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的发展与内在联系

2010-08-15 00:44龙观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理论体系

龙观华

(华南师范大学 行政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的发展与内在联系

龙观华

(华南师范大学 行政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它们是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而得到发展和丰富的,它们各成体系,但又是一脉相承、紧密联系的。弄清楚它们的科学内涵、发展过程和相互关系,有利于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进行整体性研究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是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而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它们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当前,对党的重大创新理论,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创新理论分别进行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其结果是,一方面,对这些重大创新理论有了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对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比如,对它们的整体性研究还比较欠缺。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的整体性研究不够,导致学界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这些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看不到这些成果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新的成果的产生总是以先前的成果为指导思想、理论来源和立论基础的,忽视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规律,对它们的整体性认识不足,势必会妨碍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可见,对它们进行整体性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的整体性研究是指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重大创新理论成果当作一个整体,从宏观的视野审视这些理论成果,总结它们的科学内涵、发展过程、相互关系等,便于我们对这些理论成果有整体的认识,以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整体性研究对更深入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的内涵,是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而得到发展和丰富的,到目前为止,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它们各成体系,又共同构成一个更大的体系,十七大报告把这个更大的体系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十五大报告是这样表述的: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胡锦涛作了如下表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②它涵盖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③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十七大报告说: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④这里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科学理论”,那么它是不是“科学体系”?答案是肯定的。李长春在一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哲学基础,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出更加系统的阐述。⑤很明显,这里就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科学体系。胡锦涛在多种场合对科学发展观作了如下表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更大的科学体系,十七大报告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显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创新理论,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由于这三大创新理论是在改革开放的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而每一个阶段必然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在各个阶段所形成的理论成果的具体内容肯定会有所侧重。邓小平理论着重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重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着重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这三大理论成果既然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那就必然具有其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内在逻辑联系。所以,从发展与联系的角度来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是非常必要和很有意义的。

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谈到理论发展与现实需要之间的关系时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⑥也就是说,理论是随着现实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胡锦涛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时说:“马克思主义不是静止不变的封闭的教条,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理论。”⑦既然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那么,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

1、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发展的实践推动着党的理论不断创新、不断发展。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根据改革开放10多年来的实践,系统总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提出了12条原则。其中第一条是: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这十二条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对10多年来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一次系统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在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正如江泽民所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在总结贯彻执行基本路线经验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了。”⑧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把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概括为十个结合。其中第一个结合是:第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这十个结合是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新概括,是理论上的创新与发展,它反过来又对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党的每一个重大创新理论,都是随着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要求逐渐形成的。以科学发展观为例。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向纵深发展。实践不仅要求中国发展,而且要求中国实现科学发展,于是,科学发展观便应运而生。为了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难题,妥善应对各种可能遭遇的风险和挑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概念。这次全会明确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⑨此后,胡锦涛多次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在2007年的“6·25”讲话中,他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新的表述,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⑩至此,科学发展观基本形成了,因为它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3、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被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实践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20世纪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21世纪,党的理论不断创新,又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两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如何表述?中国共产党必须作出回答。这样一来,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进行整合,已成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党的十七大的最大理论贡献,就是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进行整合,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概念。这个理论体系,目前已涵盖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党的重大创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历程,是我们党在思想上不断实现伟大觉醒的过程,是理论上不断进行创新的过程,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具有的连贯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特点,决定了它会在伟大的理论创新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⑪

四、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的内在联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成果,这三者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互相贯通,又层层递进,承前启后,相互贯通,融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括地讲,它们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题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邓小平理论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⑫又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⑬这就清楚地说明: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锦涛指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总结实践经验,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科学理论。”⑭这就清楚地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而展开的。再次,科学发展观的主题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⑮这就清楚地说明:科学发展观也是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而展开的。

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回答的都是相互关联的重大问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探索回答的都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但是,有些学者硬是说三者各自回答了不同的问题。他们认为,邓小平理论回答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回答的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其实,这种说法不准确。因为,邓小平理论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科学发展观既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问题,只是各有侧重罢了。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例。胡锦涛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⑯这些独创性的成果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关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关于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思想,等等。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只是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

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共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在此基础上的开创性成果。这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部分,所谓基础性,就是说这一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创造性的独特贡献,搭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所谓开创性,就是说这一重要思想面向新世纪,着眼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⑰

这种看法有其合理的成分,但在表述上是否很准确,还有待商榷。实际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它们各自的作用,可以表述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⑱

注释:

①《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②⑨⑭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1、465、361页。

③⑤⑯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591、886、592-593页。

④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⑦《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13页。

⑧《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2页。

⑨⑩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07年6月26日。

⑪廖可铎:《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历程》,《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2期。

⑫⑬《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18页。

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⑰包心鉴:《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人民日报》,2008年1月2日。

⑱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求是》,2008年第7期。

责任编辑:刘建文

D251

A

1671-2994(2010)02-0037-04

2010-02-27

龙观华(1966- ),男,江西井冈山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中国当代史。

*本文系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创新理论的整体性研究》(2008CY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理论体系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述略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关系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军事历史研究的发展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一个重大举措——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事科研中的指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