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的职业性及其提高探讨

2010-08-15 00:49王九程袁智英黄丛笑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职业性公共英语职业

王九程,袁智英,黄丛笑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高职《公共英语》的职业性及其提高探讨

王九程,袁智英,黄丛笑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本文首先定义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职业性,阐述其意义,指出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在职业性方面的不足,并就此提出了改进的途径。

高职公共英语;职业性;提高

一、引言

高职公共英语的职业性是指: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的高职教育中,高职公共英语在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方面应服务并有效推动学生的专业学习、求职就业和职业发展。高职公共英语的职业性是公共英语作为高职课程的特征之一,同时是其作为高职课程的意义所在。

虽然高职公共英语的职业性提法不多见,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服务于学生专业和职业在高职教育中早有所现。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该《基本要求》指出:打好英语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在许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公共英语》的教学目的有所阐述。以某校激光加工技术专业人才为例,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形成英语语言交流基本能力,能够借助工具书看懂简单的英文资料,能够达到国家英语应用能力三级水平。由此可看出:教育部和高职院校对《公共英语》的课程设置及其教学目的均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该课程应着眼于高职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二、高职公共英语的职业性凸显不足

目前高职公共英语的职业性在实际教学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在教学认识上,服务专业和就业意识不明确

在当前高职课程设置或课改中,《公共英语》被定位为基础课或公共课,非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核心课。一些英语任课教师由此认为:《公共英语》的教学地位不如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重要,与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关联度也远不如后两者。任课教师没有主动了解所教学生的课程设置、专业前景、求职、职业发展等,就《公共英语》教学如何有效地与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联系起来没有进行深度思考。因此,《公共英语》教学被潜意识地限定在传授英语知识与语言技能方面,与学生将来就业与发展思考不多,联系不够紧密。

2.2 在学习效果评价上,考级考证“主导”

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学效果主要以本校学生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俗称3级英语考试)笔试成绩的通过率及优秀率作为主要甚至是唯一指标来衡量,从而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教学围绕3级转的局面。尤其在考试临近时,学生忙做题,教师忙讲题。主要原因是以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A级笔试的成绩作为判断标准,具有即时显性的特点,即成绩一出、效果便知。而英语学习对学生专业学习、求职竞争、职业素质和职业发展的影响具有长时隐性的特点,即其效果的显现需要较长时间甚至在学生毕业工作后。

2.3 在教学内容上,专业差异个体差异针对性不足

学习《公共英语》的高职学生不仅在专业上(如数控、汽修专业)的差异,而且在英语基础上差异明显(如通过中职升高职的高职生与通过高考进来的高职生的英语水平有一定差距)。虽然有差异,但《公共英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展却往往是一致的,即同一位教师所教的不同专业的班级,教学内容、练习内容一样,即教学内容没有因专业不同,没有因学生基础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2.4 在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不突出

高职英语的教学设备和环境在许多职院与以往相比有较大改善,部分甚至全部课程可在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上,但在课堂教学组织仍然沿袭学生中学时代所经历的课堂教学思维和办法,主要表现为:我(教师)讲你(学生)听,我(教师)说你(学生)做,我(教师)评你(学生)改。教师通过讲解传授知识点,通过练习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以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带有“知识本位”特征,对技能(语言输出能力)关注不多,其他素质(如职业素质)关注度几近没有。

三、提升高职公共英语职业性的途径

3.1 强化服务专业意识,提高教学认识

目前,高职教学提倡“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对此,许多高职英语教师应突破认识的局限,应认识到《公共英语》既然是高职院校的一门课程,理应为学生的就业和将来职业发展发挥作用,因此应思考《公共英语》如何体现“工学结合”,如何落实“教学做”一体化。如国际货运与报关专业的学生如要从事报单员、货代员的职业,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能力是重要条件。因此,在其《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突出英语听说教学,强化开口频率,逐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英语教师应主动思考专业英语对促进高职生就业所起的作用,思考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如何实现有效对接、深度融合。

3.2 突出语言应用能力,修正评价标准

在高职,“证书论”(即是否能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等英语等级考试来评判学生的英语水平及教学效果)占据一定市场。因此,在《公共英语》的教学中,通常安排一定的时间来专门备考英语等级考试(主要是通过做题和讲题)。

但与“证书论”相反,职场是以“能力论”来评判求职者的英语标准,即主要根据求职者的语言输出能力(说和写)来加以判断。因此,在平时指导学生英语学习和备考证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辩证看待证书与能力的关系,摆脱“证书论”的干扰,把语言运用能力放在首位加以培养,同时拓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传授学习策略,培养其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持续学习能力。虽然以“能力论”为评价标准不如“证书论”那样显而易见,但从就业和职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其实际意义远大于后者。

3.3 顺应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内容应更多地考虑学生将来就业和发展。随着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许多企业对从事一般技术生产岗位的员工(这些岗位常面向高职生)的英语能力也提出了要求,主要为掌握一定专业英语及具备一定口头交流能力。其中一定口头交流能力被放在首位。而听说能力恰恰是高职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中的薄弱项。因此,英语教师应着力研究学生、教材和教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料和多媒体教室,找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有序、持久地引导学生进行听说学习,做到大部分学生都有进步,少部分学生大有进步。此外,《公共英语》教学应考虑到学生所学专业,教学内容应尽可能与其专业相关,帮助其学好专业。如讲授 directory一词,老师们一般会讲解该词语意主要为“手册、指南”等。如果教授计算机和软件专业的学生,可告诉学生在 DOS(磁盘操作命令)中,dir即指directory,指在存储装置中文件的列表,如磁盘中的文件目录。学生如若在专业课中未学,该讲解可起先导作用;如若已学,该讲解可起温故作用,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学好英语对学好专业是有帮助的。做到这一点,从主观上要求英语教师突破局限,主动了解学生的专业和职业,学习相关知识。

3.4 尝试“任务驱动教学法”,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推进“教学做”一体化,除了常用的“讲授法”和“练习法”外,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有必要尝试、采用与教学目的相匹配的其他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可将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形式下达给学生,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点评总结。以《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2》的Unit 6 Text Journeys That Change History为例。教师将课文分为几部分,设置不同任务,并相应成立数个任务组。所下达的任务包括重点词和词组的释义及造句;背景知识的提供;历史人物简介;全部内容的中文释义;部分重点句或部分段落的讲解等。任务组可采用板书、回答、PPT呈现等方式完成任务。各组有负责人(group leader),负责细化任务并督促成员完成任务。老师在授课时,根据教学进程,要求任务组中的任何一员解答任务(这从客观上要求任务组所有成员必须能完成该任务组的所有任务)。在某项具体任务被解答后,教师进行点评或补充,确保所呈现的信息是正确和完整的。在整体任务完成后,教师给任务组每位成员打分并作为平时表现纳入总评考核。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教学的作用如下:(1)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2)学生由被动构建知识信息转为主动构建,并能根据教师反馈的意见,修正和完善所构建的信息;(3)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发问者、引路人和补充者;(4)学生在完成和解决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学习英语语言和运用英语技能,也间接地学习和运用到其他知识和技能,如运用网络和图书馆收集信息的能力;(5)集语言知识学习、语言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开发一体化。所下达的任务涉及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包涵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接受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面对团队协作、领导力、执行力、沟通能力等。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和开发此类职业素质的过程。

四、结语

认识到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职业性并在教学实践中着力凸现起其职业性,能促使英语教师更努力、更主动地探索英语教学如何满足学生发展和企业需求,成为教改的主体。这也是提高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推动英语课程中的“教学做”一体化,使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要求结合更紧密。

[1] 郭绍青.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 中国电化教育,2006,7.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莫菲菲.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 考试周刊,2010,5.

[4] 施良方. 学习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Research on Vocational Fun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s well as Its Improvement

WANG Jiu-cheng,YUAN Zhi-ying,HUNAG Cong-xiao

The paper defines the vocational fun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t the beginning, then explains its importance, points out its weakness in the real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its approaches to improvement.

college English in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function; improvement

G71

A

1008-7427(2010)11-0037-02

2010-08-15

武汉市属高校2009年科研立项课题《以促进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课题负责人王九程,项目编号2009150。

作者王九程系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职业性公共英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职业写作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一带一路”视野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我爱的职业
高校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研究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