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基础设施扩建的思考

2010-08-15 00:46冯明荣
黄山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体育场馆基础设施

冯明荣

(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高校体育基础设施扩建的思考

冯明荣

(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在高校持续扩招与迎接教育部本科评估背景下,大多数高校都进行了校园基础设施的扩建,其中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设施建设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文章从体育基础设施的现状、扩建背景成因等角度,列举了体育基础设施扩建后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扩建高校体育设施的可行性建议。

高校;体育基础设施;扩建

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吹响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号角。在为中国经济腾飞输送人才的同时,全国各高校大兴土木,不断改造、扩大校园基建项目规模。在缺乏政府拨款的情况下,银行信贷便成为高校筹集基建资金的主要渠道,而相当部分资金流向了校园体育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体育场(田径场)馆、其它体育教学、健身器材设备与相关配套专用场地等)的建设上。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20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1],高校债务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个数目,除去银行贷款,许多债务是通过工程建设方垫资和一些单位的投资,保守估计目前高校债务多达40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负债总额一般相当于学校总负债额的近8%-15%之间。[2]

1 高校体育基础设施改造与扩建背景的主要成因

1.1 扩招后体育基础设施供给不足

随着高校生源的不断扩大,体育场馆场地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体育健身需求是高校体

育事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之一。要做到以人为本,

就要积极创造和增加大学生参与体育的机会,尽可能多地为大学生体育健身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在现有的条件下,扩大与兴建高校体育场馆是务实之举,是解决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这几年,随着高校场馆快速建设,加快提升了高校的整体形象,有利地促进了高校体育运动的开展。体育场馆的建成和运营,丰富了高校的体育文化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风貌,为大学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了硬件上的保障,平衡了高校扩招后体育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内在矛盾。

1.2 地方政府加大了高等教育体育设施的贷款投入

1999年,高校开始大幅度扩招,由于国家财政并没有为高校的扩招新投入多少经费,扩招之后高校面临新建校舍、新增设备、扩建校园等现实问题,国家交给高校来解决。教育部曾在高校扩招之初就明确要求,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开拓教育经费筹措的新渠道。“新渠道”之一,就是各高校利用银行贷款加大校园改造与建设力度,使体育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另一方面,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迫使一些地方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少地区官员把城市管理理念运用到高校管理,不惜巨资开发“高校园区”、“大学城”,希望利用高等教育的发展拉动一个区域的科技、经济发展。于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体育设施超前性与高标准化”就成为地方政府夸耀的政绩。借此时机,银行则是找到了一批依托政府“没有大风险”的大客户,于是放心地为高校贷款。

“十五”期间,全国公立高校基建总投资大约在3000亿左右,其中对体育基础设施的投资近300亿以上。[3]

1.3 过分追求完备的体育基础硬件设施

2000年起,全国高校又刮起了并校风。好几所院校合并到一起成立综合性大学,为了融合,高校开始建更大的新校区。为了让学校硬件方面均向高水平一流大学看齐,以谋求未来发展有利地位。有些高校在体育基础设施上投入更甚,2007年7月16-26日全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在广州大学城顺利举行。为此,广东省、广州市政府共投入近14亿确保大学城体育基础设施二期的完工,主要包括,在大学城10所高校内新建了1座游泳馆、10座综合体育馆和10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座拥有4万观众席位的运动场。可谓是数量众多,投资巨大,再加上一期建设的运动场和篮球场、排球场等总计投资约25亿。

在许多大学校园里,豪华气派体育馆之类的体育基础设施,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高校风景”,其基础设施硬件水平甚至远超许多发达国家的世界一流学府,“这不正是印证了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琪的那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吗?”[4]无可厚非大学是要关注硬件(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诸如在大学城、高校园区内功能类似的场馆重复建设现象十分突出,造成巨大的浪费,应该引起有关领导部门高度的重视。

2 高校体育基础设施扩建后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往往是在设计模式与建筑形式上下功夫,在与高校课余生活、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结合、以及体育项目综合性供给上都显不足。此外体育(场)馆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上也突现单调,造成体育(场)馆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尚未协调统一。

2.1 在建筑设计规模上

我国高校体育设施基本上是以竞赛用体育设施的模式在建,场地要符合大赛标准,专用配套设施设备要满足竞赛需要,观众规模要大,建筑风格磅礴大气。按常理,如果高校建有这样规模的体育场馆,那必定是这所院校的某项体育竞技水平相当的高,有资格参办国家(省)一级的比赛,像全国大学生篮球、排球、游泳联赛等,是具有大型赛事作为其支撑的。现实情况是高校举办这一级别的比赛毕竟屈指可数,殊不知这样的场馆标准高、投资沉淀大,更主要的是平时使用的灯光、空调、水处理等维护管理运行费用高,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减少使用时间,落得个高校有场馆却没有充分加以利用的局面,只能是使用效率的低下。再者附属的面积大(数量巨大的观众席占用了大量的使用面积),诺大的体育馆真正使用的场地不过1-2个篮球场,造成巨大的浪费。

2.2 在设施功能使用上

正因为我国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上遵循竞赛用体育设施,似乎只是满足体育竞赛功能的需要,在功能使用上高校体育设施就显得十分单调。高校一般大二以后就不再开设体育课程,且高校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大学生课后体育活动。因此,要让大学生愿意参与体育活动,就要让大学生愿意走进体育场馆设施中去,而那些只为满足比赛功能的体育场馆是拒绝学生平时进入锻炼的。显然,目前高校单调的设施功能是无法达到这样的目的的。

当前高校体育设施中比赛场地、训练场地、健身房、赛事组织用房可算是应有尽有。唯独缺乏针对社会公众开放的商业化市场运作服务设施功能,或较少对外开放。因此,增加面向社会公众的体育消费开放服务空间应是今后国内高校体育设施扩大服务功能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体育设施向更加充分利用的方向发展。

3 当前高校体育基础设施扩建可行性建议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高校体育由过去强调竞技性向参与娱乐性转变。健身、娱乐、休闲、怡情日益成为目前高校体育所倡导的精神。现代体育所提倡的“健康生活,重在锻炼”的主旨也在高校体育活动中得以体现。新时期,高校体育基础设施既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场所,也是大学生文体活动的园地,可全天侯提供大学生文体、健身、集会等多种活动的使用。成为培养大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场所。

随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有条件的高校先后进行高校体育基础设施扩建。运动场地、(场)馆等体育基础设施需按照合理的生均面积、场地集中节约、突出功能区域理念规划来设计。鉴于高校体育活动所倡导的精神和新时期高校体育设施所追求的内涵设计,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任重而道远。

3.1 体育基础设施要具备实用性、经济性功能

对竞赛、健身、娱乐、休闲等功能进行平等组织内部空间。从而使体育基础设施获得高效灵活的使用效果。在设施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进行多种体育活动及休闲活动的现实需要,达到功能的有效和实用发挥。大型体育馆投资费用巨大、维护费用高、利用率却较低,其标志性意义大于实际使用价值。但是作为必要的公共体育设施又不能不建。其实在高校相对集中的地方统一规划建设大型体育馆,大学之间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构建没有“围墙”的大学体育活动区,形成整体规划化、资源共享、管理集中的体育活动区运作模式。安徽芜湖市高校园区(共有7所高校聚集)各高校就是采取兴建风雨操场满足各自日常体育教学和群体活动的需要,其优势在于投资成本低、场地功能多,运动面积大。并由地方政府和高校联合投资,计划合建一座标准体育馆来承办或举行正规大型体育赛事。这样高校体育资源组合既节省投资,又可以提高利用率。高校体育基础设施是高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实用性、经济性应是高校体育基础设施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

3.2 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要突出多样性、开放性

体育场馆在功能区建设规划时应充分考虑高校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趋势、学生兴趣变化态势、体育教学项目结构变化、社会公众需求等因素。近几年,高校大学体育课改革是突出以学生为本、兴趣爱好的变化需求为重点。据国内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兴趣已经发生了变化,瑜伽、街头篮球、体育舞蹈、壁球、攀岩等新颖时尚项目深受广大学生喜爱,而对田径、排球传统项目的兴趣则有所下降。体育场馆规划功能区建设在满足体育课堂教学需要的同时,课外体育活动对体育课教学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得到认可。因此,在保证生均体育活动空间、加大内部公共空间的挖掘,规划建设专供课外活动(包括面向社会大众)的场馆,并明确划分二者的不同功能区域,对真正实现体育场馆设施功能向外延伸具有重要作用。

3.3 体育场馆设施风格要回归其本原

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筑设计注重校园整体环境,追求校园内静谧、安详的环境氛围,建筑尺度适中,不显张扬。但是,设施内的服务和附属设施功能要齐全,让使用者充分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服务和轻松愉悦的氛围,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结构上尽量简单,体育馆主要以规整的立方体、长方体组合。至于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应以实用为主,建筑形式要简洁,符合体育设施日常大众化使用的特点。体育场馆建筑设施应内在稳健、空间包容为特征。体育场馆设施用途性决定了它的实用、感观的形象,而非追求夸张华丽的外表。真正适宜的风格尺度才能使体育场馆建筑设施具有亲近感和吸引力。

总之,进行体育基础设施扩建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和高校自身在政策措施、监管、运作管理上的协同共管才能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

[1]王娜.高校财务全景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08-15.

[2]李润文.谁制造了高校贷款黑洞 高校政府银行各打算盘[N].中国青年报,2007-03-09.

[3]周扬.浙江财政40亿为高校贷款贴息解决高校债务问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03-22.

[4]原春琳.中国为什么没有一流大学[N].中国青年报,2007-03-08.

Thoughts on Sports Infrastructure Expans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eng Mingr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241000,China)

In recent year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ssessment conduct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the major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carried outexpansion ofcampus infrastructure among which sport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akes up a significant portion.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expansion background and causes ofsports infrastructure,the commonly existing problems behind the sports infrastructure expansion are listed,and some feasible measures taken to resolve this issue are offer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ports infrastructure;expansion

G818

A

1672-447X(2010)04-0114-03

2010-05-20

冯明荣 (1967-),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

胡德明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体育场馆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