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主要特点

2010-09-26 06:04徐英俊
职教论坛 2010年9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职教师资

□徐英俊

发达国家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主要特点

□徐英俊

为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国外职教发达国家普遍重视职教师资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对其在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方面的特点进行总结和研究,对推动和促进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职教师资;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主要特点

国外职教发达国家始终重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无论是在职前培养,还是在职后培训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对其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主要特点进行总结和研究,对提升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工作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职教发达国家职教师资职前培养的主要特点

(一)职教师资生源质量要求标准化

良好的生源质量是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无论是在欧盟各国,还是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是根据本国职业教育发展对师资需求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较为严格的生源资格标准与要求,如表1和表2所示[1],符合条件者才能进入职教师资培养过程。由此可见,职教发达国家从职教师资队伍培养之初就注意把好入口关,从而有效地保障了职教师资培养的质量。

表1 欧盟部分国家生源资格要求

表2 部分国家职教师资来源

(二)职教师资培养机构专门化

为培养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适应职业教育和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教学上的需求,世界上许多职教发达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逐步建立起了以正规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主要形式的职教师资培养机构,专门培养职教师资,如表3所示[2]。培养机构的专门化有利于提高职教师资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

表3 部分国家职教师资培养机构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特色化

日本的“双师型”教师被称为“职业训练指导员”,是一种职业资格,指具有技术和教育专业双学士学位的双专业教师。职业训练指导员的培养有四年制的长期课程、六个月的短期课程、在职指导员的进修课程等。德国“双元制”职教特点决定了德国职教师资素质结构的双元性,是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核心目标。对于实训和职业学校实践课教师,他们不仅要接受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实训设备的操作规程,还要通晓职业教育学和劳动教育学知识,从而与职业教育目标结合起来,总结已有的专业实践经验,解决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德国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主要场所。

乌克兰“双师型”教师被称为“工程师-教师”,由工程师范教育系统来培养。乌克兰工科教育学院提出 “4+1模式”(4年工科院校毕业生加1年心理和教育学培训),学生毕业可获得“双证”(学术性证书和技术性证书)。职教师资培养包括初级专门人才(在职业技术教育系统、教学与生产综合基地担任生产教师技师、教学车间设备工艺技术人员和教学实验员)、职业教育学士(在职业教育系统担任技术课教师、生产教师技师、实习指导教师教学法教师的复合型人才)、专门人才(在职业教育系统担任专业课教师、普通技术课教师、生产教学法教师)、教育硕士(在职业教育领域从事科研工作和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工作)。乌克兰“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途径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不同层次的学校有不同的定位。例如,工程师范专科学校和技校是以培养初级专门人才为主,工程师范专科学校也培养学士,学士和专门人才也可由工程师范学院和高等技术院校的工程师范系来培养[3]。

(四)职教师资任职资格要求严格化

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为提升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职教发达国家对职教师资资格标准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规定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建立了职教师资认证体系。

法国职业学校教师应具备学士学位,通过专家评审后才能成为正式教师。法国的中职教师分为职业和技术高中教师两类,须持有相应的能力和合格证书,为此必须参加严格的考试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4]。在德国,担任职业学校普通文化课教师,在大学修完规定的科目,毕业时通过国家第一次考试取得毕业证书后,须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或到工厂企业去接受半年到一年专业实践培训。到职业学校后,担任见习教师2年,然后参加国家第二次考试,考试合格才能担任教师;专业理论课教师除在综合大学完成8个学期的学业外,还须修完与职业有关的专业课、选修课和必修的教育学三门课程。毕业时通过国家考试,取得毕业证书后在工厂企业实践3-5年才能担任教师[5]。瑞士法律规定,职业学校普通文化课教师必须是中学教师,在职业学校兼过课,并经过两年职业教育培训。理论课教师须有4年学徒经历,并毕业于工程师范学校,再有3年以上的工程师实践,然后到职业教育学院学习一年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课程方能任教。实际操作培训指导师傅须经过四年学徒,具有三至四年以上生产实际经验且经过短期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培训[5]。美国、英国等职教发达国家也都有相应的职教师资资格标准和认证体系[6]。

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国外职教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必备资格主要是:一是必须受过高等教育或相当于高等教育水平的专门教育,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二是应在所教的专业方面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必备的职业素养;三是必须掌握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四是必须考取职业教育资格证书或相应证书。

二、国外职教发达国家职教师资职后培训的主要特点

(一)职教师资职后培训工作制度化

国外职教师资不仅拥有健全的职前培养体系和严格的准入制度,还建立了职教师资职后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以使职教师资队伍适应现代科技和生产发展的需要,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巩固了职教教师的专业地位。

在德国,根据各联邦州的法律规定,职教教师必须参加接受新技术知识、新规范的继续教育,也称之第三阶段的师资培训。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并形成了全国性的师资培训网络。教师每年有5个工作日可带薪脱产进修,这些时间可集中或分散使用。教师培训可由学校派出,也可由教师个人申请[7]。在澳大利亚,一般新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到大学教育学院进行专门的教师资格培训,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由学院资助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教育文凭)。从1989年起,联邦政府每年提供0.25亿澳元用于职教教师的职后培训,并规定教师接受继续培训的专业课程[8]。在美国,职教师资的继续教育体系也非常完备,为鼓励职教教师进修,美国一些政府单位和私人基金会均设有教师进修奖助金,供教师进修和参加各种培训之用[2]。

英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都十分重视职教师资的培训,制定了相关制度,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更新旧知识,学习新技术,跟上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的步伐,满足教学上的需要,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职教师资职后培训机构专门化

国外职教发达国家不仅有专门的职教师资培养机构,也拥有完备的职教师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既有高等院校,也有各级政府、协会和学校自身,从而形成了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格局。

在德国,例如在下萨克森州,职教教师进修的形式有全州集中的、地区性的和学校内的进修三类,举办全州集中的进修机构是州文化部,举办地区性的进修机构是州下面的区政府,举办校内的进修机构是学校自身[8];在澳大利亚,举办职教教师培训的机构主要有教育部门办的大学教育学院,劳动部门办的培训员培训中心,也有企业组织的培训,以使教师在企业进行技术实践;瑞典政府负责提供初始教师的培训,具体负责培训的机构是大学的教育学院,如哥特堡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教育学院。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教师继续教育也都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并有相应的培训机构负责职教师资的职后培训工作。可见,职教发达国家不仅重视职教师资的职前培养,而且也十分重视职后培训工作。

(三)职教师资职后进修培训方式多样性

国外职教发达国家在职教师资培训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根据本国职业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和教师教学上的需求,对职教师资队伍采取了灵活多样和各具特色的进修方式,不断提升了职教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利地促进职教教师的职后专业发展。

美国职教教师进修的方式灵活多样,称之为“弹性多元选择进修计划”,有的参加为期半年左右的夜校或暑期学校的进修,有的参加教师研讨会或讲习班,有的参加参观访问或参与课程编制或专业杂志和出版物的工作,有的参加与教学有关的休假进修、出国访问等。澳大利亚政府提出的职教教师进修方式主要是各种新知识讲座、新技术培训、经常或定期到企业进行技术实践、企业培训、企业兼职、行业或专业委员会组织的活动等。日本职教教师进修有校内进修、校外进修和海外考察学习三种方式。日本每年的教师录用考试对在职教师形成了竞争的压力,而进修则是使自己不被淘汰的唯一途径。新加坡的职教教师每年必须参加培训来充实自己,如工教学院,始终有20%的教师在实验室或实习工厂搞工业或技术项目开发,还有的教师需要完成课件开发和制作,每位教师每五年必须回到企业接受三个月的新技术培训[9]。

可见,国外职教发达国家在职教教师进修方式上是多样化的,既有集体性的进修,也有个体性的研修活动;既有脱产进修,也有在职进修;既有校内外进修,也有国外进修学习。这种多样化的进修方式极大地满足了职教教师参加培训的需求,特别是可以满足教师个性化的需要,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进修方式。

(四)职教师资职后培训内容针对性

国外职教发达国家不仅构建了职教师资职后培训体系,制定了培训制度,设置了培训机构,确定了进修培训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设计了有利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内容,这主要体现在培训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澳大利亚举办职教教师培训的机构主要有教育部门办的大学教育学院和劳动部门办的培训员培训中心,其培训内容既有学历学位培训、教师资格证书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内容,也有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等多种培训内容。其次,也有企业组织的培训,其培训内容主要是为教师提供在企业进行专业技术实践的场所。这些培训内容基本满足了各类教师的培训需求。德国是根据专业教师、普通教师、新学科教师三种不同类型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评估标准,同时,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和培训层次分类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这种在分类基础上确定的培训内容针对性更强。日本职教教师通过校内进修、校外进修和海外考察学习三种方式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日本职教教师参加进修培训已成为自觉的行为。新加坡职业学校大部分科目没有统一的教材,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自己编写教材。因此,教师每年都要参加培训来提高自己,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专业新知识、新技术、课件研制、技术项目开发、企业新技术培训等,以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从国外职教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培训内容上看,培训内容与科技发展和技术更新同步,不仅有专业理论新知识,还有生产领域新技术;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到企业亲自实践。其目的是使教师的教学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教学上的需要。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的学习需要安排培训内容,根据教师教学上的需求设计培训内容,这符合职教教师的实际学习需求,充分体现了因需施训的培训原则。因而,其培训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从以上四点可以窥见,国外职教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培训机构专门化,进修培训方式具有灵活多样性,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障了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满足了职教教师的实际学习需求,提升了职教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这无疑会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国外职教发达国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体系,形成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做到了职前培养高质量,职后培训高水平。这有力地促进了职教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使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提升,保持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国外职教发达国家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经验与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陈祝林,等.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81.

[2]苏春辉,等.国际职教师资培养的特点与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08(31):81,83.

[3]孙道远.国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教书育人, 2008(7):58.

[4]邢云.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国际比较[J].成人教育,2009(1):28.

[5]董文.国外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及借鉴[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95.

[6]卢新予.国外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有益经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19.

[7]贺文瑾.部分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培训的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54,55.

[8]郑春荣.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与继续教育模式分析[EB/OL]. http://www.tech.net.cn/y-jyjs/gjgn/de/2561.shtml.

[9]周风华.亚洲三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及启示[EB/OL]. http://www.sdjsxy.com/news/onews.aspid=630.

责任编辑 吴学仕

徐英俊(195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职教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师教育。

本文得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师资专业委员会资助;课题名称:北京市中等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课题主持人:徐英俊。

G71

A

1001-7518(2010)09-0089-03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职教师资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假”师资培训之平台,析专业发展之成效——论参与体育师资培训的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