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2010-08-15 00:54刘占心徐静珍
关键词:文化产业河北省文化

刘占心,徐静珍

(河北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北唐山 063009)

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刘占心,徐静珍

(河北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北唐山 063009)

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近年来,河北文化产业获得一定发展,但仍然落后于东南沿海省市。文化产业组织滞后、科技含量低、投融资体制不健全及人才匮乏等因素制约了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建立创新体系、扩宽投融资渠道和开发人力资源等具体对策建议。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的产物,已成为当代一种全新的财富创造方式、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以及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了适应文化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优先发展文化产业。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在我国首次并列提出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并明确提出了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和长远目标。

一 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河北省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引入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概念。截止到 2006年,全省文化系统 (不含文物系统)文化产业机构总数12076个,从业人员52468人。其中,按照单位性质分类,事业机构总数 2665个,企业机构总数 9411个;按照登记注册类型分类,国有、集体企业2828个,股份合作、联营企业 25个,有限责任、股份有限公司198个,私营企业 6306个,其他企业 2715个,港澳台商、外商投资企业4个;按照部门分类,文化部门所属机构1752个,从业人员16767人;其他部门机构 10324个,从业人员35701人。

随着文化产业发展理念的不断增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河北省文化产业增速较快。与 2004年相比,2008年河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 118.8亿元上升到 385亿元,年均增速达34.2%,占全省G DP的比重由1.4%增加到2.38%。河北省文化产业增速虽快,但仍落后于发达省市。2006年河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 G DP的比重为 2.01%,低于全国2.45%的平均水平,2007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 DP的比重为2.21%,也低于 2.6%的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2008年,年均增速达 34.2%,但占全省 G DP的比重仅为 2.38%。由此可以看出,河北省文化产业与发达省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出版印刷和包装印刷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印刷业集中在廊坊市市区及所属的三河、大厂、香河、霸州等县市;石家庄市区;以及沧州的任丘、河间、肃宁等县市,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其中,三河市依托北京出版资源,印刷装订业已发展到拥有400多家企业、年产值近 15亿元、税收 13000多万元的主导产业。雄县的塑料包装印刷已发展成为集产供销于一体、产业链条紧密、产值达 20亿元的产业集群;唐山迁安建成了以合资企业戴尔特公司为龙头的现代化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年产值超过5亿元。

二 影响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河北省文化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毕竟仍处于起步阶段,要推进文化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必须分析并解决一些制约因素。

1 文化产业组织滞后

河北省文化管理体制尽管进行了改革,但仍带有传统的文化事业型的性质。文化单位中有相当一部分尚处于由“事业”向“产业”的转制过程中,一些适合企业化运作的文化事业单位,市场主体地位还没有确立起来。这种管理体制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与文化产业发展很不相适应;文化单位拥有的各种资源和市场范围还处于行政分割状态,资本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品牌资源等不能充分有效地配置。一方面是企业发展的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资产利用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运行机制不到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在宏观管理上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指导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对文化产业各行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指导,政出多门,造成市场分散。文化产业组织形式还处于小规模状态,缺少规模化、集约化的集团,大多数文化企业实力弱小,分散经营,缺乏活力,文化企业市场主体意识淡漠,缺乏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大型文化项目,文化产业的总体竞争力不具有市场优势。

2 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低

随着各种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工业社会加速向信息社会转变。从技术角度分析,文化产业是高新技术的前沿产业。用互联网技术、电子技术、光储存技、计算机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动漫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武装文化产业是保持其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产业都在通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保持不断创新、提高其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来开发新的文化消费领域,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产业相比,河北省文化产业的科技投入、产品的科技含量还很低,创新能力不强,不能激发、引导大众的高层次文化消费需求,大大降低了产业自身的影响力,削弱了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和文化企业处于平行状态,没有很好的结合,文化企业科技水平低、创新能力不强,从而导致文化产品质量、档次、形式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 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不健全

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形成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健全。形成了除政府的投入外,企业、私人等多元投资主体共同投资的方式。而河北省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投资渠道狭窄、形式单一,以国有资本为主。当前,我省国有资本约占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总量的 70%,外资占比近 10%,民间资本为20%。国有资本在产业发展投资中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二,民间资本和外资不足三分之一,而且较大规模的投资集中于印刷、娱乐服务等少数行业。由于政府投入有限,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不足,不能适应文化产业发展对资本的需求,不利于文化资本的扩张,使大多数文化产业处于规模小、效益低,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的状态。此外,政府的投入与产出不协调,文化投入资金在运作中存在的浪费现象严重。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的不健全,制约了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4 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匮乏

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是通过不断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创造的文化附加值来实现的,它的发展需要既懂文化艺术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缺乏这种高素质的人才。由于缺乏经营管理人才,使许多文化单位不能进行市场化运作,无法实现文化企业与市场对接。在演艺界、体育界由于缺乏高素质的经纪人才,不能组织大型的商业演出或比赛。文化产业所缺乏的各类人才需要按照文化产业的特点进行培养和引进。河北省科教发达,但各高校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对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进行培养,也缺乏引进、留住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措施。许多文化单位普遍存在着“有用人才引不进、拔尖人才留不住、过剩人员流不出”的现象。

三 加快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发展文化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实现并保持其快速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产业要素共同推进。根据河北省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提出如下几种具体的对策建议。

1 推动文化产业体制改革

加大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力度,破除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实现经济关系的市场化,宏观调控的间接化,经营管理的有序化,是河北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首先,要按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经营类文化单位与公益性文化单位分开的原则,对现有文化单位进行分类。对少数公益性文化单位,政府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大投入,切实加强管理。对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文化事业单位,从宣传体系、国办统管中分离出来,改制为企业。对营利性文化产业单位要逐步改制为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对现有文化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化改造,确立其真正的市场主体地位。其次,政府要转变职能,逐步实现从“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转变。政府应致力于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重点工作应放在在制定统筹规划,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宏观调控等职能上。

2 构建文化产业创新体系

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包括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形式创新。首先,文化产业的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在文化艺术创造中引进现代高科技因素,极大地丰富各门类文化艺术的表现力与审美效果。通过不断推进文化领域的科技创新,运用高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大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投资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其次,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必须把体制创新放到重要的位置。结合河北省文化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对文化产业管理结构进行重组。各级主管文化产业的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管理部门适当地进行精简、合并,有效解决“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问题,理顺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权利与职责,建立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再次,关注文化消费需求的动向,不断创新形式,开发新的文化娱乐产品,吸引更多的文化消费大众。例如,对省级、市级等各级电视台的节目进行深入剖析,找出不足,改革创新,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

3 扩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

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渠道,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广泛调动社会积极性,才能满足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除少数公益性文化设施外,其余文化设施都应向社会开放,通过市场运作,以经济效益支撑社会效益。降低各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门槛,通过引进新资本,盘活国有文化资产存量。对一些见效快、效益好的行业,可让其按市场经济规律自筹资金、自主经营。即可吸收民间资本入股,实行股份制改造,也可直接由民间力量兴办文化企业,积极鼓励民间力量兴办文化中介机构,发挥其在沟通文化生产与文化市场之间的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来发展文化产业,外资既可以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等方式投资入股,也可创办新的文化企业。通过多种文化利益关系共存,完整了国有文化企业的文化市场环境,促进竞争机制的建立,提高了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开发文化产业人力资源

首先,加强对业内人员的培训力度,包括岗前培训和在职的中间继续教育培训。对艺术家和创作人员进行管理和经营技能的培训,使其除了具备专业技能外,形成整体组织意识和团队意识。其次,引进并留住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在高素质人才匮乏的情况下,引进是一种直接、有效的办法。大力引进其他成熟产业的职业经理人,在引进时应注意对高层经理实行循序渐进的提升,使其逐渐适应不同行业的特点,从而总结出适合文化产业的管理方式。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其工作环境及高薪聘用制等措施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再次,使每个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员工中建立竞争与激励机制,针对个人情况的差异,有侧重地对其进行管理与激励。为员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让他们在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 胡慧林 .我国文化产业创新体系的若干问题 [J].学术期刊,2001,(11):59-63.

[2] 向勇 .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 (第一辑)[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

[3] 熊澄宇 .文化产业研究:战略与对策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彭立勋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 孙安民 .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 [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5.

Key words:cultural industry;development;counter measures

Abstract:In recent years,cultural industries in Hebei Province have developed to some extent,but still fall behind the southeast coastal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Some factors such as the lag of cultur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lack of high-tech,imperfect system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and lack of talented person have restricted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Hebei Province.On the basis of the thorough analysis to these restriction factors,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push culture industry organizational reform,establish innovation system,widen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channels and develop human resources and so on.

Restrictive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Hebei Province

L IU Zhan-xin,XU Jing-zhe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Management,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G 124

A

1673-2804(2010)04-0076-03

2009-09-24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河北省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谁远谁近?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