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觉醒》中的社会意识形态

2010-08-15 00:42夏万碧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610039
名作欣赏 2010年18期
关键词:埃德女权主义者觉醒

□夏万碧(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610039)

透视《觉醒》中的社会意识形态

□夏万碧(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610039)

《觉醒》 话语 意识形态

作为早期女权主义的文学代表作,《觉醒》受到越来越多文学评论者的关注。著名学者福柯认为话语是体现社会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曼德莱特医生这一男性人物的话语的角度分析以他为代表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从而阐释觉醒后的埃德娜为什么只能选择回归大海,结束自己的生命。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觉醒》在题材选择、情节安排、主题提炼、人物刻画、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令人称道和推崇。作者以女主人公埃德娜·庞特里耶的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为主题,大胆而又直率地从深层次探索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因为书中女主角埃德娜离经叛道的行为不符合传统的社会期望,该书出版后曾引起轩然大波,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备受冷落。近年来,随着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觉醒》成为公认的女权主义代表作,受到广泛关注。肖邦非常擅长描述人性的渴望及人类对于自我的追寻,着重表现女性在事业和家庭,传统道德和内心世界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女性追求自我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著名学者福柯认为,话语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力量,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话语,其背后都存在着某种意识形态的支配。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是紧密相连的,话语变化不仅体现了意识形态变化的要求,同时也受到权力关系的影响。话语本身就是一种“统治的方式”,话语规则决定了什么样的说话和实践方式是适应和满足于该时代要求的,而与之相违背的方式则被社会边缘化。每个社会都有无处不在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作为形成大众共识的基础。占有优势地位的意识形态以一种“中立”的姿态呈现,而所有其他与这个标准不同的意识形态则常常被视为极端或另类。本文从曼德莱特医生的角度分析以他为代表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从而能更好地理解觉醒后的埃德娜为什么只能选择回归大海,结束自己的生命。

小说中随着埃德娜的自我意识加剧,她不再满足于社会赋予她的贤妻良母的角色。她开始顶撞丈夫,取消每周定期的宴会,拒绝参加妹妹的婚礼。她的一切反常行为令丈夫非常困惑,庞德里耶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因此求助于曼德莱特医生。医生首先询问的是埃德娜是否因为加入某种女权主义组织而变得不同寻常:“Has she,”asked the Doctor,with a smile,“has she been associating of late with a circle of pseudo-intellectual women-super-spiritual superior beings?”“她是否,”医生面带微笑地问道,“最近和一个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的女性圈子有所往来?”)

女权主义运动开始于18世纪,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女性在法律上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到了19世纪,人们更多地意识到她们所处的社会建立在一个男性被给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权的父权体系之上。为了争取和男性平等的待遇和权利,女权主义者开展了越来越多的组织性的社会活动。然而,在以曼德莱特医生为代表的男性视角看来,女权主义者是违反社会规范的另类。在他的话语里出现的几个描述女权主义者的形容词特别值得注意。首先,复合形容词“pseudo-intellectual”指的是自以为聪明的人,在他眼里,女权主义者并不具备真正的才智,因此她们的观念和诉求并不值得重视。其次,复合形容词“super-spiritual”更加异化了女权主义者,她们甚至是超越了宗教传统的精神世界,是不属于人间的另类。最后,女权主义者也是“superiorbeings”,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人类或大自然。从文体分析的角度来看,曼德莱特医生在对女权主义者的描述中采用了迂回说法。这是一种委婉语,将不便直言的事物用转弯抹角的方式表达出来,其结果往往是短词长写,短话长说。显然他对于女权主义者所持的态度是否定和批评,但是作为一位年长的学者和绅士,他又不便对女性大加批评。他的委婉语说明追求平等地位的女权主义者在男性价值观和意识领域里是被异化的另类。虽然埃德娜并不属于任何女权主义组织,但曼德莱特医生对女权主义者的描述足以反映他对女性的偏见。

接下来,曼德莱特医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而这个建议是让丈夫不要理会妻子的反常情绪和异常的行为:

“Pontellier,”“let your wife alone for awhile.Don’t bother her,and don’t let herbother you.Woman,my dear friend,is a very peculiar and delicate organism-a sensitive and highly or ganized woman...It would requirean inspired psychologist to deal successfully with them.And when or dinary fellows like you and meattempt to cope with their idiosyncrasies the result is bungling.Most women are moody and whimsical…”“庞特里耶”……“别在意你的妻子。不要惊扰她,也不要因她而烦恼。女人,亲爱的朋友,是非常奇怪而又精致的有机体——一个敏锐而又理性的女人——需要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家才能成功地应付。而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要想应对她们,情况会很糟糕。多数女人都喜怒无常,变化多端……”)

曼德莱特医生对女性的描述和分析深受他的科学观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深受当时盛行的达尔文进化论和弗洛伊德学派的影响。他认为女性是一种“organism”(有机体),和其他物种一样有待于科学的认真研究。在他的眼里,女性是另类,不同于诸如他自己和里昂斯的普通人“ordinaryfellows”(普通人)。更加引人注意的是,在曼德莱特医生对女性的描述里,他使用了一系列举有浓厚委婉色彩的形容词,如:peculiar(奇特的),sensitive(敏感的),moody(喜怒无常的),whimsical(反复无常的)。虽然曼德莱特医生具有较高的学术修养和职业道德,他的描述迂回曲折,但是这些形容词背后隐藏着他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取向及他对于女性的真实评价。如果把这些形容词的委婉色彩去掉,它们隐含的否定含义就显而易见了:strange(奇怪的),hyper-reactive(反应过度的),over-emotional(情绪化的),and neurotic(神经质的)通过这样的替换,他对女性的偏见和异化暴露无遗。总之他通过委婉语的使用避免了否定评价的直接表达,避免进一步刺激夫妻之间潜在的婚姻冲突危机。他告诫里昂斯不用操心:丈夫和妻子不需相互操心,丈夫不用劳神地试图理解一个妻子的问题,因为这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会自然而然消失,不会影响社会秩序。

小说接近尾声处,曼德莱特医生和埃德娜之间有一次直接对话。他表达了对埃德娜的友善和同情,然而埃德娜拒绝谈论她和丈夫之间的情形。他握着她的手,称她为“my dear child”,说道,“I know I would understand,and I tell you there are not many whowould notmany,my dear.”(“我知道我能理解,我告诉你不是很多人都能够理解的——不是很多,亲爱的孩子。”)他提到她放弃家庭这一背离传统的状况。“my dear child”(我亲爱的孩子)反映出他的父权制观念,女性通常被看作是孩子气的,被看作是男性的附属品。同时他的话语暗示了他自己超越常人的敏锐的才智和洞察力。而埃德娜回答道,“Some way I don’t feelmoved to speak of things that trouble me.Don’t think I’m ungrateful or that Idon’t appreciate your sympathy.”(“不知为什么我并不想说出困扰我的事情。不要认为我不领情或是我不感激你的同情心。”)显然埃德娜对于医生的提议无动于衷,她对于表达自己内心矛盾冲突的迟疑或许是由于她敏锐地觉察到医生不过是一个满脑子男权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站在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的中心,而她自己却处于这种意识形态中不被接受的边缘。

由此可见,埃德娜内心的觉醒是彻底的。从小说前半部分开始她不再服从于丈夫的一切要求,拒绝参加妹妹的婚礼,到后半部分她放弃家庭,搬进“鸽子屋”,从事自己喜欢的绘画事业,认清她的心上人罗伯特的怯弱和逃避,等等。正是这样彻底的觉醒使她成为一个孤独的灵魂,正如小说的原标题“A Solitary Soul”(一个孤独的灵魂)所揭示的那样。当她彻底觉醒了,她就再也无法融入这个父权制的现实社会。小说结尾处埃德娜走向大海深处,获得精神的永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不是她的失败或妥协,而是她的宿命。就像一只折翅的鸟儿无法高飞一样,一个想摆脱现实社会束缚的人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回归自然怀抱是她最直接的出路。

[1]文中所引的小说原文分别引自The Awakening.New York:Bantam Books,1981:88,89,151.

[1]Ewell,B.C.Kate Chopin[M].New York:The Ungar Publishing Company,1986:123.

[2]Foucault,M.The History of Sexuality:An Introduction[M].Harmondsworth:Penguin,1978:101.

(责任编辑: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夏万碧,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文学文体学。

猜你喜欢
埃德女权主义者觉醒
一个“女权主义者”的汉朝
大项目
引导中学生全面认识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女权运动(历史老照片)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坏女权主义者
凯特?肖邦小说《觉醒》中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分析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