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国主义教育强化青年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2010-08-15 00:44洪永忠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特色

洪永忠

(大理学院 党政办公室,云南 大理 671003)

用爱国主义教育强化青年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洪永忠

(大理学院 党政办公室,云南 大理 67100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突破口,把爱国主义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在青年学生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在当前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青年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高等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事业发展贯穿科研、文化、卫生、体育和中小学等事业单位党组织活动始终。”决定还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0年以前,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政治警觉,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高度,抓紧研究解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从而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由此,在高等院校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和教育广大学生,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如何在青年学生中尤其是大学生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爱国主义是理想教育的重要前提

1、爱国主义教育是世界各国对国民的普遍要求。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大和发展,都离不开民族精神及爱国主义精神。纵观世界近代史,我们可以从一些大国的崛起和发展中找到民族精神及爱国主义对国民的激励作用。法国从圣女贞德到路易十四,从拿破仑到戴高乐,在大国崛起的路上尽管有很多原因,但是,久远的高卢文明和法兰西文化一直是法国民族的魂魄和主线。如同法国史学家罗代尔充满自豪的观点一样:“不能说史前史不是历史,不能说在高卢之前不存在高卢,在法国之前不存在法国,高卢和法国的许多特征要由罗马征服前几千年的历史作出解释”。卢浮宫不仅仅受到法国人民的热爱,也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重。日本从一个弹丸岛国,从中国的“学生”,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在很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成为成功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唯一一个东方国家,确实令世界震惊。日本在发展和壮大中与开放思想、善于学习有关,与日本宪法及近代天皇制的建立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日本在历史的发展中,始终围绕着大和民族精神在发展并以此指导国民。从中国的“唐风文化”、“程朱理学”到有日本特色的“国风文化”;在思想上,以大中学生和军人为主要对象,加强国家主义、天皇主义和神道思想的宣传和灌输,强化他们效忠天皇,甚至1890年颁布的《关于教育之敕语》、《幼学纲要》、《军人敕谕》等等,无不充满了“忠君爱国”的思想。这样培养出来的民族和军人,难怪在二战中誓死捍卫国家和天皇,使中国和亚洲许多国家遭受了史无前例的灾难,当然,最终也使无数日本人成为侵略战争的牺牲品。今天,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虽然强调无上的“自由、民主”,但是,美国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无不充斥在美国的所有领域。美国主导的多领域合作、联合国责任、好莱坞文化,无不饱含了美国强权和世界救世主的思想。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大和发展都离不开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2、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首先是一部爱国主义史。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传统文化看,爱国主义应该是过去、现在、未来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也只有这一凝聚力,才会有中华民族的腾飞和振兴。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并且创造过灿烂文明的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祖先和历史骄傲。这是每一位中国人理想和生活的前提,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必须首先强调这一点。看看中国的历史,儒家思想,将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血溶在一起;长江、黄河,将所有华夏儿女的心连在一起。当自然灾害、外强入侵的时候,也就是中华民族这一强大的凝聚力召唤着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努力奋斗。屈原天问,千古流传;唐玄奘西行,踏破万水千山;岳飞精忠报国,虽死无憾;杨家将满门忠良,感动史册;苏武牧羊,十九年铮铮铁骨;郑成功收复台湾,激励一代又一代的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燃起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烈火;“两弹一星”科学家克服重重阻挠,毅然返回中国……可以说,中华文明的历史,首先是一部爱国主义史。也正是爱国主义倡导下的民族凝聚力,让中华古老文明成为东方文明的主要代表,让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为捍卫五千年的文明抗争、拼搏,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3、必须在师生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来,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越来越受到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从现实看,部分青年学生由于受互联网、现代通信、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理想信念缺失,对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价值观念淡薄;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较反感,许多的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一些学生甚至产生了精神的空白,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的现实考验。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倡导爱国主义教育,让全体师生清醒地认识到,首先作为个体,我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离开了中国,我们就失去了生存和成长的根基和土壤;其次,作为年轻人,应该是有理想和有追求的,我们的理想和信念应该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是所有中国人奋斗的目标,国家的富强也是每一位炎黄子孙无比的荣耀。

4、以学生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证明,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让广大学生从爱国主义上升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始终贯彻在学生活动之中。譬如,由教育部和团中央组织的学生社会实践和“三下乡”活动,对学生了解农村,了解社会提供了现实的素材。学生通过亲身接触参与,增强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对学生学习和理解特色社会主义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中宣部发起,遍布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青年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这些教育基地不但震撼着年轻人,也教育感染着每一位参观的人。在平常的学生活动中,教师不但要直接参与,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社团活动中,要让学生倡导主流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思想,让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共同为建设祖国的富强美好而努力。在文体活动中,结合中国体育的拼搏精神,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学生一起分享国家的骄傲和强盛。在就业指导上,要把世界经济现状与中国目前扩大再就业的政策和所作的努力联系起来,让学生树立艰苦创业、自强自立的就业思想。在学习生活中,要树立勤奋学习的思想,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爱祖国、爱党、爱人民、爱家庭、爱自己,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感的青年。在网络平台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感受新中国60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辉煌,让大家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现实生活。

二、把爱国主义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

1、爱国主义的当代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锦涛总书记在与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近代史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和西方国家有许多不同的特殊性,在这样一个国度里怎样进行革命和建设,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只有靠我们自己逐步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路子来,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要把爱国主义理想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就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富强,我们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亲身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同时,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富民强国之路。今天的社会,地球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英语的普及,互联网的高速运转,金融经济的全球化,政治文化的相互渗透,民族宗教冲突的日益尖锐,东西发展差距的加剧,对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落后挨打,同时,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中国的近代史已经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所以,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把爱国主义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千千万万的社会主义新人。青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让青年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才能让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1999年5月,美国在南联盟对中国大使馆的轰炸,激起了广大学生和所有华人的强烈义愤,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儿女都喊出了那激动人心的一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对每一位同胞都产生了极大的鼓舞:“母亲,我要回家”,这是所有中华民族儿女异口同声的心愿。汶川特大地震,许许多多的青年学生和全国人民一道,发扬众志成城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灾区人民捐钱捐物;有的学生作为志愿者,冒着余震的危险,自费前往四川参加服务,为80后的青年学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灾难面前,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把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得如此完美,让世界敬佩。200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神舟载人航天飞船胜利在太空翱翔,让每一位中国人狂呼、骄傲,教室里随时传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学生和老师一起激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呐喊助威。所有这些,都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许多学生主动看电视,看报纸,集会讨论,应该说,这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教材和时机,我们应该抓住国家发展的闪光点,用事实和实践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3、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青年学生担负着祖国的希望,是“七八点钟的太阳”,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如温家宝总理2009年10月考察山东教育时所说的一样:“要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还需要我们奋斗几十年上百年;要使我们民族真正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在前列,还得靠青年,靠青年的理想、智慧、学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青年学生确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后,要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刻苦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历史已经充分地说明,没有知识和科学的民族是不可能发展进步的。欧洲在工业革命以后,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敲醒了沉睡在五千年灿烂文明上的中国人民;当一批批为了拯救中华民族危亡的中国青年走上留学之路的时候,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才发现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刻,科学落后不仅仅让我们饱受挨打的屈辱,甚至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亡!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科学技术异常重视,原子弹氢弹的实验成功,东方红人造卫星上天,水稻基因的突破,载人航天的实现,现代通信技术和因特网的普及,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这一系列成就都显示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决定了我们国家负责任大国的崛起的前提。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青年一代刻苦学习,扎扎实实地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报效祖国的时候,才能为国家添砖加瓦,才能有丰厚的知识积淀,才能在祖先五千年文明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才能无愧于我们的时代。

新中国的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也正是这样,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在第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明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全党的方向,为我们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不辱使命,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使广大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祖国的更加繁荣、富强而凝聚活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刘建文

D647

A

1671-2994(2010)02-0053-03

2010-02-27

洪永忠(1968- ),男,云南大理人,大理学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研究方向:党的建设和文化发展问题。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