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原因的实证检验

2010-09-23 03:40任伟刘艳泽
关键词:山西省检验区域

任伟,刘艳泽

(1.山西农业大学 信息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 经贸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

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原因的实证检验

任伟1,刘艳泽2

(1.山西农业大学 信息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 经贸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运用山西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的官方数据,对11市经济增长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对外贸易和政府财政支出会引起经济差异的扩大,外商直接投资会促使经济差异缩小,消费品市场规模、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对经济差异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促进山西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包括:第一、坚持政府主导,培育服务体系;第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第三、努力推进工业化,加快城市化进程;第四、推动区域产业合作,实现区域经济错位发展。

区域经济;经济增长;经济差异;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自然条件、社会资源、制度、历史和文化等方面差异的客观性决定了区域经济差异存在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现象。

区域经济之间的差异对区域经济决策、区际经济关系、国家经济整体运行、乃至社会发展等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也是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区域差异的存在会产生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适度的经济差异有利于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区域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各区域的快速发展。过大的区域差异则会制约落后地区的发展,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增加经济发展的成本并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

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要素禀赋等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因素的客观差异,在国家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山西省内区域经济差异必然产生,而且还将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从GDP的发展速度来看,2008年朔州市增长最快,比上年增长11.5%,临汾市增长最慢,比上年增长4.25%,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发展速度来看,与2007年相比,2008年增长最快的是吕梁市,增长了6.9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17个百分点,增长最慢的是临汾市,仅增长0.37%;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发展速度来看,2008年增长最快的是大同市,比上年增长11.73%,增长最慢的是太原市,仅比上年增长3.5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12个百分点。表明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正处于局部积聚、不平衡发展的低级有序阶段。因此,对山西省内部11市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从总体上反映出山西省内部经济运行状况,对政府合理配置资源、合理布局产业、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而且对于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政策制定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据来源及计量模型的构建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山西省统计局编,《山西统计年鉴》(1999~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

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山西省的11个市,所用数据从1998年到2008年,共有121个观测值。

(二)变量说明

表1 变量的定义与符号Table 1 Definition and sign of variables

(三)计量模型的构建

在经济增长理论与变量说明的基础上,本文建立的计量模型为:

二、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一)计量检验

本节主要是对面板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即对山西省11市的人均GDP及其影响因素 (PRI、SEC、TER、FDI、TRA、GOV、CON)分别进行LLC检验。在检验变量的平稳性时,考虑各个变量是否存在时间趋势,如果存在时间趋势则选择含时间趋势的模型;反之,选择不含时间趋势的模型。平稳性检验的具体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山西省11市的人均GDP及其影响因素 (PRI、SEC、TER、FDI、TRA、GOV、CON)经LLC检验后,其结果均在1%的水平下表现为无单位根。由此表明,所选定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原序列都比较平稳,可以直接用于模型检验。

(二)结果分析

通过对计量模型的建立、指标的说明以及在对11市面板数据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得出如下回归结果:

表2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Table 2 Variables of unit root test

根据表3显示的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

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和政府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显著,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的回归系数为负,表明其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有阻碍作用,即其有利于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对外贸易与政府财政支出的回归系数为正,其会扩大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即一个地区的对外贸易水平越高、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本地区经济的增长,越会拉大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进出口贸易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每提高1%,就会使得人均GDP增长150.317元,政府财政支出在GDP中的比重每提高1%,就会使得人均GDP增长95.625元,且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政府财政支出的贡献。消费品市场规模、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的回归系数为负且不显著,表明其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作用较小。

表3 山西省11市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的估计结果Table 3 The estimated result of influence factors about economic discrepancy between 11cities in Shanxi Province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山西省11市经济增长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的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及检验,选取的因素中,既有引起经济差异扩大的因素,如对外贸易和政府财政支出,也有促使经济差异缩小的因素,如外商直接投资,还有影响不显著的因素,如消费品市场规模、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

(二)政策建议

通过对山西省11市经济增长差异形成原因的实证分析,从中可以得到一些促进山西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1.坚持政府主导,培育服务体系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施,必须发挥各级政府的领导作用,要尽快培育建设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应着力培育建设包括产权交易、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共享、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立企业信息网络,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大中企业进行合作,充分利用外部技术资源和力量,帮助企业建设各种技术基础设施、技术服务机构和创新服务中心,引导企业向更高层次、更具规模及向集团化发展,尽快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3]

山西省各市要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和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需要,在产业升级上下功夫。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以体制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积极改造传统产业,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加快传统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兼并、联合、重组,推进传统产业加快优化升级。抓住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机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和现代物流、旅游、社区服务等社会中介服务业,使其真正成为连接企业、政府和市场的桥梁。

3.努力推进工业化,加快城市化进程[3]

各区域应根据自身条件,发展不同类型的工业,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以工业化带动经济的长期较快增长。要坚持做大做强资源型工业,延伸产品链条,实现资源型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要通过引进技术改造加快以煤为原料的精细化工产品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整体能力和大型化、系列化水平,突破核心技术,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要把农民技能培训作为加快城市化、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造就大批产业工人,为实现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城市转移创造基础性条件。

4.推动区域产业合作,实现区域经济错位发展[4]

一是围绕区域产业链的建立和完善,明确区域产业分工,实现11市良性互动发展;二是坚持政府推动与遵循市场规律相结合、产业转移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区域产业有序转移;三是积极推动区域投资与产业合作,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品牌扩张和资产重组等方式,在区域范围内发展相关配套项目,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四是从第一产业跨行政区整合入手,加快推进区域农业一体化发展;五是推进区域资本市场建设,增强区域金融服务功能,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区域金融系统信息交流制度。

[1]A.Levy & K.Chowdhury.A geographical decomposition of intercountry income inequality [J].Com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Vol.37,No.1995 (4):1-17.

[2]陈秀山,徐瑛.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J].中国社会科学,2004(5):117-129.

[3]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EB/OL]. (2007-07-10) [2010-07-20].http://www.ah.xinhuanet.com/zhuanti/zl/2007-07/10.

[4]关于推进京津冀晋蒙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EB/OL].(2010-03-04)[2010-07-20].http://www.minge.gov.cn/txt/2010-03-04.

(编辑:佘小宁)

Test the Causes of Regional Economic Discrepancy in Shanxi Province

REN Wei1,LIU Yan-ze2
(1.InformationCollege,ShanxiAgricultureUniversity,TaiguShanxi030801,China;2.CollegeofEconimicandTrade,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Shanxi030801,China)

Using the methods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official data of Shanxi Statistical Yearbook and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auses of economic growth discrepancy of 11cities in Shanxi Province.It founds that foreign trade and government expenditure will lead to economic disparitie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ill reduce economic disparities.The impact of market size of consumer goods,proportion of primary industry,secondary industry,tertiary industry on the economy is not significant.Then this paper puts up with some proposals:first,persist government-led policy and foster services system.Second,adjust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Third,efforts to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and speed up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Fourth,promote regional industrial cooperation and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dislocation.

Regional Economy;Economic Growth;Economic Discrepancy;Coordinated Development

F061.5

A

1671-816X (2010)06-0732-04

2010-09-27

任伟 (1980-),男 (汉),山西左权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农业经济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山西省检验区域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