范化和试验报告三方面内容进行考核,考核主观性大,不利于学生重视该门实训教学。

1.3 实验教学手段单一

现在分析化学实验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内容→原理→步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总结→填写实验报告。教师讲实验“照本宣科”,没有新意,学生操作“照方抓药”,存在实验兴趣不高,实验作风不严谨等现象。

1.4 实验班次人数较多,教师难以全面指导

每班次基本上都为50人左右,教师的巡回指导难以全面纠正隐蔽的操作错误。课末小结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的差异,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步完成,提前做完的想走不愿听,未做完的来不及听,想听的也受他人干扰未必听得清楚,总结难达预期目的。

1.5 不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

现代分析仪器设备缺乏,实验项目开设主要以经典分析为主,主要涉及四大滴定分析和吸光光度法,学生对现代大型精密分析仪器感到陌生,不利于工作后的进一步掌握。

1.6 实验室教师素质水平难以适应教学发展要求

实验室教师很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实践经验偏少,几乎没有参与相关工作实际操作的经历,很难要求他们能够传授给学生很多的操作经验,以及分析比较新仪器新方法的优劣,深入阐述各类实验参数的理论影响和实际作用。

2 浅谈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改革的核心要求-能力本位课程

首先进行课程整体设计:任课教师首先准确、具体的分层描述本课程的能力目标——综合能力和单项能力,然后围绕这些目标重新设计整个课程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重新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最重要的是设计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并要求任课教师把所有这些要点都落实到课程进度表中。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工作过程为导向,而不是学科知识的逻辑推导为导向。课程内容的载体是项目和任务,而不是语言、公式、文字。

能力是不能传授的,是靠学生“练”出来的,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

训练能力的载体是“项目和任务”学生只有在完成真实的、大型的、综合的、典型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和任务过程中,才能真正训练出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所需的综合能力。

训练能力的项目和任务必须精心设计,项目和任务必须要有工作过程。

教学过程:训练能力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行动引导教学法”。能力训练过程中,学生是过程的主体,教师是过程的主导。学生是在“边做边学、在做中学”,做到“做、学、教”一体化,“实践、知识、理论”一体化。学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学会不会的或作错的东西。

从中职教育培养目的出发,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应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为原则,因此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应重视基础性、普及性和体现职业岗位综合技能性。实验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一是分析基本操作的训练,如玻璃仪器洗涤、药品称量、试剂配制、移液、定容、终点标定训练等;二是方法掌握训练和认识,要求掌握滴定分析、分光光度分析、电位分析方法及认识大型紧密仪器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液相色普法等);此两项内容练习时以“项目、任务”做载体,三是按职业岗位技能鉴定要求完成指定项目的测试全过程。即教师提供可选择的测定项目(如混和碱、碱度、氯含量、硬度、铁含量、溶解氧等)、所需的仪器、药品和实验场所,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国家标准方法选择测定的方法,合理选择仪器、试剂,并能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试剂制备,能按操作规程进行测定、数据记录处理等的全过程。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技能要求训练,并将学生置于职业岗位角色,使学生职业技能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改革实验教学考核办法,完善实验课评价体系。分析化学实验进行单独考核,考核内容可分两部分进行,一是平时项目任务完成表现(学生预习、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和试验报告),二是综合实操考核。按实验内容的安排,基本操作训练和方法掌握训练按固定的时间安排进行分组训练;按职业岗位技能要求选择项目任务进行测定,具体项目可通过提前抽签获得,采取开放实验进行。制定评分表根据不同的操作步骤和测定结果进行分项评分,适当增加考核的难度,引起学生的重视并加强平时操作的自我管理能力,保证学生综合技能操作水平的真正提高。

?

其中合作得分由组长评定。

考核成绩计算方法:

重视实验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使教师的指导真正到位。一个高素质的实验室教师,除了完成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上所开设的已有实验课外,还应该主动熟悉和开发现有仪器的其他功能,研究在本实验室的配备条件下,如何增加新的实验内容,而不应该墨守常规,数十年不变。但当前实验指导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参加实践的经历太少,使得实验教学真正与社会接轨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应该加大鼓励实验指导教师进修和培训的力度,或有计划地聘请公司、企业实验能力强的专家指导实验室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实验室人员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参与“产、学、研”,参与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1]高等职业化学检验技能操作与实训系列教材—《化工产品检验技术》(张振宇 化学工业出版社).

[2]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程—《化学检验工 高级技师》(张永清、丁敬敏 化学工业出版社).

[3]杨平.浅析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几大误区[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考核
分析化学实验中常见废液的处理与回收
光化学蒸汽发生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高职分析化学模块化创新教学开发与应用
家庭年终考核
TRIZ创新理论在分析化学教学实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