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人居环境 提升城镇形象
——辛庄镇创建“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工作纪实

2010-09-07 08:19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0年3期
关键词:镇区集镇人居

辛庄镇是常熟的南大门,苏州市新规划的两大一类小城镇之一。2003年,辛庄镇以行政区域调整为契机,投入1亿多元,对接中心镇核心区域,建设新阳大道,拉开了集镇西进序幕。几年来,辛庄镇按照新修编的镇总体规划和集镇发展控制性详规,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发展、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主动接轨苏州,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镇布局,提升建设品味,初步形成了一个靓丽的现代化小城镇。2003年,辛庄镇被评为“国家卫生镇”;2005年,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2003年初,因行政区划调整,辛庄镇城镇结构体系发生较大变化。实施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成为摆在辛庄镇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创建“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

近年来,辛庄镇为进一步提升城镇规划管理水品,改善人居环境,启动创建“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工作。

1、确定重点

根据“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修编完善辛庄总体规划,细化集镇发展控制性详规,优化整合资源,加快拓展建设新镇区,改造老镇区,注重长效管理,深化各类创建,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2、目标和策略的形成

坚持三产富镇、环境美镇,主动接轨苏州,推动特色城镇化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公共设施,优化城镇功能,逐步形成一个新型的现代化水乡宜居城镇,提升城镇形象与内涵,提高吸引力、承载力和美誉度。

3、资源动员

创新经营管理理念,通过“政府出资、社会投资、土地拍卖(入股)、资产置换”等多种途径吸储资金,公开招投标,引进资质高、信誉好的单位进行设计开发与管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群众配合”的良好局面。

4、项目过程

(1)科学规划,合理定位。按照“承接主城,接轨苏州,建好常熟南大门”的总体要求,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修编《辛庄镇总体规划(2006-2020)》,于2007年12月通过专家论证,并由常熟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批准文号常政复[2007]39号)。按照总规明确的“镇区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10.8万的水乡宜居城镇”定位,积极编制《水利规划》、《污水处理规划》、《村庄规划》、《农村集中区规划》等专业性分项规划,修订完善集镇发展控制性详规,以新阳大道为中心轴,东倚227省道,西靠苏虞张,北至锡太路,规划服务业核心商圈,确定行政区、居住区、商贸区、文化休闲区各个功能板块,重点地区、核心地段实现了控制性规划全覆盖。

(2)加快建设,提升形象。一是拓展道路框架。实施城镇西进战略,建成6公里长集镇主干道和8条集镇支道、7座市政桥梁,实施227复线和新阳大道东延工程,形成“七纵三横”道路框架,镇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50平方米。二是加快项目建设。新建成9大标志性工程和20多万平方米商住房产。镇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超过30平方米。三是完善基础设施。集镇新改建街道和道路与绿化、路灯、水电、通信、排水、排污全面配套、同步建设,实行雨污分流。镇区建成7.3公里绿化景观带,绿化覆盖率达38%,人均公共绿地超过6平方米。主要街道三线入地,道路铺装率达100%。

(3)健全功能,丰富内涵。组建环卫所、城管中队、消防中队、环保监察中队,成立建设管理所、爱卫办、农村公路养护办、公用事业管理所、拆迁办。加强公用设施硬件建设,新建1座500吨污水处理厂,完成张桥集镇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引进天然气,铺设管道11公里;迁建行政中心、集贸市场、辛庄中心小学,新建文化中心、消防中队、市民休闲广场、客运站、停车场及2座垃圾压缩式中转站。镇区生活、文化、卫生、教育各类配套设施齐全,公益性活动开展良好,社会治安稳定。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超过98%,燃气普及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100%。全镇连续五年蝉连“苏州市社会治安安全镇”。

(4)强化管理,提高成效。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集镇建设,注重日常管理,加强动态监管,确保长效管理落实到位。一是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并重。规划、建设和管理同步加强;集镇功能、品位、特色同步提升,严格执行“一书三证”制度,统一建设管理的实施办法,实行部门联合会办、项目前置审批制度和跟踪监管制度,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健全,体系完善。二是实施创建整治管理联动。结合创建,统一主要街道、路段标牌标识,定期开展市容秩序、违章搭建、土地管理执法整治活动,持续开展河道疏浚、老村改造、污染源整治,完成老街街景改造,长江自来水普及率、户厕普及率、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率分别达到100%。三是强化日常管理效能。推行日常管理规范化,长效管理制度化。建立废旧物资回收准入机制,落实污水处理收费、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实行承包责任制和考评奖惩制,调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管理成效,优化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日益优化

2003年以来,辛庄已投资1.5亿多元用于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拉开了镇区道路框架,吸引10多亿外来投资开发集镇项目,建成20多万平方米商住房产以及文化中心、市民广场、圣马丁大酒店等一批生活性服务场所,现代化小城镇初具风姿。集镇建成区面积扩展到2.3平方公里,为2003年初的3.5倍。城镇功能逐步完善,消防中队、500吨污水处理厂、垃圾压缩式中转站等一批公用设施先后建成,天然气“走进”辛庄,新建成的集贸市场、辛庄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能满足10万多人口生活、就学需求。人居环境日益优化,老镇区整改一新,10家小化工企业被关停,镇区实现了白化、绿化、硬化、亮化及各类管网的全面配套,引来了白鹭回归。全镇先后荣获“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江苏文明镇”等称号。

再接再厉

为实现辛庄镇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抓三方面工作:

首先,规划先行,有序开发。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抓住路网、电网等八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实施契机,结合老镇区改造,做好各类预拆建项目安置规划和项目招商、资产置换准备,拓展集镇发展空间。

其二,突出重点,加快进度。更加注重完善集镇公用设施,巧借外力,启动1.5万吨污水处理厂建设,延伸天然气、排污管网,逐步改造各类老管网,提高公共服务和防御抗灾能力。更加注重集聚城镇人气,抓紧特色街道、集中居住区、商住房开发和绿化建设。

其三,全民参与,长效管理。加强建管所、城管中队、环卫所等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管理水平和日常管理成效。加强人居环境宣传教育,将环境改善目标转化为公民的自身需要,形成建设管理合力。

猜你喜欢
镇区集镇人居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关于化工产业发展型乡镇镇区规划编制思考
——以东至县香隅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城镇化进程中集镇建设问题探析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第一次做饭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