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状况分析与建设策略

2010-08-15 00:48谢友庆
滁州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师德院校高职

谢友庆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状况分析与建设策略

谢友庆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师德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资源,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意义十分重要。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因素,使得当前高职院校师德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需要构建师德建设的社会支持体系,完善师德建设的激励评价机制,唤醒师德建设的主体发展意识。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教师专业化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1]师德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时所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师德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更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

一、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意义

(一)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基础

创建和谐校园,是创建和谐社会的本质体现,而和谐校园的构建,关键在于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师德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2]要构建和谐校园,重要的途径是和谐校园教育。和谐校园教育作为一项有意义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它不同于其他以物质或精神产品的生产为直接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它可以为培育创建和谐校园的人发挥作用。[3]只有和谐发展的教师,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调控好教育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呈现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完成和谐校园的构建。师德建设的核心是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优良的师德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育是把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视为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形成“民族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4]因此,教师应在和谐师生关系构建中发挥主导作用,培养专业情感,提升道德修养,形成师生间的诚信友爱。

(二)师德建设是新时期国家对培养高素质职教人才的时代要求

新时期应全面正确地把握师德建设的时代内涵。胡锦涛主席在庆祝第22个教师节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全国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这“四点希望”是对新时期教师素质的新阐述、新概括,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新目标、新要求,深化了我们对师德精神的理解,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是新时期新阶段师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完成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院校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当在科技文化方面具有较高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应当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具有较高修养,以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性质和方向。这是高等院校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要完成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高等院校的教师处于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当前,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保障和必要前提,是新时期国家对培养高素质职教人才的时代要求。

(三)师德素养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

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的一个转变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的过程以及社会为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既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5]教师专业化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等多个方面内容。由于教师的专业特性首先是以道德要求为基础的,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规范,是作为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专业准则,是教师专业最基本、最直接的体现。可以说,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的核心要素。

二、高职院校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高职院校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如:有的对教学缺乏热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职业倦怠问题严重,对学生不负责任;有的重科研,轻教学,教学科研态度不端正,缺乏严谨的治学精神,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发展”和“工作利益的关系”、“精力投入”与“利益回报”的关系、“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高职院校师德存在的问题有其一定的社会根源,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从社会层面来看:高职院校教师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待遇不高,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认为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忽视师德修养。尽管从其实际工作性质和特点来看,职业院校教师应该是高声望和高地位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尤其是20世纪末期以来,职业院校教师的声望和地位却较低,即出现了“应高”与“实低”的尴尬。[6]在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选择机会面前,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学校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往往让职业院校教师感到困惑和迷茫。高职院校教师地位的“应高”与“实低”的落差,使得一些教师心理失衡,在利益面前显出其道德修养的弱点,这不仅影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而且直接影响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学校层面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数是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十分突出,普遍存在着行政后勤人员超编,教职人员配比和师生比例失调,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学历结构、实践技能、科研水平等方面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的现象。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学校还没有把师德建设摆到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位置,没有建立和实施师德建设的有关制度,如师德教育学习培训制度、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等,因而不能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从教师层面来看:高职院校教师在扮演好一般教师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同时,还要扮演特殊角色。与普通学校教师相比,高职院校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相应的技能和知识,还要努力促进学生的就业,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还要扮演择业和创业的指导师、职业道德的模范倡导者以及行业文化的传递者的角色。可见,社会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期待很高。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工作负担繁重、工作待遇较低、职业压力很大等一系列问题,使得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较为突出,教师的幸福感较低,进而导致师德素养的缺失。另外,当前市场经济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影响,使得不少教师的功利思想普遍存在,他们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校外的第二职业或评职称、报项目等,忽视本职工作,淡化了职业道德规范。

从学生层面来看:由于教育的“筛选”和分流,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是由本科院校录取“淘汰”下来的以及中职学校对口招生的学生组成,很多高职生存在着学习习惯较差、学业不良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教师多喜欢学业表现相对较好的学生,而对学业表现不佳的学生容易产生批评情绪。师德的核心是爱生,就是要以学生为本,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因此师德师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学生。然而,很多高职院校教师面对学生,往往觉得工作缺乏激情,教学的成就感较低,进而导致师德的失范。

三、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强调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十分关键。

(一)尊师重教,构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社会支持体系

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当前,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尊重职教教师,提高职教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待遇。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高素质教师,首先体现在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要积极构建师德建设的社会支持体系,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使教师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从而确保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职教教师的工资待遇;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和保障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教育,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让教师了解企业,特别是企业文化,使教师自发重视和加强师德修炼。

(二)优化环境,完善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激励评价机制

良好师德的形成有赖于一个好的校园环境。高职院校要结合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结合校训、办学理念等的讨论,结合优秀校友、优秀教师、榜样人物等,营造一个良好的鲜明正确的舆论氛围。这种人文环境有利于教师严谨治学、求真务实,有利于教师教书育人,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良好的育人环境是需要完善的制度来保证的,高职院校要不断制定和完善师德建设的激励评价机制,使师德建设有效有序。“道德需要制度的伦理关怀。通过制度的合理安排使各种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得到正当解决,这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如果没有制度调节来奠定和保持社会公平、正义的伦理基础,那么道德自律在利益冲突面前是很难维持和巩固的。”[7]师德制度既包括以师德内容为核心的师德规范制度,也包括确保师德规范有效落实的各种师德保障制度。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一方面要形成和完善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不仅要保障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更要有利于高职教师形成积极的教育信念,养成优良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还要制定和完善师德建设的评价考核机制,要革新教师发展的评价标准,把教师师德师风状况的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考核教师的业务工作同步进行,加大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考核中的权益分值,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晋级、评优评先等直接挂钩,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的制度,加大激励力度,有效运用制度管理手段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三)走向自律,唤醒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主体发展意识

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不懈的重要工作,不仅需要建立规章制度,理顺体制和健全机制来运转和完善,而且更重要是要让师德建设能由他律内化为自律,由被动变为主动的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的目的在于,首先,促使教师将职业道德规范从外在的约束性条款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主动实践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其次,促进教师专业道德发展,使教师成长为道德表率。这两方面目的的实现必然要求重视教师的主体性。[8]教师自律程度的提高、主动意识的增强,将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的进程。教师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自愿地遵守规范,形成与教师的职业相适应的职业良心,这才是师德建设的理想境界。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要努力加强思想政治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学习和领会党的职教方针和政策,不断增强教师的教育者意识。教师要善于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根据师德原则和规范,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

[1]朱 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36.

[2]王德勋.在创建和谐校园中加强师德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72.

[3]刘 群.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122.

[4]丁兴有.提倡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6(4):4.

[5]金本能,强晓华.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135.

[6]王清连,张社字.职业教育社会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86.

[7]李克海.制度的伦理化和伦理的制度化[J].江海学刊,2004(5):99.

[8]檀传宝.走向新师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4.

C711

:A

:1673-1794(2010)04-0069-03

谢友庆(1959-),男,政工师,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岗责办主任、纪委委员,研究方向:高校德育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高校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IA080120)

2010-01-08

猜你喜欢
师德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