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跆拳道礼仪看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

2010-08-15 00:46苏建波
体育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武德敬礼跆拳道

苏建波

(1.广西河池学院体育系 宜州 546300)

从跆拳道礼仪看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

苏建波1

(1.广西河池学院体育系 宜州 546300)

采用文献资料、访问、逻辑分析,对武术爱好者和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从跆拳道礼仪和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之间的道德礼仪动作、宣传力度、场地设施等方面。跆拳道推崇“礼始礼终”的尚武精神。其宗旨是“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跆拳道给人们留下的较深印象是,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是在的场合行礼鞠躬,这是因为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把“礼”作为训练内容,强调“礼始礼终”。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学习武术过程中及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为目的。在当今的武术训练中,武术只留下一抱拳礼仪。中华武术先要有武德才能让武术立于不败之地,发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意识,构成了中华武术尚武崇德的民族精神。通过对跆拳道礼仪和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的对比揭示了学习武术武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更好的发扬中华武术武德教育。

跆拳道;礼仪;中华武术;武德教育

跆拳道是一项起源于朝鲜半岛的古老而又新颖的竞技体育运动,是一项内外双修的体育项目。跆拳道运动要求练习者不仅要学习跆拳道的技术,更注重跆拳道的礼仪和道德修养,这就是跆拳道运动的内在精髓。跆拳道的礼仪有内外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是以行礼的方式来表现出来的,另外一种是内在的表现形式,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出了人的自身修养。跆拳道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各大中城市全面开花,现在都市的小孩子要想伸展拳脚,到哪儿都能找到跆拳道馆。为什么这项运动如此受欢迎?首先,跆拳道有一套规范的运作程序,练跆拳道时必须穿上素白的拳袍,然后要遵守一定的礼仪,在拳师的指导下,在干净、宽敞的拳馆内练习。素白干净的颜色,简单而实用的招式,加上拳馆内严谨的礼仪,给追求时尚、新鲜生活的都市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运动天地[5]。反观我们的武术,虽然门派众多,历史悠久,但没有谁去认真研究过将它规范化,比较成功的仅有太极拳。一方面,在一些武术馆校里,有不少青少年的习武观不正确,即使在个别武术青少年中,打架斗殴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所以在武术教学中加强武德教育的渗透极为重要。武术和武德不可分,“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已成为一条习武者的共识。没有一个良好的武德基础就不可能练好武术,即使学到了一些功夫,也不会做出有益的事。因而必须对武术进行改革,注重对道德礼仪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其场地、器材进行投资。对其技术进行相应的改革,提高训练和比赛服装的吸引力,使中华武术的武德教育在社会上更好的普及和推广。

1 材料与分析

1.1 跆拳道礼仪的内涵

跆拳道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它贯穿了“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跆拳道中的敬礼,是表示尊重、礼貌、友好、谦虚和感谢,是一种内心思想的外在的表达方式[4]。跆拳道的敬礼要求是:身体面向对方,并步直立,两臂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上体前倾15°,头部前倾45°,目视地面稍停后,还原成直立姿势,行礼完毕。

跆拳道的礼仪不仅仅是从敬礼一方面表现出来的,它还包含着人的内在的一种修养。练习跆拳道不但可以修身养性,培养人优秀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强身健体,练就人健全的体魄。在练习跆拳道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增强法制观念,要有忠于祖国的思想,要有爱国家、爱民族的热情,要在尊敬长辈、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磨练意志,通过跆拳道的练习能使人懂得礼仪、尊重他人、战胜自我、勇于挑战、这才是跆拳道的真正魅力,也是跆拳道这项重竞技项目与拳击、摔交、柔道等重竞技项目所不同的最大区别,也是能够吸引更多的群众来参加跆拳道训练的魅力所在。

1.2 跆拳道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

1.2.1 跆拳道礼仪很好地贯穿于平时教学中

跆拳道课堂是一个严肃的教育场所,师生要用跆拳道礼仪的标准来约束自己,言行有礼。上课铃响时,班长或值日生整队集合(同学间距约10cm),清点人数完毕,向教练报告时,师生均行“鞠躬礼”。教练向学生问“:同学们好!”的同时,行“鞠躬礼”。学生在回答“教练好!”的同时,也行“鞠躬礼”。然后落手立正。礼毕,上课开始。下课时,教练向学生说“:同学们再见!”,学生在答“教练再见!”的同时,互行“鞠躬礼”;教练落手站立,然后学生落手立正。礼毕,师生下课。

1.2.2 跆拳道礼仪很好地贯穿于日常生活中

跆拳道注重的是其精神:礼仪廉耻 忍耐克己百折不屈这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对人生的态度,能培养爱国精神,对于身体上,当然能强身建体了,它能激发人的潜能,提高身体素质。另外,跆拳道还可用于表演,它是腿的艺术,脚上的拳击,那变化多端,迅猛旋转的腿法技术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当我们面对艰难、困苦和遭受自我极限的挑战时,我们可能产生放弃训练、退缩和逃避的念头。这时我们一定要用坚定的意志去克服杂念,我们必须要学会坚定、忍耐和不屈不饶的精神,战胜自身懒惰。

1.2.3 跆拳道礼仪很好地贯穿于平时训练中

学生进入道馆,要自觉地向墙上悬挂的中国国旗、国际跆拳道联盟旗敬礼,主要以鞠躬礼最为常见。见到教练,应站在合适的距离行鞠躬礼。见到道友要互相问好,点头示意或口头问好均可。上课前,学员集体在国旗、联盟旗前排队站好,由学员中的队长带领先向教练行礼,再由教练带领向国旗、联盟旗行礼,主要以右手置于左胸前最为常见。在训练中,如果是双人配对训练,那么,应该在每组训练结束交换训练用具的时候,向道友行礼并用双手接过训练用具。训练结束后,集体排队与教练互相行礼,并由教练带领向国旗、联盟旗敬礼。

1.2.4 跆拳道礼仪很好地贯穿于平时比赛中

“以礼始以礼终”,是跆拳道武士精神的中心思想。比赛的开始和结束,都有严格的礼节仪式;比赛者进入道场时,首先向国旗和老师敬跆拳道鞠躬礼表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师长的尊敬[6]。比赛开始前,双方应互相敬礼,比赛结束后,再次相互敬礼,以示友好和互相尊重、谦让;在比赛中受到裁判处罚,也要行鞠躬礼表示服从;比赛结束要向对方教练敬礼表示尊重。在练习跆拳道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增强法制观念,有忠于祖国的思想;要有爱国家、爱民族的热情;要有为正义和扶助弱者的自我牺牲的精神;要在尊重前辈、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磨练技术。跆拳道极力提倡培养练习者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磨练成刚强不屈的意志,健全和完美的风度以及蓬勃向上的体育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2 为何跆拳道“盛行”

跆拳道兼具健身、教育和东方文化内涵,简单易学,款式新颖,以统一的标准推广,从跆拳道礼仪道德礼仪动作、宣传力度、场地设施等方面,易于被人们所接受。自己也主动到其他各大城市推广。

此外,在训练方式及环境上,跆拳道也比武术显得更加灵活、具有特色,因而易被大众接受。一些家长表示,跆拳道的道服、绶带仪式、礼仪等都很有特色和新鲜感,活动环境比较舒适,孩子长期学习还能体会到升级升段的乐趣。

3 中华武术武德教育

3.1 武术的概念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3.2 武德教育的内涵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武德的发展也是武术发展的一个写照。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其部分内涵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甚至有些内涵正阻碍着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探讨了重构现代武德内涵的必要性。武德是武术教育理论中的核心内容,武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部分,在我国大力推行公民道德教育、提倡“八荣八耻”的今天,武德应该具备新的时代内涵,武德的现代意义树立了新世纪习武者的新形象,符合当今我国大力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对习武者进行武德教育,其意义重要而深远。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武德应该具备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不怕吃苦,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尊师爱徒,遵纪守法等为内容的新武德,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3 武德教育的外在表现形式

武术中的拳礼,拳礼又称请拳,是武术中礼仪性的招式,即打拳或舞器械的开始前和结束后的礼仪[2]。拳礼表示谦虚礼让,是拳德的体现部分,也是套路的良好开端的标志,反映出拳派的宗旨和练武人的精神面貌。武术中的其它礼仪有“鞠躬”、“抱拳礼”“和十礼”、“举手礼”、“一字礼”等。我国自1986年起,武术教育中实施了统一的抱拳礼规格,并赋予新的含义:右手握拳喻武,“以武会友”,以左掌掩右拳喻拳由理来,屈左大拇指喻不自大,左掌四指并拢喻四海武林同道团结齐心发扬武术,在当今的武术训练中,武术只留下一抱拳礼仪。

4 跆拳道礼仪教育与中华武术武德教育的比较分析

4.1 跆拳道推崇“礼始礼终”的尚武精神。其宗旨是“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跆拳道给人们留下的较深印象是,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是在不同的场合行礼鞠躬。这是因为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把“礼”作为训练内容。强调“礼始礼终”,即练习活动都要从礼开始,以礼结束,并突出爱国主义。

4.2 跆拳道重视礼仪细节的培养,注重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训练跆拳道要求服装统一,练习者必须穿统一的跆拳道服,这不仅是老师的一种尊重,也是对所练习的跆拳道一种尊重和重视。配合练习或比赛开始前,双方应互相敬礼,练习或比赛结束后,再次相互敬礼,以示友好和互相尊重、谦让。跆拳道重视仪式的外在表达。

4.3 “武德”虽说是中华武术文化的核心,然而它却是含蓄内敛的,它在现代社会中很难体现出来。现代武术礼仪方面除了像抱拳礼等少许传统造型动作得以保留外,并未制定平时训练和比赛中应当加以遵守的行为规范。因此中华武术可以借鉴跆拳道中的一些礼仪做法,从习武者接触武术开始,就将礼仪规范融合于武技的教学训练之中,久而久之就可以培养习武者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将这种礼仪行为和意识带到生活、学习及工作中去,努力养成尊师重道、克己礼让、宽厚待人、恭敬谦逊的道德修养。这都归结于我们的武德教育。

4.4 武德教育优点: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以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为指导,注重内外兼修。她蕴涵着博大的中华教育文化,武术健儿们在运动场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顽强拼搏克敌制胜的精神,以及公允、诚实、诚虚、礼貌的道德作风,是一种高尚的社会美的体现。

4.5 武德教育不足:武德教育因为武术的流派众多,武德教育的内容不规范,没有一致性,武德教育的方式方法陈旧,武德教育停留在观念上和口头上,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系列教育理论,各施各教,效果不突出,不明显等。各派的绝技都受“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的思想影响,严重地制约了武术的传播,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部分人。为什么中华武术不能大面积地推广呢?原因在于它没有系统性的教学程序,各种武术派别太多,而且习武见效缓慢,周期长。结合学生实际,深入浅出,言传身教,切实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的人才。

5 结论

5.1 在城市体育运动普及和推广方面。跆拳道比武术爱好者多,其主要原因有:跆拳道更注重道德礼仪的培养,宣传力度大、场地、器材及全技术简单实用,训练比赛服装更有吸引力等。因此,我们要借鉴跆拳道的礼仪和一些做法使中华武术武德教育能在社会上更好的普及和推广。

5.2 跆拳道注重礼仪方面。武德教育因为武术的流派众多,武德教育的内容不规范,没有一致性,武德教育的方式方法陈旧,武德教育停留在观念上和口头上,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系列教育理论,各施各教,效果不突出,不明显等。

5.3 武术是中国文化的缩影,人们通过练习武术能培养民族精神,武术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它同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因此,在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弘扬武术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6 建议

6.1 武术武德教育应借鉴跆拳道礼仪的做法

6.1.1 武术武德教育很好地贯穿于平时教学中

武术课堂是一个严肃的教育场所,师生要用武术礼仪的标准来约束自己,言行有礼。上课铃响时,班长或值日生整队集合(同学间距约10厘米),清点人数完毕,向教练报告时,师生均行“抱拳礼”。教练向学生问“:同学们好!”的同时,行“抱拳礼”。学生在回答“教练好!”的同时,也行“抱拳礼”。然后落手立正。礼毕,上课开始。下课时,教练向学生说“:同学们再见!”,学生在答“教练再见!”的同时,互行“抱拳礼”;老师落手站立,然后学生落手立正。礼毕,师生下课。

6.1.2 武术武德教育很好地贯穿在日常生活中

不论是初练,还是高水平修炼,都十分强调对自己的充分信任,即要有充足的自信心。修炼过程中一旦遇上困难,挫折或受到打击,都要有自信,自信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一定能战胜对手,比别人做得更好。这种心境,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情感体验,激励人经历千辛万苦去追求和争取达到最终目的。反过来,修炼中形成的统率力和胆识,又能使人充满自信心,进而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使人无论面对任何困难,也不易动摇其信念。这种贯穿武术的修炼过程之中的自信心,是激励修炼者勇往直前、支持修炼者达到最高目标的心理支柱。

6.1.3 武术武德教育很好地贯穿于平时训练中

在适当位置悬挂国旗和中国武术协会会徽,在适当位置张贴中国武术协会颁布的“武德守则”和“习武十戒”。在课前,学生进入武馆,要自觉地向墙上悬挂的中国国旗,主要以鞠躬礼最为常见。见到教练,应站在合适的距离行抱拳礼。见到武友要互相问好,点头示意或口头问好均可。在训练中,如果是双人配对训练,那么,应该在每组训练结束交换训练用具的时候,向武友行礼并用双手接过训练用具。训练结束后,集体排队与教练互相行礼,并由教练带领向国旗敬礼。

6.1.4 武德教育很好地贯穿于平时比赛中

“以礼始以礼终”,是武术武士精神的中心思想。比赛的开始和结束,都有严格的礼节仪式;比赛者进入道场时,首先向国旗和老师鞠躬礼表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师长的尊敬[6];比赛开始前,双方应互相敬礼,比赛结束后,再次相互敬礼,以示友好和互相尊重、谦让。在比赛中受到裁判处罚,也要行鞠躬礼表示服从。比赛结束要向对方教练敬礼表示尊重。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增强法制观念,有忠于祖国的思想;要有爱国家、爱民族的热情;要有为正义和扶助弱者的自我牺牲的精神;要在尊重前辈、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磨练技术。武术极力提倡培养练习者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磨练成刚强不屈的意志,健全和完美的风度以及蓬勃向上的体育精神,提高教学效果。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1 黄腊梅,刘重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跆拳道[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

2陈骊珠.浅谈传统跆拳道在教学中的道与技[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3 朱桂兰,王建清.武术中“德”与跆拳道中“道”之比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4)

4 张向辉,刘伟,魏晓宁.跆拳道与儒家文化[J].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5 曹琼瑜,刘丰.武术礼仪与武术精神[J].搏击·武术科学,2005(12)

6 邱郁,王伯余.中国传统文化与跆拳道[J].福建体育科技,2006(6)

7 陈彪.武术散打与柔道跆拳道运动的体育文化比较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3)

8 黎晓勇.跆拳道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J].四川体育科学,2008(2)

9 佟亮.浅论跆拳道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融性[J].体育师友,2004(5)

10 郭玉成.跆拳道、空手道、柔道传播对武术传播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

Viewfrom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Taekwondo Etiquette Ethics Education

SU Jianbo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echi College,Yizhou,Guangxi)

In this paper documents,we made random survey to students of martial arts enthusiasts by literature,access and logical analysis from Taekwondo Etiquette and Ethics Education in morality and decency among the action,and propaganda,facilities and so on.Taekwondo respected”ceremony before the final ceremony”as the martial spirit.Its purpose is”Honesty and Honor,patient self-denial,perseverance.”The deep impression taekwondo take to the people is always a Taekwondo practitioners bowed in salute the occasion.This is because the taekwondo practitioner has to ”ritual”as the training content.Emphasis on ”ceremony before the final ceremony”:Morality is a person engaged in martial arts activities,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martial arts and in social activiti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by the proper ethics and morality.It is the adjustment between peopl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society the sum of normsof behavior,to physical health,self-defense,for the purpose of self-cultivation.In today’s martial arts training,martial arts,leaving only a Baoquan etiquette.Chinese Wushu martial arts must have a military ethics to make an invincible position,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national self-improvement to break through a single narrow moral sense,constitutes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of martial arts Military Morality.The article on etiquette and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Taekwondo Ethics Education in Comparative Ethics Education in martial arts study reveals th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better promote Chinese Martial Arts Morality education.

Taekwondo;etiquette;in Chinese martial arts;ethics education

苏建波(1962-),广西宜州人,学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武德敬礼跆拳道
跆拳道奶奶
党旗,向你敬礼!
嘻哈跆拳道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毛主席和警卫战士相互敬礼
敬礼
深山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