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2010-09-26 06:04王木生余小春邓香兰
职教论坛 2010年9期
关键词:利他行为教龄正性

□王木生 余小春 邓香兰 李 杨

关于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王木生 余小春 邓香兰 李 杨

为探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为高职院校教师心理辅导与干预提供依据,以学院为单位,运用整群取样法,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对江西省内4所高职院校258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为:①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指数均分(5.60±1.28)高于中值5分;②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院校、不同系部的高职院校教师的幸福感各维度得分无显著差异 (p〉0.05),不同年龄段高职院校教师的幸福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为高职院校教师的幸福感状况处于中上水平,总体幸福感状况良好。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报告

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1],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时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2]。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和谐发展,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3]。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关系到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学校的建设和国家未来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大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有较多的报道[4][5][6],而作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的老师,其职业幸福感如何呢?国内鲜有报道。为此,作者对江西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本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领导开展包括幸福感教育在内的心理教育和辅导等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本研究随机抽取江西省内4所高职院校26个专业共258名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7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有效数据258份,有效回收率86%。同时抽取本省2所二本院校12个专业共95名教师作为对照。

(二)调查方法。采取整群取样法,于2009年12月1日至30日,采用苗元江博士编制的《综合幸 福 问 卷 》(Multiple HappinessQuestionnaire, MHQ)[2]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职业幸福感状况调查。MHQ包括1个指数(幸福指数),2个模块(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9个维度(生活满意、自我价值、生命活力、友好关系、人格成长、利他行为、健康关注、负性情感、正性情感)50个项目。MHQ9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 a系数)为0.6742~0.9056,各分量表分半系数为 0.6603~0.8835。问卷信度系数符合要求。

(三)调查程序。采用集中团体测试方式,匿名独立填答,以打消教师的顾虑,问卷当场收回。问卷收集、筛选后采用SPSS for Windows 11.5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二、研究

(一)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基本情况

1.幸福指数得分情况。本次调查的高职院校教师的幸福指数均分为5.6,标准差为1.28,略高于中值5分。高职院校教师的幸福感状况处于中上水平,具体频数分布见图1:

图1 高职院校教师的幸福指数的频数分布图

2.幸福感维度分数描述。如表1所示,幸福感各维度得分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自我价值、健康关注、友好关系,接下来的依次是利他行为、人格成长、生命活力、生活满意、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根据MHQ对数据结果的解释,分数低于4分的属于低分,分数高于4分的属于高分。结果显示除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外,其他维度得分均高于4分,说明这些被调查者在这些维度上都处于较好状态,也即幸福感水平良好。

表1 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各维度分数描述

(二)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差异比较

1.不同年龄教师的幸福感差异比较。(见表2)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高职院校教师在人格成长、自我价值、生命活力、利他行为和幸福指数上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分析(LSD)发现55岁以上高职院校教师在人格成长上显著高于26-35岁和36-45岁教师;在自我价值上显著高于26-35岁教师、在生命活力上显著高于26-35岁教师,在利他行为上显著高于26-35和36-45岁教师。20-25岁的教师其幸福指数显著高于26-35岁和36-45岁教师;46-55岁教师的幸福指数显著高于26-35岁教师。

表2 不同年龄段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差异比较(M±SD)

2.不同教龄的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差异比较。(见表3)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教龄的高职院校教师在利他行为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分析(LSD)发现教龄为21-30年和30年以上高职院校教师在利他行为上显著高于教龄为1-5年的教师。教龄为21-30年的高职院校教师在生活满意、人格成长和幸福指数上显著高于教龄为11-20年的教师,在自我价值和利他行为上显著高于1-5年的教师。

表3 不同教龄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差异比较(M±SD)

3.不同技术职称教师幸福感差异比较。(见表4)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教龄的高职院校教师在生活满意和人格成长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分析(LSD)发现正高级职称教师在生活满意上显著高于其他技术职称的教师。正高级职称教师在人格成长上显著高于初级、中级和副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技术职称为初级以下的教师在生命活力、友好关系、健康关注和幸福指数上显著高于其他技术职称的教师。

表4 不同技术职称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差异比较(M±SD)

另外,经比较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院校、不同系部的高职院校教师MHQ各维度及幸福指数得分无显著差异。

三、讨论

本研究显示,高职院校教师的幸福感状况处于中上水平。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指数均分高于中值5,略低于二本院校教师均分5.97(无显著差异)。幸福指数处于中等(含中等)以上的人数占78%。高职院校教师的总体幸福感状况良好,这可能与江西目前的经济发展,教育改革,教师待遇的提高等因素有关。高职院校教师MHQ9个维度中的生活满意、人格成长、生命活力、友好关系、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健康关注7个维度的分值均高于中值4,其中自我价值、健康关注2个维度在5分以上,负性情感的分值(2.35±0.79)和二本院校(2.38±0.67)相当,低于中值,略高于其他省高校教师(1.89±0.68)[6],说明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对教师生活状况满意,感到自身精力充沛,充满活力,对同事和学生充满爱心,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自我认可,自我控制,努力学习,不断成长成长进步,有成就感和价值感,珍爱生命,关注健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正性情感维度的分值略低于中值,这可能与社会转型、经融危机、学生就业和学校招生压力增高等因素有关。

中年以上、高教龄、高职称教师在MHQ中生活满意、人格成长、自我价值、利他行为维度绝大部分得分高于各自其他组别,年龄、教龄越高利他行为维度分值越高,且分值与年龄、教龄呈正相关,说明随着教师年龄、教龄的增加,职称的提升,其个人幸福感也随之提高。年轻、初级以下职称和年老教师生命活力维度得分高于各自其他组别,年龄一头一尾的分值高,年老教师最高,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年轻教师充满活力、能量感觉,拥有生命热情、精力充沛那是自然,初级以下职称的教师生命活力维度分值高可能与这些教师年轻有关,年老教师教师生命活力维度分值高也充分说明教师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幸福感也随之增加。年轻、低教龄教师友好关系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组别。这可能与年轻、低教龄教师初涉社会,拥有温暖的、真诚的人际关系有关。说明随着年龄、教龄的增加、职称的提升,教师愿意帮助他人,富有爱心的利他行为也随之增加。初级以下职称教师健康关注维度显著高于其他组别。可能与初级以下职称的教师多系临时聘用制身份有关,因此更加珍爱生命,关注健康,否则一旦生病,工作和收入都会受影响。壮年教师负性情感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青年教师。可能与壮年经历了热情高涨的情感后,逐渐出现抑郁、焦虑、妒忌、愤怒等负性情感有关。中年教师正性情感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青、壮年教师。可能与饱经沧桑的中年教师,逐渐恢复了正性情感和人生的真正成熟有关。

上述结果提示高职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领导应该根据其特点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心理辅导与干预,降低壮年教师负性情感,提高青、壮年教师正性情感。青、壮年教师在学校是个较特殊的群体,他(她)们是学校的骨干,长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教学任务繁重,生活压力较大,加上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难免出现积极情绪不高等情况。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院校领导应该对他(她)们给予生活上关心、帮助,做到感情留人;工作上大力支持,并争取让青、壮年教师有更多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做到事业留人;分配制度向一线的青、壮年教师倾斜,努力提高教师的收入,让其对学校真正产生归属感,做到待遇留人。学校应引领教师选择有文化内涵的生活模式,多给予青、壮年教师以人文关怀,如开展书法、健美操比赛,诗词朗诵,乐理、礼仪、服饰知识讲座等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让青、壮年教师学习美,研究美,学会审美和感悟美。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成长,使他(她)们生活得更愉快,从而成就一个语言美、形象美、行为美、自信、自豪和乐观的幸福教师。让他(她)们在教师的职业中真正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

总之,高职院校教师MHQ绝大多数维度都在中值以上,负性情感明显低于中值,正性情感略低于中值。总体幸福感状况良好。壮年教师负性情感低于青年教师。青、壮年教师正性情感低于中年教师,高职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领导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努力提高青、壮年教师教师的幸福感水平。

[1]于淑云,黄友安.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专业发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4.

[2]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3]贾会彦.论教育学视野中的教师职业幸福感[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4]黄海蓉.高校教师幸福感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王陈.高校女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D].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姬杨.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及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责任编辑 葛力力

王木生(1962-),男,江西南昌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临床研究室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临床医学。

G712

B

1001-7518(2010)09-0086-03

猜你喜欢
利他行为教龄正性
组织中利他行为的可持续性及其前因机制:基于主动性动机视角*
关系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受益人利他行为的影响:基于道德补偿的视角*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研究
传承利他文化 弘扬助人品质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