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与广西炮龙文化产业发展互动研究

2010-08-15 00:46伍广津刘瑞恒翟翠丽
体育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广西文化

伍广津 刘瑞恒 翟翠丽

(1.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南宁 53000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与广西炮龙文化产业发展互动研究

伍广津1刘瑞恒1翟翠丽1

(1.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南宁 530006)

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与广西宾阳舞炮龙文化产业互动发展为个案,运用亚当·斯密的“文化经济二元一体互动论”理论,对两者互动发展的现状和价值评估进行探讨,分析了两者互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揭示了两者互动发展的主要途径、并提出了两者互动发展的操作性策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炮龙文化产业;发展;互动

1 前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是指:中国与东盟各国对其成员国的商品进出口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彼此减免关税,允许商品自由输出输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南宁,极大地推动了广西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东盟各国搭建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使各国的传统文化得以在异域进行传播。

舞龙、舞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深受我国各族人民的喜爱,而且受到东南亚各国民众的喜爱。舞炮龙作为舞龙运动的一种,是广西南宁市宾阳县特有的一种体育文化。以宾阳炮龙为主体的炮龙节于2007年1月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2月17日至21日,受邀参加在新加坡新加坡城举行的“新加坡装艺大游行表演”大大提高了舞炮龙文化的社会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发展,以及桂林—南宁—北海大旅游经济圈的开发建设,舞炮龙文化必将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成为南博会的一大旅游亮点。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宾阳舞炮龙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宾阳县正月十一的炮龙节进行田野考察,试图探求如何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契机开发广西舞炮龙文化产业,打造炮龙之乡的旅游品牌,推动桂林、南宁、北海旅游经济圈的建设,为推动广西区域经济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互动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2 研究方法

2.2.1 本文利用文献调查法和田野考察法获取研究对象的有关材料。通过查阅历史典籍、方志、公文、族谱、碑刻以及中国期刊网等收集东盟自由贸易以及节庆等有关的资料。通过临场参与观察舞炮龙的制作工艺,舞炮龙场地设施,舞炮龙仪式的程序,舞炮龙的安全问题与“龙脚”康复情况等;通过深度访谈、结构性访谈的方式,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有关专家,体育局、民委、旅游局、文化局的领导,舞炮龙协会骨干和舞炮龙的制作与舞龙的资深人员进行访谈。向有关专家、相关部门的领导与民众了解舞炮龙的文化内涵、制作工艺、舞龙技术,政府、民间组织、街道、民众对举行炮龙节的态度,参与决策情况以及政府出台的一些相关政策,舞炮龙文化产业的开发现状与影响因素等。

2.2.2 本文借鉴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文化与经济基础理论——经典的“文化经济二元一体互动论”进行研究。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与广西舞炮龙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现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极大的推动了区域各国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区域各国文化的交流与繁荣。正如《中国—东盟博览会发展报告》(2004—2008年精简本)中所写到的那样:“经贸活动与文化交流一贯是相互交融的。文化的沟通与融合能促进经贸关系的发展。文化交流能增进民间的友好往来,也为政治、经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中国—东盟博览会自2004年举办以来,一直承载着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使命。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新的平台,为自贸区内的双方企业提供商品展示的场所;为双方企业进行投资洽谈、增进了解提供新渠道;为中国—东盟国家企业提供了一个双向互动合作的大舞台,贸易成交总额年年刷新。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总展位数16169个,参展企业9513家,参会客商共有11.9万人,贸易成交总额65.2亿美元,签约国际合作项目投资额286.2亿美元,签约国内合作项目投资额2735.01亿元人民币[1]。与此同时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承办地——广西,也是其中的受益方,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博览会之前的1999—2003年,广西进出口年均增长率为5.95%,比如:2003年进出口总值为31.9亿美元,其中与东盟的贸易额为 7.39亿美。在2004~2008年的世博会的带动下,广西进出口年均增长率为33.24%,是博览会前的6倍左右,比如:2008年进出口总值达到132.84亿美元,与东盟的贸易总额竟达到39.88亿美元[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极大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为文化活动提供开放的市场、为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必要的资金运转,有利于形成特色品牌,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多种文化的选择,加速了各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发展。比如:区域内各国在获得经济发展之后,加速了中国与东盟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丰富了旅游文化的内容。比如:2008年,中国—东盟双方人员往来近800万人次,其中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到中国旅游的人数竟分别达到121.9万人、105.8万人[3];边境民族在经济发展后投资于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使之得以复生,民族服饰、器具、工艺、风情园区等得以现代化发展。

3.2 文化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推动作用

随着“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它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文化,作为“软实力”一个重要内容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中国—东盟博览会不仅是经济贸易的盛会,也是区域内各国文化互相交流、增进友谊的大舞台。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期间,还举办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风情东南亚”晚会、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等扩大了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领域。比如:2005年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的举办吸引观众36万人次,销售总额1200万元。

3.3 宾阳县域经济与炮龙文化发展的互动状况

宾阳舞炮龙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民俗文化,被誉为“宾阳的炮龙节、东方的狂欢节”。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发展,“文化产业”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很多地区都把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当做一项无形资产进行运作,并由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广西梧州的第五届宝石节吸引来自泰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专业客商,参展展位达100多个。在开幕式后的签约仪式上,共签约40个项目,合同总额近44亿元,项目涉及工业、房地产开发、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梧州国际宝石节从2004年举办以来,已经吸引了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6400多名客商参会,签约项目209个,合同总额超过95亿元[4]。宝石节的举办撬动了梧州经济发展的杠杆,据悉,第七届宝石节已经纳入中国—东盟博览会,提高了宝石节的规模。

作为宾阳县最具特色的代表文化——炮龙文化,宾阳县政府也在积极的打造炮龙品牌,进一步挖掘、整合宾阳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探索一条广西舞炮龙文化产业开发的方法与路径,大力开发炮龙文化产业,促进宾阳的全面发展。通过舞炮龙这一民俗节庆活动,直接带动了宾阳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宾阳的招商引资,据宾阳县招商局局长黄杰提供,从2004年的引入内资3.13亿元、引入外资200万美元发展到2007年引入内资8.2亿元、引入外资1500万美元[5]。

一系列的数字表明炮龙节的举办是成功的,炮龙文化的影响是不可抵挡的。目前的炮龙文化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3.1 相关专业人才缺乏

宾阳县旅游局局长白永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扎龙”技术近年来已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6]。年轻人不愿意或者很少去学习扎龙的技术,而且据知情人介绍,吹大八音乐曲方面的人才也面临着断层的危机。宾阳县当地政府也提出一系列保护政策,比如举办舞龙培训班、普及舞炮龙技巧等,但是要想取得长久的发展,关键在于从业人员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从专业人员转化为职业人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危机[7]。

3.3.2 炮龙节宣传和营销的力度不够

宾阳炮龙节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虽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影响力不及新奥尔良的狂欢节、西班牙的斗牛节、蒙古族的赛马节等,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专业的管理人才、宣传、策划、包装、营销跟不上,未能把芦圩渲染为炮龙城,打造炮龙城特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为炮龙文化的宣传和炮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舞台,借助各种媒体、企业、学校等来宣传炮龙的品牌文化及其形象,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宣传“我们舞的不仅是炮龙,而且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民族精神。”

值得指出的是,2010年2月17日至21日,舞炮龙被邀请参加在新加坡新加坡城举行的“新加坡装艺大游行表演”,把炮龙文化的影响延伸到国外。我们要紧紧抓住炮龙文化在新加坡展示的好机会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契机,将炮龙文化带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宣传炮龙文化的丰富内涵,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参与欲望。

3.3.3 炮龙节未能与当地的旅游景点以及经济贸易有机结合

如果当地的人们利用好了旅游资源就能够更好的发展当地文化,利用不好或者利用不当,就会影响当地文化。当然“旅游景点的主人们实际上是在选择和宣传他们文化当中的特定部分,把他们展示给其他人看[9]”,舞炮龙的舞龙者在舞龙的过程中,不仅希望这种代表性的文化可以获得当地人在文化上的认同,还更多的希望获得游客文化上的认同。因此龙角们(舞龙者)都使出浑身解数展现舞龙的技巧,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看。

当大量游客涌入宾阳看炮龙节的时候,如果当地政府组织义务导游团带领游客领略宾阳的旅游景点(六百年的南桥古韵、古色古香的蔡氏古宅等)同时组织当地人们展示具有本地特色的工艺品以及炮龙的展览品,让游客们感觉到宾阳人的热情,让游客们玩得尽兴!消费得开心!

尽管炮龙文化产业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互动发展存在一定的不足,但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4 广西舞炮龙文化与东盟旅游互动发展的优势分析

首先,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中具有区位优势。广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是中国与东盟之间唯一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是我国与东盟双向沟通最便捷的通道。

其次,东南亚国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与同样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广西有很多的共通之处,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所范宏贵教授经过十年的研究得出结论:同属汉藏语系壮侗族的中国八个少数民族与东南亚泰国、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的几十个民族或称壮泰系列民族,都起源于中国南方。

再次,中国旅游活动频繁,旅游资源丰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是近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往来旅游人数与日俱增:2003年东盟到中国的旅游人数为177.31万人,其中新加坡37.81万人、马来西亚43.01万人、菲律宾45.77万人;2008年东盟到中国的旅游人数竟达到448.4万人,其中新加坡105.8万人、马来西亚121.9万人、菲律宾95.6万人[10]。

5 建议

5.1 要做好发展炮龙文化产业的整体规划。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契机,在此基础上请专业部门、科研单位协助制订发展炮龙文化产业的整体规划。

5.2 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在产业发展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通过紧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发展机遇,发展演艺业、展览业、影视音像业和文化旅游业,培育和引进文化企业,发挥人才优势。坚持市场建设和产业发展一起抓,发挥炮龙文化产业的潜在优势,引导和鼓励产业链条各门类事业做大做强并横向联合,形成产业化发展多元化投资、以多种形式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炮龙文化产业新格局。

1 http://finance. sina.com.cn/ roll/ 2009 1020/07453084585.shtml

2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08》和广西统计公报2008

3 资料数据来源《:中国—东盟年鉴》

4 http://www.gxtv.cn/VNews/ShowSoft.asp?SoftID=14880

5 宾阳县招商局局长黄杰军提供数据

6 叶建平.广西宾阳全力抢救传统炮龙文化.新华网广西频道,2007—06—28

7 彭金海.宁春红.广西宾阳县炮龙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神州民俗.2008年.

8 [美]丹尼逊·纳什.旅游人类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9 [美]杰茜卡·安德森·特纳.旅游景点的文化表演之研究[J].杨利慧译.人文讲坛,2004(1).

10 资料来源《:中国—东盟年鉴2008》

Mutual Research on Sino-ASEAN Free Trade and Guangxi Firecraker-dragon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WU Guangjin,et al.
(School of Sports and Health science,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 Guangxi)

Taking Sino-ASEAN Free Trade and Guangxi firecraker-dragon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as a case,the authors explore mutual development status quo and eval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national study based on Adam Smith’s theory of duality and integration mutual study on culture and economy.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ain problems,the main developing methods and offers some operational suggestions for mutual development.

Sino-ASEAN Free Trade;Firecraker-dragon culture industry;development;interaction

伍广津(1962-),男,广西宾阳人,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广西文化
广西贵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广西戏曲》
推进鞍山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谁远谁近?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