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教学策略

2010-08-15 00:54张玲潇王晓阳
关键词:媒介素养大学生

张玲潇,王晓阳,刘 毅

(11河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河北唐山062009;21华北煤炭医学院卫生事业管理系;31唐山学院文法系)

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教学策略

张玲潇1,王晓阳2,刘 毅3

(11河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河北唐山062009;21华北煤炭医学院卫生事业管理系;31唐山学院文法系)

媒介素养教育;教学策略;大学生

媒介化社会的来临迫切需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对新媒体时代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必要性做了客观阐述,并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教学策略。

所谓媒介素养,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给出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因而,媒介素养教育或媒体教育与培养媒体从业人员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公民,旨在培养人们对媒体本质、媒体常用的手段以及这些手段所产生的效应的认知力和判断力,使人们既了解媒体自身如何运作、媒体如何构架现实,也知道怎样制作传媒作品与媒介信息[1]。我国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自1997年至今已有十多个年头了,而其中研究最多的群体便是大学生,大学生虽然文化素养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但是他们缺少必要的社会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作为国家未来的大学生,培养他们解读、批判和使用大众媒介的能力,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传播技术的数字化,以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为引领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盲目依赖新型媒介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发展而成长的一代,他们中的很多人,无论娱乐还是学习,都过分地依赖网络和手机,很少读书看报,致使他们的阅读能力下降,阅读速度慢。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发布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应用网络的能力越来越强,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工具之一,高达73%的大学生经常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而不是图书馆去查找各种学习资料,12%的学生表示经常同时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找资料。各种媒介都有其优势及局限性,一些大学生尚不能认识到这一点。

2 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新型媒介

根据CNNIC第23次报告,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198亿,较2007年增长41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1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19%)。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

根据《上海高校媒介素养调查报告》,上海大学生接触媒体有相当的广度,大多具有对网络的使用能力;使用媒介具有一定的深度,基本能查找相关信息;当代大学生已初步具有应对传媒时代的一些基本素质,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具有的媒介素养尚处于低水平的自发状态,相当部分学生对媒介的认识比较模糊。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及其教育落后于迅速发展的信息传媒社会。实现大学生媒介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协调发展,既是高校现代教育的内容,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合格人才的必要措施[2]。

以校园网为例,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在校园网上最受欢迎的并非学习资源,而是BBS、影视资料和网络游戏等,而那些免费的学习资源如各类数据库、多媒体光盘,很少有人问津,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进入数据库下载所需资源,而这些数据库正是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的重要渠道。

二 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策略

虽然近年来一批相关教材陆续出版,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开设了面向全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课程,但是总体情况仍然不尽如人意,没有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复旦大学媒介素质研究中心主任陆晔教授指出:“相对于欧美和港台地区由民间组织、教育研究机构、公共媒介、政府组织等共同推动的社会运动,目前中国内地所开展的有关媒介教育的尝试,其社会影响力和效果都还十分有限。”[3]笔者认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在大学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将媒介素养课程纳入正规教育体系

将媒介素养课程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一方面高校要认识到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性,给予高度的重视;一方面学校要充分配备师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整合教师资源,为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教师是学校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和决定性因素。目前高校普遍没有专门的教师从事媒介素养教学工作,一些综合性院校是依靠本校新闻传播学院的师资展开媒介素养教育,而这些教师不具备系统的媒介素养知识,只是借助自己研究专业的知识如传播学、新闻学等举办一些选修课和讲座;而一些理工科院校、医学院甚至没有开设而且至今仍没有意向开设媒介素养课程。这种现状与飞速发展的媒介社会是极其不适应的。所以,高校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快对相关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尤其是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他们具有敏锐的媒介意识,对他们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培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没有师资力量的高校,还可以通过整合同一城市教学资源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共享。

2 明确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内容与教学方法

根据衡量个人媒介素养的七个层面,即知晓了解、接触消费、理解领会、分析解读、置疑批判、评估判断、应用制作层面,确定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内容:

首先,让大学生了解大众媒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介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大众媒介发展的历史,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采用的不同媒介制度。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开设正规的媒介素养课程,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其次,培养大学生根据自身需求接触媒介和分析媒介的能力,要让学生能够明确区分信息环境和现实环境,增强他们对媒介信息的洞察力和批判力。这部分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讲解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参与对媒介的评估、论证,给出自己的评价态度,而不是直接给他们一套评判的标准,或是揭示媒介的种种缺陷等。

再次,培养大学生使用媒介制作媒介产品的能力,给予他们学习掌握各种媒介操作技能的机会,了解媒介的生产流程。学校可以以校园媒介包括校报、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宣传橱窗等多种媒体为平台,让学生亲自参与新闻采访、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制作等。在亲身参与媒介实践的过程中,使大学生不但了解到媒介的性质、特点和运作流程等基础知识,掌握了创作和传播信息所需的知识和技巧,而且逐渐区分了媒介真实与社会真实的差别,获得了正确辨识媒体信息的价值与意义以及使用媒体的能力[4]。

3 探索适当的媒介素养教学模式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学模式不应该是一个定式,而是应该根据各个学校的不同情况分层次、分阶段进行。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具体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对于非新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他们认识、利用、评价媒介的能力。第二,对于新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旨在培养他们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包括职业道德等。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分两阶段进行,第一,普及阶段。没有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学校或媒介素养教育比较薄弱的学校,可以尝试举办一些能够引导学生入门的讲座,如介绍学生关注的网络、手机、博客等新媒体,剖析典型的媒介事件如近年来以“人肉搜索”、“网上通缉”、“网络攻击”为主要表征的网络暴力事件,以“打酱油”、“躲猫猫”为代表的网络舆论事件等,以培养大学生的媒介意识,使他们有意识地去关注和理性地看待媒体及媒介事件。

第二,提高阶段。在大学生对媒介有了基本了解以后,一方面可以开设媒介素养的选修课程,让大学生系统地认识媒介、接触媒介、分析媒介、制作媒介;另一方面可将大众传播学、新闻写作学等新闻课程纳入大学的各专业的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使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能系统地学习二至三门新闻传播类课程,初步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

[1] Skills&Strategies forMedia Education by Elizabeth Thoman from Cen2 terofMedia Literacy ofUSA1

[2] 吕霞,王颖1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传播学分析[J]1江南大学学报,2006(6)1

[3] 陆晔1中国媒介素养的十年[EB/OL]1http:// media1peop le1com1cn/GB/22114/50421/131050/76142971html, 200828251

[4] 朱方1以校园媒体为平台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1北京

城市学院学报,2008(6)1

Teach ing Stra teg ies of College Studen ts on Med ia L iteracy Educa tion

ZHANGLing2xiao1,WANG Xiao2yang2,L IU yi3
(11College ofArts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21North China CoalMedical University;31Tangshan College Hebei Tangshan 063000,China)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teaching strategies;college students

As the adventofmedia2oriented society,it is urgentneed to cultivate and imp rove the media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1 In this paper,it set forth the necessity of training students media literacy in the new media era, and also raised specific teaching strategies to media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1

G 402012

A

167322804(2010)0420074202

2009210216

河北理工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200910)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书,最优雅的媒介
大学生之歌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