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案新探

2010-08-15 00:46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9期
关键词:学年学时学分

张 汝

(乐山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生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近几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制定此方案,供探讨。

一、基本思路

在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面前,认真贯彻三个基本原则(保证基本学时原则、少而精原则、学生为主体原则),体现四个创新(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考试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实现五个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渠道与多途径相结合,统一要求与个性化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解决真学、真懂和真做的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接近学生的实际,使其时代性更强、实效性更大、吸引力更足、感召性更强,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教学计划安排

本科必修课程为4门,总224学时、14学分,与原实施方案相同,但教学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部分。用于课堂教学的学时变为160学时,10学分,具体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1期开设,理论教学36学时,2学分,实践教学12学时,1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期开设,理论教学32学时,2学分,实践教学16学时,1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3期开设,理论教学28学时,2学分,实践教学4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4期开设,理论教学64学时,4学分,实践教学32学时,2学分。用于课外实践教学64学时,4学分,在大学四年的实践教学中统一安排,并非那门课程抽出的就安排于那门课程。必修的《形势与政策》课,1-6期开设,每周1学时,每年考查一次,共2学分。选修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32学时,2学分,在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开设,文科必选,理科任选。

专科必修两门课程,总112学时、7学分,与原实施方案相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1期开设,理论教学36学时,2学分,实践教学12学时,1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3期开设,理论教学58学时,3.5学分,实践教学8学时,0.5学分。实践教学的20学时、1.5学分,在大学三年的实践教学中统一安排。《形势与政策》在1—4学期开设,1.5学分。

三、教学内容和形式

1、理论教学部分

理论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当代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所以使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科学体系是首要的。为使学生比较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可采取以下措施:

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讲清楚、讲透彻。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联系学生成长、成才过程的各种困惑与迷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专题式教学。打破教材原有章节,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抽取出来,结合知识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实际,加以综合整理,从理论上进行深刻分析,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既有利于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对内容的深入研究。个别专题可以请劳模、专家、企业家进课堂,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

案例式教学。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比如涉及道德两难时的选择、当前社会典型事例、大学生中有代表性的事例,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由具体案例提升为抽象的理论。

多媒体、网路教学。应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现代教学手段提供给学生直观生动的历史镜头和图像资料,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提倡全程多媒体授课,积极制作高质量的课件。网络化教学不仅可以共享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它提供的互动平台,更可以变传统单向传授模式为新颖的多向互动模式,实现师生、生生之间即时、平等的交流沟通。学校应积极推进校园网络建设,为学生提供宽松的上网条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开展网上学习。

在某些问题的教学中采取参与式教学,进行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

2、实践教学部分

实践教学十分重要,它比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体验、领悟、感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进一步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1)实践教学分三部分

本科实践教学的64学时分为三部分,一是随各门课程由任课教师安排、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二是在一、二、三年级的小学期安排学生进行实践;三是本科三、四年级的实践活动。具体学时分配为:本科随四门课程每门课安排7学时实践教学;第一学年小学期和第二学年小学期,随同暑假共安排各14学时实践教学,第三学年小学期安排4学时实践教学;第三、四学年安排4学时实践教学。

专科实践教学的20学时,随两门课程各安排5学时,第一学年小学期随同暑假共安排6学时,第二年小学期和第三学年各安排2学时。

(2)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

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必须在课堂讲授的课时外完成。实践教学要在任课教师指导下,以《课程实践教学大纲》为指导,根据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大致安排为: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开展不少于4次6小时的社会公益劳动或自愿者服务,写心得体会或小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开展读书活动,学生每人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或参考书至少5本,写心得体会或小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看不少于10部中国近现代历史题材片,写心得体会或小论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开展各种研究,进行辩论赛、演讲赛,优秀者参加学校组织的比赛。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都将活动情况如实记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记载手册》中。任课教师组织、监督活动的进行并收看心得体会或小论文,在学生的手册中签署意见并评定成绩。

(3)小学期的实践教学

第一学年的小学期。集中占用1天时间,其余时间分散指导学生。活动内容为:请劳模、英烈、企业家、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等社会精英作报告,组织部分学生听报告并写心得体会;组织部分学生到企业、农村、社区、爱国主义基地等参观考察、听报告,并写心得体会或小论文;组织学生就社会热点、疑难、难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调研前教师要讲清楚社会调研的目的、意义、要求,学生选题并进行初步指导。学生随时联系指导教师获取指导,并最终提交调研报告或论文。第二学年的小学期,活动内容为社会实践。集中占用1天时间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师讲清楚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要求,教师进行初步指导。分散的时间由学生自由选择实践单位开展实践活动,要随时联系指导教师获取指导,并最终提交实践报告。第三学年的小学期,活动内容为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读书活动、观看影片等任选一项。每个小学期,学生都将活动情况如实记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记载手册》中。指导教师收看报告或心得体会等,在学生的手册中签署意见并评定成绩。

(4)三、四年级的实践教学

两课教学活动基本结束,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为结合专业的社会实践课题、专业性实习、就业培训等。学生将活动情况如实记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记载手册》中,由政治辅导员牵头,协同《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评定成绩。

四、考核方式及学分取得

1、理论教学考核及学分取得

每门课程理论教学部分采取考试方式,实行开卷和闭卷结合。实行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采取闭卷,教考分离,客观题与主观题结合,既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也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括对学生出勤、作业、课堂纪律、课堂提问、期中的考评。成绩合格取得本门课程理论教学学分。考试不及格者按学校补考和重修办法执行。

学分分配上,本科《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分别为2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专科《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2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5学分。

2、实践教学考核及学分取得

随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和小学期实践教学采取考查方式,实行开卷考查,结合心得体会、小论文、实践报告、调研报告和学生参加活动情况等,由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评定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及格及以上取得该部分实践教学学分。心得体会、小论文、实践报告、调研报告等的评分主要看:选题新颖性,结合实际程度,理论深度,实践意义,观点正确与否,文章结构,逻辑性,语句流畅否。

本科的第三个小学期的实践活动可以作为一、二年级实践教学不合格的补修(有哪部分的实践教学不合格,就做那部分),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三、四学年实践课的考核由政治辅导员等共同完成。

学分分配上,本科随四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各0.5个学分;第一、二小学期的实践教学各1个学分;第三个小学期和三、四学年的实践教学虽然没有相应的学分,但这些部分的实践活动如果不参加或者考评不合格,不能获得毕业资格。专科随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各0.5个学分;第一小学期的实践教学0.5学分,第二小学期与第三学年与本科第三小学期和第四学年同。

五、方案实施的保障

1、领导重视,多部门合作、统筹运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学校党委行政应齐抓共管,认真研究,及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大问题。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副院长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

2、多渠道保障实践教学。要通过统筹,保证两课教学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学校各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志愿者服务基地、城乡社区、教育实习基地、实训基地、就业基地、科学研究基地、社会服务基地等等,在各自发挥其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多渠道解决实践教学经费,除学校专项安排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外,要充分利用学生活动经费、学生社会实践经费、活动课堂经费、学生社团经费、实习实训经费等解决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要积极拓展社会资源,争取更多的经费资助。

3、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水平。由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情绪和教学积极性受到影响。有些教师在攻读高学位时选择了其他专业,有的转向行政部门;有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时让行政人员和其它专业教师兼任,这些都对教学质量有影响,要努力稳定两课教师队伍。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培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培养纳入学校人才工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脱产学习、攻读学位、名师指导、学术交流;要着力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锻炼问题,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通过社会调查、专题考查、挂职锻炼、社会服务、实践研究等方式,走出校园,深入到社会城乡基层,了解国情民情。

猜你喜欢
学年学时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8—2019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第二届星火学年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学习不是“刷学时”
学分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