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2010-08-15 00:45王新成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2期
关键词:感染性抗凝头痛

王新成

(河南省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郑州 450000)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 sinus thrombos,CVST)是一组由于多种病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血管病,约占全部颅内血栓形成疾病的3.5%[1]。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困难,误诊率较高,随着MRI、MRV的广泛应用,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对此病的检出率显著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诊疗水平,笔者对近年来诊治的32例静脉窦血栓形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14~51 岁,平均(33.5±11.2)岁;1 周内急性起病 28 例,1 个月以内亚急性起病3例,1个月以上至数年慢性起病1例。

1.2 临床表现

头痛32例,伴呕吐26例,意识障碍5例,头痛伴肢体无力或麻木19例。头痛伴局灶及全身性癫痫发作9例。头痛伴眼球活动受限、视物不清8例,头痛伴精神障碍4例,视乳头水肿28例,颈抵抗19例。

1.3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例均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MRV)检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2例,双侧海绵窦血栓5例,单侧海绵窦血栓4例,左乙状窦血栓6例,右横窦1例,左横窦2例。有10例同时累及1个以上静脉窦。

1.4 脑脊液检查

本组病例进行脑脊液检查(CSF)22例,颅内压检测>300 mm H2O者14例,200~300 mm H2O者6例,颅内压正常2例。脑脊液蛋白正常者18例,蛋白增高者4例;脑脊液白细胞正常者16例,轻度增高者6例。

1.5 诱发因素

1.5.1 感染因素 本组有感染因素6例,其中,中耳炎2例,鼻窦炎1例,脑炎3例。

1.5.2 非感染因素 本组有非感染因素16例,其中,妊娠及围生期3例,服用避孕药3例,脂代谢紊乱1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例,缺铁性贫血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血小板增多3例,肾病综合征1例,糖耐量异常1例。

1.6 误诊情况

本组32例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首次诊断误诊19例,误诊率为59.37%。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误诊为脑血管畸形2例,误诊为偏头痛2例,误诊为良性颅内高压2例,误诊为脑膜脑炎5例。发病到确诊的时间最短2 d,最长6个月。

1.7 治疗

本组病例明确诊断后给予甘露醇或甘油果糖、速尿、地塞米松等脱水降颅压治疗,感染者予抗生素,同时予中药活血化瘀治疗。抗凝治疗:肝素静脉或皮内注射治疗7~10 d后,改用华法林治疗,疗程6~12个月。

1.8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头痛、视物模糊及视物双影,无肢体活动障碍或抽搐。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仅有轻度头痛或视力下降,无肢体抽搐或活动障碍。无效:临床症状与入院时比较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本组病例经积极降颅内压、抗凝、抗生素、支持疗法应用,1个月后进行评定,痊愈22例,好转10例,无一例死亡。所有患者腰穿压力均恢复正常,未出现脑静脉系统血栓再发。

3 讨论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类较特殊的临床少见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以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又无特异性,常规CT检查不易发现,易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本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2]。目前感染性较为少见,感染源多来自头面部脓肿、乳突炎、中耳炎、鼻窦炎、脑炎、脓毒血症、神经外科手术、头部外伤等。非感染性因素常见于血液成分改变,如产褥期、妊娠期、高凝状态、高脂血症、口服避孕药、某些血液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血液动力学改变如全身衰竭、脱水、心力衰竭、高热等;机械性因素:上矢状窦外伤、肿瘤或血肿压迫。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3]:多为非感染性,由于流入该窦的大脑上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脑皮质严重水肿、出血和软化;海绵窦血栓形成:常有眶部、鼻窦及面部化脓性感染或全身性感染,起病急骤,伴高热、眼部疼痛及眶部压痛,眼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球结膜水肿、患眼突出、眼睑不能闭合及眼周软组织红肿;直窦血栓形成:少见,但因颅内压急骤增高、昏迷、抽搐和去脑强直发作,可很快死亡。乙状窦血栓形成:常由化脓性乳突炎或中耳炎引起,婴幼儿常见。发热、寒战及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婴幼儿见颅缝分离,可发生抽搐。

影像学检查是本病的主要诊断方法:CT检查可为CVST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直接征象表现为空三角征及条索征,特异性高,但阳性率低。血栓的间接征象包括:局灶性水肿或梗死(缺血性及出血性)及小脑室、大脑镰和小脑幕的强化。对CT正常或可疑的病例,应及时行MRI及MRV检查,二者联合是目前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首选的检查方法[4]。MRI+MRV检查的优势为可直接发现血栓以及颅内病变,如血肿、静脉性梗死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时MRV的直接征象表现为发育正常的静脉窦高血流信号缺失或边缘模糊且不规则的较低血流信号;间接征象为由于静脉回流障碍,常见脑表面及深部静脉扩张、静脉血液淤滞及侧支循环形成。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采用综合治疗、脱水降压法、抗癫痫、抗感染、抗凝或溶栓治疗[5]。抗凝治疗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目的是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及可能并发的肺栓塞。根据临床不同的病因及临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进展的程度,选择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肝素治疗可阻止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进一步发展,根据血液学检测结果调整肝素用量;局部静脉溶栓治疗适用于重症不断恶化及经肝素治疗无效的患者[4]。

总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由于临床症状的多样性,掌握临床特征,对疑似病例尽早进行MRI及MRV检查以明确诊断,尽早采取降颅内压、抗凝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降低本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1]郑昆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4(3):165.

[2]冯璞.影响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正确诊断的因素与诊断探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148.

[3]马越涛.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07,2(9):734-737.

[4]唐开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和磁共振血管成像[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8):473.

[5]赵林.脑静脉和静脉窭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15(1):69.

猜你喜欢
感染性抗凝头痛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头痛应该灸哪里?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