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俗体育的特征与价值研究

2010-08-15 00:46陶克祥
黄山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徽州民俗特征

陶克祥

(1.黄山学院 体育系,安徽 黄山 245041;2.北京师范大学 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徽州民俗体育的特征与价值研究

陶克祥1,2

(1.黄山学院 体育系,安徽 黄山 245041;2.北京师范大学 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民俗学理论观点,文章对徽州民俗体育的特征和价值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认为徽州民俗体育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依附性、传承性、竞技性和娱乐性等主要特征,具有宗教祭祀、强身保健、嬉戏娱乐、艺术观赏和修身养性等价值。

民俗学;徽州民俗体育;特征;价值

1 民俗体育的涵义

何为民俗体育?对此是众说纷纭。余万予认为民俗体育是在民俗活动中产生,依赖民俗节日发展,并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流传的健身、娱乐、竞技和表演的活动形式;张鲁雅认为民俗体育是民俗活动中的体育;[1]邵荣、柯玲认为民俗体育是一定族群的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它不一定有显著的功利,对特定的族群而言,它非常重要,甚至必不可少,民俗体育与包孕它的民俗一起,起着传承、延续、发展人类自身的重要作用;陈红新认为民俗体育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广大民众在其日常生活和文化空间中所创造并为广大民众所传承的一种集体的、模式化的传统体育活动;涂传飞等认为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化、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台湾民俗学者蔡宗信认为民俗体育是一个民族在其居住的地方慢慢共同创造形成传统而延续下来的一种身体运动文化习惯。[2]《体育科学词典》将民俗体育界定为“在民间民俗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流传的体育形式,是顺应和满足人们多种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3]根据民俗学理论观点,民俗体育是指在一个国家或民族中,有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形态。民俗体育多表现为节令性的民间庆典活动,如清明踏青放风筝、端午龙舟竞渡、重阳登高等,不少古代民俗体育活动保留着原始的信仰习俗,带有一定的宗教祭祀色彩,如岁末傩舞除祟、三月上巳祓禊等,民俗性体育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内容活泼、形式多样、场面热烈。[4]

2 徽州民俗体育的特征

徽州民俗体育是一种地方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它源于文化底蕴厚重,内容博大精深的徽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世界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形式。[5]徽文化与敦煌学和藏学并称为我国三大地方显学,徽州民俗体育根植于徽文化的土壤之中,与民间游戏、竞技、娱乐、养生、保健等文化,共同汲取了各种技艺表演的特点,最终熔铸成别具风格的徽州民俗体育文化。

2.1 地域性特征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任何民俗活动都不可能脱离其赖于生存的文化环境,一方面文化传统需要借助于各种民俗活动作为其存在与传播的载体,另一方面各种民俗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否则,民俗活动就会变成为缺乏生命的符号而已。地域性是民俗体育在空间上所显示出来的特征,体现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心理等方面,民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自然地理条件是民俗文化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不同地域存在着内容和形式大相径庭的体育活动,因而民俗体育形成和发展于不同的地域范围,在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彰显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徽州位于黄山南麓,天目山以北,境内崇山峻岭,峰峦叠嶂,“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就是对徽州地理特征的真实写照。[6]山越人是徽州历史上最早的土著居民,山越先民好勇尚武,在其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具有浑厚地域特色的徽州民俗体育,诸如划旱船、赛龙舟、叠罗汉、跳钟馗、傩舞、舞香火龙、手舞龙、狮子舞、舞麒麟、抛绣球、花船、亮船会、花棍舞、目连戏等。此外,以徽剧为载体而形成的徽州武术将民俗和艺术融合在一起,别具徽韵。

2.2 民族性特征

民俗体育是各个民族在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如藏族的赛牦牛,纳西族的东巴跳,彝族的跳火绳,朝鲜族的顶水罐赛跑,傣族的孔雀拳等都是各具特色的民俗体育形式。民俗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性特征是一个民族体育的特性,是民俗体育保持活力的根基,民俗体育的民族性是判断和区别不同民族体育文化形态的标志。[7]徽州民俗体育根植于徽文化土壤,浸透着浓厚的徽州人文色彩,凸显强烈的徽州族人精神。徽文化中的伦理成为徽州民俗体育的价值趋向,徽州民俗体育把修身养性和追求精神境界的完美放在首要地位,而把竞争与胜负放在次要地位。徽州武术追求的是精湛技艺和高尚武德,养生体育提倡养心、养性、养神、养德,与新安医学结合的健身体育导引养生等。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立足于徽州理学精神,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主张身心一统、性命双修的和谐思想。徽州民俗体育活动是徽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浓郁的徽州人文色彩,徽文化的许多特征都渗透到徽州民俗体育文化之中,徽州人朱熹、戴震和胡适等传承了中国的儒学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徽州的宗法制度、民风习俗,尤其是徽州人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在以健康长寿为目的的养生体育活动中,强调的是养性、养心、养神和养德,而不是注重人的肢体运动,通过调气、调息来达到养生的目的,这就是儒家传统文化将修身与修德统一起来的理念,体现了鲜明的徽州地方色彩和浓厚的民族性特征。

2.3 依附性特征

民俗体育具有极大的依附性,民俗体育主要依附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节庆礼仪、信仰崇拜等民俗活动中,依附在生产生活中的民俗体育活动大多表现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古代徽州具有独特的节日体系,每个节日都有充实的民俗活动,而且往往是以多姿多彩的民俗体育活动来表现节日气氛,徽州村落岁时节令民俗体育主要集中在上九会、元宵节、春社、花朝节、上己、寒食、清明节、浴佛节、端午节、重阳节、除夕、元旦等。主要民俗体育活动有舞龙灯、踩高跷、跳钟馗、玩嬉灯、放风筝、划旱船、荡秋千、踏春、竞龙舟、重阳节登高等。[8]舞龙大多在元宵节和中秋节期间举行,三月时兴竞龙舟风俗,五月是徽州村民的“五猖会”,八月中秋迎火龙。可见,在徽州岁时节令中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活动。直到今天,徽州民俗体育仍然活跃在人们的各种民俗活动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现在广泛开展的徽州社区文化、节庆文化和广场文化,都有徽州民俗体育活动。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正以其崭新的姿态步入到生动活泼的现代大众文化生活之中,逐渐融入到世界民俗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成为民俗文化群里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2.4 传承性特征

传承性是民俗体育在其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具有运动规律性的特征,这是民俗体育存在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民俗体育自产生之时起,之所以能够穿越历史时空隧道,绵延流传至今,是因为得益于其自身的传承力量。正是由于传承性的存在,使得民俗体育自古相传、代代沿袭。徽州民俗体育文化历史源远流长,长期以来广为徽州人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传承性较强。如地戏就是流传至今的徽州民俗体育活动,村民们化妆成熟悉的戏剧人物亮相游行的民俗活动,行走表演活动称之为地戏,乘马表演活动称之为马戏。踩高跷表演现已被确定为农运会的重要运动项目,现称之为“高脚马”。再如徽州傩舞原是图腾崇拜、部落战争和宗教祭祀的产物,是古代人与神灵对话的方式,现已转化成为人们嬉戏娱乐、表达美好愿望的民间艺术活动,傩文化是徽文化的活化石,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形态。调查显示傩文化在现今很多地方都有遗存,有舞也有戏。由此可见,民俗体育的传承性特征使民俗体育文化成为一种时空文化的连续体,形成了民俗体育文化的相互碰撞与吸收,融合与发展。如徽州民俗活动中的龙舟竞渡,经过长期的薪火传承,不仅广泛流行于我国各地,而且还盛行于日本、泰国和东南亚等地区,龙舟竞渡现已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竞技运动项目。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性特征对于维系一个民族或群体的凝聚力和趋同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如徽州人最喜爱的叠罗汉活动,原意是指欢娱神灵,祈福禳灾,带有浓厚的宗教祭祀色彩。而今,徽州盛行的叠罗汉民俗活动,其宗教色彩逐渐淡化,主要体现了徽文化的民族感召力和凝聚力,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倍受中外游客的称赞和青睐。

2.5 竞技性特征

竞技性是民俗体育活动的又一重要特征。竞争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赖以进步的客观规律。民俗体育活动中的竞技性是指人的争强好胜的心里,表现为以斗奇制胜为快事,民俗体育活动的竞技性特征使参与者在相互竞争中,最大限度地获得心里的愉悦感。[9]在徽州民俗节日中,竞技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竞技仪式是民俗体育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来源,如赛龙舟、划旱船、舞龙、舞狮、踩高跷、跳绳等,都是民俗节日中的重要竞技仪式内容。徽州民俗体育自形成起就充满了强烈的竞技性特征,如徽州武术、牵钩、游泳等民俗活动,都具有激烈的竞争色彩。牵钩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水师军事操练活动和古代水乡使船拉纤活动。在踩高跷、舞龙、舞狮、放风筝、竞龙舟、划旱船、叠罗汉等民俗体育活动中,竞技与娱乐同时并存。一般而言,失却了竞技性,民俗体育活动就会缺乏生命力,也将会失去娱乐性和教育性。

2.6 娱乐性特征

许多民俗活动如游戏、民间舞蹈、民间竞技等给人们的最初印象就是它们的娱乐性。民俗体育活动具有强烈的娱乐性特征,在民俗体育活动中,人们可以激情畅怀表演技艺,尽情自由抒发情感,享受运动中的无穷乐趣。尽管大多数民俗体育活动在其产生之时具有一定的宗教祭祀、军事表演、劳动技能等属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娱乐性特征日益显露。如徽州民俗体育活动“百戏”,它是由先秦时代的“讲武”之礼发展而来的民俗活动,由原先的活动竞赛逐渐演变为娱乐表演活动。追求技艺精湛、艺德高尚的徽州武术,极富技巧表演,融艺术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是徽州民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娱乐活动。地戏、马戏、舞龙、舞狮等民俗体育活动,寓娱乐、健身于竞技之中。放风筝本来是一种禳灾的巫术行为,如果某人生病了,把病状贴到风筝上,引线升向天空,再把线剪断,这样疾病就会被驱除掉,这是具有巫术意义的户外活动,而后逐渐演变成为娱乐性丰富的民俗体育活动。民俗体育活动一旦成为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就能充分满足人们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具有娱乐性的民俗体育活动,而今已发展成为人们自娱自乐、强健体魄、沟通情感、美化生活、增强群体凝聚力和社会活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内容,民俗体育活动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喜爱和重视,民俗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人们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内容,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10]

3 徽州民俗体育的价值

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改变世界就有一个对世界的评价问题,人们之所以要改造世界,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她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实现世界的价值,从而也实现人的价值。“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11]这就是价值问题,所谓价值就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的辩证统一。徽州人为了满足自身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徽文化,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徽州民俗体育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熔铸了她的巨大价值,对徽州人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3.1 宗教祭祀价值

宗教仪式是人类体育文化的发源地,奥林匹克竞技就是来源于古希腊的祭礼竞技。宗教是人类的精神信仰,徽州人也有宗教意识,何以表达其宗教信仰?傩文化是徽文化的活化石,傩文化集中表现的傩舞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仪式,起源于上古民族社会中的图腾,是人们驱鬼逐疫,求神消灾的文化活动,原始宗教巫傩祭祀是华夏民族特有的宗教,是自古以来流传于华夏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学术界把巫傩祭祀活动及其相关内容统称为 “傩文化”,[12]据传,汉代每年除夕,皇宫都要举行一场奇幻恢弘的戏剧性仪式“大傩”,号称方相氏的神人头戴黄金四溢的面具,手执长矛与盾牌,率领120位男童,高举火把在宫廷各处奔走呼号,将阴气恶鬼驱出宫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尔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宗教祭祀仪式,在民间流传,皖南地区盛行,歙县的跳钟馗也属于这种活动范畴,融武功与杂技为一体,用肢体语言表达了体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3.2 强身保健价值

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追求,体育文化自形成以来就被人们赋予了多种功能和价值,强身保健是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一种独特价值,现今在徽州民间流传的地戏,由乡民们化妆成熟悉的戏剧人物亮相游行活动,可以提高人们的行走能力和生活技能,进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还有一种表演形式是踩高跷活动,把脚绑在两个木桩上,短的木桩约尺把,长的木桩约有尺半,表演者走跳十分自如娴熟,时而还做出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如劈叉,空翻,甚或武术表演,这一民俗体育活动已被人们挖掘整理,推广成为我国民运会的竞赛项目“高脚马”,此外,由于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山清水秀,山水辉映,有闻名遐迩的世界名山——黄山,峰回路转,层峦叠嶂,风光宜人,有道教圣地齐云山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美丽的太平湖静谧地躺在崇山峻岭之中,帅水河,横江和新安江在屯溪相会,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千岛湖相接,独特的自然景观令人们留念忘返,徽州人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步走,登山的活动成为他们的家常便饭,出行用腿,出门爬山练就了徽州人的健康体魄,现在人们仍然经常步走和爬山,不仅以此来强身健体,而且还以此来休闲观光。

3.3 嬉戏娱乐价值

我国唐宋元明清五朝时期,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和前提,经济的长期繁荣尤其是城市商业经济的兴盛,大大促进了体育活动向娱乐化方向发展,各类娱乐性体育活动得以在民间广泛开展,如围棋,中国象棋,秋千,风筝和登高等。[13]嬉戏娱乐是人类的本性,自有人类以来,人们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创造了无数的富有嬉戏娱乐的文化活动。徽州人凭借着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明创造了徽韵浓郁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形式,如“叠罗汉”,起源于明代,是歙县三阳叶村独有的民俗杂耍表演,集观赏性与参与性为一体,嬉戏其中,乐于其中,现已成为乡民的主要娱乐活动,是徽文化中的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游客观后倍加赞赏。“牵钩”(现今拔河)是徽州人的一种习俗,逢年过节以此来庆贺,尔后逐渐推广,现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舞龙舞狮更是徽州人的常见的嬉戏娱乐活动,歙县渔梁船民在节日里举行的“亮船会”,甚为独特,两船一对,共计六对,船上悬挂灯笼,敲锣打鼓,笙歌相伴,游弋江面,蔚为壮观,妙趣横生,还有如跳绳,踢毽子之类的民俗体育活动,更是司空见惯,男女老幼皆宜,集表演,竞技,健身,观赏,娱乐为一体,可见,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充满了强烈的娱乐性。

3.4 艺术观赏价值

艺术乃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自然冲动的创作,处处表现出民族性或个性,艺术底本就是人类精神生命向外的发展,贯注到自然的物质中,令其精神化和理想化。[14]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极具艺术价值,形成于明末清初的徽剧,是融体育与艺术一体的戏剧形式,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被认为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里程碑,徽剧与秦腔汉调的糅合催生了现代京剧的诞生,徽剧继承了徽州的“目连戏”技术,擅长表演武戏,诸如翻台子,窜火,跳圈,飞叉,滚打和变脸等,有的是直接从民间武术中移植的功夫,民俗体育与民间戏曲糅合成的徽剧,体操,舞蹈和音乐合而为一,优美的舞蹈动作,精湛的武术技巧,和谐的音韵,构造出栩栩如生的观赏画,舞龙,舞狮,叠罗汉,放天灯等民俗体育也同样富有高度的艺术性,展现了徽州人的艺术追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3.5 修身养性价值

修身养性是中国儒家学说的根本思想,《礼记·大学》开头便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事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德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15]“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境界。徽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新安理学,新安理学是中国儒家学说的传承和发扬,其代表人物有朱熹,戴震和胡适等,徽州人的伦理思想和道德价值观深受其影响,在丰富多彩的徽州民俗体育活动中可见一斑,练达修身养性,追求精神境界是民俗体育活动的目的所在,徽州武术注重技艺精湛,武德至上,以武会友,不以击败对手为目的,在导引养生体育中,通过调气,调息和仿生肢体运动,通达养心,养神,养性,养德的精神境界,徽州民俗体育文化主张“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思想,动静结合,阴阳消长,上下相随,身心并育,性命双修,同时也力倡社会和谐思想,徽州民俗体育文化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纯化了民风民俗,醇厚了民情民意,纯洁了社会风气。[16]

4 结束语

徽州民俗体育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体系中别具一格,是民俗文化活动中的一块瑰宝,对此特征和价值展开研究,是适应徽文化保护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徽州民俗体育的主要特征和价值,发扬光大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积极推进徽文化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使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

[1]涂传非,等.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8):24-31.

[2]涂传飞,等.对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6-9.

[3]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5-46.

[4]郝勤.体育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2.

[5]占玉珍.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4):140-142.

[6]贾磊.古徽州民俗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J].黄山学院学报,2009,11(5):84-88.

[7]李红梅,等.论民俗体育的现代化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12):34-36.

[8]王俊奇.赣皖边区村落民俗体育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81-84.

[9]陈莉.试论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现实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3):5-7.

[10]李红梅.对民俗体育的审视[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21-22.

[1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6-7.

[12]盛昌繁.我国民俗体育的特征及其开发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114-117.

[13]王娟.民俗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4.

[14]徐琳.论我国民俗体育的地域特征与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5):34-36.

[15]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3:15-16.

[16]贾磊.徽文化体育内涵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2):122-124.

A Study on Features and Values of Folk Sports in Huizhou

Tao Kexi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41,China)

On the basis of folklore theories,literature review,field research and logic analysis are used to study the features and values of folk sports in Huizhou thoroughly and systematically.It shows that folk sports in Huizhou are characteristic of being regional,ethnic,dependent,inheriting,competitive and entertaining.They also possess the values of religious fete,healthcare,recreation,art appreciation and mind cultivation.

folklore;folk sports in Huizhou;feature;value

G85

A

1672-447X(2010)04-0103-05

2010-04-28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0sk445)

陶克祥(1964-),安徽舒城人,黄山学院体育系讲师,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胡德明

猜你喜欢
徽州民俗特征
冬季民俗节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民俗中的“牛”
徽州绿荫
如何表达“特征”
民俗节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