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医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SWOT研究

2010-08-15 00:44汪小倩
台州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原料药中间体台州

汪小倩

(台州市社会科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浙江台州医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SWOT研究

汪小倩

(台州市社会科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医化产业是浙江台州市重要的产业集群,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席之地。当前,它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徘徊状态,面临着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从高污染向低污染转型,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产业链的低端向产业链的高端升级。破解这个难题必须对这个产业集群特征进行考察,SWOT分析法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这个产业集群的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复杂关系,根据转型升级的品牌、基地和产业链三大优势与布局、结构等劣势,提出: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发展空间;避开劣势,把握机会;强化管理,摆脱危机;以倒逼机制确保转型升级的对策能够到位等五大对应策略。

台州;医化企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医化产业是浙江台州市主导产业之一,已经有50余年的发展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浙江台州医化产品已经由以前的一般日用化工产品、医药中间体等发展到技术含量更高的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及专利药等领域。分布在浙江台州所辖的椒江、黄岩、路桥、临海、温岭、玉环、天台、三门和仙居9个县市区。截至2009年底,该市共有医化企业2309家,其中规模以上医药化工企业415家;实现产值约38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约315亿元。目前,浙江台州医化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徘徊状态,亟需通过转型升级来解决现有的空间布局、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环境保护等问题。怎样实现转型升级?怎样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从高污染向低污染转型,怎样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产业链的低端向产业链的高端升级。企业、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在寻找办法,见仁见智,试图破解这个难题。在这里,我们试用SWOT分析法来理解和提取浙江台州医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对策。SWOT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SWOT分析法能够确定我们“能够做的”和“可能做的”之间的有机组合,进而形成发展的战略和策略。与其他的分析方法相比较,SWOT分析从一开始就具有显著的结构化和系统性的特征。

一、浙江台州医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产业集群特征

(一)浙江台州医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1、浙江台州医化产业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比重较高。截止目前,浙江台州市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原料药生产企业37家,原料药批准文号品种255个,获得药品GMP证书的原料药品种247个,无原料药批准文号品种189个,获得FDA、COS、TGA等国外认证128个品种;尚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生产企业54家,涉及品种有148个。原料药企业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过全国的10%,浙江省的1/3,出口量占全国的10%。

2、浙江台州医化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力较高。浙江台州医化产业不仅有量的优势,而且产品质量较好,生产成本低,生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茅。目前,相对完善的工业配套已经形成,不少产品属国内独家生产,大吨位产品具有规模化、系列化和区域协作的优势,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在国际市场具有控制力的产品,部分制造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全市医化企业生产的原料药出口多于国内销售(65.62亿元/ 48.07亿元)。例如,海正生产的抗肿瘤药出口量占有美国非专利原料药市场60%的份额,抗寄生虫药阿佛菌素占国际兽药市场40%以上的份额,他汀类系列降血脂药品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同类产品市场1/3以上的份额。此外,该市医化企业已有55个产品通过美国FDA认证,其中华海药业的奈韦拉平片剂是国内首个通过FDA现场认证的制剂产品。

3、浙江台州医化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较高。经过多年的竞争和发展,不少企业已经完成原始积累,日益成为行业的佼佼者。目前,海正集团已进入国家520家重点企业行列,有11家医化企业被列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33%,已经上市的医化企业有海正药业(600267)、华海药业 (600521)、海翔药业 (002099)、联化科技(002250)、仙琚制药(002332)、永太科技(002326);拟上市且已通过或进入上市辅导期的有九州、东港集团、燎原药业等。此外,浙东南原料药基地已集聚了50余家医化企业,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

4、浙江台州医化产业集群组织体系已经形成。浙江台州医化产业已经形成了从基本化工原料—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完整产业链主轴,以及相关医化设备、物流、医药产品营销等构成的副轴,区域内集聚了一大批主业涉及中间体、原料药的产业集群主体企业,相关医化设备、物流、销售等产业链配套企业,优质企业较多。浙江台州市是全球最重要的化学原料药及其中间体产业基地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化学原料药及其中间体采购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化学原料药及其中间体出口到世界,每年都有大量的企业来浙江台州洽谈医化合作和采购商品。与国内其他区域相比,“台州医药”的区域优势明显,已经涌现了一批高科技、上规模、上水平的医化企业,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的良性发展的产业集群体系。

(二)浙江台州医化产业集群特征

1、从产业集群生成模式来看,浙江台州医化产业集群带有较为明显的内源型特征。浙江台州医化产业集群内企业以内资、民资为主,大多内资医化企业主要从国有企业孵化、衍生而来,企业之间存在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

2、联化科技等一大批原料药知名企业,相比于其他地区企业优势较为突出。例如,海正药业已为中国最大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生产企业,其80%以上的原料药产品销往海外,成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原料生产企业。

3、从主要市场看,浙江台州医化产品以出口为主。浙江台州已成为世界化学原料药及其医药中间体的集中采购区,“浙东南原料药出口基地”、“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基地”等称号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较高知名度。区域内多家企业生产的原料药产品通过FDA、COS、EHS等国际注册认证,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等产品主要销往海外。以内销为主的制药企业,销售力量相对较弱,国内市场份额相比于扬子江药业、新华药业等国内知名药企,明显较小。

4、从产业链体系角度看,浙江台州医化产业集群体系有待完善。浙江台州医化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医化产业链的中上游,在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生产环节分布企业最多,在制剂生产领域企业数量较少,涉及生物医药和中成药的企业数量也不多,与制剂相关的辅料、配料生产配套能力明显不足,医化产业链呈现“偏短、偏低”的特征。目前,浙江台州医化产业中有近80%的现实产能集中在中间体和原料药环节,只有20%左右投向制剂和原料生产环节。

5、从产业集群升级角度看,浙江台州医化产业集群升级缓慢。受环境、土地、城市规划修订、环境容量制约、项目审批复杂等多重因素制约,近年来,浙江台州医化企业投资增长缓慢,新产品、新项目开发受制,浙江台州医化产业规模止步不前,一直停留在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生产环节,在制剂、生物医药、中成药以及保健品领域有零星企业开拓,尚未全面形成转型升级的态势。

二、浙江台州医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就是通过分析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来理解和寻找浙江台州医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一种方法。

(一)浙江台州医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优势(S)

1、基地优势。浙江台州市地处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台贸易的前沿地带,具有接受国际化学原料药业生产基地转移的独特优势。椒江口两岸(浙江台州医化园区)是全国惟一通过国家批准的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基地,也是“浙东南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重点培育的“全国化学原料药制造中心”,在浙江省及全国有重要地位,产值、出口在同行业中占比较大,形成了一批在国际有竞争力的特色原料药优势产品、一批实力较强的龙头骨干企业队伍。

2、品牌优势。浙江台州医化产业的国际认证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台州医药”的区域品牌已初步形成。目前,通过美国FDA注册认证的产品有55个,获得欧盟COS注册认证的有57个,澳大利亚TGA注册认证的有16个,日本注册认证的有21个,韩国注册认证的有9个,印度注册认证的有40个。其中海正药业是国内通过FDA认证最多的企业,华海药业的奈韦拉平片剂是国内首个通过FDA认证的制剂产品。医化产品销售已覆盖全球大约120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市场集中在欧美和亚洲,少量为印度医药企业配套。与国内其他区域相比,“台州医药”的区域品牌优势明显,优势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3、产业链优势。浙江台州地区已形成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100多家医化企业的产业集群,已形成了 “中间体-原料药-成药”的完整产业链主轴,以及相关医化生产设备、危险化学品的物流系统、废溶剂回收、医药产品营销等构成的副轴,产业带动力强,营销网络健全,区域品牌效应显著,产业链配套优势突出,区域创新体系完善,具备了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体系中获得持续升级能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的优势。

(二)浙江台州医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劣势(W)

1、产业布局不合理。从浙江台州市各主要医化集聚区的情况可以看出,浙江台州市医化行业历史性、结构性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各医化集聚区有的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现处于城市的边缘或生态水系的上游,不适宜大规模的化学合成,如椒江外沙岩头区块、三门海游镇等邻近城区,其恶臭废气严重影响城区空气质量;仙居城南工业区、天台坡塘医化集聚区等处于水系上游、紧邻城市中心,甚至出现医化企业与居民区混杂、被居民区包围的情况,其“三废”的排放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质量。有的区块本身就是过渡性工业区块,如黄岩江口轻化投资区、椒江三山区块等,与最近居民点的距离仅有200m远,其周边远期规划均为居住区,区块内医化园区的建设与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相抵触。因此,布局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浙江台州医化行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2、产品结构不合理。浙江台州市医化行业以一般精细化工产品为起步,经由医药、染料中间体,化学原料药发展到高技术含量的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专利药的委托加工及与跨国医药公司合作生产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特色化学原料药,品种越来越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但从整体上来看,浙江台州市医化企业主要以生产化学原料药及其中间体为主,部分企业存在重复生产现象,医化行业中高附加值、低污染的制剂所占比例较低,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现代中药、基因药物和生物制药等产品所占比例则更小,其中: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产值占比约60.9%,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占10%,药品制剂约占6.6%,中药仅占1.6%。

3、企业结构不合理。浙江台州市医化产业上规模、上水平的企业数量不多,在全市将近400多家规模以上医化企业中,列入浙江台州市大企业大集团“513”工程的企业有18家;2008年全市医化企业产值亿元以上的有40家 (其中超10亿元企业4家),共实现产值125.2亿元,占医化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40.9%。台州医化园区(椒江、临海区块)产值超亿元的医化企业有14家、5000-10000万元企业8家,产值合计58亿元,占园区的47. 7%;利税8.58亿元,占园区的62%。截止目前,全市范围内上市的医化企业共6家(海正药业、华海药业、海翔药业、仙琚制药、联华科技、永太科技),东港、九洲等企业已通过证监会批准(拟上市且已通过或进入上市辅导期的有九州、东港集团、燎原药业等)。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低、小、散”初级阶段,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以高投入、高消耗和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企业的研发投入、管理水平跟先进企业相比均有较大差距,整体素质亟需提高。

(三)浙江台州医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机遇(O)

1、专利药仿制机遇。专利药到期迎来仿制药的黄金期。浙江台州医化企业以仿制药为主,原创药物较少。未来几年,全球将迎来仿制药的黄金期。2010年,全球将有323种疗效确切、使用安全的新药失去专利保护,部分更是年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药品,这是有史以来世界药品专利失效最多的一个时期,将极大地刺激非专利药市场的发展。目前,浙江台州的诸多企业已经着手进行研发和产品改造,以期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2、新医改政策机遇。新医改政策将给医疗市场带来巨大扩容,据测算,新医改落实到位后政府增加的投入可拉动国内普药市场增加1600-1700亿元的产值,而且这种政策性市场扩增具有可持续性。新医改有望释放原来被压抑的医疗保健需求,带来医药市场的快速增长。同时,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将带来市场对于医疗器械产品需求的增长。国内部分医院改造,尤其是县级以下、社区医院的改造,使医疗器械类的购买需求增加,必将拉动国内医疗器械的发展。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将使医药产业链发生巨变,医药产业将向产业链的两端发展。

3、兼并重组机遇。当前,兼并重组是医化行业做大做强的重大机遇。当前因为药品降价和反商业贿赂,国家加大了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诸多中小药厂因为渠道薄弱、产品结构单一,销量持续下滑;同时由于小企业环保设备不健全,将成为未来关停的重点。面对中小企业型医化企业的困境,诸多细分行业的优势企业或综合性企业迎来了兼并重组的好机会。优势企业可以通过并购获得研发能力、完善产品链、获取优势品种和品牌。当前药品价格的下降,也使得企业家注意到企业自身能力的薄弱,通过兼并重组充实自身实力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1]

(四)浙江台州医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考验或威胁(T)

1、发展空间的挤压。浙江台州医化企业从创立至今,由于城市功能调整和沿海工业区块规划建设,医化企业用地逐渐被调整为城市居住、仓储或绿化用地,企业已遭受数次“整治搬迁”。由于医化企业新建或改造项目在当地遭到严格限制,企业迫于发展空间的需要纷纷转移到江苏、安徽、江西等外省设立新厂。为促进医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适应城市发展功能调整需求,现有医化企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十分迫切。

2、环境容量的考验。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生产过程必须以消耗大量的化学原料及能源资源为代价。生产一吨产品需投入几吨、几十吨乃至几百吨的化学原料,其余物质最终以“三废”形式排放。据统计,我市医化行业平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取水量、废水排放量分别为全市工业企业平均值的2.51、2.39、2.18倍,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比较大。且大部分企业“三废”的性质比较复杂,具体表现为产生量大、浓度高、污染因子多,“三废”尤其是废气做到稳定达标排放有技术和成本上的难度,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占用了当地有限的环境容量,严重制约了医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3、市场销售的威胁。严格的制剂管理,使企业销售市场受到明显限制。近年来,国内外药品安全事件频发,如“齐二药”、安徽华源、上海华联甲氨喋呤不良事件等,因此国家对上市的制剂药品生产质量监管越来越严格。相应地,对原料药的监控也越来越严格,国内制剂药品生产企业对原料药的供应的审计越来越严格,浙江台州市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也将经受考验。原先没有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的涉药化工产品,往往通过中间商或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联系销售至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再经精制达到生产制剂的目的。目前,原料药必须经国家注册的工艺组织生产,这样,化工企业生产的所谓的原料药,药品生产企业就不敢买,买了也不能通过精制来实现制剂生产的投料,这样浙江台州的这些原料药市场将完全失去。

三、基于SWOT分析的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

浙江台州医化产业已经成为浙江台州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但由于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医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产业布局、企业结构、产品结构等多方面的问题,有优势也有劣势,有机遇也有威胁。我们按照上述SWOT的分析,来思考浙江台州市医化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基于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的对策

如前所述,浙江台州医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是基地优势、品牌优势和产业链优势;而比较劣势是产业布局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企业结构不合理。这就有一个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的问题。

1、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发挥基地优势。全市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企业要逐步向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基地集聚。其中临海川南园区南向南洋涂拓展,北与椒北区块对接,入园项目需以高附加值和低污染的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为主。椒江外沙岩头化工区化学合成和发酵项目向椒北区块集聚。仙居城南工业区医药企业逐步向现代集聚区搬迁,现代积聚区原则上只允许轻污染的特色中间体、原料药和成品药的发展。三门海游镇医化企业向三门沿海工业城搬迁。天台坡塘及附近医化集聚区原则上停止新建医化企业。椒江三山医化集聚区、黄岩江口轻化投资区、临海水洋医化集聚区逐步转产或向临海川南医化园区搬迁。搬迁或退出的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企业鼓励转产或建设成为总部管理中心、销售中心、研发中心和制剂成药加工基地。正在建设的台州市经济开发区滨海区块,作为新医化园区,必须在布局上考虑上述的空间设计,集成品药、医疗器材、医化装备制造和研发中心为一体。加快大石化产业链下游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逐渐形成以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基地和浙江台州石化园区为主要发展平台的浙江台州医化行业总体布局。

2、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发挥产业链优势。控制医药中间体发展,坚决关停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医药中间体企业,保留污染少、效益好、掌握核心技术的医药中间体企业,鼓励医化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从中间体生产逐步向成品药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构建比较连续的产业体系,做强做优原料药企业,积极发展为成品药提供原料的上游企业或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益且在国际上有竞争性的原料药生产企业,重点培育发展抗肿瘤药物、甾体激素、头孢类抗生素、普利类和他汀心血管药物等优势原料药。鼓励发展成品药企业,大力开发药品制剂、生物制药、基因药物、现代中药和医疗器材等行业前沿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加快发展物流、装备制造、研发、销售、服务等辅助性产业,形成“研发创新-中试孵化-产业化生产-营销物流”的完整医化产业链,推进企业产品结构从以中间体与原料药为主向原料药与成品药并重转变。

3、调整优化企业结构,发挥品牌优势。培育壮大现有医化龙头骨干企业,重点扶持海正、华海等骨干企业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行业的示范、带动和整合作用。坚决关停“低、小、散”企业,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形式,优化资本结构,推进股份制改造,组成规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促进医化企业上规模、上水平。鼓励、引导少部分的中小医化企业围绕品牌产品发展或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在某个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小品种、小类别中形成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通过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小型企业等方式,将全市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企业数量控制在30-50家,在全市形成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完善的企业群结构。

(二)基于优势与危机权衡的对策

浙江台州医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是基地优势、品牌优势和产业链优势;这些优势使得我们有条件应对好发展空间的威胁和环境容量的威胁和市场销售的威胁。

1、以总部经济换取发展空间。一是发挥浙江台州医化产业园区产业基础、企业药品注册认证等优势,以现有企业厂区为基础,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结构调整要求,进行厂区功能调整优化,将化学原料药、中间体等有污染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浙江台州医化产业园区拓展区块,用于发展化学原料药“精、烘、包”环节、药品制剂加工包装、生物制药等低污染生产,以及研发、销售、展示等功能。二是积极巩固壮大集团总部经济,以总部经济留住龙头骨干企业,合理规划总部经济聚集区,成为企业的战略决策中心、投融资中心、行政管理中心以及销售中心。三是依托中心城市功能,完善总部经济集聚区周边的商务、生活居住、休闲娱乐等配套功能,构建多中心、多层次、功能完善的总部经济空间体系,形成具有特色的医化产业园区企业总部聚集区。

2、推进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医药流通企业发展,构建现代医药物流网络。加大药品流通企业整合力度,鼓励药品批发企业联合重组,引导和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优势企业发展区域性药品物流配送中心、家用医疗器械展销中心,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建立区域性配送中心。大力推进流通领域药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建立数字监管系统。

3、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继续做好医化企业废水在线监测和废气规范化整治工作;出台特殊季节、气候条件下的环境保护应急措施;树立环境也是资源的理念,在排污总量控制和污染源达标排放的前提下,逐渐推行行政管制下的排污权交易,探索实施污染源排放指标有偿分配和排污权由此交易制度,运用市场机制降低治污成本,提高治污效率。引导企业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完善利益导向和约束机制,加快形成企业自觉控制污染物排放的体制机制。

(三)基于避开劣势与把握机会的对策

浙江台州医化存在三个不合理的劣势,怎样避开,必须结合面临的三大重要机遇来考虑对策,即从发展仿制药的机会、医改政策带来的机会和行业洗牌带来的企业重组机会中,进行转型升级。

1、努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大中型企业要建立研究开发机构。要争取有几家列入跨国公司培育的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优良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实验环境、紧跟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步伐的研究开发机构。鼓励企业到发达国家开办科研机构。鼓励企业从单纯仿制向“仿创”结合转移,进而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在分析解剖国外新上市产品、进口药品和一些销售量大的非专利药品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研制开发拥有专利技术或具有行政保护的各项技术产品,形成特殊主导品种。

2、加大技术和工艺的引进开发。全面运用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工程光化学反应技术、偶合结晶、分子精馏、超临界萃取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医药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争取在缓控释制剂的定速、定位、定时释放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超声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球晶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大绿色产品、绿色工艺的开发,通过原料替代、过程替代等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采用先进的“三废”处理技术,把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3、加大技术标准战略实施力度。重视将医化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形成的共性技术或共性要求转化为产业联盟标准,探索制订覆盖从采购、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联盟标准体系,积极将技术、管理、品牌营销、质量诚信等要求纳入联盟标准,发挥标准对延伸产业价值链的作用;研究制定医化行业采用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实施计划,建立和完善推动医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技改推动采标的政策导向,逐步提高医化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对于在全国和国际领域获得医化产品标准话语权的医化企业,市政府给予奖励。注重充分利用标准化手段使企业专利技术的作用发挥最大化。

(四)以强化管理摆脱劣势与危机的对策

1、提高企业管理意识。鼓励和引导企业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标准、管理规范,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结合的理念,树立品牌建设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实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逐步与国际接轨。以协会为主体,组织医化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管理培训,提高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精细化管理能力,充分了解工艺管理、环保管理、产品认证等专业性管理流程。

2、引进产业发展标杆。推进浙江化学原料药基地招商引资工作,要紧紧抓住国外资本转移的契机,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国际交流,大力引进国际著名制药企业来浙江台州投资建厂、合资合作;强化国际知名企业的本地化,鼓励本地企业学习先进的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理念,通过知识、技术、创新的外溢作用提升浙江台州医化产业整体水平。

3、加强质量提升工作。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标准化、计量等技术基础工作,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卓越绩效质量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大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技术革新、降废减损等QC小组活动;强化企业质量诚信意识,开展以严格产品出厂检验、建立售后服务网络、明示质量性能指标等为主要内容的质量保证体系。[2]

(五)以倒逼机制确保转型升级的对策能够到位

浙江台州医化产业集群的发展之所以会进入到徘徊状态,主要在于长期难以克服发展过程中种种劣势与风险。现在,我们要用倒逼机制充分利用优势与发展的机遇,化解发展的矛盾,确保转型升级取得成效。

1、确定倒逼机制的目标。浙江台州市医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主要有三点:一是控制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发展,大力培育成品药企业;二是兼并重组中小企业,控制企业数量,培育大企业;三是将合成类产品向川南、大石化基地集聚,逐步淘汰现有合成类产品或企业,为成品药或其他行业腾出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

2、明确倒逼机制的努力方向。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浙江台州市医化行业的比较优势仍在原料药,但医药产业的产值空间、利润空间主要在成药、在制剂产品。因此,浙江台州医化产业要在继续发挥原料药、中间体生产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原料药、中间体生产龙头企业的延伸和转型,实现产品结构从以中间体与原料药为主向原料药与制剂、生物医药并重转变,鼓励发展药物制剂,积极培育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天然药物、高科技医疗器械和医疗诊断技术等新兴产业。现有核心产业持续性发展的同时,发展物流、研发、中介、销售、服务等辅助性产业,形成“研发创新—中试孵化—产业化生产—营销物流”的完整医化产业链,实现技术创新由仿制药为主向仿制药、创新药并举转变,销售渠道从出口为主向出口与内销并重转变。以“管道化、自动化、密闭化”为方向,鼓励企业更新和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控制手段,提高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产品与技术升级。同时,合理利用各类废弃物,努力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单位产品资源最小化、排污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3、制定倒逼机制的时间表。转型升级工作实施时间过短会使企业和政府均难以承受,时间过长既会失去转型升级压力、增加成本、导致目标难以实现,又会延长污染危害,故要把握好该项工作实施的力度和进度,既要保证转型升级任务完成,又控制在政府和企业可承受范围,努力实现平稳过渡。我们觉得2015年左右,必须实现医化园区外零散分布企业向医化园区整合搬迁,企业整合搬迁数控制在现有医化企业总数的 30%以上;2020年以前,完成岩头、外沙等过渡医化园区的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调整,企业整合搬迁数控制在现有医化企业总数的40%以上;进一步加强新建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承接全市医化产业转移。再化5年时间,完成仙居、天台、三门等各县市区的医化企业向新建园区集聚,进一步压缩企业数量,全市医化企业数量控制在30-50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用SWOT分析法研究浙江台州医化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我们有可能把机会与优势、劣势与威胁的顺序搞混,也有可能对内在优势与劣势和外在机会与威胁之间的认识不够深刻。但是,我们相信,上述研究抓住了浙江台州医化产业集群存在的基本问题,研究的结论对于转型升级确实有一定的针对性。

[本文有关数据来自于未公开发表的调研报告和政府文件。主要有:1、台州市环保局关于加快台州市医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2、台州市上市办公室提供有关数据;3、台州医化产业园区规划;4、台州医药化工产业集群示范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09-2012年);5、台州市咨询委关于医药化工行业发展规划的有关意见。]

[1]刘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7(5).

[2]周必健.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2007年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报告[J].浙江经济,2008(17).

Research 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harmaceutical and Chemical Industry Cluster by SWOT

Wang Xiaoqian
(Taizho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Taizhou,Zhejiang 318000)

Pharmaceutical and chemical industry cluster plays important role for economy in Taizhou City as well as Zhejiang Province and China. However, now it has been developed to its bottleneck, needing the way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is to transform from an extensive and high pollutional form to an intensive and low pollutional one,and to upgrade from low value-added and low-end industry to be higher value-added and high-ended. With SWOT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s industry cluster’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and tries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aizhou; pharmaceutical and chemical enterprises;industry cluster;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407.7

A

1672-3708(2010)05-0083-07

2010-09-11

汪小倩(1965- ),女,浙江临海人,副研究员,高级会计师。

猜你喜欢
原料药中间体台州
建立A注射液中间体中肉桂酸含量测定方法
激发态和瞬态中间体的光谱探测与调控
加快无机原料药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和途径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台州远洲墅
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
利奈唑胺原料药中R型异构体的手性HPLC分析
原料药:抗生素中间体价格上涨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