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

2010-09-26 06:04□龚
职教论坛 2010年9期
关键词:情绪低落学业成绩状况

□龚 芸

对高职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

□龚 芸

为了解高职学生学习的状况,采用连榕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522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高职学生中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34.87%,存在较严重的行为不当;(2)理科学生的情绪低落和总倦怠水平高于文科学生;(3)大二、大三学生在行为不当和总体倦怠水平上高于大一学生(P<0.05);(4)不同学业成绩的高职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01),结论是高职院校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学习倦怠的蔓延。

学习倦怠;现状;高职学生;调查

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1]。学习倦怠对大学生学业及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国内对学习倦怠的研究大多是对中学生及大学本科生的研究,关于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还很少[2]。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在学生来源、教学条件、培养目标以及就业方向上都与大学本科生有所不同,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何,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怎样,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们于2009年10月对湖南两所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进行了调查。探讨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对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南两所高职院校的600名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获得有效问卷522份,有效率87%。被试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研究工具。采用连榕[3]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该量表共20个项目,分三个维度:即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量表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个等级记分,三个维度的得分越高,说明学习倦怠程度越严重。总量表的a系数为0.865,分半信度为0.880。每个项目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408-0.762之间(P<0.01),三个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为0.914、0.799、0.704 (P<0.01),说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项目区分度。

(三)施测及数据处理。采用集体施测,学生匿名答题,当场回收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处理。

二、分析

表1 被试的基本情况

(一)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整体状况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各项目的得分,最大可能值为5,最小值为1,以中间值3为参照值,3-4分为中度倦怠,高职学生中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34.87%,不存在倦怠现象的高职学生低于10%,57.85%的高职学生处于不确定状态。(见表2)

表2 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程度频数分布

高职学生在学习倦怠的各个维度上的得分见表3。项目平均分最高是行为不当,其次是成就感低,得分最低的是情绪低落。

表3 高职学生学习倦怠各个维度上得分情况

(二)被试特征变量在学习倦怠上的差异情况。分别以性别、学科、年级、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毕业的学校以及学业成绩等被试特征变量对被试分组,对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及学习倦怠总体情况等变量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学习倦怠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毕业的学校四个特征上的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只在学科、年级和学业成绩三个特征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4看出,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在情绪低落和总体倦怠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表4 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差异比较

表5显示,不同年级的高职学生在行为不当和总体倦怠水平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

表5 不同年级的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差异比较

从表6可见,不同学业成绩的高职学生在学习倦怠各维度和总体倦怠水平上均表现出非常显著差异(p<0.001)。

三、讨论

(一)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整体状况的分析。通过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总体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总分平均值为2.84分,接近参照值3分,属于中等程度范围;只有7.28%的高职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34.87%的高职学生存在学习倦怠现象,超出总人数的1/3。这种现象不容乐观,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状态,很可能在学校和班级中蔓延。大部分高职学生处于不确定的中间状态,很容易转变为学习倦怠。我们应当重点关注存在学习倦怠的学生和不确定状态的学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学习倦怠的蔓延。

高职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中行为不当维度得分最高,这与与连榕[4]、张传月[5]、王翠荣[2]对大学生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有相当一部分的高职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不高,突出表现在:平日学习活动中出现的迟到、早退、旷课、不交作业等一系列回避学习的行为,反映在情绪上是烦躁郁闷,对学习没有兴趣。

(二)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性别差异。在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及总体倦怠水平方面,高职学生男女生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这与大多数的研究相似。说明女性在学习领域,她们受到的性别因素影响较少,没有表现出更多的倦怠感。

表6 不同学业成绩的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差异比较

(三)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专业差异。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在情绪低落和总体倦怠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理科学生的倦怠现象比文科学生严重。这可能与一些高职学生到校后纷纷改学热门专业有关。理科强调学生要学以致用,在校期间接触到比文科学生多得多的实习实训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还是发现自己理科类的基础太差,对专业提不起兴趣,产生了较为强烈的情绪低落现象。据统计,近5年来,我校每期补考的学生都是理科生多于文科生。

(四)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大三学生在行为不当和总体倦怠水平上表现出比大一、大二学生显著的倦怠倾向。相对来说,大一新生倦怠程度最低,较少表现出情绪低落和采取不当学习行为,大多数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等抱有新鲜和好奇感,对大学生活都有一定的期待和憧憬,学习热情比较高。大二学生可能学习热情减退,专业学习存在困难,学习行为不如一年级。大三学生正式进入高职学习的尾声(一般在校只学习半年,校外实习半年),不仅要应付4-5门的课程学习,还要进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写作,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和考试,还要为就业做准备,学生不得不利用毕业前的时间纷纷走向社会,积累实践经验,对学习时间的安排、重视程度都不如以前,导致大三学生在学习方面出现明显的行为不当,到课率不高,听课表现较差。同时也感到自己这三年没学到多少东西,实际操作能力较差,表现出郁闷、烦躁、无奈乃至痛苦的情绪。

(五)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学业成绩差异。学业成绩越差,学习倦怠越严重。学业成绩与学习倦怠之间相互影响,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成就感低,情绪低落,对学习采取逃避、放弃的态度。而对学习没兴趣、经常逃课更加剧了学业成绩的下降。

为此,学校必须加强学风建设,狠抓校风、教风和学风,完善日常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合理设置课程,改革考试措施,严格考风考纪,严把毕业质量关,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1]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2005(2):54-57.

[2]王翠荣.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96-98.

[3]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4]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29(1):47-51.

[5]张传月,黄宗海,莫华善.高师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8(2):27-28.

责任编辑 葛力力

龚芸(1968-),女,湖南新化人,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课题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2009年规划课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研究》(FFB090568)和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09C57)成果之一,课题主持人:龚芸。

G719.28

B

1001-7518(2010)09-0083-03

猜你喜欢
情绪低落学业成绩状况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清明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分析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高职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一例因学校适应困难致焦虑情绪的心理问题案例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