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化内涵与促进玉溪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010-08-15 00:44中共玉溪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玉溪市玉溪内涵

中共玉溪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玉溪市委党校,云南 玉溪 653102)

挖掘文化内涵与促进玉溪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中共玉溪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玉溪市委党校,云南 玉溪 653102)

近年来,玉溪市乡村旅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因此,要实现玉溪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依托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提高认识,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全面推进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建设。

玉溪市;乡村旅游;有利条件;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云南省玉溪市各地广泛兴起,受到人们喜爱,也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乡村旅游既是人们旅游度假的一种空间选择,也是人们的一种审美活动和文化体验,其目的地主要是蕴藏着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拥有秀丽的自然景色、独特的环境特征的乡村。所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发挥文化对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对于提升玉溪市乡村旅游的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促进玉溪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玉溪市地处滇中腹地,为古滇国故里和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故乡,历史源远流长,又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广大乡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民俗和文化资源,而且,不少是人无我有,或者人有我优,特别适合发展乡村旅游。(1)帽天山动物化石群。这些生物化石群印证着滇中大地的沧桑巨变和地球早期生命的辉煌,让人们找到解开生命起源之谜的钥匙。(2)李家山青铜器青铜文化。这些数量众多的出土文物,记载了古滇文明的灿烂与辉煌,证实了此地早期人类文明的存在,说明古老的滇中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创造了与中原文明相似的史前文明。(3)以玉溪古瓷窑为代表包括华宁、易门的陶瓷文化。陶具瓷器,巧工古朴,展现出历代民族对美的追求。(4)通海秀山古建筑。这些古建筑群有的依山傍水,建筑楼阁严整、雕梁画栋;有的则金碧辉煌,飞檐古典,并掩映于绿荫之中,延续着千年香火和岁月的痕迹,无不展示着玉溪古代建筑文化艺术,让广大游客流连忘返。(5)以花腰傣、彝族、哈尼族为代表的优秀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典籍、神话、传说、故事、诗歌、舞蹈、古歌(含洞经)、山歌等,其民风民俗体现出有容乃大、兼收并蓄的多元人文风情。(6)以抚仙湖沿岸的铜锅鱼和铜锅饭、江川“三道菜”、嘎洒汤锅、红塔区青堆米线和青松毛烤鸭、易门野生菌、通海太极鳝鱼为代表的各具地方特色的餐饮文化。(7)地域色彩浓郁的民俗民间文化,如澄江萦绕千年的关索戏、通海闻名远近的地会、彝族气势雄浑威武的“花鼓舞”、哈尼族庄重而活跃的恋爱宴会“阿巴多”、傣家人激动人心的“支火雀”、蒙古族别具风韵的“那达慕”、苗族的“踩花山”、白族的“花棍舞”、彝族的“火把节”、花腰傣的蒙面情歌泼水节和“花街”节等等。(8)以红塔集团为代表的现代文明,创造出现代社会发展的奇迹。(9)以聂耳文化为代表的红色文化。(10)神秘美丽的探秘文化。抚仙湖不仅美丽,而且充满神秘色彩,至今仍留下水下古遗迹、鲭鱼阵、怪石界鱼等许多不解之谜。此外,还有以高原湖泊为依托的渔文化、以哀牢秘境为依托的生态文化、以那诺哈尼神秘壮观的云海梯田为代表的农耕文化。这些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迎合乡村旅游以独具特色的乡村历史、民族文化为灵魂的内涵,从而满足现代人体会特异文化的心理需求,若能将它们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深层次、多方位地展示文化的特色,就能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使之在旅游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玉溪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玉溪乡村旅游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有雏形,当年在抚仙湖边,一家一户的农家乐,以铜锅煮鱼、车水捕鱼等内容,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乡村旅游经营户已发展至600多户,其中,星级经营户64户,从业人员4000多人,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收入3亿元以上,成为了全市旅游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及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玉溪乡村旅游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挖掘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对挖掘文化内涵,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乡村旅游的各参与主体,由于思想观念有待改变,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对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弘扬民族文化、地方文化、本土文化,突出文化特色,突出地方特点,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认识不够到位。经营户普遍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农家乐”,因此,玉溪90%以上的乡村旅游经营户只能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且产品档次低,文化内涵不够丰富。

2、旅游产品单一,同质化现象突出。由于对本土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乡村旅游经营户在提供的产品形态上出现单一性、单调性和雷同性。抚仙湖沿岸乡村旅游餐饮经营户的特色都是铜锅鱼、铜锅饭,哀牢山——红河谷片区几乎都是汤锅、干黄鳝、咸鸭蛋。乡村旅馆无论是在建筑风格,还是在内部陈设上特色都不够鲜明,忽略了乡土文化的重要性,这与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品位的需求是相违背的。

3、缺乏参与性的文化体验活动。由于对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亮点、看点、体验点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乡村旅游与文化还没有得到有机的融合,特色不够鲜明,参与性的文化体验活动缺乏,乡村旅游经营户接待游客仅限于“吃一餐饭、打一场牌”,很少融入参与性强的民俗文化、采摘、垂钓、农事体验等参与性活动。

4、旅游要素不配套。旅游“六要素”中,“购”这一环节目前最为薄弱,很多纪念品都是从其他地区进来的,既无特色又雷同。带有玉溪传统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底蕴的旅游纪念品很少,没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也因科技含量低、档次差而缺乏艺术性和收藏性,游客购物需求得不到满足,乡村旅游整体效益受到了影响。

5、传统文化开发滞后,未形成完整、系列的文化旅游产品。由于部分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重文化载体,轻文化内核;重有形文化,轻无形文化;重现代文化、轻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现象,忽视乡村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恢复和保护,导致传统文化开发比较滞后,难以形成完整、系列的文化旅游产品。如花腰傣传统文化资源丧失严重,随着老一辈艺人的去世,许多民间故事和传统歌谣、音乐、舞蹈失传。面对快速消亡的传统文化,挖掘、整理传统民族文化工作却十分滞后。

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促进玉溪市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建议

1、充分认识文化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的作用。任何一个地方的落后,首先是观念的落后。对文化的认识不足,一方面导致运用文化的信心不足,从而错失发展良机,另一方面是将文化简单化,以生态景观开发为主而忽略文化内涵,这种思维的后果,必然导致乡村旅游发展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各级职能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宣传,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的各参与主体对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促进乡村旅游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2、抓住旅游产品“六要素”,深入挖掘乡村旅游地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将其融入乡村旅游活动。围绕旅游产品“六要素”,深入挖掘乡村旅游地的历史、民族、民俗等文化内涵,将其融入乡村旅游活动,使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不流于形式和趋同现代化,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味,增强吸引力。(1)吃。注重乡土特色饮食文化的挖掘,尤其要注重搜集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等资料,让游客边听故事、边观赏原料和烹饪工艺、边品尝美味佳肴,重视游客的精神享受,提升乡村餐饮的文化内涵。(2)住。乡村旅游的住宿应该体现一种山乡气息和少数民族风情,可以复原制作具有各民族风格的原始的居住方式,如蒙古包、土掌房等。(3)行。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进行乡村旅游景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道路、游路、桥梁、道路标识、旅游厕所、休憩竹楼、停车场、表演场、民族风情演绎广场等的建设和提档升级。(4)游。包括具有民族特色的住居、赏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要培养训练能够完整表演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间歌舞的民间演出队伍,还要保护民间艺人,尽力保留原生态文化,展示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5)购。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积极推进乡土旅游商品的创新开发和精工制作,保持特色工艺品、民族服饰及传统工艺的乡土气息,做出品种多样、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如:小鱼笼、水车、古生物模型、青铜制品、陶制品、刺绣、年画、泥人等旅游纪念品和手工艺品。(6)娱。在乡村农耕文化意识突出的地方,开辟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参与农作劳动,体验农事之趣。

3、开发具有乡土气息、贴近乡村特点的文化娱乐项目,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特色。乡村旅游也是一种满足精神需求的文化活动和审美活动,提高乡村旅游项目的文化品味,丰富文化含量,可以获得蓬勃生机和高附加值,同时,满足游客的需求。就玉溪市的实际情况而言,发展乡村旅游要与区域内其它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开发结合起来,借助已有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的格局,改变目前“喝茶+打牌”为主的单一形式。如:通海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开发人文文化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优势,使之形成在云南独具优势的旅游产品——“秀甲南滇农村体验+秀山历史文化”;元江那路、华宁华溪等彝族村落的旅游产品,可以把特色乡村游与温泉游结合起来,在游览自然风光、欣赏万亩桔园、泡温泉热澡的同时,还能到原生态彝族村落观看烽火迎宾仪式、彝族歌舞表演和感受民族风俗文化;抚仙湖沿岸休闲型乡村旅游产品的活动项目应该在保持现有的棋牌、泳场、铜锅美食等常规休闲娱乐活动的基础上,以乡村特有的民俗文化、农业文化为主要内容,开发一部分新型旅游产品,可以将沿湖渔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场景、器皿、工具、房屋建筑、屋内陈设、饮食、服饰、礼仪和抚仙湖优美的环境结合起来,建立家庭式休闲乐园,提升抚仙湖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形成鲜明特色;建设果品、花卉、蔬菜、茶叶等专业性的生态农业旅游园,如灵秀的樱桃园、澄江的万亩荷花、江川的明星桔子园、华溪的万亩桔园、峨山的高香茶园、元江的红河谷万亩生态农业观光园,园内规划服务区、观光区,活动区,将农业景观的观赏,果蔬花卉的采摘、品尝以及有关的品评、摄影,体验、竞赛、交易与庆典活动融为一体,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娱乐场所结合于一体,吸引众多客人进行各类旅游消费活动。

4、开发旅游产品,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由于自身条件所限,玉溪市的乡村旅游规模小、档次低,必须通过其它的旅游产品建设来带动其发展。因此,要围绕产品建设这个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大项目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元江重点抓好“红河谷瓦纳沸泉”、“红河谷不夜城”、“红河谷万亩生态农业观光园”和“世界第一高桥景区”、“彩色膏林”等项目建设;抚仙湖沿岸可以借助澄江动物化石群的独特优势和较高知名度,建设集科普教育、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寒武纪公园,开发建设寒武纪博物馆、影视馆;依托恐龙化石,建设集观光、游乐、购物、餐饮为一体的恐龙化石遗址公园,通过地址、地貌的复原、影像展示、生物化石展览,以及各种科学和艺术手段重现生命大爆发和早期进化的历史,将古生物化石资源从科学家的实验室拓展到普通人的视野,让人们在旅游休闲娱乐中既获得知识,又愉悦身心。

5、突出特色和品牌意识,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要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民族村寨,如新平的嘎洒、莫沙、南碱,通海的新蒙,元江的那路、那诺,峨山小街等,开展特色村寨创建活动,创建一批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风情独到的民族村寨品牌,引导乡村旅游向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同时,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形成以乡村旅游为抓手的文化传承、保护和利用的有效机制,为文化的表达缔造一个高水平面的平台。(1)鼓励村民在日常生活、劳作中身着民族服饰,逐步培养村民的文化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开展民族音乐、舞蹈、织绣、刺绣培训,让村民掌握技能技术。(3)鼓励村民之间使用本民族语言交流,在生产生活中保留原有的风俗习惯,使民族文化的传承链得以延伸。(4)培养一批文艺骨干,组织文艺表演队,积极参加庆典文艺活动,提高民族村寨文艺演出的质量和档次。(5)引导村民对本地的民族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充分利用当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游客互动文化活动。

F592.7

A

1671-2994(2010)02-0121-03

2010-02-27

万舰航(1964- ),男,四川古蔺人,中共玉溪市委党校纪委书记。研究方向:文化产业(课题组长)。

石文虹(1965- ),女,云南通海人,中共玉溪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和区域经济(执笔)。

课题组成员:张正全、李龙娘。

*本文为中共玉溪市委党校2009年度校级重点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陈文兴

猜你喜欢
玉溪市玉溪内涵
玉溪 滇中的清流如玉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玉溪市总工会:开展下乡扶贫义诊活动
挖掘习题的内涵
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作品展示
碧玉清溪 墨韵飘香——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系发展侧记
玉溪市粮食局 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取得实效
献给玉溪师院的歌
内涵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